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達15年最大,對紐西蘭有這些影響

2020-12-26 騰訊網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圖片來源:ECMWF

華輿訊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網編譯報導

或許大家知道,南極洲上空臭氧層現空洞,紐西蘭的紫外線較強,但具體有多麼嚴重呢?

據英文《先驅報》和美聯社報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擴大到15年來最大、最深。

每年8月,也就是南極春季開始的時候,臭氧層空洞就開始擴大,並在10月左右達到高峰。本周,歐盟的地球觀測項目報告說,一個強大的、穩定的、寒冷的極地渦旋使南極臭氧層空洞擴大到15年來的最大面積。世界氣象組織周二宣布,今年,空洞面積從8月中旬開始「迅速」擴大,並在10月初達到高峰——面積約2300萬平方公裡。

好在,儘管臭氧層空洞在不斷擴大,但專家們仍然認為,1987年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通過後,臭氧層得到了緩慢恢復。

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擴大,在未來幾個月對紐西蘭有什麼影響呢?

氣象機構Niwa的科學家Olaf Morgenstern博士解釋道,從現在到11月,極地渦旋將會破裂,臭氧耗盡碎片可能會飄過紐西蘭,造成紫外線達到峰值,從而增加人們曬傷的風險。

另外,「也許這個春天,我們會經歷更強的暴風雨。」

不過,空洞到底會對紐西蘭的暴風雨天氣和人們的曬傷風險有多大影響,還尚未可知。(原標題: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達15年最大 對紐西蘭有這些影響)

來源: 中文先驅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上世紀70年代出現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如今怎麼樣了?
    在上世紀70年代,英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後發現,位於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含量,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特別是每年的9-10月份,臭氧層的含量越發的稀少,而到了1985年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在南極的上空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小如同美國國土面積的臭氧層空洞,就好像地球的天空漏了一個大窟窿一般,看起來非常的令人觸目驚心,當時科學家們將這個現象,稱呼為「南極臭氧層空洞」。
  • 南極臭氧洞,怎麼又小了?
    近30餘年來,每年南半球春季,南極上空都會出現臭氧洞,其平均面積達1820萬km²;然而,在剛過去的2019年南半球春季,臭氧洞的平均面積只有934萬km²,差不多縮小了一半(其9月21日為616萬km²,還不到多年平均的30%),是自臭氧洞發現以來的最小規模。臭氧是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一種痕量氣體,主要分布在平流層。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並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
  • 北極上空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臭氧洞(面積達650萬平方公裡)
    北極上空出現一個面積約為650萬平方公裡的臭氧洞(相當關於我國總面積的70%左右),南極上空也存在一個巨大的臭氧洞面積約2000多萬平方公裡(相當於2.5個中國的國土面積),南極與北極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對難兄難弟。
  • 南極臭氧洞,今年怎麼又小了?
    近30餘年來,每年南半球春季,南極上空都會出現臭氧洞,其平均面積達1820萬km²,將近有二個中國那麼大;在剛過去的2019年南半球春季,臭氧洞的平均面積只有934萬km²,差不多縮小了一半(其9月21日為616萬km²,還不到多年平均的30%),是自臭氧洞發現以來的最小規模。
  • 北極上空出現巨大的臭氧空洞
    近日,科學家通過分析歐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5P衛星的探測數據發現,2020年3月北極上空臭氧濃度大大下降,出現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然而,受人類活動影響,尤其是氟氯碳化物和海龍等人造化學物質的大量使用,臭氧層遭到破壞,以至於出現所謂的臭氧空洞。臭氧空洞最常見於南極上空。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空洞,隨後引起廣泛關注。研究表明,臭氧空洞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包括超低溫(低於-80°C)、陽光、風場以及氯氟烴等化合物。
  • 北極也有臭氧洞,10年才有一次
    今年春季北極上空的臭氧洞規模達到100多萬平方公裡,成為史上最大的北極臭氧洞。這次臭氧洞的產生和新冠疫情無關,主要是源自平流層極區異常強大的極渦,極渦隔絕了南北熱量和空氣交換,在極區低溫環境裡形成臭氧洞,隨著春末極渦的分裂,臭氧洞也隨之消失。
  • 南極的臭氧層空洞正在癒合,是人類的功勞嗎?科學家:別自戀了
    大家還記得零幾年的時候大家都在討論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的事情吧,當時人類說使用的製冷劑是一種叫「氟利昂」的化學物質,科學研究得出它們散發到空氣中會破壞臭氧層,隨後人們就在南極上空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要知道臭氧層能隔絕陽光中對動植物有害的紫外線,還能保護地球上的溫度不散發到宇宙中,臭氧層空洞的出現使得南極的動物受到了紫外線的傷害
  • 臭氧層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臭氧與我們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只是臭氧由三個氧原子構成,而氧氣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由於臭氧和氧氣之間的平衡,大氣中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臭氧層,這個臭氧層的高度大約在距離地面表面15~25千米處.生成的臭氧對太陽的紫外輻射有很強的吸收作用
  •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現在變成什麼樣了?為何很少聽人提及?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現在變成什麼樣了?為何很少聽人提及?現在的整個地球已經讓人類禍害的千瘡百孔,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目前不容忽視的大問題,現在比較受關注的環境問題應該就是一些沙漠樹木這樣的大環境問題了,但是在10年前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的一般都是關於南極的臭氧層的問題,並且一度被寫進了教科書。不僅僅是中國,在整個全球的範圍內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臭氧層的作用對於人類來說還是非常的重要的。
  • 南極最環保了,為什麼臭氧層總在無人的南極「空洞」?
    首先要慶幸,臭氧層空洞沒有在人口稠密的地區,因為臭氧層攔截的大量紫外線對生物有危害作用,如果紫外線直射地表,大量生物將會滅絕。圖:在如果不禁止生產氟利昂的情況下,NASA對臭氧層被消耗的預測為什麼目前臭氧層空洞只在極地發生?這跟極低的地理情況息息相關。
  • 臭氧層恢復南半球大氣環流擴張暫停
    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稱,在2000年左右臭氧空洞開始恢復後,南半球的大氣環流也停止向南極方向擴張,早期呈現出的趨勢已經暫停或略有逆轉。  臭氧空洞於1985年被發現,每年春季在南極上空形成。消耗地球保護性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引發南半球大氣環流發生變化。臭氧消耗會使空氣溫度下降,導致極地渦旋的風力增強,並沿路一直影響到地球最低層大氣的風力。最終,臭氧消耗使中緯度急流和熱帶邊緣的乾旱區域向南極方向推移。
  • 北極出現巨型臭氧層空洞,面積達650萬平方公裡,專家:不必擔心
    然而近日(2020年4月上旬),臭氧層空洞問題又重新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來自歐洲航天局(ESA)的專家稱,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北極出現巨型臭氧層空洞,面積達650萬平方公裡!那麼這個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呢?對此,相關專家表示:其實我們不必擔心。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有關臭氧層的知識。
  • 舌尖上的紐西蘭---南極小龍蝦scampi
    簡介 紐西蘭小龍蝦,英文名字Scampi,中文名字南極深海螯蝦,又稱紐西蘭挪威海蜇蝦、南極深海小龍蝦,
  • 臭氧洞恢復因氟氯烴排放推遲六年
    這些排放或將推遲南極臭氧洞的恢復,並向大氣中釋放相當於90億公噸(metric tonnes)的CO2。目前認為,其排放水平和變化趨勢仍有許多不確定之處,且此前發現的新增排放並未找到來源。 自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生效後,科學家曾預計南極臭氧洞將於21世紀下半葉早期恢復到1980年損耗前的水平。
  • 南極冰川發現「血雪」,看起來像「冰激凌」,背後卻隱藏危險!
    環境似乎已經成為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如今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要知道地球的環境之所以會如此惡劣和人類的工業革命有直接關係,自從人類工業革命之後,似乎解放了天性工廠的大量出現,肆意的向大氣層中排放溫室氣體,再加上人類的亂砍濫伐和白色汙染無人處理,時間一久加快了地球全球變暖,地球上的無人之地正在偷偷發生變化,比如南極和北極在今年已經徹底淪陷了
  • 南極上空時間倒退三十年,至今無法解釋
    地球上有有一些地方是比較特殊的,比如南極和北極,這些地方因為地處極端,氣候極其惡劣,所以人類很少在上面活動。所以對這兩個極地的探索和了解都比較少。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了解南極過程中有一個巨大的發現,那就是南極上空可能存在著傳說中的時空之門。
  • 南極臭氧洞發現者、諾獎得主莫裡納:基礎教育投資需要持久的投入
    南極臭氧洞發現者、諾獎得主莫裡納:基礎教育投資需要持久的投入 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