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必須上大重量,幹就完了!」
你可能覺得這話沒毛病,
以此作為健身房裡的信條。
直到有一天,
你看到以下新聞上了熱搜——
《健身愛好者深蹲百次致橫紋肌溶解》;
《女子健身後吃小龍蝦橫紋肌溶解》...
橫紋肌溶解?!
肌肉,
還能溶解???!
《深蹲百次致橫紋肌溶解》、《女子健身後吃小龍蝦橫紋肌溶解》,近些年,關於橫紋肌溶解症的報導不斷出現,讓這個有點嚇人的專業醫學名詞變得不再陌生。可運動不是有益健康嗎,怎麼還練出生命危險?究竟什麼是「橫紋肌溶解」?肌肉怎麼會溶解呢?
人體的肌肉按照結構和功能分為橫紋肌、平滑肌和心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心肌構成心壁,橫紋肌也叫骨骼肌,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但容易疲勞。
橫紋肌溶解症,並不是肌肉真的溶解,而是橫紋肌細胞溶解、破壞,從而使肌細胞的內容物(包括鉀、磷酸鹽、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和尿酸等)釋放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導致的一系列綜合症狀,嚴重可引起高鉀血症、急性腎損傷等併發症。
直白地說,就是某種原因導致人體肌肉細胞像水泡一樣破了,細胞裡的物質被釋放出來,進入血液,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其典型表現有:全身肌肉酸痛,四肢肌肉無力,全身觸痛大腿和軀體麻木,呼吸困難,肌肉僵硬尿液呈現醬油色。
導致橫紋肌溶解的原因很多,包括藥物不良反應、極端的體溫、感染、代謝紊亂、高壓電電擊、燒傷、壓傷、自身免疫病等,但臨床上最常見的還是相對過量運動後的獲得性損傷,在過度的肌肉運動中,損傷發生在筋膜、細胞骨架、肌節、線粒體等超微結構。
在每年的龍蝦季,還會頻頻出現在進食小龍蝦後出現的散發橫紋肌溶解病例。有研究認為,這一現象跟小龍蝦本身無關,但是跟洗蝦粉和水中重金屬含量的超標有密切關聯。還包括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如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軍團菌、沙門氏菌等,以及某些藥物和毒素(酒精、降脂藥、古柯鹼等)。
橫紋肌溶解容易累及腎臟。由於肌肉細胞破裂,橫紋肌溶解症的病人一般會出現肌肉的紅、腫、痛、僵硬等,這種疼痛與平時運動完後的肌肉酸痛有所區別,常常會伴隨著全身的突然發熱、乏力。
此外這類病人往往還有一個典型的症狀,就是尿液變成醬油色、茶色或紅葡萄酒色,這是由於肌肉細胞裡的肌紅蛋白隨尿液排出的緣故。通常來說,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會由於肌肉細胞損傷的程度而有所不同。橫紋肌溶解嚴重的時候,會給腎臟造成巨大的負擔。當超過腎臟負荷時,就會堵塞、損傷腎小管,造成腎臟缺血,進而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特別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那麼怎樣預防運動型橫紋肌溶解?
1. 制定適當的適當的鍛鍊計劃
熱身運動:可以進行動作的預練習和進行相關肌肉的拉伸訓練;
適當遞增:長期缺乏運動的人群,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要由少到多地遞增,並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類型。劇烈運動能引起一定數量的橫紋肌細胞破壞溶解,導致血清肌酶和肌紅蛋白水平升高,且升高的程度與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呈正相關。良好的適應性訓練能推遲和減輕橫紋肌細胞損傷。
交叉訓練:避免同一項目的過度長時間、大強度訓練,提倡多項目交叉訓練;
勞逸結合:注意勞逸結合,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之前安排好的休息,身體不適和感冒、發熱者應禁止參加訓練;
訓練環境:避免在陽光直射、炎熱潮溼的夏季中午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可選擇較涼爽的清晨,以利機體散熱。
2. 及時補充水分
運動前、中、後都要及時補充水分,促進體內的肌紅蛋白等代謝廢物的及時排出,降低腎小管功能受損的可能。
3. 及時補充營養
過度運動會消耗大量的身體能量。在完成運動後,適當保持體液和營養可以為受損的肌肉提供恢復和再生所需的成分,降低發展為橫紋肌溶解症的可能性。將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一起攝入可能更為有效,因為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糖原合成的速度。
如果已經身患一些代謝性疾病,則更要注意運動量。一旦出現肌肉疲勞、疼痛、僵硬時要趕快休息。夏天是橫紋肌溶解症的高發季節,當鍛鍊時間長、強度大、環境氣溫高這三個因素湊在一起時,一定要注意預防病症發生。
另外,還要預防和警惕其他常見的誘發因素,比如避免藥物、食物之前的相互作用,服藥前應遵循醫囑。已經發生橫紋肌溶解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隨時觀察尿液變化。如果不適感嚴重,比如身體某部分無法運動或是尿液一直沒有改善,則要儘快就醫,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