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通訊員 市三院近期,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病二科收治了一名體檢中查出轉氨酶升高的患者,該患者轉氨酶最高達到了正常值的17倍。但他轉氨酶升高的原因卻不是肝病,而是過度健身運動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
現年33歲的趙先生在一次體檢中檢查出轉氨酶升高,谷丙轉氨酶達229,穀草轉氨酶更是高達805,比正常值(0-45)的17倍還要多。趙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因為自己從未患過肝病,身體也沒有感到不適,以前的體檢指標也都完全正常。此後,趙先生來到深圳市三院肝病二科住院。經詳細檢查後,肝病二科主治醫生陳瑞坤發現,除了轉氨酶以外,趙先生的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以及肌紅蛋白都至少高出正常值幾倍,肌酸激酶更是高達55831(正常值為50-310)。詳細詢問之後,陳瑞坤才得知,體檢前趙先生曾經在健身房進行了一周的劇烈運動,肌肉損傷明顯。「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廣泛存在人體各組織,除了肝臟外,在心肌、骨骼肌、腎臟等組織中也含有,所以當心臟、骨骼肌、腎臟等組織出現病變時也會出現轉氨酶的升高。」 陳瑞坤解釋,趙先生的轉氨酶升高很可能是由於肌肉病變,而非肝病。
最終,趙先生被確診為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已經好轉,順利出院。趙先生不是一個典型的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患者,他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症狀如肌無力、肌肉疼痛或者醬油色尿,只是體檢查出來指標異常。但陳瑞坤表示,如果不加治療,繼續這樣劇烈運動下去,趙先生很有可能會出現腎功能衰竭。深圳市三院肝病二科醫生賴長祥表示,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在生活中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主要是要做到以下幾點:1.應避免短期高強度運動或者突然改變運動方式,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以適應身體承受強度。*運動過量的判斷標準:運動中出現胸痛、背痛、頭暈目眩、氣短、噁心、嘔吐、關節肌肉不明原因疼痛症狀等;運動後精神萎靡、容易激動或嗜睡、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食慾減退;在下次鍛鍊前仍感覺疲勞,不願鍛鍊。2.運動時應及時補充水分及身體需要的能量。3.一旦出現肌肉腫痛、尿色呈可樂色或醬油色等症狀或檢查指標異常時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如果橫紋肌溶解症發展為重症,不僅會導致腎臟損傷,也會導致其他臟器出現併發症。
此前,媒體連續報導多起因為吃小龍蝦引發肌痛、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事件,這讓吃貨們都怕了,看到小龍蝦就瑟瑟發抖。不過,橫紋肌溶解症不一定要讓小龍蝦背鍋。但專家提醒,如果食用小龍蝦後出現,肌肉酸痛,發熱、全身乏力等症狀,儘早到醫院就診。有明確的病因加上血液檢測肌酸激酶和肌紅蛋白,如指標超正常值五倍即可確診。治療其實也不困難,輕中症的預後良好,不會留有後遺症,一般有效5-7天左右可痊癒。治療方法予以大量補液,補充碳酸氫鈉,利尿。目的在於稀釋肌紅蛋白及肌酸激酶在血液中的濃度,有助於肌酸激酶和肌紅蛋白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防止以上物質濃度過高,將腎小管堵塞,引起腎功能惡化。如惡化嚴重可能引起急性腎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治療,並可能留有後遺症。不過,小龍蝦所致的橫紋肌溶解症還是少數,佔了橫紋肌溶解症患者中的一小部分,並且散發為主。專家提醒市民四個點——1. 凡進食小龍蝦後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要及時到醫院就醫。2. 外就餐吃小龍蝦時,應選擇持有有效期內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單位進行消費。網絡訂購小龍蝦時,也要確認供餐單位的有效資質。不要購買街頭流動攤販或無證經營單位的小龍蝦。3. 在進食小龍蝦時,應仔細觀察小龍蝦的軀體,選擇尾部蜷曲的小龍蝦進食。不要進食感官異常的小龍蝦。小龍蝦蛋白質含量高,而蛋白質腐敗後對人體健康會帶來很大損害,因此不要進食「隔餐」小龍蝦。不要過量食用小龍蝦,尤其是對小龍蝦過敏的人,要自覺抵禦美食誘惑,避免發生過敏性食物中毒。4. 如自行烹飪小龍蝦,先用清水浸泡2至3個小時,刷洗乾淨,高溫煮熟後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