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精賞】
宋 · 梁楷《潑墨仙人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西元960-1279
梁楷
潑墨仙人
冊 紙本 水墨畫 縱:48.7公分 橫:27.7公分
名畫琳瑯冊第二幅
梁楷(活動於十三世紀初期)是名滿中日的大畫家,祖先梁義曾任職山東東平縣。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師法賈師古,而青出於藍。南宋寧宗嘉泰年間(1201-1204)畫院待詔。皇帝曾特別賜給金帶,對這最高的榮譽,梁楷卻不接受。他喜好飲酒,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自稱是「梁瘋子」。傳世的作品,草草為之者,人謂之「減筆」,本幅即是一例。
梁楷以大筆蘸墨,自肩膀至衣服下襬,飛揚的筆勢墨韻,姿意奔放揮灑,不出十數筆之間,就將一位酒醉獨行,一臉瞇笑的仙人,筆簡形具地充分表達出他飄逸的氣質。畫完成於傾刻之間,卻是一生畫技千錘百鍊的成果。梁楷的藝術創作,借酒助興,酒酣意發,無拘無束,正是最真實的自我表現。
《潑墨仙人》是梁楷潑墨畫法的代表作,表現了一位爛醉如泥、憨態可掬的仙人。古代評論家多贊梁楷的畫「描寫飄逸」,這是對其畫風的總結,又是對其創新的首肯。「逸」是我國古代評畫的一個重要標準,唐代朱景玄於「神、妙、能」三品之後又列以「不拘常法」為特徵的「逸」品,宋代黃休復提「逸」格於「神」品之上。這似乎僅僅是品位排列次第的問題,卻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畫家對新的審美情趣的追求。
所謂「逸」格的特點,是「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神俱,得之自然。」(引自《益州名畫錄》)即指那種自由奔放、意趣超曠、蕭灑自然、不尚法度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倡導,對以後的中國繪畫影響很大。但論人物畫的「逸」格代表,當首推梁楷。「畫法始從梁楷變」(《南宋院畫錄》引古汴趙由樵語)這「變」曾被夏文彥概括為「飄逸」(引自《圖繪寶鑑》)二字,即對「逸」格的追求。
《潑墨仙人》集中體現了梁楷的這種追求。畫面上沒有對仙人作嚴謹工致的細節刻畫,沒有用猷勁的線條描繪頭部,而是通體以潑灑般的淋灕水墨抒寫,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造成視覺上的撲朔迷離。並且有意識地壓縮了五官的正常距離,絕妙的表現了仙人清高超脫、不屑凡俗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畫面中那渾重而清透、粗闊而有致的大片潑墨,真是筆簡神具,得之自然,深得簡略閒逸之氣。
梁楷深通禪理,生性狂放,嗜酒自樂,人稱"梁瘋子"。《潑墨仙人圖》便是其傳世名作。此畫以高度集中概括的簡練手法,用蘸墨大筆,廖廖幾筆,如墨潑紙,信筆而成,描繪出一個醉醺醺的神仙形象來。此畫極為生動,堪稱神完氣足,達到了水墨畫的極致。
畫上有題詩云:
"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梁楷的這種潑墨畫法為後世禪宗畫開了先河。此畫曾經乾隆、嘉慶兩朝內府收藏。
以前,看梁楷的《疏柳寒鴉圖》,驚異於他寥寥幾筆,就把幾隻寒鴉或飛或棲,殘柳枯枝,一派蕭瑟的畫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後來,又看到他的《潑墨仙人圖》,才恍悟簡筆寫意遠非梁楷真面貌,傳神達意的潑墨人物才更能渲染他的率真性情。
畫的是一位仙人不衫不履的醉態。你看他,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抿嘴聳肩,步履蹣跚,一副醉意矇矓的樣子。細細看時,仙人的嘴角正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一雙小眼半睜半閉、似譏似諷,仿佛看透了世間一切。
但看畫面,似乎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以淡墨塗抹,而後在將幹未乾時再在肩頭以濃墨破,在幹後再用濃墨勾腰帶。這種粗筆橫掃,筆簡而意到,墨色淋漓酣暢的畫法,為梁楷之前所無,而且在南宋繪畫由工細趨向簡略的潮流中也為僅有,後人稱之為「潑墨」,成為後代畫家心儀手追的大寫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謂的「潑墨」,與今天我們所見張大千創製的「潑墨潑彩」,還是完全不同的。張大千是不用筆,而將墨水或顏料盛在缽內,用手執缽直接將墨水或顏料潑在畫上,然後依其自然形成的痕跡用筆適當加以引導。
而梁楷的潑墨,則是先用「蘸墨法」在粗筆中飽蓄濃、淡尚未完全混合的墨水,然後以手執筆,按程序疾速在畫上橫塗豎抹,使留下的濃、淡墨色自然滲化,似墨汁潑翻,卻又留有用筆的軌跡。嚴格地講,梁楷的潑墨,是用筆所致,有潑墨之意,而無潑墨之舉。這一種表現力極其震撼,而又極具難度的繪畫技術,歷代備受推崇,明徐渭、清八大、金農乃至現在,無數畫家奉若聖明,趨之若鶩。
梁楷不愧是潑墨人物畫的鼻祖,他以溼筆飽蘸濃墨,自上而下大刀闊斧地率性揮寫,不過幾筆,仙人寬衣慵體、諧趣可愛的神態已經恍如眼前。他誇張地加高了仙人的前額,最大限度地將其五官擠成窄小的一團,垂眉細眼,扁鼻撇嘴,既顯得醉態可掬,卻又詼諧滑稽。他用潤墨寫出「仙人」的腰帶,僅僅四筆,但是肚子的形狀和行走時衣帶飄動的意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似乎能聽到仙人步履蹣跚行走的聲音,也似乎能聽到似是而非的笑聲。
梁楷之所以能在表現技法和藝術風格上大膽變格,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了當時審美情趣和繪畫觀念的發展變化、繪畫工具材料的不斷發展改進,以及人物畫經唐宋、五代的發展在技法上積累豐富等客觀因素外,更加重要的是畫家在主觀上能敏銳地感悟到時代的脈動——人的自我發展,體察到審美情趣和繪畫觀念的變遷,汲取前人的成就,寄強烈奔放的情感於筆端。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圖 題跋
《潑墨仙人圖》賞析
作者:孫潤之
畫中仙人坦胸露乳口眼歪斜,難以分辨是他醉了還是畫他的畫院待詔梁楷醉了。興許他畫的就是自己吧,這道人嗜酒自樂醉醺醺的,不就是平日裡其他待詔們欽佩敬服的「梁瘋子」麼。想必和梁楷交好的眾多禪僧看了,也難以參破畫中的禪機。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一念悟時眾生是佛」,那麼執迷不悟的眾生還未曾「醒來」,渾渾噩噩的暈醉著。反倒是步履蹣跚衣衫不整的潑墨仙人是徹悟明達的,這看似牴牾常情卻真真兒的棒喝住眾生眼中的顛倒妄想。相傳梁瘋子畫過佛祖大嚼豬手和酩酊醉酒情節的禪畫,都是受到杭州靈隱寺和長慶寺的僧人居簡、智愚、廣聞、牧溪影響而創作的「呵佛罵祖」之類的作品。以畫參禪的梁楷,筆下的釋道鬼神都是中國美術史上形象奇譎,盡脫煙火氣的高人。有人猜測他幻化勁健的筆觸是用折斷的蘆葦沾墨而畫,有人猜測他爽利快意的畫作是在他醉後潑墨筆走如閃電的結果,還有人猜測自謂諢號「梁瘋子」的他雖然將皇帝賞賜的金帶掛在樹上揚長而去,卻並不呆傻痴?。
梁楷的身影在眾人的眼中愈發的撲朔迷離,他的畫風可以精細規整如《出山釋迦圖》《八高僧圖》和《疏柳寒鴉圖》,也可以灑脫狂放如《李白行吟圖》、《布袋和尚圖》、《六祖撕經圖》等。他的存在就是畫史中活潑潑的潑墨仙人,畫中乾隆皇帝題「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現實生活受到社會禮俗的框囿,只能畫中不識名姓的大醉一場,想必宮中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使得梁楷積鬱憤懣。唯有仙宴散後,沉醉不知歸路方是解脫。展眼畫軸,仙人廣顙眉低,聳肩闊步,絨絨的胡茬子虛虛的若隱若現,正好反襯出眼鼻精妙的點畫。耳朵的勾線破除了肩頭髮髻的混沌蒼茫,從頭部的有形到上身的淋漓潑墨,再到褲子鞋的收拾,打出了一套收放收的醉拳。點睛之筆在於焦墨的腰帶,把仙人全身了無形跡的飛白和濃淡墨塊,收於一處,好比這場醉拳招式已畢,收功下丹田一般流暢利落。虛實相依相生,五行相刑相殺,旺相囚休的輪迴如無端之環,生生不息的盤活畫面。與其說是繪畫,實際與造化同功。這便是將天地的大美化於方寸的筆底,拋棄眼睛所見的色相而「見諸相非相」。
梁待詔拂袖而去的背影漸行漸遠,樹枝上吊掛的金帶還在搖曳著。身為大寫意人物畫的鼻祖,他的高度是絕無僅有的,畫史上縱便張?畫松樹「外師造化」,也因流傳無序湮沒歷史。能與其並席的只有八大山人。他們二人,一個人物畫神逸絕倫,一個花鳥、山水畫迥斷塵俗,將大寫意畫推向了巔峰。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導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嶽——南嶽紀遊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風雅在斯——廖偉夫書法作品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