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爾淳、玉瑩、如妃在《金枝欲孽》中做困獸之鬥,幾個女人在後宮裡的「廝殺」看得人好不過癮,此後宮鬥成為一種新的戲劇題材,並長期霸佔收視榜首。
無論是《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還是《甄嬛傳》等清宮劇,都有《金枝欲孽》的影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宮廷「叢林」既殘酷,又滿足觀眾追求極致「爽感」的審美體驗。
以致於《延禧攻略》與《如懿傳》同期播出時,前者因節奏緊湊、女主魏瓔珞人狠話不多的個性被萬千劇迷追捧,後者卻因周迅扮演的如懿過於柔弱而被痛批「白蓮花」。
事實上,《如懿傳》雖為《甄嬛傳》的姊妹篇,但它並不以宮鬥為內核,表面上的爾虞我詐、腹黑陰暗都在為另一個主題做鋪墊—帝後婚戀圍城,所謂年少綺夢,不過是鏡花水月。
正如甄嬛給青櫻賜的名字,如懿要的是一生一次心意動的愛情,而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
一、宮鬥為表,無處不在的反宮鬥
如果你讀過《如懿傳》的原著,你會發現,整部小說宮鬥情節密集,為了皇后地位的琅嬅,一心算計得寵的宮妃;高貴妃張牙舞爪,阿箬賣主求榮,金玉妍求愛求寵求權求勢,魏嬿婉把往上爬作為人生目標……,唯獨如懿獨善其身,她不屑於鬥,也不願意鬥,她不認同權力邏輯,只相信愛。
光從這一角度出發,如懿看起來著實有點不討喜,她的不爭不搶弱化了宮鬥氛圍。
但流瀲紫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她要在宮鬥的表象之下,塑造一個不戀名利的女主,讓她擁有愛,卻被權力吊打,當她被推上皇后寶座,又被愛吊打,最後寧可棄權身死。
如懿的原型來自一個失敗的皇后,《清史稿》記載,這位繼後在47歲那年於杭州忤逆聖意,因國喪方可斷髮的行徑被帝遣送回宮,爾後鬱鬱而終,連諡號、陵墓都被剝奪。
電視劇則從如懿為何願意棄夫棄位棄紅塵著手,在這個母題下去探討夫妻決裂、離心的原因。
如懿冷漠宮鬥,甚至無視的態度,無疑在反抗宮鬥,即便她知曉後宮乃是一個充滿算計的大熔爐,為了生存她必須要去依附丈夫,但她鄙夷這些,她覺得假意順從、勾心鬥角是在屈服宮廷的權力體系。
她固執地執於年少時關於《牆頭馬上》的情誼,在情感上,如懿認為她與乾隆是平等的。譬如,如懿在畫師郎世寧處得知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當她認真地講給乾隆聽時,兩人沒談兩句不歡而散。
一個是說愛,一個在論權。
其他宮妃在權力操弄的「歡樂場」彼此傾軋,她們爭的是榮寵,戀的是權勢,卻也是被迫無奈之下的宮鬥。
假設身為正妻的琅嬅能得到丈夫的垂憐,她不會為了家族去陷害他人,而看似劍拔弩張的高貴妃,不過想在深宮中找個依靠;金玉妍為了世子進宮,她一生的謀劃,皆以母族的利益為出發點。
意歡的痴心,也僅被當做太后的棋子,被迫捲入宮鬥的漩渦中,她成為犧牲品。
高冷寡言的寒香見,從不參與爭鬥,也要飲下絕育湯,從此失去生產的能力。如懿對宮鬥的熱鬧投以冷眼,她的輕蔑與鄙棄,是在解構對權力爭鬥的認同。
最終如懿在靜默的長夜淡然離世,以最決然的方式隔絕她深深眷戀的紅塵情愛,斷髮休夫,祭奠曾經的青櫻弘曆。
她至死也沒有認輸的姿態,給了宮鬥幻象致命一擊。
二、年少情深,也會兩看生厭
愛情是理想世界的產物,但理想遇上現實,相知相許,也會走到兩看生厭。
青櫻與弘曆的愛,情起年少,沒有別的因素影響,只有少年人的歡喜。弘曆不顧一切替廢后求情,為的是青櫻,縱使娶回琅嬅為嫡福晉,他也會把美好留給青櫻。
王府那幾年,是青櫻與弘曆愛情正盛的時節,無關世俗,只為真心。
理想到宛若偶像劇,而從愛情邁入婚姻,當弘曆變成乾隆,青櫻改名如懿時,她們已然漸行漸遠。
進宮後,乾隆一開始還想要保護如懿,故意安排她到冷宮,假意的疏離……,可漸漸他厭倦了這些,權術陰謀、家族利益、慾念與權力交鋒,所有人都被異化。
所以如懿接連難產,他把錯簡單歸咎於封建天命的詛咒,他不願意調查真相,也懶得查出原委,原因在於他早就不愛如懿了,僅僅是想找個藉口推脫自己年少許下的誓言。
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權制度造就如懿、乾隆的婚戀悲劇,不過這二人的故事又不單單發生在宮廷裡。
從恩愛到怨懟,再到離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夫妻不在少數。從人性出發,這場悲劇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悲劇,它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卻因日常的瑣屑消磨了愛情。
弘曆從一個不起眼的王爺走上帝位,變成天下最有權勢的男人,他的身邊不缺女人,也不缺假意,他的迷失與不愛遠比深情更真實。
如懿在斷髮時說的:「剛愎自用、薄情寡義、自私虛偽、疑心深重的是你」,可謂看透了乾隆的本質,眼前人已經不是情深義重的弘曆了。
三、年少綺夢,原是一場鏡花水月
縱觀全劇,《如懿傳》裡中大部分女性都有自己的情感線,她們期待愛,渴望被愛,卻不得善終。
這場年少綺夢,不止如懿一人。
琅嬅本性不壞,她嫉妒如懿和高晞月,源於對丈夫的愛,當初選秀時的那一次抬眸,誰說她沒有心動。
她抱著小女兒家的心思嫁入王府,換來的是丈夫的禮遇有加,而不是真心相待。
寵冠後宮的高晞月,她容貌絕麗,又有家族庇佑,是後宮女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可就是這麼一個被人羨慕的女人,也會在深夜寂寞地彈著琵琶。她愛皇帝,但宮裡層出不窮的新人,讓她只能獨守空閨,在錚錚琮琮之聲中等待丈夫到來。
帶著愛情走進宮城的金玉妍,她對皇帝沒有愛,唯戀著世子,她僅因年少時的美夢葬送了自己一輩子,一句:「如果有來生,你一定不要再過這樣的人生」道盡苦楚。
末了,意歡焚稿斷情、最怕冷的高晞月倒在雪地上、金玉妍懷著怨與恨死去……
繁華舊夢都歸於虛幻,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結語
《如懿傳》的宮鬥劇情非常「細」,有著大量日常情境的描繪,連心機都不夠高級,但這種普遍的情緒才更接近生活。
導演不斷地在追問:「愛情緣何化為泡影?」,到底是封建社會的壓抑,還是婚姻之中的磨損,每一位觀眾看完之後,恐怕都有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