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開幕的兩會中,女排隊長朱婷在人大代表採訪通道接受採訪時,再次精闢概述了女排精神,總結起來就是「以國家利益為第一位,心中永遠情系祖國,遇到再大困難、再大挫折,也能團結一心為祖國榮譽不懈拼搏!」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七戰全勝勇奪世界盃排球賽冠軍,適逢70年代末80年代初春意盎然的改革開放年代,作為三大球項目第一個世界冠軍,女排登頂極大提升了國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女排姑娘團結拼搏的精神感染了全體國人,國慶35周年遊行時,北大學子由女排精神感染亮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經典橫幅,道出了全體國人的心聲,也奠定了女排在國人中與眾不同的地位,女排精神已是超越純粹體育領域的存在,成為一種拼搏精神的代名詞,激勵各行各業勞動者投入到四個現代化的火熱建設中。
其後女排既有袁偉民帶隊五連冠的至上輝煌,也有胡進率隊世錦賽第七的最低谷,風風雨雨四十年,中國女排始終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其中永遠激勵著女排姑娘不斷前行的就是第一代女排鐵榔頭、現女排功勳教練郎平的那句經典名言:「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這與女排隊長朱婷的採訪發言異曲同工,都是把祖國利益放在最崇高的位置,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這也是女排精神的魂和根,在賽場上也屢次激發出一種「逢敵敢亮劍」的亮劍精神,明知不敵,也要倒在衝鋒路上的英雄氣概!
談至此,想起一個很有名的戰國故事「荊軻刺秦王」,可能大家都感嘆於荊軻的大無畏精神,「圖窮匕見、面不更色」。但實際與荊軻同去的另外一名勇士—秦舞陽更被燕王看好,正如《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記載那樣"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忤視。」但就是這樣一位勇士,在刺秦王時攝於秦王宮的威嚴而色變振恐,抖作一團,束手就擒。為什麼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陽不如一個平素溫文爾雅的白面書生荊軻?這個問題其實在電視劇《亮劍》中得到了很好的闡釋,面對兇狠異常、裝備優良的日本騎兵,八路軍獨立團騎兵連長孫德勝用滿腔愛國熱情和軍人擔當,用行動生動展現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理想信念可以迸發出多麼強大的戰鬥力量!
如果說女排姑娘繼承了「荊軻大無畏精神」 ,那中國男足與「秦舞陽」 則是「殊途同歸」,表面看起來「賽場上鏟人兇狠無比」、「賽場外懟球迷大佬風範」,在拿著比女排姑娘高數十倍上百倍的工資情況下,平時吆五喝六、曬車曬表,一旦踏上「秦王宮」(世界盃預選賽),立刻澀澀發抖,化有利為不利,「打平即可出線必輸」、「黑色三分鐘必輸」、「遇到韓國必輸」等魔咒像套圈一樣,一個又一個往腦袋頂放,堆成一座全國球迷怒其不爭的恥辱小山,輸越南、負泰國,基本已經沒有一丁點底線。
對比男足與女排,像極了「秦舞陽」與「荊軻」,一個逢敵澀澀發抖,一個逢敵必亮劍,導致一個誰都敢輸,一個誰都敢贏。追根溯源,實質上還是一個球隊精神上缺鈣,一個球隊擁有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鈣的團隊,無論表面看起來多麼張牙舞爪,遇到一丁點困難,立馬現出原形,自己內心徹底崩潰,等待「束手就擒」。「為升國旗、奏國歌而拼搏」的根和魂沒有建立起來,男足不論是學巴西,還是仿德國,無論是聘外教,還是請土帥,效果都一樣:一支沒有精神信仰的球隊是不可能有輝煌戰績的。
補上中國足球缺失的「精神之鈣」,才是當前這項運動的魂和根,手機屏幕前的你,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有什麼高見,歡迎評論與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