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女排精神?

2020-12-11 東方體育

什麼是女排精神?

新聞索引

近日,2020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開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隊長朱婷表示:「女排精神就是要升國旗奏國歌,哪怕是第三名也要努力爭取。有時候明知得不到冠軍也要竭盡全力,不在乎勝負,這種信念一直都在。這是我們的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述評

在中國體育的發展史上,中國女排一直是中國體育人精神傳承的傑出代表,「鐵榔頭」時代的五連冠,完美地詮釋了「女排精神」,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五連冠時期,是中國女排第一個巔峰時期。1981-1984年由袁偉民擔任主教練,實現了「三連冠」,這是「五連冠」形成前期;1985、1986年為「五連冠」形成後期,中國女排實現了「兩連冠」,完成了「五連冠」霸業。

超級華麗的數據更是讓人佩服。1988年奧運會如果能衛冕奧運會冠軍,女排三大賽將全部衛冕成功,那畫面就太完美了。其中,女排世錦賽的含金量最高,奧運會次之。實際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古巴隊幾乎橫掃所有三大賽金牌,女排能取得這些成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有網友這樣評價道。而這熱血沸騰的勝利背後,最感染國人甚至全世界球迷的無一例外是永不磨滅的中國女排精神。

逆境中,壓不垮、打不敗的頑強勁頭和求勝欲望,在女排隊員中代代相傳。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經過2小時30分鐘的激烈爭奪,最終在先失兩局的不利情況下連扳三局,擊敗俄羅斯女排獲得冠軍,中國女排終於第二次在奧運會摘金。20年磨一劍,經過幾番沉浮、痛苦與挫折後,中國女排在堅忍中再度爆發。

事實上,這枚奧運冠軍金牌是個轉折點,它標誌著女排終於擺脫了低谷,走向高峰,它標誌著女排克服挫折,浴火重生,「女排精神」再度回歸,這場振奮國人的決戰,必將載入中國體育發展史冊。

如今到了朱婷領銜的時代,在郎平千錘百鍊的助推下,中國女排又迎來了一個飛躍的時代,裡約奧運會奪冠,女排世界盃衛冕,女排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正如朱婷所言,不管輸贏,都要全力爭勝,這種信念正是女排精神的精髓,永不消逝,永遠相傳。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付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女排精神
    我沒經歷過老女排時期,對於女排第一次低谷的印象也十分模糊。第一次真正關注女排就是雅典奧運會的時候。所以,我並不清楚老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老女排給國人帶來過什麼樣的感受,我只是根據我這些年關注女排的經歷談一談我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女排精神是什麼,我覺得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不放棄是女排精神?不服輸是女排精神?
  • 女排精神是什麼精神。
    我從來不關注體育,可能是從小以來就不喜歡這種硬邦邦的東西,沒想到在看完這部電影,我居然去搜索了排球比賽,分別是201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8年,中國女排敗北,2016年,中國女排重回世界巔峰。整個過程讓人無比震撼。
  •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在這些過程裡,中國女排是如何置死地而後生的?女排姑娘們又是如何逆轉自己的頹境的?在明知道不可贏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們還是意志堅定地去奮力一搏,就是不要讓自己輸。比賽過程中的每一個扣球,每一次吶喊,都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振奮感。觀眾都會被這種拼搏求勝的精神所感染。
  • 《奪冠》想要表現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是不是真的女排精神
    《奪冠》上映了,獲得了很多好評,表現了我們津津樂道的「女排精神」,那這裡就要問一句,什麼是「女排精神」,電影所表現的是不是真的「女排精神」?比賽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時任全國婦聯主席的鄧穎超在《體育報》上發表了題為《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的文章:「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都要學習中國女排精神,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作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將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馬上就要上映了,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一部關於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也是真的是應時對景。如果把女排精神,濃縮到一個人的身上,毫無疑問,當之無愧者應屬「郎平」。作為中國女排的精神圖騰,郎平不僅僅是調兵布陣,更是改變訓練方法。細摳每一個技戰術。
  • 《奪冠》:什麼是女排精神
    影片借郎平之口反覆提及的一個詞是「女排精神」。到底什麼才是女排精神?導演不直接點明,而是選擇用鏡頭說話,通過展現人們在不同時代對女排感情的變化來間接表達女排精神內核的變化歷程。此時的女排並不僅僅是體育,更是中國對外展示自我的窗口,女排的輸贏不僅僅是一場比賽,而是集體主義的榮耀。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觀後感
    (儘量不涉及劇透)整個故事分為了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上一代女排用流血和犧牲自己,換取了冠軍。下半部分是新時代女排用創新思維,使女排東山再起。中間用郎平執教美國隊作為過渡,很成功。剛開始平平常常的紀錄。講述了上一輩女排運動員靠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女排精神贏得了一場場的比賽,造就了中國女排不敗神話。其中也有不少讓人感動的地方。故事如果很順,沒有矛盾就不是好故事了。正如你我都知道的一樣,我國女排在2008年奪得了銅牌,特別是敗給了郎平執教的,實力不如中國隊的美國隊。為此,郎平受到了不少質疑。現在看來,當年的輸,輸的應該,此後中國女排因為成績差更是無緣世界賽事。
  • 中國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只有她一次又一次站出來,一次又一次把中國女排帶回世界巔峰。1981年女排世界盃,運動員郎平關鍵一球,讓中國女排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她頂著壓力,帶領中國女排再一次奪冠。而大洋彼岸的中國女排卻很一團糟,先後輸給韓國日本,球員和教練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11名球員聯名提出申請要求換教練,否則退賽。可誰又願意當女排的主教練呢?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就此開啟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徵程。20世紀80年的中國,剛剛打開國門,我們需「贏」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需要在艱苦條件下戰勝世界強敵的精神,需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訓練、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激發起全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
  • 海評面: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歷經沉浮仍頑強不屈,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成為幾代中國人無法磨滅的集體記憶。女排精神是什麼?電影中的臺詞或許能給出答案。「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 「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們在一起!」「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一顆不滅的火種,民族精神的傳承,我們永駐心中。在《奪冠》上映的同時,我們期待這種真實的女排精神,能帶給我們的力量。《奪冠》展示的是國民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每一個人的一份情懷。我相信觀影的朋友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對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感悟。
  • 我們從「女排精神」裡可以學到什麼?
    今天結合剛上映的電影《奪冠》來講講,我們可以從「女排精神」裡學到什麼?《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橫貫三十八年歷史,詮釋了這三十八年,幾代「女排精神」的傳奇。
  • 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那麼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首先是「扎紮實實、勤學苦練」,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剛剛建國,那個時候的中國女排水平比較一般,相反對於當時的日本女排在有著魔鬼教練之稱的「大松博文」的帶領下一路凱歌,創造了一百七十五場連勝的記錄,可是說是當時排球界的奇蹟。
  •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七小時連續訓練的概念是什麼?
    首先,女排精神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是為了在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而戰鬥的精神。作為中國女排的一員,我把這作為我的使命,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在每一天中做得好的最大的動力。其實,女排精神也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團結奮鬥、團結協作,同時,他也是永不言棄的奮鬥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奪冠》中的「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在彼時,體育是最快的能讓中國人在世界證明自己的方法,中國女排的精神也就此而種下了。於是我們可以說,《奪冠》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傳承。」彭昱暢飾演的陳忠和接了袁偉民的班成了女排教練,郎平功成名就後回國將女排精神灌輸給新一代的女排隊員。這種傳承讓女排精神三十年而不墮,從而在2016裡約奧運會完成了偉大復興。
  • 什麼是女排精神?就是知難而上,永不言棄!
    什麼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就在魏秋月,林莉的一次次忘我撲救中,就在朱婷,張常寧的一次次躍起重扣中,就在徐雲麗,顏妮等人銅牆鐵壁般的攔網成功後的激情吶喊中…裡約奪冠時刻麗姐和小惠的相擁而泣令人動容!多年的堅守終於換來圓滿的結局,這一切值了!
  • 國家電網人心中的「女排精神」是什麼?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鮮花與榮譽背後,她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肩上7根鋼釘、2次心臟手術、發燒40度還在打球......即便如此,她也從未動搖,而是咬緊牙關,繼續前進,敢拼敢打敢擔當,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前進的腳步!
  • 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奪冠》給你答案
    而女排教練郎平說過的一席話也讓人振奮,她說:「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徵,為祖國爭光就是我們的義務和使命,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中國女排做到了!她們送了祖國一份燃爆了的生日厚禮!而自那以後,「女排精神」這個詞語,又開始頻繁被人們提起。
  • 何為女排精神?什麼是「中國女排」我們自己的體育電影《奪冠》
    五連冠時期的奮鬥史(1981-1986),講郎平和陳忠和教練 一個身位隊員,一個身位助理教練初入國家隊,他們刻苦訓練,最後贏得冠軍的事情,該劇完美還原了那個年代的艱難困苦,面對國外的高科技,在物質科技均不豐富的中國,我們能拿出的只有對勝利的渴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最後隨著中國女排奪冠,郎平
  • 電影《奪冠》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很多人都曾問: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真的還需要女排精神嗎?又或者是年輕一些的網友會問: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在與世隔絕多年後打開了國門,在見識到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國家和民眾的都變得有些不自信起來,他們感覺到中國什麼都不如國外,說得不好聽些就是「哪都不行」,這種情緒對於國家建設,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