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評面: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2020-12-1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9月25日,講述中國女排30多年風雨的電影《奪冠》上映,上映第二天票房即破億。

1981至2019,從世界盃到奧運會,中國女排經歷過低谷,實現了涅槃。歷經沉浮仍頑強不屈,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成為幾代中國人無法磨滅的集體記憶。

女排精神是什麼?電影中的臺詞或許能給出答案。「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 「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們在一起!」「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

時隔近40年,無論是年輕一代,還是與女排共同成長的中年人,女排精神在他們心中從未褪色,不少網友看了《奪冠》後感動不已:「女排精神永恆!」「國歌一放就想哭……」

電影熱映也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美國權威影視雜誌《綜藝》(Variety)9月25日報導稱,講述中國女排故事的《奪冠》在中國火熱上映,首日票房即超5000萬。美國影視新聞網站Deadline評論稱,這部電影講述了幾代人女排人為國家榮譽奮鬥的故事。

中國女排精神不僅感動中國人,也曾感動世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奪奧運會冠軍。日本經濟新聞稱其為「王者歸來」。英國廣播公司(BBC)評論稱,這幾場比賽充分說明了,為什麼中國女排是這個擁有幾十億人口的國家多年來的偶像,面對強大的對手,她們展現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如今,當中國人再對「女排精神」滿滿自豪,很大程度上已經無關成績,它更是困境下不服輸、逆境下不言敗的那股子精氣神。

如今,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也早已成為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成為14億人的集體記憶與價值標籤。

而這樣的精神激蕩,是足以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底氣與力量。

策劃/牛寧

文案/牛寧 趙壹晨

翻譯/趙壹晨

主播/任天擇

後期/陸寧遠

相關焦點

  • 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中國女排自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過艱苦的訓練之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女排不斷地嶄露頭角,並且多次得冠,至此中國女排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中國對外展示信心和自信的一個符號,中國女排成為了和桌球一樣值得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體育運動,並且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女排衍生出一系列的女排精神
  • 中國人需要「女排精神」
    的輝煌,知道「女排精神」,所以自己心裡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能夠親自去感受一下「女排精神」。由於中國女排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在世界各大賽事中的成績差強人意,這時候就有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女排完了,也就不再需要「女排精神」了,而同時也有一些人覺得中國女排定會重新走上世界的頂端,對於中國人來說,「女排精神」必不可少。
  •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在這些過程裡,中國女排是如何置死地而後生的?女排姑娘們又是如何逆轉自己的頹境的?在明知道不可贏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們還是意志堅定地去奮力一搏,就是不要讓自己輸。比賽過程中的每一個扣球,每一次吶喊,都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振奮感。觀眾都會被這種拼搏求勝的精神所感染。
  • 《奪冠》想要表現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是不是真的女排精神
    《奪冠》上映了,獲得了很多好評,表現了我們津津樂道的「女排精神」,那這裡就要問一句,什麼是「女排精神」,電影所表現的是不是真的「女排精神」?」「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
  • 中國女排為啥能讓幾代人淚奔,《奪冠》何以成為一種精神
    由陳可辛導演的《奪冠》,從知道是鞏俐飾演郎平開始,加上讓國人引以為豪的女排故事,一直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時刻關注著《奪冠》拍出了傳記感歷史感,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記憶。專業演員貢獻出了「真身附體」般神形俱備的表演,運動員們更讓人覺得在看她們真實的比賽和生活。
  • 《奪冠》女排精神:中國人的精氣神
    在中國,有一支球隊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中國女排是中國三大球中唯一拿到冠軍獎盃的隊伍,她們被稱為一支最有「隊魂」的球隊。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在袁偉民的指導下開始騰飛,開啟了風雨40年的奮鬥歷程。中國女排的冠軍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它衝上過巔峰,也走進過低谷,經歷過大起大落,但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女排從來沒有一蹶不振,而是一直在拼搏進取,勇往直前。風雨40年,依然傲立於世界榮譽舞臺。
  • 什麼是女排精神?
    什麼是女排精神?這是我們的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述評在中國體育的發展史上,中國女排一直是中國體育人精神傳承的傑出代表,「鐵榔頭」時代的五連冠,完美地詮釋了「女排精神」,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 女排精神,書法精神,漢字精神;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傳承
    郎平對於女排的精神的解讀是:「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每一次傳球,每一次走位,都在詮釋著:女排精神漢字精神,這是傳承在文化裡面,每一個中國人的傳承。 讓我們一起學習女排精神,讓每一個人都了解女排精神
  • 從電影《奪冠》再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麼?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仍然需要女排精神?近期有一部非常令我出乎意料的電影《奪冠》,我沒有想到它的質量是如此之高。,又為中國人帶了什麼,以及探討了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現在年齡小一些的觀眾可能不知道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在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盃上,中國隊戰勝東道主日本女排拿到冠軍的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也還沒出生,這是我們父母那一代的記憶,他們說那個時候,女排奪冠這件事在中國的影響力
  • 什麼是女排精神
    我沒經歷過老女排時期,對於女排第一次低谷的印象也十分模糊。第一次真正關注女排就是雅典奧運會的時候。所以,我並不清楚老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老女排給國人帶來過什麼樣的感受,我只是根據我這些年關注女排的經歷談一談我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女排精神是什麼,我覺得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不放棄是女排精神?不服輸是女排精神?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愛國精神、女排情懷、體育真諦,導演陳可辛需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既要各個擊破點明主題,又要尋找共振合為一體。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陳可辛用三段式結構,分別承擔了這三個訴求,很直白也很清晰地傳達了體育競技項目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意義。
  • 「女排精神」永遠讓中國人熱血沸騰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的最好代言人,渾身傷痛的郎平,做什麼事情都拼盡全力。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賦予我們的金牌,感謝奮鬥拼搏的日子,感謝代代相傳的女排精神!」中國女排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女排精神」不是口號,不是精神勝利法,而是行動、力量和能力。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 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愛國精神、女排情懷、體育真諦,導演陳可辛需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既要各個擊破點明主題,又要尋找共振合為一體。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陳可辛用三段式結構,分別承擔了這三個訴求,很直白也很清晰地傳達了體育競技項目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意義。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 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愛國精神、女排情懷、體育真諦,導演陳可辛需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既要各個擊破點明主題,又要尋找共振合為一體。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陳可辛用三段式結構,分別承擔了這三個訴求,很直白也很清晰地傳達了體育競技項目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意義。
  • 《奪冠(中國女排)》:女排精神,我們不能丟,亦不要丟。
    電影本身的結構看似很散,沒有一個連貫的故事,甚至沒有一個絕對的主角,但分散式的故事結構並沒有影響對電影主題的詮釋,反而每一個故事都是對主題的鞏固和升華,正如電影原來的片名《中國女排》一樣,導演通過影片想要帶給觀眾的就是難能可貴的中國女排精神,所有的人物、每一個故事片段都應該是為了突出電影主題而服務
  • 電影《奪冠》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很多人都曾問: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真的還需要女排精神嗎?又或者是年輕一些的網友會問: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就這樣,練到了「骨頭碎」的中國女排,終於第一次站在了領獎臺上,那一刻,十億中國人的自卑轉變成為了強大的自信。可在很多年以後,那段傳奇消息了,新一代的女排榮光不再,她們有的只是屢戰屢敗,再也沒有人將中國女排放在眼裡了。
  • 中國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
    只有她一次又一次站出來,一次又一次把中國女排帶回世界巔峰。1981年女排世界盃,運動員郎平關鍵一球,讓中國女排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她頂著壓力,帶領中國女排再一次奪冠。而大洋彼岸的中國女排卻很一團糟,先後輸給韓國日本,球員和教練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11名球員聯名提出申請要求換教練,否則退賽。可誰又願意當女排的主教練呢?
  •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影評: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
    因為他們相信,女排會贏,那會帶給他們無限的自豪。02慢慢地,我開始理解,「中國女排」像是一種信念,烙在了那一代中國人的心裡。人們口中的女排精神,又一次回來了。03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雅典奧運會後,中國女排又一次陷入了低谷。世界排名一直下滑。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一顆不滅的火種,民族精神的傳承,我們永駐心中。在《奪冠》上映的同時,我們期待這種真實的女排精神,能帶給我們的力量。《奪冠》展示的是國民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每一個人的一份情懷。我相信觀影的朋友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對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感悟。
  • 國家電網人心中的「女排精神」是什麼?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鮮花與榮譽背後,她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肩上7根鋼釘、2次心臟手術、發燒40度還在打球......即便如此,她也從未動搖,而是咬緊牙關,繼續前進,敢拼敢打敢擔當,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