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而我國能超過300年的都不多?

2020-12-10 歷史遊俠阿春

東羅馬帝國又叫做拜佔庭帝國,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成立於公元330年到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存在了1100多年,實行的是君主制國家,是西方世界一個歷史悠久的帝國。

拜佔庭帝國的稱呼其實並不是當時國民所認可的,是因為17世紀的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出的一種稱呼,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拜佔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關於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的問題,一直飽受很多人的解讀,但是我看歷史材料,西方人解釋的少,但是我們東方人卻一直樂此不疲。在這裡我也寫出了關於自己的解讀。

1、拜佔庭帝國不是由一個王朝組成的,是由12王朝更迭組成

區別於我們國內的王朝,我們封建王朝大部分是由一個姓氏建立起的大統一王朝,比如朱氏的大明王朝、李氏的唐朝、趙氏的宋朝等等,他們存在的時間鮮少超過400年,夏商周和漢朝例外,而漢朝也是分為東西兩漢。

拜佔庭帝國前後經歷了12個王朝,93位皇帝,平均每個王朝都不超過100年。無論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還是帝國時期,他們的正式名字都叫做: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我們古代國家的天子即是天下的君主,後代也是掌管天下的繼承人,全國臣民必須統一臣服於天子及其皇室,所謂「天權神授」。所以一個大王朝的繼承人具備很強的限制性,除非有人推翻了王朝,不然我國古代的權力永遠掌握在一個家族手裡。

而拜佔庭的制度不一樣,簡單來說,他們的國家元首從理論上來說是國家的公職,新任皇帝的產生需要選舉,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由在位皇帝/皇后養老院與新羅馬市民提名,然後元老院選舉,首都市民選舉,軍隊支持等一系列的操作之後才能正式成為下一任的皇帝的合法繼承人。拜佔庭歷史上著名的君主,比如查士丁一世、利奧一世等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這些成為皇帝之前都要認同:「我是羅馬人,我是羅馬公民的皇帝」的觀念。

新任的君主皇帝也是想盡辦法讓職位進行世襲,這也造成了拜佔庭帝國會出現前後多達12個王朝,平均每個王朝都出現了幾任的皇帝。從歷史上來看,元老院和羅馬公民的權力其實是遠遠大於國家元首的,他們的權力對國家元首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限制作用。對他們來說,這些元首都是羅馬的皇帝,而不是我們國家的這種,這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這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們沒有XXX王朝的說法,統一都是羅馬帝國。

拜佔庭帝國信奉的是基督教,這個和通過「伊斯蘭教法治國」的奧斯曼帝國有點類似,在基督教的世界裡,不存在說比羅馬更具號召力和普世價值的世俗國號。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我需要闡述下,有人說如果這樣子也能算作千年的話,那麼我們國家古代雖然經歷了多個王朝,是不是也可以說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在我國,古代任何一個大王朝而言,天下即是天子家的,有一話說的很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最大,是天下唯一話事的人。但是佔拜庭帝國不是,他們的元首更加像是國家公職,真正掌權的還是元老院和羅馬公民。)

2、經濟發達,文化昌盛

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個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一個交通要道。他們雖然是以農業為基礎,但是商業和手工業在當時的歐洲來說也是非常的發達的,在中世紀早期的幾百年的時間,拜佔庭一直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拜佔庭在黑海的貿易據點為國家提供了發達商業的土壤,多樣化的稅收和強勁的手工業為其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拜佔庭是以基督教為國家的國教,基督教在西方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存在,這讓拜佔庭在當時來說受到了很多教徒的追捧。寬鬆的環境也讓文學、音樂、科學等進一步發展。

3、拜佔庭具備完善法律制度

查士丁尼在世時,他看到了西羅馬帝國覆滅的經過,深深有感於法律法規在一個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於是召集了身邊能幹的大臣,共完成四部法律彙編。即《查士丁尼法典》、《法學會纂》《法理概要》《新法典》、這四部法律被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這部法律在整個歐洲來說都極具意義,後面的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都是以羅馬民法作為藍本。

4、拜佔庭一直能君輩出、名將輩出的

我國古代的王朝中,當歷經了幾代之後也會出現國家衰退的情況,然後就會出現一些勵精圖治的皇帝和能臣武將,延續帝國的輝煌,比如明朝的朱佑樘、于謙、張居正等等。拜佔庭在前期因為財富、經濟等一直處於歐洲世界的前列,擁有良好的基礎。但是中後期隨著經濟的衰退等也一直被周邊國家虎視眈眈。在這個過程中,拜佔庭也出現了一些能幹的君主和將領,比如皇帝利奧三世、將領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等,他們在軍事上也是一直比較強大。前後首都被攻陷了兩次才滅國。他們的皇帝也是選舉產生,一般都是有能力況且符合民意民心的才有資格繼承,所以大部分都不會很弱。

在這一點上,我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度顯然是比較有落差的,有很多王朝,皇帝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繼承的皇位,往往由權臣或者外戚掌管政權,這樣也很容易產生內亂和局勢的不穩。天子無法執政,也沒有得到過多的培養和過度,最後致使國家走向衰落的例子在我國古代很多。

5、天主教的幫助,強大的外援

拜佔庭帝國是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他們除了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外,歐洲的天主教對他們也是相當有友好。我們都知道,歐洲國家是擁有很多教派的,教派之間的爭鬥跟國內權力的鬥爭其實都一樣,都很激烈。天主教對拜佔庭的支持不是單單只是嘴上說說,比如在阿拉伯帝國敢侵犯拜佔庭的時候,西歐的教皇就多次組織歷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徵對抗伊斯蘭教。

前兩天出了一期關於探討奧斯曼帝國存在600多年並不是因為其殘酷的繼承制度造成的,在某平臺上引起了熱議,同時很多網友也讓我出一期關於佔拜庭帝國為什麼能存在上千年的原因,這一期是應網友的要求。佔拜庭能存在上千年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總歸逃不開上面的幾個,如果真的要一一細說怕是沒有個幾十萬字說不清楚,我這裡就把原因一一總結出來,希望大家喜歡。假如網友還有想知道的歷史問題,請將文字留在評論區,我來製作。歡迎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孱弱」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
    這也不奇怪,「拜佔庭帝國」這個名稱在近代以前是沒有的。國內有些學者說「拜佔庭帝國」這個名稱所代表的帝國在歷史上不存在,這也是不符合實際的。比如說我張緒山改了一個洋名,大家能說「張緒山」這個人根本不存在嗎?當然不能。
  • 拜佔庭帝國為何突然衰落?一場瘟疫死了近600萬人,國力迅速衰落
    雖然人類文明發展了數千年了,但是在這數千年中,出現過的超級大帝國也就那麼些個,比如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華夏帝國等,在這麼多帝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莫過於華夏帝國了,至少在外國人看來,帝國還是那個帝國,只是執政者換了而已。
  • 【戰意風雲錄】千年帝國拜佔庭!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存活?
    千年帝國!這是一些人賦予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讚譽。在很多書中都會記載,這個秉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的帝國,懷著恢復羅馬帝國全部領土,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海的夢想,於歐亞大陸縱橫捭闔千餘年。曾幾何時,能娶到出生於紫色寢宮的拜佔庭公主,是歐洲各國君主夢寐以求但卻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榮耀。
  • 拜佔庭一千年:千年前的偉大都市發展史
    翻開這本《拜佔庭一千年》,千年前的偉大都市發展史就在眼前徐徐展開,君士坦丁堡(現名伊斯坦堡)既是當時最偉大帝國拜佔庭帝國的首都,又是基督教聖城。雖然它並非拜佔庭帝國直系,但它誕生的時期,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拜佔庭帝國的權威之下,各國都受到拜佔庭帝國的影響,如果我們認真看看醫院騎士團的行事方式,也許能窺見些許千年帝國透過歷史,照進現代社會的榮光! ◐ 拜佔庭帝國是整個歐洲和中亞、非洲歷史中無法忽視的一頁。
  • 拜佔庭千年的偉大都市發展史
    又是基督教聖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另一個重要知識點是: 「醫院騎士團」是具有「準國家」性質的組織,它沒有領土,是最為古老的天主教修道騎士會之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微型國家之一。醫院騎士團,1099年由Blessed Gerard等人創建於耶路撒冷,最初的職能是提供醫療以照顧病人或受傷的朝聖者。
  • 被遺忘的帝國——拜佔庭,當時究竟有多強悍?
    今天我們聊一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拜佔庭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其中因君士坦丁堡地處古希臘,商業殖民城市拜佔庭的舊址上,因此東羅馬帝國又被稱為拜佔庭帝國。與此同時,西羅馬帝國卻正在走向滅亡,而在它那廢墟之上也建立了很多嶄新的國家。
  • 一部書了解千年帝國拜佔庭
    拜佔庭帝國是在羅馬帝國陷入危機和分崩離析的時代產生的,既與羅馬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又是一個與羅馬帝國有諸多區別的國家。在政治上,拜佔庭帝國似乎完全承襲了中央集權制的統治形式,甚至連皇帝的稱號也繼承下來,但是其國家機構的組成、皇帝制度以及官職的稱謂等方面卻與古羅馬帝國又有很大的差異。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拜佔庭之門這些都表明拜佔庭帝國的內亂幾乎不曾停止過,覬覦皇位的人每個朝代都不在少數,並且他們都認為自己能當上皇帝。佩利澳洛格斯王朝皇權衰弱時的政治混亂狀況,不過是以前幾朝晚期的歷史重演而已。拜佔庭風格教堂一、導致拜佔庭帝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帖木兒的西徵並在安卡拉附近擊敗了奧斯曼帝國的20萬大軍,生俘了巴耶濟德一世,這只是延續了拜佔庭帝國的壽命,使它多生存半個世紀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自君士坦丁大帝於330年5月11日(星期一)建城,到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於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破城,拜佔庭帝國延續了一千一百二十三年零十八天,從新生至巔峰再走向衰亡,在各方學者的生花妙筆下徐徐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 誰才是拜佔庭帝國的繼承者,希臘與土耳其的千年恩怨就在於此
    東羅馬帝國也叫拜佔庭帝國,他的核心就是巴爾幹半島,也就是希臘,還包括今天的土耳其、敘利亞等國,直到公元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東羅馬帝國滅亡,由此拉開了希臘與土耳其的恩怨。
  • 一戰後,土耳其帝國解體,為什麼歐洲人沒能收回千年古都拜佔庭?
    不過在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了拜佔庭,這座擁有2000年的歷史的拜佔庭就此被伊斯蘭教統治。不管是從地理位置上還是從文化上來說,拜佔庭一直是歐洲人心中的傷痛。 俄羅斯帝國和土耳其帝國在近代歷史上就是一對世仇。1453年,土耳其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拜佔庭變成了土耳其的首都,取名為伊斯坦堡。就在不久後,東歐草原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強大了起來。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了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開始成為東正教的領導者。
  • 厲以寧: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在這段時期內,宮廷中,街道上,或軍營中,一共發生過65次奪取皇位的叛亂(註:參看迪爾:《拜佔庭:輝煌與衰敗》)。這些都表明拜佔庭帝國的內亂幾乎不曾停止過,覬覦皇位的人每個朝代都不在少數,並且他們都認為自己能當上皇帝。佩利澳洛格斯王朝皇權衰弱時的政治混亂狀況,不過是以前幾朝晚期的歷史重演而已。然而,這還不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因為王朝交替和皇位的更換不等於帝國滅亡。
  • 厲以寧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拜佔庭之門這些都表明拜佔庭帝國的內亂幾乎不曾停止過,覬覦皇位的人每個朝代都不在少數,並且他們都認為自己能當上皇帝。佩利澳洛格斯王朝皇權衰弱時的政治混亂狀況,不過是以前幾朝晚期的歷史重演而已。,這只是延續了拜佔庭帝國的壽命,使它多生存半個世紀。
  • 為何拜佔庭帝國始終不能恢復羅馬帝國的光輝?
    問丨傳統意義上的古羅馬時代結束後,作為東羅馬的拜佔庭帝國依然延續到了1000年以後。期間曾有數個國力較為強盛的時代,看上去很有恢復祖先榮光的可能。然而拜佔庭終究未能做到這點。這些地方的城市中產,也非常希望自己擁有羅馬公民權地位,自然也比較認可加入羅馬共和國或帝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分享到羅馬一份子的各種福利。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之後,羅馬內部的政治生態也就出現了崩壞局面。尤其是當皇權開始集中,越來越多的政客都必須用攀爬權力頂峰的方式來為自己某得利益。否則可能是連既得利益都無法保住,生命財產安全也朝不保夕。
  • 唐朝289年,清朝267年,為何我國古代王朝都破不了300年這個魔咒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這5000年悠久歷史裡,有2000多年是封建王朝留下的。從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中原,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到1912年溥儀退位,大清帝國黯然退場,這2000多年的封建興亡不可謂不精彩。
  • 華文全球史018《拜佔庭帝國史》丨拜佔庭帝國如何重新建立?最終又如何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內容簡介《拜佔庭帝國史》自拜佔庭城建立講起,以拜佔庭帝國的創立、發展、衰落直到滅亡為主線,為人們描繪了前後近兩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作為城市,拜佔庭是如何被建立的?又是如何轉變為拜佔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哥特人是如何進犯拜佔庭帝國的?又為何最終轉戰歐洲?西羅馬帝國如何覆滅?尼卡暴動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查士丁尼一世如何拓展拜佔庭帝國版圖?他和貝利撒留的關係又是怎樣?波斯帝國如何覆滅?斯拉夫人怎樣威脅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又是如何崛起?席捲拜佔庭帝國的毀壞聖像運動的起因是什麼?十字軍東徵的起因又是什麼?拜佔庭帝國為什麼會衰落?十字軍又為什麼要毀滅君士坦丁堡?
  • 不雄才大略也能做明主,拜佔庭帝國黃金時期皇帝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可以說是拜佔庭乃至整個歐洲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待機」的皇帝了,他在位長達47年。當然這其中有25年是和另外一位皇帝共治的,這一點不足為奇,畢竟從古羅馬延續到拜佔庭一直有這個傳統,那就是同一帝國二帝共治,一個正皇帝、一個副皇帝。
  • 《拜佔庭帝國史》三十年譯事記
    作為一部詳細敘述千年帝國拜佔庭跌宕起伏歷史的學術著作,瓦西列夫的《拜佔庭帝國史》,從策劃到正式出版,經歷了30餘年的時光。在本書翻譯、校訂的三十年間,商務換了幾任領導,編譯室也經歷了結構的整改,責任編輯都換了數任,但他們步履一致,對本書的支持力度從未改變。最終,這部學術譯著得以在2019年面世。  這部我心心念念、矢志不移要翻譯到底的著作,是對拜佔庭整體歷史(324年—1453年)總結歸納較為全面的一部著作,也是對拜佔庭與周邊世界關係描述較為客觀全面的著作。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1
    拜佔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