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又叫做拜佔庭帝國,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成立於公元330年到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存在了1100多年,實行的是君主制國家,是西方世界一個歷史悠久的帝國。
拜佔庭帝國的稱呼其實並不是當時國民所認可的,是因為17世紀的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出的一種稱呼,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拜佔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關於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的問題,一直飽受很多人的解讀,但是我看歷史材料,西方人解釋的少,但是我們東方人卻一直樂此不疲。在這裡我也寫出了關於自己的解讀。
1、拜佔庭帝國不是由一個王朝組成的,是由12王朝更迭組成
區別於我們國內的王朝,我們封建王朝大部分是由一個姓氏建立起的大統一王朝,比如朱氏的大明王朝、李氏的唐朝、趙氏的宋朝等等,他們存在的時間鮮少超過400年,夏商周和漢朝例外,而漢朝也是分為東西兩漢。
拜佔庭帝國前後經歷了12個王朝,93位皇帝,平均每個王朝都不超過100年。無論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還是帝國時期,他們的正式名字都叫做: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我們古代國家的天子即是天下的君主,後代也是掌管天下的繼承人,全國臣民必須統一臣服於天子及其皇室,所謂「天權神授」。所以一個大王朝的繼承人具備很強的限制性,除非有人推翻了王朝,不然我國古代的權力永遠掌握在一個家族手裡。
而拜佔庭的制度不一樣,簡單來說,他們的國家元首從理論上來說是國家的公職,新任皇帝的產生需要選舉,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由在位皇帝/皇后養老院與新羅馬市民提名,然後元老院選舉,首都市民選舉,軍隊支持等一系列的操作之後才能正式成為下一任的皇帝的合法繼承人。拜佔庭歷史上著名的君主,比如查士丁一世、利奧一世等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這些成為皇帝之前都要認同:「我是羅馬人,我是羅馬公民的皇帝」的觀念。
新任的君主皇帝也是想盡辦法讓職位進行世襲,這也造成了拜佔庭帝國會出現前後多達12個王朝,平均每個王朝都出現了幾任的皇帝。從歷史上來看,元老院和羅馬公民的權力其實是遠遠大於國家元首的,他們的權力對國家元首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限制作用。對他們來說,這些元首都是羅馬的皇帝,而不是我們國家的這種,這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這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們沒有XXX王朝的說法,統一都是羅馬帝國。
拜佔庭帝國信奉的是基督教,這個和通過「伊斯蘭教法治國」的奧斯曼帝國有點類似,在基督教的世界裡,不存在說比羅馬更具號召力和普世價值的世俗國號。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我需要闡述下,有人說如果這樣子也能算作千年的話,那麼我們國家古代雖然經歷了多個王朝,是不是也可以說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在我國,古代任何一個大王朝而言,天下即是天子家的,有一話說的很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最大,是天下唯一話事的人。但是佔拜庭帝國不是,他們的元首更加像是國家公職,真正掌權的還是元老院和羅馬公民。)
2、經濟發達,文化昌盛
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個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一個交通要道。他們雖然是以農業為基礎,但是商業和手工業在當時的歐洲來說也是非常的發達的,在中世紀早期的幾百年的時間,拜佔庭一直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拜佔庭在黑海的貿易據點為國家提供了發達商業的土壤,多樣化的稅收和強勁的手工業為其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拜佔庭是以基督教為國家的國教,基督教在西方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存在,這讓拜佔庭在當時來說受到了很多教徒的追捧。寬鬆的環境也讓文學、音樂、科學等進一步發展。
3、拜佔庭具備完善法律制度
查士丁尼在世時,他看到了西羅馬帝國覆滅的經過,深深有感於法律法規在一個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於是召集了身邊能幹的大臣,共完成四部法律彙編。即《查士丁尼法典》、《法學會纂》《法理概要》《新法典》、這四部法律被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這部法律在整個歐洲來說都極具意義,後面的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都是以羅馬民法作為藍本。
4、拜佔庭一直能君輩出、名將輩出的
我國古代的王朝中,當歷經了幾代之後也會出現國家衰退的情況,然後就會出現一些勵精圖治的皇帝和能臣武將,延續帝國的輝煌,比如明朝的朱佑樘、于謙、張居正等等。拜佔庭在前期因為財富、經濟等一直處於歐洲世界的前列,擁有良好的基礎。但是中後期隨著經濟的衰退等也一直被周邊國家虎視眈眈。在這個過程中,拜佔庭也出現了一些能幹的君主和將領,比如皇帝利奧三世、將領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等,他們在軍事上也是一直比較強大。前後首都被攻陷了兩次才滅國。他們的皇帝也是選舉產生,一般都是有能力況且符合民意民心的才有資格繼承,所以大部分都不會很弱。
在這一點上,我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度顯然是比較有落差的,有很多王朝,皇帝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繼承的皇位,往往由權臣或者外戚掌管政權,這樣也很容易產生內亂和局勢的不穩。天子無法執政,也沒有得到過多的培養和過度,最後致使國家走向衰落的例子在我國古代很多。
5、天主教的幫助,強大的外援
拜佔庭帝國是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他們除了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外,歐洲的天主教對他們也是相當有友好。我們都知道,歐洲國家是擁有很多教派的,教派之間的爭鬥跟國內權力的鬥爭其實都一樣,都很激烈。天主教對拜佔庭的支持不是單單只是嘴上說說,比如在阿拉伯帝國敢侵犯拜佔庭的時候,西歐的教皇就多次組織歷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徵對抗伊斯蘭教。
前兩天出了一期關於探討奧斯曼帝國存在600多年並不是因為其殘酷的繼承制度造成的,在某平臺上引起了熱議,同時很多網友也讓我出一期關於佔拜庭帝國為什麼能存在上千年的原因,這一期是應網友的要求。佔拜庭能存在上千年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總歸逃不開上面的幾個,如果真的要一一細說怕是沒有個幾十萬字說不清楚,我這裡就把原因一一總結出來,希望大家喜歡。假如網友還有想知道的歷史問題,請將文字留在評論區,我來製作。歡迎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