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知道英語學習主要有四個不同的方面:聽、說、讀、寫(有的會把「譯」也作為英語學習的一方面)。但是這幾個方面其實是緊密相連的,孩子閱讀能力不高的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會比較差。試想,一個孩子如果看不懂一段簡單的英文文字,TA又怎麼能寫出並說出英文來呢?既然閱讀這麼重要,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堅持下來呢?我們聽一下曹文教授的秘訣吧。
01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對英語閱讀不感興趣確實是讓父母頭疼的一大難題。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呢?曹文教授指出,孩子如果對閱讀不感興趣的話,家長應該對症下藥,找出孩子不感興趣的原因。閱讀的書目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其他因素為孩子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英文讀物。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多為他們選擇有插圖而且故事性強的讀物,這樣孩子就會為故事所吸引,從而能夠堅持英語閱讀了。如果孩子喜歡童話,那麼家長可以為他們選擇童話類的英文讀物;如果孩子是個小吃貨,那麼家長可以選擇食物類的英文讀物。
上面所說的英語讀物的選擇是一個因素,不過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有些家長喜歡為孩子講單詞和語法。一篇故事下來,全是單詞和語法,這樣孩子怎麼會對英語閱讀感興趣呢?閱讀就是閱讀,不是學習英語。但這並不是說單詞和語法不重要,而是說在初始階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更為重要,家長別讓枯燥的單詞和語法的學習淹沒了孩子的興趣。
家長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順便講幾個主要的單詞和語法,但是一定要確保故事佔主導,單詞和語法為輔。其實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就算家長不刻意教孩子單詞和語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吸收的。
02
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英語閱讀影響也很大。如果家長下班後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遊戲,那麼孩子在這個環境下是很難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的。如果家長能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那麼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英語閱讀的好習慣。家長的英語水平如何影響不大,既使不好也無妨,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之前的「痛點」系列文章中也有專門講到過)。
我們不需要家長達到英語專八的水平——曹文教授強調家長要給孩子帶好頭,起到表率作用。如果家長自己平時也不閱讀,那麼怎麼能要求孩子閱讀呢?水平好的家長也不要一直給孩子挑刺,這樣只會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反,曹文教授建議家長可以時不時地故意出點錯,讓孩子主動指出家長的錯誤,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比如家長可以故意說不認識一個單詞,讓孩子主動說出來,這時候孩子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親子閱讀可以按照這樣一個步驟:一開始,家長讀,孩子聽(如果家長的英語不好,可以家長和孩子一塊聽錄音);接著,家長讀一句,孩子讀一句;最後,孩子就能夠完全自己讀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帶好頭,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03
科學的方法必不可少
我們都知道:21天能夠養成一個好習慣。養成習慣的天數因人而異,不同的習慣需要的天數也會有所差異。曹文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兒子的故事。曹文教授說,兒子從開始閱讀到養成閱讀習慣大約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不能因為一個月過去了孩子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就前功盡棄。孩子的性格差異、年齡大小不一,閱讀習慣養成的時間也會有所差異。不過三個月的時間也不短,那麼這段時間應該用什麼方法讓孩子慢慢養成習慣呢?
1.固定時間閱讀。
每天最好是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睡前是最理想的時間,因為這段時間比較安靜,也肯定不會受到打擾。
2.共同約定。
家長和孩子可以立下一個約定,彼此堅持閱讀,互相監督,每天完成任務之後還可以籤上自己的名字。
3.關注和分享。
如果家長出差,不能在家陪孩子閱讀,那麼家長可以在孩子的閱讀時間打個電話問一下他們閱讀的內容或討論一下之前學過的內容。
4.物理性地呈現閱讀進步。
家長可以把孩子閱讀的進步物理性地呈現在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還可以給孩子畫一棵樹,比如「我的閱讀樹(My Reading Tree)」,天天往上爬,直到樹頂,登頂後就再畫一棵樹。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每天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目標明確,很有成就感。
5.鼓勵和獎勵。
一個吝嗇讚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變得讓他們無法讚美。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羅森塔爾效應即是說「比較聰明聽話的孩子總是更容易得到老師的讚揚和肯定,然後這些孩子各方面表現也會越來越好」。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讚美,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孩子閱讀起來就會越來越帶勁了。當然家長也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比如給孩子買他們喜歡的東西,或者一起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6.重視參與感,尋找閱讀夥伴。
讓孩子給書塗色、畫插圖、改編故事或是根據故事做手工,讓他們參與到故事中去。也可以幫孩子找一個或多個閱讀小夥伴,平時自己讀,種自己的樹,一個月大家搞一次故事會,看誰的故事學得好、學得多。這樣既有競爭,又有分享,孩子定會樂此不疲。
7.強化關鍵點的儀式感。
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有階段性的收穫或是一個閱讀上的突破(比如自己會講故事了),都可以作為關鍵點以一定的儀式感來強化。家長可以通過錄像、照片或是評論的方式整理成冊,來記錄孩子的閱讀成長過程。
讓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一開始家長可能會覺得很花費時間和精力,孩子取得的成績也很小,但是慢慢地,孩子的進步就會越來越大。等孩子們養成習慣之後,基本上就不需要家長們太多的監督了。英語閱讀是一個慢慢積累沉澱的過程,需要孩子的堅持,也離不開家長的耐心和堅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