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餘華莘,註冊金融分析師,資深對衝基金經理
【全球市場展望】2月24-27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大跌近3000點,10年期UST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26%,突破歷史低點。與此同時,各類大類資產波動率跳升、風險資產由漲轉跌,全球市場迅速切換至避險模式。體現海外市場開始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和今年經濟增長不確定性的擔憂。
值得思考的是,在流動性依然寬鬆的背景下,雖然避險情緒抬頭,但黃金的上漲勢頭卻有所停滯。我認為,這一方面反應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導致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上升後,通縮預期也急劇上升。儘管流動性預期仍然較高,但美國通脹預期在2月20日之後急劇下降,使得實際利率的下行放緩,這限制了近期金價表現。
另一方面,海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加,使得全球服務業和供應鏈的風險不斷上升,尤其是電子產業鏈。從全球投入產出表的角度來看,中國、日本、韓國三個經濟體對其他經濟體的電子產業中間投入佔比超過20%。而中國臺灣、美國均高度依賴中國內地、日本、韓國的產業鏈。上周五公布的2月美國、日本製造業PMI初值均大幅下滑,可能也已經開始反映這一部分的影響。
展望未來,目前的全球疫情(尤其是中美兩國),並未出現失控局面。儘管短期來看,肺炎新增數據將繼續衝擊市場情緒,但並不會影響中期股市走勢。
眼下市場預期美聯儲和日本央行至6月會議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已經分別達到100%和99%,預期歐央行和英國央行至6月會議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的都超過了60%。在這樣的流動性寬鬆預期主導的背景下,風險資產的上漲周期並未結束。而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隨著除中國以外地區病例增加,全球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可能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正文】
這樣幾十年難得一見的股市大跌,正是我們學習和實踐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的絕好時機– 控制情緒、優選個股、集中持倉。下面我們一起回顧學習2019年Berkshire致股東信。
2月22日晚,巴菲特先生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官網上公布每年一度的致股東公開信。這封2020年致股東公開信,主要討論的是伯克希爾2019年的得失。信件受眾遠超伯克希爾的投資人群體,世界各地的投資人都希望從中了解這位傳奇投資者的最新投資研判,幫助自己預測未來的經濟和市場。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巴菲特每年的股東信是「聖經」般的學習資料。
當天,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跟查理·芒格(CharlieMunger),一個89歲、一個95歲,再度雙雙坐在主席臺上。兩人花了6個多小時,回答了投資者們50多個問題。其實,巴菲特和芒格老先生每年的年會更像個廟會,或者可以比喻成「朝聖」。他兩人簡直就是一方教主,地位比一般掌門人(比如Ray Dalio)的地位高。不過試問,身為教主的,是否一定是當今世上武功最強之輩?不見得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主們必有強大的個人魅力,思想體系,和表達能力。
一位朋友說:我們這些後輩,要學習巴菲特和芒格的是他們的「道」,而不是他們的「術」。原因很簡單:他們和我們玩的不是一個遊戲。比如說:一個跑百米衝刺的選手無需向一個馬拉松冠軍討教「訓練方案」。但是,「大道從簡」,「道」的層面很多是互通的,可以借鑑學習。
兩位老人家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的投資回報率。說實話,在最近30年裡,他們兩的回報率其實跟大市差不多,而1,5,10年的成績還略微跑輸了大市。比如:從2009年到2019年 巴菲特總回報252%,標普351%。
當然,也有人寫過一篇長篇論文分析了巴郡公司的」alpha」的來源其實是巧妙的運用了槓桿和浮存金。這裡就不一一細說的。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們能從兩位老人的「道」裡學到什麼?
那說說他們的「道」。他們的「道」不光適用於長期投資,也適用於企業管理和做人,這裡總結為以下幾點 (不按順序)
1、耐心:瞄準好心怡的資產,做好功課,然後耐心等待機會。在價格適宜的時候下手。他們的「下手」基本是買下整個公司,這點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
2、識人:光有好的資產不夠,尚需好的管理者去運營它。老爺子們閱人無數,而且有合理的KPI去激勵這些管理者去為長線布局。
3、文化:在經營旗下企業時,注重打造正直的企業文化。所有Berkshire 旗下的公司管理層好像是從一個模子(或教堂)裡出來的,都散發著一種濃鬱的,一致的企業文化,這個很牛,很難做到。
4、風控:清楚的知道風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類似保險這樣的行業。很多風險可以「隱藏」的很深,很久。如果貪圖眼前的利益,可能幾年後會「翻船」。查理的一句名言是「I find out where I would die, and never gothere」。
5、不裝:不投他們不懂的行業。或者說,即使懂了某些行業現在的商業模式,由於無法預測瞬息萬變的未來(尤其是TMT行業)所以無法對估值給予比較正確的判斷,於是不投。
6、原則:堅持原則,絕不動搖。不會追逐當下最熱門的投資「主題」。有些錢就是不賺~所以不會虧死。
7、謙虛:這麼牛的江湖地位和身家,卻還能如此謙虛。每次在信裡都會提到自己的失誤和缺點, 這等氣度,這等胸襟,才能造就這等成就。
仔細想想,巴菲特和芒格老先生的「術」更適合企業家,而不是投資者,尤其不適合二級市場投資者。巴菲特是這樣管理伯克希爾公司的:
查理和我早就進入緊急區域了。這對我們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但伯克希爾的股東們不用擔心:你們公司已經為我們的離開做好了100%的準備。
我們兩個人的樂觀建立在五個因素上。
首先,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資產被配置在非常多樣化的全資或部分擁有的業務中,平均而言,這些業務的資本回報率頗具吸引力。
其次,伯克希爾將其「受控」業務定位於單一實體,這賦予了它一些重要而持久的經濟優勢。
第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財務管理方式將始終如一地允許公司經受極端性質的外部衝擊。
第四,我們擁有經驗豐富、忠心耿耿的頂級經理人,對他們來說,管理伯克希爾遠不止是一份高薪和/或有聲望的工作。
最後,伯克希爾的董事們——你的監護人——一直專注於股東的福利和培養一種罕見的大型企業文化。(這種文化的價值在拉裡坎寧安(Larry Cunningham)和史蒂芬妮。
查理和我都有非常實際的理由,希望確保伯克希爾在我們退出後的幾年裡保持繁榮:芒格家族持有的伯克希爾股份,遠遠超過了家族的其他投資,而我99%的淨資產都投在了伯克希爾的股票裡。
我從未出售過任何股票,也不打算這麼做。我唯一的伯克希爾股票的處理,除了慈善捐款和小個人禮物,發生在1980年,當我,連同其他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參與投票,交換了我們的一些伯克希爾股票。
今天,我的遺囑明確指示其執行人——以及將在遺囑關閉後繼承他們管理我的遺產的受託人——不要出售任何伯克希爾的股票。我的遺囑還免除了遺囑執行人和受託人的責任,因為他們要維持的顯然是極度集中的資產。
遺囑繼續指示遺囑執行人——以及適時的受託人——每年將我的一部分a股轉換成B股,然後將B股分發給各個基金會。這些基金會將被要求迅速部署它們的贈款。總之,我估計在我死後12到15年我所持有的全部伯克希爾股票才能進入市場。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所在公司無關)
股東信原文:https://www.berkshirehathaway.com/letters/2019ltr.pdf
【作者:餘華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