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池聊養鶴,閒田且牧豬。——《田家三首》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食物鏈,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剋星,雖然普遍來說身強體壯的動物對弱小的動物有著致命的威脅,但食物鏈是個圓圈,沒有哪個動物能夠成為主宰所有動物的王者,即便是高大威猛的大象也會懼怕小小的蚊蟲。在自然界,毒蛇能咬死一頭大象,但面對「貪吃好睡」的豬,卻也有害怕的時候。
毒蛇與豬
提到毒蛇,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恐怖,生活當中經常有「蛇蠍心腸」,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之類的說法,可見人們對於蛇的印象屬實不太好,在人的潛意識中,這種軟體滑膩的動物比那些威猛的動物還要可怕,它們冷血,攻擊性極強,有著鋒利的牙齒,發起攻擊之時速度極快,而那些帶有致命毒液的毒蛇更是危險,遊行在森林之間,它們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大象遇到毒蛇都會選擇避開,若是正面衝突,大象也是失敗的那一方。
相比之下,豬這種生物在人們的眼中卻是憨態可掬的,它們白白胖胖,天性就喜愛吃,雖說人們對於豬有一定的誤解,認為其是蠢的代表。但其實不然,豬的智力很高,只不過當它們被人們圈養以後,有人伺候著,所以它們也就失去了原來的野性與捕捉食物的能力。且不說豬的自身能力如何,但豬卻真的是毒蛇的剋星,一點不懼怕攻擊力極強的毒蛇,這原因還得從豬的特性說起。
豬的體味
首先,豬的攻擊性沒有那麼強,遇到其他動物也不會說立刻警覺起來,反而在它們的心理作用下它們不會產生恐懼感,當碰到毒蛇的時候,它們不會繞道離開,反而優哉遊哉,這種行為也許在警覺性極強的毒蛇看來便是對方很強大的錯覺。除此以外,豬身上的「體香」也是它的秘密武器。
在人們的印象中,豬這種生物都是不愛乾淨的,它們的生活環境極度混亂,又髒又亂,所以人們也經常說「你住的地方就像豬圈」來比喻一個人的混亂之態了。的確,豬的吃喝拉撒都在同一個地方,就那麼點地經過豬的折騰後,可見味道之大,而這種特殊的味道自然會帶在豬的身上,這種刺鼻的味道簡直可以燻暈許多動物,讓動物們難以接近,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愛乾淨的動物來說。
而蛇這種生物恰好就是極度愛乾淨的動物,它們經常蛻皮,經常保持著光滑的外衣,身上鮮豔的顏色便是它們的偽裝,它們又是極度聰明的,所以當周圍有惡臭氣息來臨的時候,它們是有多遠躲多遠。圈養的豬已經有著讓人難以接近的味道了,更別說那些常年在外的野豬了,它們身上所散發的氣息特殊又鮮明,味道持續散發,並且所散發的氣味輻射之光,在它們所生活的範圍內,野豬都是很安全的。
豬的表皮與胃液
就算是毒蛇不怕豬身上的氣味,當它們正面剛的時候,毒蛇也會落到下風。豬身上的皮毛十分粗糙,且又厚又堅硬,野豬因為生存環境的影響,其表皮自是比家豬要堅硬許多倍,毒蛇咬了野豬一口根本就咬不透。相反,野豬的毛髮很是堅硬,會把皮軟的毒蛇扎得遍體鱗傷。
前面提到過,豬天性愛吃,它們是雜食性動物,只要能吃,來者不拒。當毒蛇成為它們的食物的時候,它們也不怕毒蛇的毒液,強大的豬有著強大超強的胃酸分泌液,這種分泌液能夠將毒蛇迅速消化掉,還未等到毒蛇的毒液起作用的時候,毒蛇都被消化掉了,哪能對豬形成一點威脅呢?
結語
如此看來,野豬對毒蛇,野豬大獲全勝,狡猾兇猛的毒蛇又怎樣,在野豬面前還不是手下敗將!在人們眼中看來是又蠢又笨的豬居然能夠剋死在我們看起狡猾又冷血的毒蛇,實在是令人稱奇,而這也側面說明了在自然界中,沒有一種動物能夠稱霸所有,一切的生物都是息息相關的。
就是這種複雜食物鏈關係才形成了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讓所有的動物都能平衡發展,生態圈也因此而和諧。倘若不是這種相互制約的關係,那麼這個地球早就變得混亂不堪了,所以自然界是有其特定的生存法則的,人們在其面前也不過是參與的一員而已。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