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閣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自第六代被引進國產以來就深受大家的喜愛。而隨著第十代雅閣的上市,在國內的銷量更是一路攀升,並且穩居中型車銷量前列,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耐用、省油,並且在動力上也一點不輸給同級別車型。
而說到動力,本田在發動機上的造詣依然是行業內的翹楚,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本田藉助自己核心的發動機技術,在F1賽場上拿下了數不清的冠軍,並且研發出來的CVCC發動機不僅通過了當時的環保法,還不會損失原有強勁的動力,所以也經常被人們調侃為「買發動機送車」。
除此之外在TURBO系列發動機上也展現了一如既往的實力。第十代雅閣上搭載的1.5T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94Ps,峰值扭矩為260Nm。在我們此前的測試中,其百公裡加速時間為8.73s,更重要的是,它的百公裡油耗也僅為6.8L。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第十代雅閣上的這臺1.5T發動機到底有什麼料。
廣本第二代1.5T發動機的氣缸蓋採用了新的設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採用了4-2的排氣歧管結構,顧名思義4個氣缸產生的廢氣最終會匯聚到兩個排氣歧管上(1、4缸共用一個排氣歧管,2、3缸共用一個排氣歧管)。這樣做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排氣幹涉,從而提升排氣效率。舉個例子,我們經常能看到多條車道上的車輛匯入同一條主幹道的時候,往往會非常塞車,如果在進入主幹道之前,先將多條車道變成兩條車道再匯入主幹道,那麼它們相互之間的幹擾就會相對減少。所以我們能看到在發動機氣缸蓋的排氣口處會有兩個孔。
那排氣越通暢是否意味著排氣效率越高呢?並不是的,如果在低轉速的情況下,排氣過於通暢,使得氣流的速度會變慢,回壓也會變低。而適當的回壓會產生諧振效應,可以提高中低轉速下的排氣效率。
所以第二代1.5T發動機上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在排氣端加入了VTEC氣門升程控制系統,根據發動機的不同工況來控制氣門的升程。例如在中低負荷的情況下,減小排氣升程,提高排氣阻力,增加廢氣再循環效率,從而降低排放,提升燃油經濟性。而在高負荷工況下,增大排氣升程,從而減小排氣阻力,帶來更強勁的動力輸出。
另外渦輪的工作也要通過廢氣來推動,如果渦輪慣量較大,那麼渦輪遲滯也會比較明顯,因此低扭就會較弱。除此之外渦輪內部葉片的結構也將直接影響渦輪的響應速度。而本田所採用的高斜流低慣量渦輪,裡面的渦輪葉片是經過特殊的設計,增大了葉片的橫截面積,從而更高效地驅動渦輪轉動,使得渦輪響應更為迅速。
在第二代1.5T發動機氣缸水套內還增加了冷卻液隔板,目的是減少水套內的冷卻液,這樣在發動機冷啟動的時候,能更快提升冷卻液溫度,從而加快暖機速度。除此之外,還對下水管總成進行了升級,使發動機在冷啟動、並且冷卻系統在進行小循環的時候,冷卻液並不會經過CVT變速箱,這樣也能更快地提升冷卻液溫度。
第二代1.5T發動機還採用了多孔缸內燃油直噴技術,在噴射角度、次數和量上都進行了全新設定,促進低溫時的燃油霧化效果,使燃油和氣體混合得更加充分,從而提升燃油效率。
發動機輸出的動力最終還是要通過變速箱傳遞給四個車輪,而這臺1.5T的雅閣所搭載的變速箱是本田最新的LL-CVT變速箱。一方面它採用了更高強度的鋼帶,這樣一來就能承受更高的扭矩輸出;另一個方面它還有著更寬的變速比,使得動力響應更快,讓發動機的最大扭矩儘早地發揮出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升燃油經濟性。
在我國整體的汽車市場處於下滑趨勢的時候,廣本的銷量卻有所增長,其中離不開T動力技術的加持。該系列發動機配備了VTEC可變氣門技術,無論是中低負荷還是高負荷工況,都能通過改變氣門升程從而提升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同時還具有缸內直噴、高響應渦輪等技術,兼顧了動力強、油耗低、低扭寬泛等特點。而T動力發動機共分為1.0T、1.5T和2.0T三個版本,根據定位的不同分別搭載在旗下的車型上。
此前磚叔本人也對本田的1.5T發動機進行了深度講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猛戳下方連結回顧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