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經常穿梭於雕像與碑座林立的倫敦街頭,也曾算是了解幾分背後的歷史故事。在這裡,不談有傑出貢獻的名人紀念碑,也不談當代紀念碑的五種主流形態,更不談在公共藝術層面的爭議。為了有借鑑意義,我選擇了三個非名人紀念碑,將其重點略說一二。七七紀念碑(7 July Memorial)
2005年7月7日早高峰,倫敦發生連環爆炸案,數個倫敦地鐵站及數架巴士爆炸,共造成52人死亡,700多人受傷,許多人由此落下了終身殘疾。為了給遇難者家屬及公眾提供緬懷和追思的機會,政府決定出資一百萬英鎊 修建七七紀念碑,由英國數位化、文化、媒體和體育部(簡稱DCMS)承接,聯合六位逝者家屬代表及英國皇家公園組成項目委員會,負責為紀念碑尋找合適的位置及甄選設計方案。
通過公開透明的國際化競爭,倫敦ARUP團隊競得了該項目。根據團隊陳述,項目設計遵循從遇難者家屬個體情緒和需求出發、最終以抽象化集體形式展現的基本原則,整個過程一直和遇難者家屬代表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和協商,也與 Carmody Groarke等大師及其他第三方獨立顧問進行了緊密的合作。
紀念碑的方案通過了英格蘭遺產規劃許可,最後被建築在倫敦海德公園東南角。它是由52根不鏽鋼柱組成的4排柱群,象徵在4起事故中的52名倫敦爆炸受害者。每根不同的柱子傳達著生命的無常、死亡的隨機性,代表著遇難者獨特的個體,在不同角度的光影下又訴說著遇難者家屬喪失親人的傷痛。柱高3.5米,上面記錄著事件發生的時間和遇難地點。在紀念碑東部草地上有一個不鏽鋼牌匾,鐫刻著每一個逝者的名字。
2009年7月7日倫敦爆炸案四周年日,由查爾斯王子揭幕七七紀念碑:他首先宣讀了遇難者的名字並致悼辭,「...遇難者家屬、倖存者和熱心的急救人員仍在我們的思念和祈禱中,面對如此不人道和令人沮喪的暴行,你們勇敢的團結起來,令人感動的為我們帶來了對未來的希望。「隨後與當時的首相布朗、遇難者家屬代表等默哀一分鐘,並向遇難者敬獻花圈。
「這是對逝者最恰當的致敬之作,
向2005年7月7日喪生的52人致敬,
以確保世界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它代表我們個人和公共的巨大損失。
我們希望通過此紀念碑能與訪客交流,
使他們能夠了解這些恐怖事件的影響。」
-遇難者家屬代表表示
曾因缺席倫敦爆炸案五周年非官方紀念儀式而引起部分民眾和遇難者家屬批評與指責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倫敦市長詹森,於2015年7月7日倫敦爆炸案十周年紀念日在紀念碑前率先獻上了鮮花。在爆炸發生地,死者家屬、倖存者、警察、消防員、醫護人員的代表也紛紛獻上鮮花。聖保羅大教堂為7.7.爆炸襲擊的倖存者和死者的親人舉行特別彌撒,52名受難者的名字被一一宣讀。英國當天時間11:30AM,倫敦整個公交系統舉行1分鐘靜默活動,悼念受害者。
爆炸案後的這些年來,英國不斷加強安保措施,加強各條街道的警察巡邏,建立反恐信息網絡,健全緊急醫療救護,加強地鐵信息共享.地鐵站將垃圾桶換成了透明的塑膠袋防止恐怖分子將炸彈藏在垃圾桶內。另外,英國全國對急救系統進行了培訓以防在緊急狀況下可以及時抵達現場,等等等等。
和平紀念碑(The Cenotaph)
位於英國倫敦白廳的這個和平紀念碑(又名戰爭紀念碑)是我最喜歡的紀念碑之一,除了公共藝術的展現手法及後期的傳統延續使「空冢」承載了靈魂的原因外,也有個人喜歡女王奶奶和鍾愛波特蘭石的主觀因素。紀念碑的紀念對象是大英國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陣亡將士,以及此後戰爭中的英軍陣亡將士。
紀念碑的最後建造費用為£7,325(按通貨膨脹調整等於2010年價值的£255,332),是由被視為是英國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埃德溫·魯琴斯爵士(Sir Edwin Landseer Lutyens)設計的。他放棄了收取設計費,於1920年1月19日開始施工,由喬治五世在1920年11月11日揭幕(下圖)。
(1920年)
(2010年)
紀念碑高11米,重120,000千克,通體沒有什麼表面裝飾,僅在兩側飾有石雕月桂花環、頂部有一個更小的花環。紀念碑兩側花環下方刻有「The Glorious Dead」字樣(意為「光榮殉難者」)。在花環上方則以羅馬數字刻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和結束之年:MCMXIV(1914)、MCMXIX (1919)。後期,紀念碑兩側加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和結束年份:MCMXXXIX(1939)、MCMXLV(1945)。
直至今日,在每年離11月11日國殤紀念日最近的星期日(國殤禮拜日),英國的全國性國殤紀念儀式即在此舉行,這就是英村人人都知的小紅花故事,也是我03年1月到達英國後知道的第一件事。
*去年媒體捕捉到女王奶奶在國殤紀念場合潸然淚下的鏡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婦女紀念碑
和平紀念碑的鄰居是二戰結束60周年後由女王揭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婦女紀念碑」。銅質紀念碑上有17位穿著不同服飾的女性,寓意紀念戰時擔當不同工作與崗位的七百萬女性,包括醫護、女警、空軍等。該紀念碑造價一百萬英鎊,雕塑家John Mills通過公開競爭得標。退役英軍David McNally Robertson等志願者通過慈善信託基金募資興建,國家遺產基金會捐贈£934,115,其中包含由女性政客Baroness Boothroyd通過「百萬富翁「節目而募資的 £800,000。
根據2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撰寫並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報告透露,截止2月11日,全國已有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其中包括1716名確診病例,導致5人死亡。
決定寫這篇文章時,是看到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的護士長夫人蔡女士穿著隔離服目送先生離去時的視頻,這應該至少是第6人。目睹過這樣生離死別場景的人應該可以感同身受那種撕心裂肺,而我們活著的每個人也都將面對周邊人以各種姿勢陸續離開,直到自己最終再踏上送別的車輛而任由他人傷悲。
大部分的人什麼都留不下,而這些因公殉職的凡人們卻留下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他們也許會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隔閡,也許會引發我們對現代社會一些問題的思考。他們需要被鐫刻,被銘記,以讓後世記住這段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此次疫情事件給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和損失,成為國殤,應採取建立現代紀念碑的方式,以此為戒,緬懷逝者,警示後人,而項目本身應委託關聯組織在遇難者家屬代表參與下公開透明的進行。
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地標建造形式,它更應該被賦有靈魂,它還應該是關於悲劇事件緣起、過程監管、成本控制、人文關懷、創意文化及後續運營等系統性的思考和行為,最重要的是,它應該可以在不同領導政權下保持一致性。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http://www.skibbereeneagle.ie/london/london-77-bombings-memorial/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8137265.stm
https://www.royalparks.org.uk/parks/hyde-park/things-to-see-and-do/memorials,-fountains-and-statues/7-july-memoria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5/07/150707_77_bombings_10th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0/07/100707_life_77anniversarycre=wappage&mod=r&loc=2&r=9&rfunc=47&tj=none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2009/jul/07/7-july-memorial-jonathan-glancey
https://www.arup.com/projects/7-july-memorial
https://www.dezeen.com/2009/07/07/7-july-memorial-by-carmody-groarke-2/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19/11/10/remembrance-sunday-tears-queen-nations-vow-rememb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Service_of_Remembrance
https://mil.sina.cn/2020-02-14/detail-iimxxstf1384310.d.html?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ngland/london/4667705.stm
https://www.atlasobscura.com/places/memorial-to-the-women-of-world-war-ii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ument_to_the_Women_of_World_War_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