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很「英雄」的一首詩,20字完美詮釋盛世君王,讀完熱血沸騰

2020-12-17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飲馬長城窟行,這個題目在大多數詩詞愛好者的心目中,應當是有那麼點兒耳熟,但是仔細想其中的句子,又不太好想起,只是覺得各式各樣的句子都曾經在這個題目下出現過,所以腦海中關於它的記憶也就混亂了一些。

其實這個題目也簡單,是漢樂府時期的歌辭,最早有記載的詩,則應該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寫徵夫思婦的生活與情感。

大概這個題目最初,就是用來形容戍卒和思婦之間的聯繫。飲馬長城窟,也就是長城邊上有戰事,長城的本質是防禦設施,也就是邊塞的代名詞了。與後來的邊塞詩,寫徵夫思婦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古詩十九首中流傳最廣的兩句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從此鯉魚也成為了傳遞情感和書信的工具,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了特殊的含義。再其後,魏晉時期也有仿作,如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所作《飲馬長城窟行》,他所寫的內容多是戰事,也沒有偏離飲馬長城的主題,這裡節選了前面兩句,有興趣的可以去搜搜全文看。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再後有隋煬帝,大概是御駕親徵時,為自己壯聲勢所作。不得不說,這20個字讀來條理清晰,氣勢雄渾,大有兵鋒所指,無往不勝的氣魄,只可惜耗空了國力,成果卻並不大。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

【臨其詩境】

今天要說的是,是歷史上另一位帝王所做的《飲馬長城窟行》,這一位帝王與前文提到的隋煬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則一手締造了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二十年時有一場北上的戰事,最終以唐朝的勝利而結束,唐太宗在戰爭結束之後意興橫發,賦詩以壯之,就有了今天的這首詩歌。

與隋煬帝相比,一個是出徵前的信心滿滿,一個是結束後的高視闊步,俯仰宇內,各有千秋。

唐朝還未建立時,李世民便隨著東徵西戰,「秦王李世民」是小時候看電視劇很喜歡的一個角色,甚至後來殺兄弟而奪權也沒有減少我對他的好感,他的人格魅力實在太大太大。掌權之後,他也沒有疏於戎馬,多次對邊作戰皆獲大勝,成為萬國朝拜的天可汗,一個男人做到這種地步,令人羨慕不已。

【經典原文】

飲馬長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裡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條分縷析】

詩有些長,不過內容並不複雜,就是對一場戰爭來龍去脈,發生及結束過程的描述。詩的結構也很清楚,我們可以分幾層來看。

第一句一直到「飲馬出長城」,寫的是戰爭之前。一路以來的邊塞風光,句句都是大場景和大氣魄。首先寫塞外的悲風與結冰的大河,凸顯出塞外苦寒之地的特徵。沙漠一望無際,一層一層永無盡頭,陰山之上,是萬年不化的千裡積雪。

寫塞外風景的詩,盛唐時期有太多太多,但是能超過這位初唐皇帝的作品並不多,九五之尊的身份,決定了他大氣而獨特的眼光。

後面的內容開始與戰爭相關,烽火臺和遠處的山峰都在為我們引路,帶領著我們走向勝利,於是大軍捲起旆旌,準備好一應事物,出長城作戰。

「出長城」也值得注意,其他的作品很少提到出長城,只有唐太宗真正的做到了走出長城,爭雄天下的事業。

後面兩句寫交戰,交雜了寒冷的天氣與胡塵、羌笛等等異族因素。

再後四句寫戰爭勝利,大漠上的幹戈都被收起,戰車也從這裡回去,將士們回返中原,凱旋而歸。

揮動天朝的旗子,大霧也為之而靜,勒碑刻銘,記下將士們的功名!

最後一句最為動人,這大荒之中,只要有一位身披戎衣的守護,剩下的人,皆可高奏凱歌回國慶祝了。

那位身披戎裝守護大荒的人是誰?

是李世民自己,想像著一代雄主,揮袖振衣,威臨大荒,身後是萬裡中原,凱歌高奏,這樣的場景真的是現代小說都寫不出來的氣魄,僅僅是讀一遍都讓人熱血沸騰!

相關焦點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因曾經在詞作中三次用過「瘦「字,因此江湖人稱「李三瘦」。第一處是《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二處是《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三處是《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從她一貫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她的才氣及柔情。但是,這些並不是李清照所有作品的風格,她曾經也創作過極具豪情的詩歌,這一點留待下文詳說。
  • 父親出題考文採,8歲才女即興寫妙詩,李世民讀完表示:召進後宮
    當讀完這首詩,徐惠父親驚嘆於女兒的才華,小小年紀便能寫出這般深刻有內涵的詩作。所以徐父對於這個女兒很是自豪,時常拿她的這首詩作在親友面前顯擺,因為確實寫得好,這首詩也就很快就傳開了,不久便傳遍了全城。後來這首詩也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裡,讀完後便將她召入後宮中做了才人。
  • 史上字數最少的一首詩,僅由8字構成,卻妙不可言,讀完直呼過癮
    詩歌貴於精,以至簡的語言構建出飽滿的情感,以固態的形式蛻變出淋漓的快感,這是詩詞最大的魅力所在,倘若用洋洋灑灑數千字去代替,那必然詩意全無,那也就不叫詩了。那麼一首詩的精煉程度,能達到什麼高度呢?最為常見的詩歌形式是五言和七言,四言詩相比較而言也不算少,但由於一字不成詩,所以詩歌最低的字數要求至少是兩個字。中國古詩史上有一首被稱為「南音之始」的類詩,僅由4字組成,全文為:「候人,兮猗!」講述的是大禹治水時期,他的妻子等候其歸來的場景,可惜的是這首《候人歌》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 詩經《簡兮》:一首諷刺君王不能任用賢才的詩
    今天我們學習的《簡兮》算得上是「下以風刺上」,「聞之者足以戒」的一首詩了。這是一首諷刺衛宣公不能任用賢才的詩。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賢才吧。主人公應是一個略有傲氣之人,他高大魁梧、武藝超群,且儀表堂堂。他想把這一身的本領獻於君王,為其開疆拓土,守衛山河。
  • 陸遊最有氣勢一首詩,讀起來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堪稱經典
    所以他將文字作為自己的戰場,寫了很多首與此相關的詩作,就連他在去世前所做的最後一首詩都是與此相關的。可以說他對於國家的這份熱愛,當真是讓無數人都感到感動不已,可惜朝廷的不作為讓他的滿腔熱血無法得以施展,這也是最讓他感到惋惜的地方。不過這卻並不能阻礙他創作的熱情,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他非常霸氣的作品,這絕對是一篇難得的佳作,讀之使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 王維最治癒的一首詩,讀懂了最後10個字,再也不怕孤獨
    」王維的詩句,如圖畫一般,每每讀完,眼前就出現了美麗的畫面。有人說,王維的詩,很治癒,每每讀完,就感覺自然很美,生活很美,隱娘很同意這個觀點。王維有一首詩,短短20個字,非常治癒,讀懂最後10個字,就再也不怕孤獨。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所以說,有沒有帝王之象,詩中略見一斑。反正整天歌詠美人的,必定不是好君王。後來,唐人根據霸王跟虞姬的故事,創了詞牌名《虞美人》。其實也有一些帝王自創過詞牌名。比如說,大家最熟悉的、詞牌界的翹楚、帝王界的苦主——李煜,就自創了一首詞牌名《相見歡》。
  • 路遙出名前寫的一首愛國詩,被很多名人誦讀,網友:讀完熱血沸騰
    1991年,路遙憑藉《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這部百萬字的小說,他從1975年開始創作,前前後後花了13年的時間。如今《平凡的世界》銷量早已破千萬,成為各大院校借閱量最大的書籍之一,更是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影響了千萬中國人。路遙也因此名垂文學史。
  • 李白很霸氣的一首詩,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的詩作,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友情,以及是詠物,那都是寫得非常棒,這也正是李白,能夠成為「詩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李白的詩,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靜夜思》、《俠客行》、《將進酒》、《贈汪倫》等等,那都是一流的佳作。
  •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從這樣的壯闊遼遠的意境之句中,我們能夠深切地體會到詩人的家國情懷,也令我們讀後血脈噴張、熱血沸騰。但是,在戰場上,最不好預測的就是最後的勝負問題。很多詩人在描寫邊塞沙場戰爭的時候,心底必然是希望自己一方可以大獲全勝,極少有詩人能夠做到在敗仗過後依然能夠將雖敗猶榮的那種英雄豪氣描寫出來。
  • 李清照最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字令人熱血沸騰,才女果然不簡單
    李清照一生寫過很多詩和詞,其中尤以詞為多,李清照也是因為在詞上面取得的成就,而被大家公認為"千古第一才女"。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最完美」的君主嗎? | 循跡曉講
    製造李世民的完美形象,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參與者有李世民自己,也有李世民的大臣,李世民身後的文人,還有對李世民這個完美形象有需求的統治者,幾方勢力的合謀,最終達到重塑集體記憶的目的。 吳兢對李世民的政治化妝,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玄宗當堯舜,而是自己要做伊尹、周公,歸根結底還是給自己化妝。殊不知,統治盛世需要的並不是堯舜那樣傳說中的道德完人,更不是李世民這樣被製造的完美君主,而是謙虛、謹慎和務實。
  • 王維寫給妻子的一首詩,短短20字卻含有無限情味,動人心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雜詩·其二》,正是一首這樣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組詩作品《雜詩三首》中的第二首,也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寫的一首思鄉懷人之作。而根據王維的《雜詩·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我們可以得知王維所懷之人,正是遠在家中的妻子。
  • 《詩經》中最大氣的一首詩:我要選一位淑女,與我一同輔佐君王
    而今天要說的,則恰恰是與之相反的一首詩,也是《詩經》中最讓女子糾結的一首詩,因為她必須要給丈夫再找一個老婆,不僅要與她人分享丈夫,而且還要自己親自尋找,有什麼比這讓人更加揪心的呢?那這又是一首什麼詩呢?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清晨突然下了一場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很美,李世民即興寫下一首詩
    那麼唐詩裡眾多的經典詠雪名篇裡面,我個人比較偏愛李世民的《望雪》,這首詩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屬於是即興之作,但是卻寫得很唯美,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世稱唐太宗,戎馬一生建立了赫赫戰功,最終通過武力手段,成為了一代帝王。
  • 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清代康熙年間編纂的《全唐詩》,一共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的四萬多首詩歌,而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只是選取了唐詩中最家喻戶曉的311 首詩,連詩鬼李賀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都沒有入選,那唐玄宗的這首詩又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詩人李世民.
    ——李世民【飲馬長城窟行】與楊廣版本不同的是,李世民並沒有到詩歌的「取景地」現場借景抒情,全詩也沒有具體描寫兩軍作戰的場面,卻形象地描述了這場戰爭的發生、發展與勝利的全過程,且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靡和宮廷詩的豔麗——在詩史上,這首詩堪稱唐詩的「闢荒之作」。下面說說這位叫李世民的唐代詩人。
  • 武亦姝的一首詩、一幅字,有人贊才華橫溢,有人卻質疑是入門水平
    然而,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興起,有不少網友質疑詩詞大會其實是背詩大會,只觸及到了詩詞的皮毛,而未深入內核。一般認為,掌握古詩詞共有四層境界,一曰能讀,二曰能背,三曰能解,四曰能寫。顯然前兩者是詩詞大會的基礎,「能解」亦有所涉獵,比如看圖猜詩、飛花令等環節皆考驗了選手對詩詞的理解或詮釋,但第四層「能寫」卻全然未有。
  • 武則天稱帝後春風得意,寫下唐朝最狂的一首詩,男人只讀一句就夠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絕無僅有的一位女皇,這便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武則天的母親是隋朝時期的貴族,父親也是達官顯貴,是輔佐唐高祖李淵的唐朝開國功臣,武則天雖然是次女,但從小便聰敏好學,由於家庭顯赫,父母對女兒也是疼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