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普特過度包裝「科技含量」 巨額應收款項有四成存逾期風險

2020-12-16 騰訊網

紅周刊 記者 | 王宗耀

羅普特雖然科創板首發申請獲批,但該公司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不僅過度包裝自己的「科技含量」,且快速增長的營收業績背後還存在通過賒銷拉動收入增長情況,更為重要的是,大量增長應收款還存在逾期的風險。

前不久,羅普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普特」)科創板首發申請獲得通過,隨後其又針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進行了回復,並在回復內容中補充了2020年半年報財務數據。然而,從招股書及補充的回覆函內容來看,羅普特為了衝刺科創板,有將自己的「科技含量」過度包裝之嫌,其真實的「科技含量」或許連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都很難達標。此外,公司快速增長的營收業績背後,存在通過賒銷拉動收入增長情況,大量增長的應收帳款不僅給公司帶來流動性危機,且也使得應收帳款回收風險大增。

過度包裝的「科技含量」

為衝刺科創板,羅普特在企業包裝方面可謂是絞盡腦汁,尤其是主營業務方面,包裝得十分「高大上」。在招股書中,公司稱自己是一家專注於視頻智能分析技術、數據感知及計算技術在社會安全領域開發及應用的安全綜合服務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社會安全系統解決方案設計實施、軟硬體設計開發、產品銷售及運維服務業務。在一堆令人迷惑的詞彙堆砌下,羅普特顯得「科技感」十足,可若從其實際經營業務看,主要從事的只是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相關業務。

對於公司核心技術與業務實質,上海證券交易所也進行了問詢。對此,公司在問詢函答覆中稱,公司核心技術主要有: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基於三維地圖的視頻融合與展示技術、多模態數據感知技術、基於邊緣計算的機器視覺技術、公安大數據分析技術及海洋大數據感知與計算。其表示,公司的社會安全產品和服務是多種技術融合形成,不存在僅依靠單一技術便可實現全部產品或功能的情況。根據問詢函答覆內容中的數據,在2017年至2020年6月末的三年及一期中,分別有94.90%、88.58%、96.11%、97.01%的營業收入是基於自己的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實現的;有83.13%、79.03%、88.86%、53.10%營業收入是基於其三維地圖的視頻融合與展示技術實現的;有90.05%、72.95%、96.11%、83.10%營業收入是基於其多模態數據感知技術實現的,此外基於邊緣計算的機器視覺技術和公安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的營業收入的比例也不低。

有意思的是,由於其單個項目往往用到多項技術,因此其在統計某項核心技術對應的收入時,將涉及該項技術的單個項目的全部收入都計入到是該項技術對應的收入,在如此統計之下,如果按照上述比例來看,似乎其營業收入中有八九成均是依靠其核心技術實現的,其科技含量確實不低,可實際情況如何呢?

從該公司披露的報告期內各期前5大項目所用的自產軟體及外採軟體佔比情況來看,2020年1~6月的前5大項目中,第一大項目宜豐縣雪亮工程項目中有28.95%的軟體是來自外購;第二大項目嶗山區某單位安全防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工程中有30.77%的軟體來自於外購;第四大項目重點區域防控系統建設中,更是有50%的軟體來自於外購;其他第三和第五大項目的外購軟體比例分別為16.67%和10%。而在2019年前5大項目中,外購軟體的比例分別為36.84%、35.29%、43.90%、32.35%和18.18%,另外,2017年和2018年的項目中,外購軟體佔比也不低。也就是說其所謂核心技術,在很大程度上竟然是依靠外購軟體來實現的。

在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答覆函中,其僅僅列示了其自產軟體佔軟體總收入的比,卻刻意迴避了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據披露,其報告期內自產軟體佔軟體總收入的比分別為82.02%、85.70%、51.42%和66.28%,整體來看,該佔比似乎不算低,但整體上卻呈現出大幅下降趨勢,如此情況說明在外購軟體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其自產軟體不排除有越來越無法適應市場需求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如果將其自產軟體收入與營業收入相比的話,則其自產軟體的收入佔比分別僅為25.99%、20.43%、17.97%和14.66%,也是呈逐年下滑趨勢。綜合來看,公司所謂的「科技含量」的含金量似乎也有些縮水的。

當然,除了軟體外,羅普特還有硬體方面的收入,只不過,羅普特所有項目中所用硬體基本全部是通過外購取得。公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自主硬體生產極少,公司僅從事個別定製化樣品的生產及外購硬體的檢測、包裝業務。因此,公司自主品牌ROPEOK產品的生產幾乎都為代工模式」,而其工程施工則由外包勞務施工方完成。

關於其自主品牌ROPEOK產品,公司雖然聲稱該產品所用的核心技術來源於公司自主研發的技術,但報告期,該產品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僅有5045.89萬元、6353.33萬元、8116.78和2434.22萬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僅為25.79%、17.43%、16.00%和21.06%。

另外,招股書還披露,羅普特於2017年10月取得廈門市科學技術局、廈門市財政局、廈門市國家稅務局、福建省廈門市地方稅務局共同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證書編號GR20173510013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相關法規規定,該公司2017年度至2019年度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然而如果按照其自產軟體與ROPEOK硬體合計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看,其甚至都遠遠達不到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的要求,因為根據相關要求,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需要佔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而羅普特的這一比例即使是在高新技術企業評定的當年也不過51.78%,而其他年份則更低。如果公司將外購軟體也算作其核心技術,那麼憑此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合理性,就很值得商榷了。

暗藏流動性危機

據招股書介紹,報告期內,羅普特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3.64億元、5.07億元和1.16億元,其2018年至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86.26%、39.21%和285.65%,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之下,其營業收入竟然逆勢增長了285.65%,這著實令人驚奇。在收入的高速增長下,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的淨利潤也分別實現3511萬元、5439萬元、1.02萬元和122萬元,2018年和2019年淨利潤增速分別為54.93%和87.22%。單從該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速來看,表現可謂優秀。那麼,在其業績快速增長下,公司的資金狀況又如何呢?

據其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帳戶上的貨幣資金餘額僅為1.26億元,而報告期內,短期借款在持續不斷增加,2017年時,短期借款還為0,到2018年增加到將近6800萬元,2019年達到1.25億元,而至今年6月末,則又增加了將近7000萬元,達到1.94億元。很顯然,以其目前的貨幣資金規模,如果短期借款集中到期,其資金是不足以償還銀行借款的。

那麼,既然其業績表現如此優秀,為何囊中如此羞澀,且要大量向銀行借款呢?實際上,這與羅普特的經營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從羅普特的收入情況來看,其所獲得業務的最終客戶主要以公安、政法、武警等政府部門為主,此類業務前期建設投入較高,但受政府部門財政付款審批進度、國撥資金到位時間的影響,回款周期通常很長。然而羅普特或是為了上市,衝高業績,竟然採用了分期收款的模式,而此類模式下,項目一般需在3~6年時間內分期收款,收款期可謂是相當漫長,而更大的問題的是,這種模式之下,公司接手的此類項目越多,需要墊付的資金量也就越大。最終的結果是,收入雖然在快速增長,業績表現也相當亮眼,但這一切卻只不過是「紙面富貴」罷了。從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看,分別為3581.53萬元、-16628.29萬元、-10440.14萬元和-5783.63萬元,即近兩年及一期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均為負值,有大量資金流出企業。

前期本就需要墊付相當數量的資金來完成項目,然而作為一家資金實力本就一般的企業,其自身的固定資產截至2019年末也不足1600萬元,其哪來的大量資金進行墊付?顯然,只有不斷借款才能維繫經營,直接導致兩年短期借款金額不斷增加。然而,其固定資產相當有限,缺乏必要的抵押物,為此其甚至不惜將專利也抵押了出去。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共有8項專利質押給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翔安支行,其中未到期的專利質押相關融資包括借款5500萬元,商業匯票736萬元,合計6236萬元。

然而隨著借款的增加,其資金壓力也必然會越來越大,這不但會增加其利息費用,蠶食企業的業績,而且如果企業不能繼續獲得足夠的外部融資,其後續如何維繫正常經營都很令人擔憂,而這或許是其急於上市融資的最重要原因吧!

巨額應收款項有4成存在逾期

正如前文所述,羅普特的客戶主要以公安、政法、武警等政府部門為主,回款周期長且採用分期收款模式,這種做法導致公司不但應收帳款金額巨大,其長期應收帳款的金額也是相當驚人。

招股書及問詢函答覆內容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其應收帳款金額分別為3340萬元、11265萬元、35010萬元和27515萬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分別增長了237.25%和210.79%,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增長,應收帳款增速相當驚人。除此之外,其還將大量項目應收帳款計入長期應收帳款,而其長期應收款金額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為1762萬元、13267萬元和18862萬元(未披露2020年1~6月數據),其長期應收款的增速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652.90%和42.17%,增速同樣很驚人。如此情況說明,羅普特實際上是依靠這種賒銷項目來拉動收入的快速增長。

根據問詢函答覆中披露的信息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包括應收帳款、合同資產(含其他非流動資產中未到期質保金)、長期應收款在內的應收款項餘額合計分別高達6304.98萬元、31320.11萬元、69509.75萬元和64963.18萬元,分別佔到同期營業收入的32.22%、85.94%、137.01%和562.04%,由此不難看出,其應收款項餘額越來越高,尤其今年上半年,其應收款項餘額已經遠遠超過了營業收入,達到營業收入的5倍以上,如此狀況之下,依靠營收無法「造血」也就不難理解了。

應收款項金額的巨大擠佔了羅普特的資金,使得其流動性越來越差,這一點從該公司的資金狀況就可見一斑,而公司面臨的另外一大問題是其應收款項回收的風險。

據問詢函答覆內容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其應收款項餘額中,超出付款期的應收款項餘額分別為2646萬元、7126萬元、31047萬元和27483萬元,超出付款期的逾期應收款項佔應收款項餘額的比例分別高達41.97%、22.75%、44.67%和42.31%,也就是說,其應款款項中,有超過4成已經出現逾期,很明顯,其應收款項的回收風險已經相當嚴重了,在這種狀況之下,其應收帳款後續能否如期收回也就相當令人擔憂,而一旦應收帳款風險爆發,引發流動性危機,導致資金鍊斷裂,則後果將難以想像。

(文章發表於11月28日《紅周刊》

(文中提及個股、產品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相關焦點

  • 呈和科技:掛牌期間違規事項未披露 應收款項快速上升存風險
    來源:《天下公司》,《證券市場周刊》旗下新媒體產品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呈和科技實際控制人趙文林曾存在通過個人卡代公司支付獎金和報銷費用等違規行為且未進行披露,存在被股轉公司處以自律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的風險。此外,疑似出資瑕疵、技術研發能力不足以及應收款項增速較快等問題凸顯公司經營風險。
  • 東威科技應收帳款逾期比例高 「票據背書」難解數據偏差之謎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胡振明東威科技經營過程中不僅存在庫存大幅增長情況,且應收帳款金額也很大,如此情況就導致公司有一定的資產損失風險。此外,公司的營收和採購方面數據也有明顯疑點存在。11月中旬,崑山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威科技」)的首發申請成功獲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
  • 東威科技應收帳款逾期比例高,「票據背書」難解數據偏差之謎
    11月中旬,崑山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威科技」)的首發申請成功獲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從招股書披露的內容來看,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不僅存在庫存大幅增長情況,且應收帳款金額也很大,如此情況就導致公司有一定的資產損失風險。此外,報告期內(2017年至2020年1~6月),因有言而不清的票據背書的影響,公司的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係變得有些異常。
  • 瑞捷諮詢研發遠遜同行 管理費用高企 應收帳款存逾期風險
    瑞捷諮詢研發遠遜同行 管理費用高企 應收帳款存逾期風險
  • 創世紀轉型後遺症:激增的應收款項與高質押的償債風險
    超八成營收為應收款項  翻閱創世紀的財報,就會發現其排名細分行業尾部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僅僅是冰山一角。今年三季度創世紀的應收款項(包括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合計金額為20.49億元,佔營收25.28億元的85.48%,為該公司歷年最高水平,更高於其他同行業可比公司。
  • 創世紀轉型後遺症:激增的應收款項與高質押下的償債風險
    超八成營收為應收款項翻閱創世紀的財報,就會發現其排名細分行業尾部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僅僅是冰山一角。今年三季度創世紀的應收款項(包括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合計金額為20.49億元,佔營收25.28億元的85.48%,為該公司歷年最高水平,更高於其他同行業可比公司。
  • 精英數智被否:今年科創板遭否首家 逾期款項佔比較高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日訊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68次審議會議於昨日上午召開,審議結果顯示,不同意精英數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英數智」)首發上市。這是2020年第1家被否的科創板企業。
  • 東威科技超七成應收帳款逾期 產品銷量連降仍打算擴產
    2020年以來,東威科技業績呈下滑態勢,不僅如此其應收帳款持續處於高位,截止到目前,逾期的應收帳款金額佔應收帳款餘額的比例已達7成。同時,東威科技的支柱產品銷量也出現下滑,但其仍然打算募資擴產也遭致外界質疑。此外,公司的實控人及妻子還曾因購房裝修等需求多次向公司拆藉資金。
  • 淨利暴跌超七成,應收款項高企!中加特衝科創 代理商背後有何秘密...
    招股書顯示,為提高生產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中加特此次募投計劃均圍繞主營業務展開,其欲將募集到的25.02億元資金中的約18.6億元,投向變頻調速一體機等電氣傳動產品技術升級及產能擴建、防爆變頻器和電控系統產品擴產及智慧工廠建設、技術服務及維修檢測中心建設、上海研發中心建設四個項目,其餘6.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軍工集團貢獻8成營收背後:朝微電子存貨與應收款項已超負荷
    不過,隨之而來的是朝微電子應收票據及帳款金額的逐年增長,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其應收票據及帳款金額超過了營收總額的2倍。高額的應收票據及帳款導致了壞帳風險集聚;此外,企業運營所需的現金流也因此受到掣肘。這對於一家個人控股超6成的企業而言,在當前全球形勢下,用增加流動負債來轉移運營資金壓力的做法,令其經營持續性受到市場質疑。
  • 勝獅貨櫃與控股股東訂立契據,將分期收回逾期款項1.5億美元
    勝獅貨櫃與控股股東訂立契據,將分期收回逾期款項1.5億美元
  • 博信股份轉型遭遇應收帳款逾期 出售原業務子公司相關議案均未獲...
    博信股份轉型智能硬體及其衍生產品領域,卻在當前遭遇了上億元應收帳款逾期的問題。
  • 華緣新材採購、營收真實性存疑 應收款項情況略顯混亂
    應收款項方面,2019年的應收票據已經根據會計政策變更而重新分類至應收款項融資,該項目年末錄得2101.20萬元,比上一年年末的應收票據1201.90萬元增加了899.29萬元;同時,年末應收帳款18808.91萬元及壞帳準備1574.25萬元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15443萬元及1494.54萬元相比,合計增加了3445.63萬元。
  • 新石文化IPO:自製劇毛利率曾低至5.1% 應收頻現逾期
    招股書顯示,新石文化此次募資所得款的86.9%將用於製作四部電視劇,另13.1%的資金將用於購買與電視劇有關的版權或播放權。查閱招股書新浪財經發現,新石文化主要將自製劇集出售給二三線衛視以獲利,今年上半年曾有劇集成功賣給央視,但自製劇劇集毛利率波動較大;另外,影視傳媒行業固有的回款期長,應收帳款積壓金額高的問題也同樣存在於新石文化上,公司已連續三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負,且逾期應收帳款擠壓了公司現金流。
  • 勝獅貨櫃(00716)與控股股東太平船務訂契據 將分期收回逾期款項...
    根據先前公告,集團與太平船務就有關歷年來作為該集團的日常業務為太平船務集團提供的貨櫃堆場服務及貨櫃所產生的若干應收太平船務集團帳款的還款進行協議草案討論。於2020年11月4日(交易時段前),該公司(代表該集團)與太平船務(代表太平船務集團)籤訂契據。該公司與太平船務有條件地同意按照還款時間表內的支付相關款項方式償還逾期款項,相關款項總額約1.5億美元。
  • 拖欠中小企業款項 典型案例將被曝光
    《條例》還要求上述主體在規定時間內將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合同數量、金額等信息向社會公開或公示,設定了違約拖欠投訴處理、失信懲戒、處分追責等條款。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要帶頭做落實法規、保障支付的表率,國有企業、大型平臺企業也要嚴格執行法規規定。對拖欠中小企業款項典型案例要公開曝光,國務院辦公廳及有關部門要加強督查,確保法規執行到位。
  • 東土科技商譽減值風險未消 存跨期確認收入之嫌
    在此狀況之下,其再次發布巨額收購計劃,標的公司質地一般,其中風險讓人擔憂。東土科技迄今為止尚未對上述問題給予回應。  雖然東土科技2019年計提了高額商譽減值,但其商譽減值風險仍然不低。自2012年上市以來,東土科技一直熱衷於收購,據統計,自2013年至今,東土科技共發起了12次收購。在其歷次收購案中,有兩次收購交易金額重大,且對東土科技影響深遠,一次為收購拓明科技,另一次則為收購北京和興宏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興宏圖」)。
  • 浩明科技曾涉口頭股份代持,關聯交易風險突出,應收帳款與存貨高企
    時代商學院查閱其招股書發現,浩明科技與第二大股東的關聯關係錯綜複雜,自浩明科技設立之初就存在股份代持的情況。此外,浩明科技超八成營業收入依賴廣東地區,2018年應收帳款大增,存貨周轉率不及同行均值,其經營性現金流也存在問題。9月24日,時代商學院就上述問題向浩明科技發函詢問,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對方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