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江蘇機械製造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徐州分中心在徐州工程學院掛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德群,徐州市委副書記徐大勇到會講話並與徐州工程學院負責同志共同開啟院士協同中心啟動球。會上,徐州工程學院、江蘇省科協、江蘇省機械工程協會相關領導致辭,徐州市科協、徐州高新區負責同志及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的10家企業會員單位代表出席成立大會。
▲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啟動
建立江蘇機械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徐州分中心平臺,是依據江蘇重點培育的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和地方重大產業創新需求,全面落實省會合作相關工作部署,在省、市兩級科協共同推動下,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多方溝通聯絡、學習借鑑總中心建設經驗做法,經周密籌劃協商,在徐州落地的一項重要工作。「江蘇機械製造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徐州分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徐州地區裝備製造業的政產學研合作邁出了新步伐,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新成效,必將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和示範效應。
▲大會現場
徐大勇在講話中說,創新中心的成立對於徐州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助推企業科技進步,加快行業升級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必將起到巨大作用。希望在省機械工程協會、市高校企業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對接下,全面建設成為產業對接精準、高端資源集成、服務協同聯動、創新應用高效的服務企業服務平臺,為徐州和全省的機械製造產業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李德群院士說,我國提出製造強國的2035的宏偉規劃,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還有很多空間需要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目前我們只是機械製造大國,還不是強國,為了從大轉強,需要我們在各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做好科學研究的基礎工作;然後還要做好規劃,以需求為引導,克服短板,就能進入全球製造業的前列。院士協同中心的成立,可以集聚更多專家,可以做好全面規劃,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我們的短板補好。到徐州以後要做諮詢服務的工作,要調研,通過需求進行專家論證,把一些項目提煉出來,再組織省內外專家進行攻關服務。
徐州是江蘇省的老工業基地,享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近年來,全市上下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戰略,大力發展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產業,並納入全市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先後出臺促進裝備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安排200億元市產業基金予以扶持,推動裝備製造業規模擴大,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現了在高技術上的新提升。全市現有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530家,產值1557.4億元,產生徐工集團、利勃海爾等海內外行業巨頭。
徐州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61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2.3萬人。近年來學校密切對接地方產業鏈、創新鏈,以江蘇省重點學科「機械工程」為依託,緊密圍繞江蘇省「重點發展工程裝備、大噸位工程機械,加快提高裝備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的目標要求,在工程機械等大型工程裝備方面大力開展研究工作,目前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建有江蘇省工程機械檢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等5個省級科研平臺。
徐州分中心將深度集聚國家級、省級學會資源以及科研院所,進一步圍繞徐州機械製造等相關產業發展開展服務,特別是集聚院士專家團隊資源組織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攻克重難點技術問題、開展重大決策諮詢等系列性服務活動,實現「立足徐州服務區域乃至全省」的目標,推動取得重大創新成果。
▲創新中心辦公室
會議前,李德群院士團隊在徐大勇等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剛剛掛牌的江蘇機械製造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徐州分中心辦公室。
會議還舉行了院士學術報告會和企業技術需求座談會。(徐州市科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江蘇機械製造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徐州分中心成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