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郡望族

2020-12-22 家譜縣誌大全

天水歷史悠久,是秦人和秦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九世紀,贏非子在秦池為王室養馬有功被封於秦,在今秦亭。秦始皇一統天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設三十六郡,天水屬隴西郡。

公元前114年,漢武帝分拆析隴西郡,增設天水郡,治所平襄在今甘肅省通渭西北,屬涼州。公元74年,漢明帝將天水郡更名漢陽郡。三國魏時復名天水郡,為秦州治。西晉時,天水郡移治上邽縣。隋文帝廢除天水郡,其地併入秦州。隋煬帝時,廢州置郡,改秦州為天水郡,治上邽,在今天水市區。公元616年,唐高祖李淵改天水郡為秦州。唐玄宗時又復為天水郡,並為隴右道治所,天水郡治成紀縣在今天水市區。

公元758年,唐肅宗取消郡建制,一律置州。至此天水郡不復存在了。天水位於甘肅東南部,境內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峰青水旺,水草豐茂,利於世家大族的繁衍壯大。古代天水一共孕育出十六大名門望族,現在進行一一詳解。

天水趙氏:造父因駕車有功,被周穆王賜予趙城,在今山西洪洞。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祖,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

造父就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趙姓著名郡望有11個,分別為天水郡、涿郡、下邳郡、南陽郡、金城郡、潁川郡、敦煌郡、酒泉郡、扶風郡、新安郡、平原郡。趙氏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主要還有半部堂、琴鶴堂、孝思堂、萃渙堂、敬彝堂、創基堂等。

天水趙氏源於代王趙嘉的後裔。秦始皇滅趙,把代王趙嘉遷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逐漸形成天水趙氏。天水趙姓自漢至宋時處於興盛時期,一直向外發展繁衍。

天水尹氏:尹姓發源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一帶,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以山東、安徽、湖南、四川、重慶等省居多。其中山東為尹姓第一大省。尹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和河間郡。尹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河間堂、燕喜堂、清風堂、敦倫堂、和靖堂、一經堂、文和堂、忠孝堂等。

天水皮氏:春秋時期周卿士樊仲皮,被分封在今山西省的河津縣一帶,後人就以他名字的末字來號稱其地為皮氏邑。在樊仲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或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皮氏,為該支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該支皮氏後來在天水郡發展為望族,皮氏族人大多尊奉樊仲皮為得姓始祖。皮氏的主要郡望為下邳郡和天水郡。皮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下邳堂、鹿門堂和桂林堂。

天水艾氏:艾姓最早源於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汝艾,其後人以艾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為艾姓發揚之郡。艾氏的主要郡望為隴西郡、河南郡、汝南郡和天水郡。艾氏的主要堂號為愛民堂、東鄉堂、天水堂、衍慶堂、孝思堂等。天水狄氏:狄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狄氏的主要郡望有天水郡、太原郡和東海郡。狄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太原堂、東海堂、梁公堂等。

天水桂氏:周朝末年,秦博士姬季楨被人陷害,其弟姬季眭怕遭牽連,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侄子改名為桂弈。後來昋、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桂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幽州郡、燕郡、鬱林郡。桂氏的主要堂號為天水堂、幽州堂、北燕堂、桂林堂、民祀堂等。

天水秦氏:秦姓主要劃分為兩支。其一源於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於魯,周公之子伯禽裔孫食採於秦邑,子孫以邑名為氏。其二源於顓頊嬴姓,周孝王封伯益後裔非子於秦亭,建立秦國,國亡,支庶以秦為氏。後一支的發源地就是甘肅省天水的故秦地。秦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太原郡、齊郡、河內郡。秦氏的主要堂號為天水堂、臨淄堂、河內堂、太原堂、三賢堂、樂善堂、養真堂、淮海堂、五禮堂等。

天水莊氏:莊姓發源於河南商丘,西周時期宋國君主宋戴公為莊姓的姓氏始祖。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臺灣等省為多。莊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會稽郡、東海郡。莊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會稽堂、東海堂、南華堂、武強堂、錦繡堂、錦湖堂、淋鬱堂、深垵堂、一簣堂、秋水堂、靜觀堂、寶繪堂、樹德堂、報本堂、惟敬堂、天寵堂、德星堂、願賢堂、富春堂等。

天水嚴氏:嚴姓,源於莊姓。東漢時,因避諱明帝劉莊,莊姓改姓為嚴,奉嚴忌為始祖。嚴姓人口尤以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居多。嚴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馮翊郡、華陰郡。嚴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富春堂、調山堂、古秋堂、鈐山堂、宜雅堂、四錄堂、尺五堂、海雲堂、育德堂等。

天水上官氏:戰國時,楚懷王封其小兒子公子蘭為上官邑大夫,公子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西漢初年,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關東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上官姓望出天水郡。上官氏的主要堂號為天水堂和孝友堂。

天水王氏:王姓為全國第一大姓。王氏郡望共有21個,分別是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東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東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陽郡,中山郡、陳留郡、章武郡、東萊郡、河東郡、金城郡、海漢郡、長沙郡、堂邑郡、河南郡。王氏總堂號為太原堂。天水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幹之後。比幹多次犯顏強諫被殺,其子孫因為比幹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從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天水強氏:強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形式群體。強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和丹陽郡。強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丹陽堂、浚渠堂、五雲堂、仁山堂、朱絲堂、永芳堂、碧山堂、一桂堂等。其中強氏天水堂,以望立堂。天水慎氏,不祥,網上也沒有資料,不知道天水如今有沒有慎姓?

相關焦點

  • 天水郡、涿郡趙氏淵源
    天水郡趙姓歷史上有兩個最重要的郡望:天水郡和涿郡。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幽穆王遷,趙國貴族逃亡代(今山西大同),擁戴趙嘉為王,稱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軍滅代,趙國滅亡。趙亡以後,趙姓後人主要分為兩支,一支是天水郡的天水趙氏;另一支是涿郡趙氏。天水趙氏是代王趙嘉的後代,趙亡後,趙嘉的兒子趙公輔被秦始皇封往西戎做行政主管,世居天水(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趙公輔把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制度傳播到那裡,深受西戎人的愛戴,被西戎人尊為趙王。天水郡是趙姓歷史上十分重要的郡望。
  • 趙姓歷史上有兩個最重要的郡望:天水郡和涿郡
    天水郡和涿郡趙姓歷史上有兩個最重要的郡望:天水郡和涿郡。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幽穆王遷,趙國貴族逃亡代(今山西大同),擁戴趙嘉為王,稱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軍滅代,趙國滅亡。趙亡以後,趙姓後人主要分為兩支,一支是天水郡的天水趙氏;另一支是涿郡趙氏。
  • 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門望族詳解
    武威區位優勢明顯,先後孕育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武威石氏:石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其一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康叔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史稱石氏正宗。其二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的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兒子,他的後代都以先祖之字為姓氏,稱石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是為商丘石氏。
  • 梅州趙氏族譜:發源甘肅天水郡,祖訓勿恃富輕貧
    梅州趙氏發源地:甘肅天水郡宗譜的編寫及流傳,不光是傳承代系、血脈、枝幹、人名,更在於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及現實價值。梅州趙氏子孫,不論你走到哪裡,只要記住了自己家的宗譜,就會明白根在哪裡。太祖遺訓太祖遺囑宋代《天水堂·趙氏族譜》記載的祖訓:敦孝悌,睦宗族,力本業,慎交遊,和兄弟,訓子弟,尚勤儉,戒爭訟,遵法律,禁非為,十則。祖訓,事實上是家族精神文化的輸送,是指路明燈。
  • 大美天水 | 觀天水奇觀,尋歷史足跡
    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時,上邽是隴西郡中一縣。漢武帝時,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縣,區劃是今天水市區西南。             天水郡稱呼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遠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區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秦末漢初,長期的徵戰加上乾旱,上邽城民不聊生。
  • 十大姓氏望族
    秦漢時期設置隴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隴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後人尊他為隴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為隴西郡的名門望族是由李崇祖孫三代人創基的:李崇之次子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漢朝時,隴西李氏出了兩位重要人物: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李廣孫李陵戰敗被俘降於匈奴,使隴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西涼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 古代江西的十大名門望族
    秦始皇一統天下,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
  • 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安定郡自從設立以後,在歷史上就是東西方交流及絲綢之路的重鎮,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先後孕育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安定張氏:張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其一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出自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稱張氏。
  • 不光大秦的根在甘肅天水,唐朝李氏、宋朝趙氏都出自這裡
    甘肅天水絕對是一塊風水寶地,從這裡走出了三個大一統的王朝家族——秦朝嬴氏、唐朝李氏、宋朝趙氏,也有不少資料表明,越南李朝和李氏朝鮮也出自天水。 為啥會有這麼多皇室大姓在這裡扎堆出現?他們和天水又分別有著怎樣的淵源呢?我們先看看天水的簡歷。
  • 汝南多名門,汝南的二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汝南位於河南中南部,地處淮河上遊的丘陵平原地區,在古代發育較早,且離統治中心較近,先後繁育出多達二十三個名門望族。現在就汝南的二十三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汝南袁氏:媯滿後裔諸公,字伯媛。伯媛的孫子濤塗,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時,媛氏世襲陳國上卿。當時媛、轅通用,故媛濤塗又寫作轅濤塗。至西漢初,轅氏後裔政將轅字的車旁去掉,以袁為氏。
  • 天水發現「用衛生紙做的饅頭」?真相來了!
    事件詳情↓↓↓8月8日14:41分,微博名為@武山事兒的網友發出一段「紙饅頭」的視頻,配文稱,有網友爆料:天水郡菜市場門口買的饅頭疑似是用衛生紙做的,並@天水食藥監詢問其是真是假。微博發出過後,立即引發網友熱議。
  • 天水- 氣象數據 -中國天氣網
    天水城市介紹 天水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景色秀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新聞界老前輩範長江先生在《中國西北角》中寫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到蘇杭一樣自豪,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天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媧均出生於天水,因此有「羲皇故裡」之稱。秦安大地灣古人類遺址的挖掘證明,早在78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這片土地上。
  • 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秦滅六國之後設置州、郡、縣兩級行政區劃,上邽縣隸屬於隴西郡。天水之名,始於西漢時期。西漢武帝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隴西郡部分地區新設天水郡,大致範圍即如今的天水市地區。東漢時期,天水郡更名為漢陽郡,其轄境為十三縣,分別為:冀縣、望恆縣、阿陽縣、略陽縣、勇士縣、成紀縣、隴縣、獂道縣、蘭幹縣、平襄縣、顯親縣、上邽縣、西縣,治所為上邽縣,隸屬於涼州刺史部。
  • 史書中名門望族的近義詞有哪些?
    本篇就來看看在史書中名門望族的近義詞。先把這些稱呼都列出來:名門、學門、名族、公族、望族、郡望、宿望、冠蓋、冠冕、冠族、大族、大姓、首族、豪族、舊族、姓族、強族、著姓、族姓、豪姓、甲族、顯姓、舊姓、右姓、強宗、豪強、豪宗、豪右、豪傑、豪俊、豪暴、豪富、郡豪、世典州郡、衣冠、邑黨、州閭、世家、世族、勢族、士族、士家、男子等。
  • 甘肅天水的甘,從哪裡來?
    因此,天水不僅無旱,更是多青山草木,多甘泉碧湖。水土養人,氣候亦宜人,因而這裡長成的姑娘素有「天水白娃娃」之美譽,雪膚花貌,冰肌玉骨,兼之性情溫婉大方,正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隴海鐵路寶天段,這裡通車後塌方不斷發生,被稱為隴海線的「盲腸」 / 攝影:鄭斐元至西漢,因為「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多情浪漫的漢武帝為這座城市賜名「天水郡」。
  • 古代濟南的七大名門望族詳解
    秦始皇一統天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設三十六郡,濟南屬於濟北郡,稱歷下邑。漢初,高祖劉邦設濟南國。荊楚七國之亂後,濟南國改為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在今山東章丘。晉永嘉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自此,歷城便成為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隋朝開皇初年,改濟南郡為齊州。宋徽宗時,將齊州升為濟南府,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始。
  • 為什麼甘肅天水很不甘肅?
    歷史上,長安的驚豔離不開天水的孕育,天水的繁榮也離不開長安的輝煌。來源/馬春瑞(馬瑞)、徐小颯微博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得天水快速興起了農耕文明,並早早參與了人類的童年。攝影/鄭斐元至西漢,因為「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多情浪漫的漢武帝為這座城市賜名「天水郡」。在那個以北擊匈奴為主線的年代,若說河西走廊是扼住匈奴咽喉的「大漢之臂」,那麼天水則是其發力的肩膀。
  • 高密城傳承千年的名門望族!瞅瞅有嫩不?
    這些望族之中湧現出了諸如晏嬰、鄭崇、鄭玄、孫朗、蘇禹珪、孫晟、蘇德祥、鞠常、侯蒙、綦崇禮、儀銘、李介、張福臻、劉統勳、劉墉、李憲喬、劉喜海等一大批達官顯宦、政治家、文學家和文人名士。這些望族名流不僅是高密歷史上的榮耀,更是中華文明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伏羲——天水人的驕傲(組圖)
    天水市自1988年開始由市人民政府主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2005年開始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