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2020-12-14 燦爛海灘

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最早是邽戎人的聚集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68年),秦兵徵伐邽戎後,將此地設置為縣級行政區域進行治理,以邽山為名,命名為邽縣,即上邽縣。秦滅六國之後設置州、郡、縣兩級行政區劃,上邽縣隸屬於隴西郡。天水之名,始於西漢時期。

西漢武帝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隴西郡部分地區新設天水郡,大致範圍即如今的天水市地區。東漢時期,天水郡更名為漢陽郡,其轄境為十三縣,分別為:冀縣、望恆縣、阿陽縣、略陽縣、勇士縣、成紀縣、隴縣、獂道縣、蘭幹縣、平襄縣、顯親縣、上邽縣、西縣,治所為上邽縣,隸屬於涼州刺史部。

三國時期的魏黃初初年,魏文帝曹丕對境內的州、郡、縣進行了一次調整、改革,將漢陽郡改回了天水郡,隸屬於雍州刺史部。原漢陽郡內的平襄、略陽二縣劃歸廣魏郡,獂道縣移屬南安郡,撤銷瞭望恆、蘭幹二縣,新設了新陽縣。此時的天水郡轄九縣,分別為:冀縣、上邽縣、顯親縣、成紀縣、西縣、阿陽縣、隴縣、勇士縣、新陽縣,治所為冀縣。

漢末三國時期,天水地區扼守著甘肅、四川、陝西三省的交通咽喉,是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和戰略地位。因此,此地也成了一塊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馬超自關中之戰兵敗後,曾糾結舊部,聯絡羌族部落,從張魯處借了一部分兵馬,對隴右地區的諸郡縣展開了攻伐。其中,主要徵伐的對象就是天水地區,其用意,就在於佔據天水這一特殊的戰略之地繼續與曹魏抗衡。

此外,諸葛亮自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及後期蜀漢名將姜維進行的數次北伐,也是圍繞著天水地區展開。在魏、蜀兩大集團相互攻伐的過程中,天水地區留下了許多當時的古遺蹟流傳於後世。其中,最為知名的有四處。

首先是祁山堡。據《三國志》載,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之中,有兩次都是從祁山堡進入的隴右戰場;其次是街亭。馬謖丟失街亭,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街亭也因此成了世人矚目的地方。第三是西縣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演空城計的地方就在西縣城;第四是木門道。木門道既是曹魏名將張郃遇襲身亡的地方,也是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猜測司馬懿別有用心的地方。

除了這些遺蹟之外,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在漢末三國時期的魏、蜀兩大陣營中,總共湧現出了七位名人。有趣的是,七人之中竟然有四人都是當世名將。

如今的天水市甘谷縣,在漢末三國時期為天水郡冀縣,該縣中出了兩位名將,分別是大姓姜氏的族人——姜維與姜敘。姜維的功績自不必多說,自從被迫歸降蜀漢之後,在跟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屢戰建功。諸葛亮病逝之後,姜維肩負北伐重任,始終沒有放棄統一中原的雄心壯志。姜敘與姜維同族,所不同的是,姜敘效力的是曹魏集團。馬超糾集眾人徵討隴右諸郡縣時,姜敘與姑表兄弟楊阜聯絡眾人共同討賊平叛。姜敘與馬超交戰的過程中,族中子弟陣亡多人,自己也身受重傷。即便如此,姜敘依然憑著無畏的勇氣戰敗了馬超,掃除了隴右地區的叛軍。

如今的天水市武山縣,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劃給了南安郡狟道縣。關於狟道縣的歸屬,我在前文之中已有過介紹。此處的狟道縣,是東漢時期天水郡中的獂道縣或其它史料中記載的豲道縣,「狟」、「獂」、「豲」三字是同音不同字。

武山縣在漢末三國時期,也湧現出了兩位當世名將,就是龐氏父子——龐德與龐會。龐德的事跡眾所周知,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過詳細介紹。龐德是馬騰與馬超二人帳下的一員猛將。早期在跟隨馬超幫助鍾繇平定河東、陽平二郡的叛亂時,龐德孤軍深入,親手斬殺了袁氏部將郭援。馬騰入朝任職後,龐德跟隨馬超反曹操、徵隴右、降張魯,直到跟著張魯投降了曹操。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龐德在荊州與關羽作戰,射傷過關羽,因作戰時經常騎一匹白馬,故又被稱之為「白馬將軍」,是關羽非常忌憚的一位將領。不過,龐德最終還是在樊城兵敗後被關羽殺害。

龐會是龐德之子,龐德遇害時被封為列侯。龐會可以稱之為將門虎子,跟他父親一樣勇猛善戰,以戰功累遷至中尉將軍。龐會最突出的表現是在伐蜀之戰時。據《三國志鍾會傳》載,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龐會跟隨鄧艾穿越陰平道,在綿竹之戰中斬殺諸葛瞻後繼續追擊姜維。另據《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載,龐會進入成都後,「盡滅關氏家」,令關羽一門滅族。

參考書籍:《三國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東漢政區地理》

相關焦點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管姓人物?
    本篇來看看三國時期的管姓人物。之前在寫管承的時候,就已經順帶提過了三國時期的管姓人物們,稍事增補列個名單:管寧、管邈miǎo、管貢、管輅lù、管孝國、管季儒、管辰、管統、管亥hài、管承、管篤。管寧、管邈、管貢這三人應該放在一起說,管寧是青州北海朱虛人,後人耳熟能詳的漢末名士,以德行與學識著稱。管寧、華歆、邴bǐng原被合稱「一龍」,曹魏數代君主的徵辟都被管寧拒絕了,因此也被稱為「獨行君子」。雖然管寧年少時家境貧寒,但管寧是有宗族的人,同族兄弟想要接濟還被他拒絕了。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任姓人物?
    漢末時期有不少同一姓氏的人物,他們未必來自同一家族,也未必籍貫相同。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的任性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任姓人物們,列份名單:任藩、任夔kuí、任福、任氏、任峻、任燠yù、任安、任旐zhào、任嘏gǔ、任岐、任光、任奕、任度。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梁姓人物?
    漢末三國時期重名的人物不多,姓氏相同的倒也有一些,他們未必相識卻同樣留名史冊。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梁姓人物們。梳理了《三國志》中的諸位梁姓人物們,列份名單:梁綱、梁紹、梁岐、梁鵠、梁興、梁習、梁施、梁幾、梁寬、梁雙、梁緒、梁虔、梁寓、梁廣、梁宏。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鄭姓人物?
    漢末三國時期人才俊彥如過江之卿,他們有些來自同一宗族,也有些獨自前行者。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鄭姓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的鄭姓人物,列一份名單:鄭泰、鄭渾、鄭袤mào、鄭崇、鄭玄、鄭益恩、鄭小同、鄭遂、鄭甘、鄭衝、鄭徽、鄭像、鄭熙、鄭岐、鄭寶、鄭文信、鄭翼、鄭度、鄭綽、鄭泉、鄭胄、鄭禮、鄭嫗。
  • 張姓在漢末三國有多牛?三大名臣,五位諸侯,八大名將
    如果要問三國眾多名人中哪個姓最風光,也許你會想到曹姓、劉姓或者是孫姓,畢竟這三個姓是魏蜀吳三國的國姓,那麼除了曹劉孫三大姓氏,三國最牛的是哪個姓氏
  • 梁氏郡望、堂號大全,看看你屬於哪個堂?
    東漢移至臨涇(今甘肅省鎮原東南),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省涇川北一帶)。這支梁氏,其開基始祖是春秋時晉國大夫梁益耳。扶風郡:漢武帝時的太初元年,設置右扶風,是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名置郡,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麟遊、乾縣以西,秦嶺以北一帶地區。這支梁氏,出自漢時安定梁氏的分支。
  • 【盤點三國】西涼出猛將!三國時期的西涼地區究竟都有哪些名將?
    西涼地區,地處西北邊陲,在三國時期,境內已置州、郡設縣,許多地方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甘肅省張掖市籍三國名人:均為割據勢力首腦,一位曾單挑呂布
    張掖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戰略位置重要,自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212年)置郡後便成為西北地區重鎮。漢末三國時期,張掖隸屬涼州刺史部。
  •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甘肅品牌網·甘肅省旅遊·甘肅省特產·甘肅省十大特產·甘肅省十景·甘肅省名人,系天水市市轄縣。張家川皮毛市場中外聞名,1992年經天水市政府批准開始興建的龍山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現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皮毛專業市場,並躋身於甘肅省十大農貿市場之列。  出產的「花牛」蘋果,品質優良,頗負盛名,是出口創匯的主要果品。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共有38科154種,尤以牛黃、麝香、豹骨最為珍貴。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人曾避難遼東?
    漢末天下大亂,有一部分人就選擇了遠離家鄉避難。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避難遼東者。 漢末烽煙四起,可供避難的地點眾多,並不是一定要跑去遼東才行。荊州、江東、交州、益州、遼東、冀州、并州都有人來避難的記載,其中前往荊州、江東、交州的避難者較多。
  • 甘肅籍二十一位三國名人:天水市八人,武威市五人,隴南市三人
    據不完全統計,甘肅省籍三國名人共有二十一人,分別來自於六個市和一個自治州。其中,武威市五人,蘭州市一人,臨夏回族自治州一人,隴南市三人,天水市八人,張掖市二人,慶陽市一人。按照效力勢力來劃分,分別為曹魏十六人,蜀漢三人,東吳二人。第一位:賈詡。賈詡,字文和,隸屬曹魏,武威市人。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楊姓人物?
    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各郡縣往往會有豪族大姓存在,他們或是隨著歷史一起湮滅,或是逐步走向興盛。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楊姓人物們。「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三國志·武帝紀》【楊奉,白波軍出身,李傕、郭汜禍亂三輔地區時期也有他的份】「袁紹宿與故太尉楊彪、大長秋梁紹、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過誅之」——《三國志·武帝紀》註解【楊彪,弘農楊氏尤為知名,祖上三代都是太尉,就到他這不是了。
  • 張郃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郃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郃(?-231年),字俊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 除了曹、孫、劉「御三家」,聊一聊漢末三國時期其他軍閥的戰略
    漢末三國時期形成很多割據自立的軍閥,最後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家笑到了最後。不難發現"御三家"各自都有一個明確的戰略。劉備是遵循了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的策略;孫策、孫權都執行了橫跨荊州、揚州,構建完整長江防線的戰略;曹操在政治上執行毛玠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聽從鮑信"規大河之南",再與袁紹進行決戰。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崔姓人物?
    漢末亂世中有眾多人物揚名,有人帶著家族一起走向興盛,有人則走向覆滅。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崔姓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崔姓人物們,列個名單:崔烈、崔琰、崔林、崔瑗yuàn、崔寔shí、崔贊、崔巨業、崔洪、崔鈞、崔均。
  • 趙氏堂號大全,看看你家屬於哪個?
    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人諡號為「哀」?
    本篇就來看看漢末三國時期那些諡號為「哀」的人物。漢末三國時期諡號為「哀」的人物共計11人,列個名單:劉胤yìn、曹殷、夏侯衡、曹炳bǐng、曹衝、曹贊、曹玉、曹協、曹禮、曹儼,再加上敬哀皇后張氏。其中大部分都是曹魏陣營的人物,也得益於其記載較多。案《諡法解》,「哀」的釋義有兩種,「蚤孤短折」與「恭仁短折」,都是強調人物過早地逝去。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江東」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呢?
    三國時期,小霸王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後,率舊部過江襲擊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吞併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了霸業。連曹操也聽聞孫策的驍勇,稱讚他為「獅兒難相爭」。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年幼的小將軍成為一方主帥。
  • 三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影響力巨大的十大家族以及家族名人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士族門閥家族影響力都是一直存在的,漢末三國時期也不例外。在《中國通史》中有個說法是:在漢代,想通過正規途徑進入官場,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士人的身份;第二:通曉經學;第三:被舉為孝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士在周代以及之後一段時間,原本是最低一級的貴族。演變到了漢代,則變成了最高一級的平民。
  • 在史料中能看到哪些漢末三國時期的名馬?
    古時候行軍打仗需要準備的內容頗多,如士卒、兵器、軍糧、馬匹等,本篇就來看看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名馬。此外,三國時期還有不少外族進獻名馬,比如兒禪、軻比能等人。其實孫堅的那匹驄cōng馬也應留有姓名,它指引著將士們找到了重傷墜落草叢的孫堅。桓典與他的青驄馬也留下了「桓典乘驄」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