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了《三國志》中提及的楊姓人物們,列個名單:楊奉、楊彪、楊修、楊醜、楊秋、楊宣、楊昂、楊任、楊僕、楊阜、楊豹、楊定、楊祚、楊鳳、楊條、楊綜、楊利、楊沛、楊訓、楊俊、楊各、楊豐、楊原、楊阿若、楊弘、楊康、楊欣、楊林、楊懷、楊儀、楊慮、楊顒、楊帛、楊宗、楊恭、楊戲、楊洪、楊敏、楊玩、楊粲、楊稷、楊竺、楊穆、楊肇、楊迪。人物雖然看起來不少,卻也不過滄海一粟。
「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三國志·武帝紀》
【楊奉,白波軍出身,李傕、郭汜禍亂三輔地區時期也有他的份】
「袁紹宿與故太尉楊彪、大長秋梁紹、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過誅之」——《三國志·武帝紀》註解
【楊彪,弘農楊氏尤為知名,祖上三代都是太尉,就到他這不是了。楊囂、楊炳、楊駿、楊珧、楊濟等人都是他的後輩,尤其是楊駿、楊珧、楊濟在西晉初期影響力極大,弘農楊氏會挑時間單獨寫一篇】
「主簿楊脩便自嚴裝,人驚問脩:『何以知之?』」——《三國志·武帝紀》
【楊修,楊彪之子,留下的典故也證明了他的聰明才學,就是摻和到立嗣被殺】
「張楊將楊醜殺楊,眭固又殺醜,以其眾屬袁紹,屯射犬」——《三國志·武帝紀》
【楊醜,本是張楊部將,殺害張楊後又被眭固解決了】
「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三國志·武帝紀》
【楊秋,渭南之戰關中諸將之一】
「使左中郎將楊宣、亭侯裴茂持節、印授之」——《三國志·武帝紀》註解
【楊宣,奉命傳達曹操位在諸侯王之上】
「張魯使弟衛與將楊昂等據陽平關,橫山築城十餘裡,攻之不能拔,乃引軍還」——《三國志·武帝紀》
【楊昂,張魯部將,佔據陽平關被曹操擊敗】
「大破之,斬其將楊任,進攻衛,衛等夜遁」——《三國志·武帝紀》
【楊任,楊昂是下落不明,而同為張魯部將的楊任戰死】
「武都氐王楊僕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三國志·文帝紀》
【楊僕,武都氐王,內附曹魏】
「百姓失農時,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諫,雖不能聽,常優容之」——《三國志·明帝紀》
【楊阜,主要事跡是將馬超徹底趕出了涼州,有個孫子楊豹襲爵】
「張濟與郭多、楊定有謀,又為冠帶所附」——《三國志·董卓傳》註解
【楊定,應與「楊整修」是同一人,作為「涼州大人」,在涼州地區頗具影響力】
「淵遣將軍卑衍、楊祚等步騎數萬屯遼隧,圍塹二十餘裡」——《三國志·公孫度傳》
【楊祚,公孫淵部將,依然擋不住司馬懿的兵鋒】
「靈帝不能討,乃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三國志·張燕傳》註解
【楊鳳,黑山諸將之一,漢靈帝劉宏都為他們妥協了】
「休上書謝罪,帝遣屯騎校尉楊曁慰諭,禮賜益隆」——《三國志·曹休傳》
【楊暨,作為驃騎將軍楊恪之子,官至中領軍,還有個諡號「肅侯」,他這一家人也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
「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進軍圍之」——《三國志·曹真傳》
【楊條,曾在在安定郡叛亂】
「爽參軍楊偉為爽陳形勢,宜急還,不然將敗」——《三國志·曹爽傳》
【楊偉,曹爽參軍,伐蜀時力諫曹爽退兵】
「及爽解印綬,將出,主簿楊綜止之曰」——《三國志·曹爽傳》註解
【楊綜,曹爽主簿,高平陵之變時曾試圖阻攔過曹爽,然而沒成功】
「相印法本出陳長文,長文以語韋仲將,印工楊利從仲將受法,以語許士宗」——《三國志·夏侯尚傳》註解
【楊利,工匠,曾隨韋誕學習】
「焦先及楊沛,並作瓜牛廬,止其中」——《三國志·管寧傳》註解
【楊沛,曾在曹操大軍缺少糧草時雪中送炭】
「琰嘗薦鉅鹿楊訓,雖才好不足,而清貞守道,太祖即禮闢之」——《三國志·崔琰傳》
【楊訓,才幹不足但品行不錯,被崔琰舉薦後獲得曹操任用】
「太祖徵漢中,魏諷等謀反,中尉楊俊左遷」——《三國志·徐奕傳》
【楊俊,魏諷案中受牽連貶職,與曹丕有矛盾被殺】
「會天子還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楊各違戾不和」——《三國志·董昭傳》
【楊各,也許是衍文,也許是真有這麼個人在朝堂中與楊奉等人爭權】
「而楊豐子後為尚方吏,帝以職事譴怒,欲致之法,資請活之」——《三國志·劉放傳》註解
【楊豐,曾與孫資有些矛盾,但他兒子落難時孫資還伸出了援手】
「中牟令楊原愁恐,欲棄官走」——《三國志·任峻傳》
【楊原,漢末中牟令,本來打算棄官跑路,被任峻勸住了】
「楊阿若後名豐,字伯陽,酒泉人」——《三國志·閻溫傳》註解
【楊阿若,也改名為「楊豐」,但與上一個不是同一人,這是位遊俠】
「淩陰謀滋甚,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太傅司馬宣王」——《三國志·王凌傳》
【楊弘,參與了王凌、令狐愚謀叛事宜,還主動向司馬懿洩密】
「固不獲已,遂往,與兼治中從事楊康並為愚腹心」—《三國志·王凌傳》
【楊康,本是令狐愚心腹,但也洩密了】
「艾遣天水太守王頎等直攻維營,隴西太守牽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楊欣等詣甘松」——《三國志·鄧艾傳》
【楊欣,西晉涼州刺史,後來在與鮮卑交戰的過程中身亡】
「今遣行謁者楊林,齎單于璽綬車服,以對爾勞」——《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
【楊林,被袁紹派去拉攏烏丸者】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三國志·先主傳》
【楊懷,劉璋水軍督,被劉備以無禮為由斬殺】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三國志·後主傳》
【楊儀,曾與魏延爭鋒,兩人的結局都挺差。他有個兄長楊慮,被稱為「德行楊君」,對比鮮明】
「楊顒字子昭,楊儀宗人也」——《三國志·楊戲傳》註解
【楊顒,楊儀的同宗,曾勸諸葛亮不要過度勞累,他的逝世讓諸葛亮感到痛惜】
「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三國志·霍峻傳》
【楊帛,依然是張魯的部將,曾試圖引誘霍峻。張魯麾下這三位楊姓將領,可能是漢中地方有楊氏家族存在】
「憲臨江拒射,不能御,遣參軍楊宗突圍北出」——《三國志·霍峻傳》註解
【楊宗,羅憲參軍,在被吳國圍困時突圍求援】
「少與犍為楊恭友善,恭早死,遺孤未數歲,裔迎留,與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三國志·張裔傳》
【楊恭,與張裔交好,早早逝世】
「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三國志·蔣琬傳》
【楊戲,《季漢輔臣贊》的作者】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三國志·楊洪傳》
【楊洪,「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就是漢中之戰時他給出的建議】
「又督農楊敏曾毀琬」——《三國志·蔣琬傳》
【楊敏,唯一的記載就是詆毀蔣琬】
「時唯主簿楊玩亦證明其事,與播言同」——《三國志·楊戲傳》註解
【楊玩,他和常播經歷嚴刑拷打後依然沒有屈服,力證縣令清白】
「權遣呂範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三國志·吳主傳》
【楊粲,吳國將領,只有出兵救援南郡這一戰留在了記載】
「初霍弋遣楊稷、毛炅等戍,與之誓」——《三國志·孫皓傳》註解
【楊稷,三國後期與吳國爭奪交州時身亡】
「又廣陵楊竺少獲聲名,而遜謂之終敗,勸竺兄穆令與別族」——《三國志·陸遜傳》
【楊竺、楊穆,楊竺是孫霸的支持者,和孫霸一樣都是被處死】
「晉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詣建平,荊州刺史楊肇至西陵」——《三國志·陸遜傳》
【楊肇,楊暨之子,西晉荊州刺史,潘嶽的嶽父】
「時廷尉監隱蕃交結豪傑,自衛將軍全琮等皆傾心敬待,惟衟及宣詔郎豫章楊迪拒絕不與通,時人鹹怪之」——《三國志·孫登傳》
【楊迪,江東少有沒與隱蕃結交的人物】
「又中書楊融,親受詔敕,所當恭肅」——《三國志·孫奮傳》
【楊融,吳國中書,在諸葛恪上書中受到了指責】
「胤自以禍反,因留融、晏,勒兵自衛,召典軍楊崇、將軍孫諮,告以綝為亂,迫融等使有書難綝」——《三國志·孫綝傳》
【楊崇,捲入滕胤、呂據與孫綝爭鬥中的一員】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
楊竺:楊竺:各為其主,各自施為
奚熙:奚熙:別誤會,我起兵是有理由的
文鴦詩詞:文鴦:詩詞中的我只是個代稱
看官如感興趣,關注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