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泉州牌面線糊,全福建都羨慕!

2021-02-07 泉州舌尖美食

/03/

 小怣面線糊 

「24小時營業,與大怣同根生」



大怣和小怣兩家原本就是一對兄弟,有人是大怣的死忠粉,自然也有人只認準小怣。



店內沒有明顯的價格表,吃什麼全憑心意,老闆會根據價格用不同的碗,吃完再結帳也完全OK!



醋肉的酥皮被泡軟了幾分,裡頭還是酥酥脆脆的,大腸經過長時間的滷製十分入味,卻還保留了脆脆的口感。



炸蝦是真的一整隻完整的蝦下鍋油炸!金黃彈牙,吃的時候仍然有著難以言喻的鮮甜,滿足!




/04/

 鴻啊面線糊 

「不到3平米的小攤,藏著美味的面線糊」



這家店默默在胭脂巷開了四年,卻吸引了無數本地、外地人前來打卡。



它家的面線糊清澈透亮,撒了胡椒粉,放上香菜葉作為裝點。雖然只是簡單的小吃,卻也處處用心。



面線糊不稀不稠正好合適,加上小蝦米,鮮美爽滑。二十多種配料任君選擇,可以搭配出繁多的花樣。



這裡的面線糊雖不是特別有名和出挑,卻能吃出小時候家裡的味道,成為不少人的私藏小店。




/05/

 林記小吃店 

「泉州人的深夜食堂」



店裡的菜品很多,面線糊、醋肉、香腸、滷料、各種蔬菜…琳琅滿目,一天吃上三頓面線糊的不會感到膩。



它家的面線糊細膩粘稠,是正宗的閩南風味,味道鮮美,清甜爽滑。

店內的醋肉和大腸是必點的,醋肉酥脆嫩滑,大腸Q彈入味有嚼勁,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從街邊擺攤,到開小店,短短的幾年林記小吃店成為了許多熟客們的深夜食堂,溫暖每一個孤獨的深夜。



時間:17:00-次日03:00

地址:田安南路六灌路路口



/06/

 阿蘋面線糊 

「總在夜幕降臨後出現」



攤點位置看起來毫不起眼,可是來吃麵線糊的客人卻絡繹不絕。老闆說:生意火爆時,面線糊100碗不在話下!



面線糊的調料是當歸泡酒和胡椒粉,起到去腥提鮮的作用。別看攤子不大,加料種類有20幾種,琳琅滿目的。



湯底是大骨加三種海鮮(螃蟹、魚、蝦米)熬製一個多小時而成的,口感很清爽。



它家的食材很新鮮,大腸很嫩,吃起來嚼勁十足。



時間:17:00-次日03:00

地址:海濱街道胭脂巷內(中式快餐對面門口)



/07/

 儲蓄面線糊 

「保留著記憶中的街角煙火味」



這家位於磁灶村落某個小巷,開了30多年,曾經連一個店名都沒有。



它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人情味」,食客們很自然地拼桌,沒有絲毫拘謹感地閒聊著。


圖片:大眾點評@堂主哥哥


店裡的金牌配料都是別人學不來的,人人都交口稱讚的炒豬肝、軟糯香甜的雞蛋絲、粉質很薄的炸醋肉……



時間:6:00-13:00

地址:晉江市磁灶鎮磁灶社區商業東街56號



/08/

 水門國仔老店 

「一碗麵線糊喚醒水門巷的清晨」


這家是比較老牌的面線糊店,傳承了四代人,有些人是從少年郎吃到白髮翁。



它家的湯底鮮甜濃鬱,用的是大骨湯熬製,並堅持用梭子蟹來吊鮮,因此味道與別家自然不同。



清晨,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線糊,加大腸醋肉,再搭配店內熱銷的豬血湯,幸福滿滿~


時間:6:00-20:00

地址:水門巷與中山南路交叉口西30米路南



/09/

 原橋尾面線糊 

「泉州最貴、料最多的面線糊」


儘管這家店的位置偏僻難找,店鋪裝修老舊,卻依然是很多泉州人心中面線糊界的大佬。



橋尾面線糊號稱「泉州面線糊料最多的店」,四十多種佐料在案臺整整齊齊的碼著,看著著實有些驚人。



裝面線糊的是老式搪瓷碗,充滿了年代感。

面線糊看著比較稀,但是聞起來有股特殊的鮮香味,喝起來爽滑~



醋肉是店內招牌,酥脆酥脆的,浸泡在面線糊中口感比較厚實,好吃又量足。


大腸清理得很乾淨,滷得入味卻又不會很爛,一點也不重口~



時間:6:30-20:00

地址:江濱南路與324國道交叉口西50米(朵蓮寺旁)



/10/

 進來面線糊 

「不加海鮮的不是好面線糊」


南安這家只開早上五小時的進來面線糊主打海鮮,有人驅車38公裡也要過來吃!



他們家配料的種類非常多,不僅有經典搭配,海鮮也很是出彩,超多的分量。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老闆每天都要從海邊進貨。



面線糊湯底鮮味十足,加了胡椒會更香,細細的面線柔若浮絲,看似有形,吃則無形,鮮鹹可口,香滑曼妙。


醋肉或許會讓你收穫到驚喜,不僅和稠稠的湯底配,而且和海鮮在一起還可以稱得上是黃金CP。




鮮美的鰱魚片,特別搶鏡,將「鮮」發揮得淋漓盡致,嘗起來清甜爽滑,別有一番滋味。



蝦仁Q彈潤滑,不僅是泉州本地人,相信閩南人都會戀上。


時間:6:30-13:00

地址:南安柳城成功街附近的柳東站公交旁



 最後附上泉州面線糊標配 

最佳搭配:油條!!!馬蹄酥!!!

九兒推薦配料:大腸、醋肉、滷蛋、豬腰

友情提醒:必需得趁熱吃,涼了味道就差了很多!!!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泉州,泉州美食分享
    在福建,有一個地方叫沙縣,沙縣小吃在中國可謂是遍地開花,小編今天介紹的不是沙縣,而是泉州。提到泉州,那就不得不說一檔超級火的美食節目《時間上的中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泉州就是一座被這檔節目點名多次的城市,所以可見泉州的美食之多。
  • 寒冷的天氣,在泉州,就該吃碗熱乎乎的面線糊、豬血湯和牛肉羹
    草草啖鹽說蜜——說天地美食,談家鄉風味今天的溫度驟降,來上班的路上,凍得我耳朵都快麻木了。我不習慣戴帽子,也不習慣給耳朵保暖,這麼凍著也不是回事,就想趕緊吃碗熱乎的、能抵禦寒冷的美食。唯有美食方能抗寒,這是一枚優質吃貨對於寒潮的解讀!如果你在泉州,我想這會兒,是不是巴不得趕緊上街頭吃碗麵線糊?
  • 被廈門搶了風頭的泉州,滿城都是古早味
    尋味星球第 159 條推送說到福建,泉州這座小城總是被淹沒在隔壁廈門的名氣之下。©  葉子阿球對於泉州的第一印象,是滿城的生活氣,是悠哉的慢節奏,不過跟其他小城的悠閒又似乎不一樣。這座歷經滄桑的小城,低調又極富內涵,隨便一個街角巷陌,都是蘊藏的光陰。
  • 泉州是福建最有錢的城市,旅居海外華僑近千萬,卻不如廈門有名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千年古城泉州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鯉城。福建泉州是閩南文化源頭,至今有1750多年的歷史。到了這裡,就開始聽不懂周圍人的熱鬧聲調,掉進一個閩南話的世界。雖聽不懂閩南話,但慕名來到泉州,也準備好好走走看看。
  • 泉州,這座城市來一次就上癮!品不盡的人間煙火
    壺見是泉州的本土奶茶品牌,為了發揚本地特色,所以招牌的飲品都是以福建茶為主。試了正山小種奶茶、壺見觀音奶茶,茶香較濃,咕嚕咕嚕就囤了一整杯! 有點像在咬一口油炸糯米餈,酥酥糯糯地就啃完一整個,唇上全是細細的糖霜,舌頭繞一圈滾個乾淨~
  • 極品美食地圖 帶你泉州吃透透
    【石獅金星美食街】金星美食街位於石獅市金星路,南通石永路,北靠石蚶路,近臨長福汽車站及人民廣場、德輝展覽城。該街長300米,每家商店裝修體現古香古色。石蚶路口建設一座仿古橫巍牌坊,使美食街富有閩南風味。 知名美食
  • 慵懶隨性的泉州之旅,感受海絲起點的悠悠古韻,食那一碗麵線糊
    一座擁有14處國家級、40處省級、數百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城,一個令理學家朱熹感嘆「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宗教聖地,一座能欣賞到南音、梨園戲、木偶戲和高甲戲等古老神奇劇種的文化城邦……這就是泉州。 嚴格來說,我還算是泉州人,但從爺爺那輩變遷往廈門,也不知道祖宅在哪裡了?也許是血液之中的冥冥註定,泉州這座城,在夢裡無數次出現。
  • 福建泉州,一座古樸而又低調的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小城
    在我國的東南角,有一座鮮有人知的一座小城,這座小城他沒有福州的發展迅速,沒有廈門的光彩耀人,他有的只有寧靜與恬適,歷史與文化。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小城——泉州。作為第一批像北京這樣的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西安和杭州,泉州有自己不可替代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南方福建:大量的古代船隻,石碑,石頭塔樓,陶瓷網站和伊斯蘭神聖的陵墓,見證了過去繁榮的港口了數千年,清淨寺、觀嶽寺、開元寺、天后寺等仍在書寫著各宗教和諧共存的歷史,東西塔、安平橋、洛陽橋和崇武古城牆代表了中國石造技術的高超水平,這些珍貴的文物散落各處,古城四通一達,
  • 泉州12家四果湯大評測!就這碗大家都說好!
    夏天到了1碗冰水,4種配料最讓泉州人解暑的就是四果湯啦把夏天所有的熱熱熱都趕跑了
  • 來福建,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閩南古早味百吃不厭
    來福建,閩南小吃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味道實在好去年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來泉州要吃的幾種美食,比如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泉港浮粿等等。當時很多人評論說,整個閩南地區,大泉州飲食文化才是最貼近古早味閩南小吃,味道更地道更正宗。
  • 福建泉州~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
    福建泉州,馬可波羅口中的「光明之城」,這座擁有1500多年對外開放史的古港早在唐代就是我國四大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宋元時更以「刺桐港」之稱聞名於世,被譽為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福建泉州,馬可波羅口中的「光明之城」,這座擁有1500多年對外開放史的古港早在唐代就是我國四大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 福建泉州關帝廟
    在福建泉州,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關帝廟(另一座:東山銅陵關帝廟),位於塗門街,與清淨寺毗鄰,每年前去進香的都有數十萬人,其中不少是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
  • 古老好客的福建●泉州
    泉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歷史文化厚集、古蹟眾多、文風濃鬱,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被譽為
  • 話題|福建泉州 閩臺緣博物館
    ,臺灣漢族人口中,絕大多數祖籍地在福建,「第一名佔44.8%,祖籍泉州,第二是漳州,佔35.2%。」」 另一波移民開發臺灣的熱潮,則掀起於1784年清政府開放泉州蚶江港與臺灣鹿港對渡後,因允許攜眷赴臺,移民更加踴躍,兩岸商貿往來也更加密切。現在的鹿港人有許多都是泉州籍,兩地的閩南語口音也極其相近。 沿著「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發展步伐,臺灣從港埠興起、郊商勃發乃至書院建置、寺廟分靈、建築及公益習俗等,都留下許多泉州印記。
  • 為什麼我們不懂泉州?
    攝影/丁子翔 但是,如果你走進泉州,不會發現這座城市中充斥著情緒的波動。城與人都散發著一種使人放慢腳步的迷人氣質,根源無外乎兩個字——知足。 攝影/方託馬斯禍不單行,明太祖朱元璋賜予琉球一支「公派移民」隊伍,史稱「朝陽通事三十六姓」,他們的後裔專司對明朝朝貢等一幹事宜。這對泉州絕非好消息,因為這「三十六姓」都是福州人。從此,琉球使團都經由福州入華。市舶司也隨即遷往福州。
  • 福建民營企業前10強一對照,福州泉州的老底都暴露了
    福建民營企業前10強一對照,福州泉州的老底都暴露了!一種觀點認為,福州經濟強過泉州並不是難事,畢竟有省會光環加持,絕大部分資源都能優先享受,難的是如何帶起周邊城市發展……泉州靠實業,福州靠蓋房子,福州拿什麼和泉州比,看看泉州房價才多少。福州GDP構成裡,扣掉房子還剩什麼產業拿得出手……第二種觀點不敢苟同,泉州多了100萬人,才多400來億GDP,民營企業前十強八家在福州、兩家在寧德,金融存款只有福州一半,三產佔比也少20個百分點,泉州經濟相較福州,並無絕對優勢。
  • 《姐姐的愛樂之程》首發站泉州,和姐姐們打卡這座千年古城
    目前《姐姐的愛樂之程》已經播出了三期,而且節目第一站就來到了大福建的泉州,具體節目內容就不劇透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追起來了。 今天我們還是來看看泉州這座千年古城,如果你第一次來,應該要怎麼玩?這份走心推薦請盡情轉發、分享、收藏,也歡迎在評論區給出更多推薦。
  • 2016「泉州十大名小吃」評選來啦!趕快為湖頭米粉投上一票唄
    小吃所獲榮譽:福建名小吃、中華名小吃、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優秀掌門人、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公示通過、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公示通過。詳細製作過程:一、手工擀麵:手工麵條關鍵的是和面和擀麵的技藝,製作中搓、揉、捏、擠等傳統手工貫穿全過程。
  • 鼎邊糊和碗糕
    鍋中加水燒開,把「算」放入鍋,將碗上屜,旺火蒸 15 分鐘便熟。叉腰等水開!或者捻幾隻枇杷,坐在灶前吃得酸眉一攢。開鍋啦!懷著一腔雀躍的貪吃婆之心,燙手也不怕,吸溜吸溜地把小盅弄到桌上。不知何故,每每都不自覺地把兩手的燙指頭捏著自己的耳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