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易中暑常備這些藥品 教你7招應對空調病

2020-12-23 信網

原標題:長達40天「三伏」開啟 教您科學應對不懼「烤驗」

7月16日入伏,今年「加長版」三伏長達40天,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開啟,如何在這特殊時期不懼「烤驗」,人民健康網教您科學應對。

高溫天易中暑危及生命 常備這些藥品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王日興稱,中暑是指人處於熱環境中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導致的臨床症候群,由輕及重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熱射病最嚴重,死亡率高達60%。熱射病發病早期,患者會出現大量冷汗,繼而無汗、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他們體內的熱量如果不能及時散發,也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容易中暑。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長期逗留在通風不暢、溫度較高的室內環境中,也容易中暑。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差,容易中暑,因此在炎熱的天氣裡要特別注意。

王日興提醒,人們在高溫天氣中,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建議每小時至少喝2—4杯水,大約500—1000毫升。飲水應少量多次。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鹽分與礦物質的流失,應注意補充。

「此外,人們還應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避免長時間露天作業和陽光直射,外出時應穿淺色系寬鬆衣服,並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王日興說,長期在高溫環境下勞作的人體溫調節能力較強,不容易出現中暑。但是,平時很少在戶外或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勞動者,尤其要避免在高溫、不通風的環境下活動或勞作。

防中暑人民健康網提醒大家,請常備這些藥品。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這四種劑型的作用及藥理基本相同。主要有祛暑解毒、化溼和中之功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表現為感冒、嘔吐、洩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有祛暑散寒、健胃之功效。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者,可用此藥預防中暑。

人丹:具有清熱解暑、避穢止嘔之功效,是夏日常用防暑成藥,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祛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甦醒後即可停藥。孕婦忌用。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衝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夏季孵空調易得「空調病」 7招應對

高溫炎熱,不少人戲稱自己要靠空調「續命」。但是在空調房裡待久了,也容易患上「空調病」。

王日興表示,「空調病」是指與空調有關或空調引起的相關疾病,多發生於夏季。由於女性和嬰幼兒對低溫環境的耐受性較差,因此更容易在夏季患上「空調病」。日常生活中,可從以下方面預防「空調病」:

1.經常清洗更換空調的隔塵網,防止細菌病毒滋生。

2.渾身大汗時,不要馬上走進空調房,以免身體毛孔突然收縮,受涼引發感冒。

3.儘量縮小室內外的溫差,空調房的室溫和室外自然溫度不超過5℃為宜,房內溫度應保持在25℃—27℃。

4.禁止在空調房內吸菸。每天定時關閉空調,打開窗戶通風透氣。

5.在空調房裡工作時要注意保暖。面部不宜直接對著空調吹。

6.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平時應多到戶外走走,活動一下筋骨,吸入新鮮空氣。

7.各位車友要注意「汽車空調病」,不要在開著空調的車裡睡覺。進入停在烈日中的汽車前,要先開窗再開空調。

四款養生食療方 健脾化溼解暑熱

1、南瓜五豆粥

材料:南瓜250g(連皮、連仁)切塊洗淨,大米、紅豆、赤小豆、扁豆、綠豆、黃豆各100g,浸泡1小時;陳皮5g。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加水煲爛,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這個湯、粥方解暑清熱、健脾化溼、生津。

2、雙麥雙米粥

材料:大麥、燕麥各100克,大米、小米50克,雞蛋1個。

做法:現將大麥、燕麥、大米、小米用適量水煮成粥,後加入雞蛋,如喜歡甜味可加入適量白糖,溫食飲用。

功效:益肝和胃,食少納差,解暑。對大便不爽、肥胖以及脂肪肝的人群來說更是適合。

3、冬瓜苡米荷葉鴨肉湯

材料:冬瓜200克(連皮、連仁),苡米50克,荷葉15克、陳皮4克,鴨肉200克洗淨去內臟。

做法:以上材料一起放入瓦罐中加水適量煲湯,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去熱,解暑化溼,補脾胃。

4、海帶苦瓜黃豆排骨湯

材料:海帶100g、苦瓜200g、黃豆100g,陳皮5g,排骨200g

做法:排骨先用開水涮洗,去血水,再與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適量水煲湯,調味可食

功效:本方具有降血糖、退熱、利尿、增加食慾等功效。

三種飲品 解暑降火除煩止渴

三鮮飲

取新鮮竹葉、荷葉、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10分鐘後取汁,加入適量蜂蜜代茶飲即可。

薄荷葉中含有薄荷油,用水衝泡後,是天然的降溫飲品,能夠提神醒腦、清心明目;

新鮮竹葉是一味清熱的中藥,生津利尿;

荷葉主治暑熱煩渴,二者都是解暑佳品。

這道飲品所需的都是新鮮葉子,故名三鮮飲。

做法上,別煮太久,一天喝一小杯,可解暑降火,還能除煩止渴。此外,夏天吃葷腥食物時,將食材用荷葉包裹,不但營養不會流失,荷葉中的生物鹼還能調和油膩感。

三仙飲

取金銀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蠶豆30克,加水煎煮,一般以蠶豆煮爛為度,飲汁食豆。

土茯苓能夠清熱解毒以除溼;

金銀花清熱解毒以消腫;

蠶豆利溼排毒。

這道飲品尤其適用於伏天好生痱子、瘡癤者。但購買金銀花時一定到正規藥店,切勿買到山寨版的山銀花,以免因一字之差,降火變上火。蠶豆用熱水泡發以後更易煮爛。

三花飲

顧名思義就是三種花朵做茶飲。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淨後以沸水衝泡,加蓋稍冷後當茶飲。

野菊花能疏風清熱、解毒明目;

荷花消渴止煩;

茉莉花清熱解表、利溼開鬱。

以這三種花的花朵代茶飲,有消暑解熱、芳香開竅,去心胸煩熱的作用。

需注意,野菊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廣州日報)

[來源:人民網 編輯:可可]

相關焦點

  • 家裡常備5種藥,中暑、腹瀉、熱傷風……這些夏季常見病輕鬆搞定
    隨著天氣的日漸炎熱,中暑、腹瀉、便秘……等夏季常見病也席捲而來。為了應對這些夏季疾病,家中可準備一些藥物,以備不時之需。這份藥品清單,小夥伴們可要收好了~01中暑烈日炎炎,很容易就中暑,出現頭暈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中暑就喝藿香正氣水。在中醫上「暑」分兩種——陰暑、陽暑:陰暑:暑天受寒引起的,如空調吹多了或空調過冷、經常進出空調房,引起的噁心、頭暈等症狀。
  • 高溫持續,市民要小心這些病……
    雖已立秋,但高溫天氣持續。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大型醫院的急診科後發現,近期前來急診就醫的患者比平日有所增加,其中急性心梗、中暑、空調病患者有點多。 如何安然度過高溫天,醫生表示有話說。一起來聽聽幾位醫學專家的意見。
  • 秋天還是高溫,中暑怎麼辦?快來PICK防暑小知識
    導語:秋天剛來臨的時候,溫度還是很高的,這個時候除了可以穿上美美的小裙子,展現自己的曲線,隨之而來的還是高溫的肆虐。這種情況下,防暑就顯得格外的重要。畢竟,中暑的滋味可不太好受,而且想想秋天你還得裹緊你的小被子,想想就特別的不划算。
  • 高溫來襲,如何預防中暑?
    40天超長待機的三伏天現已來了「桑拿形式」和「蒸烤形式」加上有必要戴的口罩這樣的溫度很簡單形成中暑高溫氣候怎麼防備中暑?中暑是人體暴露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理功用紊亂,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妨礙為首要體現的急性疾病。一般分輕度中暑與重度中暑,按發病機理不同,重度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間熱射病歸於重症中暑,逝世率較高。
  • 約翰迪爾7大妙招講解,幫助你的挖掘機輕鬆度過夏日高溫挑戰
    司機朋友們在工作中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常備防暑藥品,這樣才能更高效的完成日常工作。同樣,挖機在面對高溫工作環境時,也需要一系列的保養維護,來保證機械性能和施工效率!今天,小鹿就為大家準備了7大妙招,幫助你的挖掘機輕鬆度過夏日挑戰。
  • 夏季高溫中暑怎麼辦?趕緊碼住這份自救指南
    夏季高溫中暑怎麼辦?畢竟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離開空調房一分鐘,離烤肉之間也就差一撮孜然!長時間呆在高溫環境裡,大家很容易就中暑了!中暑「長啥樣」?
  • 中暑的症狀 出現這些症狀多是中暑所致
    在炎熱的天氣之下,中暑是十分常見的問題,嚴重時甚至會致人死亡,所以如何預防中暑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中暑的症狀以及中暑了怎麼辦,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預防中暑、遠離中暑這一危險的病症。中暑的症狀當出現下述這些症狀時,一定要小心,因為這很有可能說明你已經中暑了,如果我們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很容易導致身體遭受嚴重的損害。
  • 中暑空調病都是輕的了,嚴重的這種和腦有關
    中暑是夏天的一種常見病,尤其在高溫天氣,中暑的人數是很多的。中暑後常見的症狀是頭暈、頭痛。但不僅僅中暑會導致頭暈、頭痛,其他很多疾病都會導致頭暈、頭痛。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哪些疾病會導致頭暈、頭痛。夏季總是頭暈是怎麼回事?
  • 高溫中暑怎麼辦?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來支招~
    >面臨更嚴峻的「高溫考驗」那麼大家應該如何預防中暑?有了中暑症狀後應該如何應對呢?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專訪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胡志銀記者:胡主任您好,請問哪些人容易中暑呢?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 胡志銀:中暑這一疾病在我們這個季節很容易發生,每年很多比較重症的病例也有造成很不好的不良後果的可能。中暑需要一定的條件,一般在持續高溫的天氣下,工作時間長或者通風條件不好的,還有一些基礎疾病,像老年人、孕婦還有小孩這些代謝功能較差的,還有患皮膚疾病散熱、汗腺功能較差的,也是比較容易發病的。
  • 建築工人高溫作業中暑 120急救人員用一袋鹽水救急
    支招:急救醫生教您如何應對熱痙攣  目前正值三伏天,瀋陽連續出現高溫天氣,對室外作業人員是一個挑戰。7月21日14時33分,正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瀋陽急救中心120指揮中心接到瀋北新區一工地的求救電話,呼救人說現場有人頭暈,需要急救。
  • 日本東京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 如何預防和急救中暑?
    報導稱,他們之中,有178人都是在房間內身亡,這其中,有169人都未使用空調。日本氣象廳統計,在整個8月,東京都中心地區有11天的最高氣溫都在35攝氏度以上,創下了自1875年有此項統計以來的新高。相關部門此前表示,民眾應適當使用空調,並及時補充水分,以應對酷暑。
  • 3招區分中暑和心梗,你值得擁有
    近日,80多歲的凌嗲嗲從外面回來後,突然出現胸前區疼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等症狀,家人誤以為是天氣炎熱導致老人中暑了,趕緊將老人扶到床上刮痧,在家裡折騰了近2個小時仍無緩解,急忙連夜送至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經急診科檢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 桑拿天吃冷飲更容易中暑!教你躲開伏天常見病!
    中暑、結膜炎、冠心病、風溼、痛風......這些都是伏天的常見病。小夥伴們該如何應對桑拿天,桑拿天裡又該躲避哪些毛病找上門呢?且聽早餐君一一道來。 吃冷飲,更易中暑 別以為中暑只發生在大太陽底下暴曬時,夏天的冰飲,一時痛快了,反而會讓你更容易中暑:
  • 醫者名片|我是不是中暑了
    眼下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高溫天氣下,千萬別把中暑當小事。中暑危害超乎想像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
  • 中暑溺水等危險來臨如何應對?河南衛生部門發布「實招」
    鄭濤 攝中新網鄭州7月14日電 (李明明)「伴隨夏季的到來,許多家長選擇了帶孩子去遊泳降溫。那麼,如果發生中暑、溺水等危險情況,這些應急措施你學會了嗎?」14日,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多條「實招」,教授民眾面對上述危險時,正確的急救措施及預防方法。「盛夏炎炎,謹防中暑至關重要。」
  • 中暑還是疾病?這幾招教你分辨
    發燒、頭暈、噁心、嘔吐、腹瀉……有這些症狀,您會不會第一反應就是自己中暑了?  北京地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馬剡芳提醒,一到夏天,很多人出現上面的症狀就會想到「我是不是中暑了?」其實,您很有可能是「假中暑」了!不少疾病早期的症狀跟中暑比較像,難以區分。
  • 夏季來臨,怎樣是中暑了?如何急救?
    眼下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高溫天氣下,千萬別把中暑當小事。中暑危害超乎想像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中暑是小事嗎?千萬別把中暑不當回事,中暑病情可輕可重,重度中暑引發的死亡不在少數,必須引起重視。
  • 中暑怎麼辦 急救措施趕緊學起來
    中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肯定是發生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對於一些體質差的人來說,中暑是常有的一件事情,那麼出現中暑了該怎麼辦呢?  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中暑該怎麼辦,這裡有小妙招哦!  1、轉移到陰涼通風的位置  如果身體感覺出現了中暑的情況,那麼首先就需要轉移位置。最好選擇一個陰涼通風的位置,然後平躺好,解開衣服的扣子,也可以是脫去衣服,這樣能夠幫助降溫。
  • 煙臺1天平均7人中暑 五種中暑類型及處理方法
    水母網7月21日訊  (YMG記者於明君 徐峰 通訊員吳明順 王善浩)連續高溫給市民特別是既往身體虛弱者帶來明顯不適。據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統計,近幾天,大約每天有7例市民中暑,個別中暑者症狀較重。中暑者以中老年居多,多為戶外長時間勞動或活動誘發。    18日下午2點,龍口七甲鎮50歲的程某在道路行走時突然頭暈、心悸,隨即暈倒在地。
  • 六十多歲的老人中暑死亡,高溫來襲,學校如何應對
    昨天,我們這兒一六十多歲的老人中午一點過在田地裡收菜子中暑死亡,當時室外溫度高達40餘度。聽到此消息,我在想:學校這麼多學生,高溫天氣下做好防護工作尤為重要。學校應從如下幾下方面做好高溫防護工作一是學校要常備防暑降溫藥。常見的霍香正氣水、十滴水等。二是有食堂的學校可煮一些綠豆湯解暑降溫。三是合理安排室外活動。例如體育課如果氣溫過高,可改在教室裡上,而且要合理地安排運動量,在運動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並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