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挑重擔、解難題……點讚這位「回鍋」掛職扶貧幹部!

2020-12-27 騰訊網

「尚書記是一個好領導,他是真心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謀幸福的人。」大家口中的尚書記就是九洞天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納雍縣化作鄉黨委掛職副書記尚躍康。

2019年6月,尚躍康到化作鄉開展幫扶工作,他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走村入戶問農情,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帶領幹部群眾苦幹實幹、鏖戰貧困,汗灑一方熱土,奏響了一曲曲為民務實的幫扶樂章。

在化作鄉箐上村走訪貧困戶

重擔在肩:攻堅拔寨勇當先

化作鄉地處納雍縣西北部,毗鄰九洞天風景區,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化作鄉是九洞天管理局的扶貧聯繫點,該局勇擔幫扶責任,幫助化作鄉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要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非派精兵強將不可。」九洞天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彭雄說,「我們積極落實『盡銳出戰』的要求,委派能力過硬的尚躍康下到基層,幫助補齊短板。」10多年前,尚躍康曾擔任化作鄉黨委書記,他熟悉化作鄉的情況,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做群眾工作。

「回鍋」化作鄉掛任鄉黨委副書記,尚躍康從曾經的「一把手」卻成了如今的副職,職位的變動沒有影響他的工作熱情和幹勁。「脫貧攻堅責任重大,貢獻大小不看職位高低,要去就去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尚躍康說。

箐上村是化作鄉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26.7%,脫貧難度大。了解到這一情況,尚躍康主動申請負責箐上村工作,擔任了駐村工作組組長。

到村伊始,箐上村村委會辦公樓年久失修,辦公條件不好,不利於群眾辦事。尚躍康積極爭取九洞天管理局和納雍縣委組織部、縣司法局等單位的支持,籌足13萬元資金後迅速啟動村辦公樓加層建設。貼了瓷磚、配了衛生間,硬化了屋後陽溝,建起了食堂、圖書室,箐上村辦公環境煥然一新。市、縣、鄉駐村幹部有了住處,精氣神十足,各項工作也隨之有效開展,得到了上級的認可。

修建後的化作鄉雙巖頭村觀音巖段公路

初心在懷:關愛到戶獲好評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尚躍康以身作則,挨家挨戶走訪排查,摸清箐上村村情,發現問題98個,47戶貧困戶存在嚴重短板。在他的多方爭取和帶動下,該村迅速完成各項短板彌補任務,硬化連戶路近1.3公裡、院壩230平方米,粉刷內牆3209平方米、安裝玻璃200餘塊,協調5萬元資金完善供水設施,徹底解決困擾群眾多年的用水難題,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楊世先老人帶著幾個孫子常年居住在沒有蓋頂的圈樓上,屋頂用塑料花布蓋著,生活頗為艱難。了解情況後,尚躍康立即幫助楊世先申請補助資金3.5萬元的危改指標,120平方米的3間磚混房,僅一個月就建好了。

貧困戶馬開珍是一個獨居老人,居家環境衛生非常差。為此,尚躍康安排人幫老人硬化了院壩,粉刷了屋子內外牆,安裝了門窗玻璃,又給老人送去了衣櫃、方桌、床上三件套,整個家變了樣,老人精神面貌大有改觀。馬開珍樂呵呵地說:「國家政策好,尚書記就像我的親兄弟,給我送來很多東西,給我辦了很多好事,感覺這個家更溫暖了。」

如今的箐上村變了樣:村莊乾淨整潔、房屋寬敞靚麗,出門不怕鞋沾泥,進村人人喜相迎,群眾對生活的追求更高了。

到貧困戶家中走訪了解情況

幹就幹好:主動請纓破難題

雙巖頭村曾經幹群關係不好,工作難以推進。最讓鄉裡頭疼的是:派去的多名幹部無計可施。2019年11月,尚躍康主動請纓帶隊轉戰該村開展工作,並許諾「攻不下雙巖頭,誓不收兵」。

尚躍康用一周的時間開門接訪,讓老百姓暢所欲言,並進村入戶調研,摸清問題所在。雙巖頭村交通不便,村民走出大山一趟都很費力,村民種下的櫻桃、柑橘等水果運不出來。該村修通了約4公裡的毛路,但剩下觀音巖近1公裡的懸崖絕壁成了「攔路虎」,群眾希望打通這條斷頭路。

找準癥結,尚躍康決定幫村民們一把,幫助打通斷頭路。他厚著臉皮多次跑到納雍縣生態移民局,爭取到項目資金700餘萬元。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奮鬥,被觀音巖阻隔的斷頭路終於打通並全部硬化,還安裝了150餘盞路燈,一條亮晃晃的水泥路讓雙巖頭村格外靚麗。「感謝政府的關心,感謝尚書記的熱心,修好這條路,是我們村幾輩人的夢想。」村民郭仕軍激動地說,「今後我們的水果老闆可以上門來收了,能賣個好價錢了。」

路通了,群眾的心也順了,滿意度提升了。他們積極支持村裡的工作,外出務工的群眾紛紛返鄉,有的種植櫻桃,有的改良果樹,還有的想開農家樂,搞觀光採摘園。他們奮力奔跑在致富大道上。

文/圖 畢節試驗區雜誌社 陳澤勁 通訊員 周操

畢節試驗區雜誌社

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號:bjsyqzz

紀錄試驗區發展歷程 傳遞中央省委市委聲音

探索跨越式發展路徑 展示神奇畢節獨特魅力

相關焦點

  • 一縷清風漫草原——北京掛職幹部助力呼倫貝爾市扶貧攻堅紀實
    黨建引領 凝聚強大合力「來到呼倫貝爾,與兩個『人口較少民族』結緣,能幫助兩個民族脫貧致富,是我莫大的驕傲和榮幸。」作為北京掛職幹部,臨時黨支部書記李金克時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的殷切囑託牢記在心上。
  • 把異鄉當故鄉 把掛職當本職——記中國信達派駐安順掛職幹部、安順...
    覺得自己也應該像梁俊老師一樣,響應國家號召,放下個人得失,趁年輕的時候為貧困地區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徵得家人同意後,他馬上向公司領導表態,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願意到最艱苦的地方掛職扶貧。兩個月後,劉江便毫無猶豫地打點起行裝。遠赴兩千多公裡外的安順,開始為期兩年的掛職。
  • 大連·六盤水扶貧協作項目工作暨掛職幹部座談會在六盤水市召開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鹿道銘)7月20日晚,大連·六盤水扶貧協作項目工作暨掛職幹部座談會在貴州省六盤水市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譚作鈞主持並講話。六盤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剛出席並講話。譚作鈞在講話時指出,扶貧協作項目是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引擎,在對口幫扶中起著重要作用。
  • 甲谷村就是我的家 記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掛職扶貧幹部宋剛
    這裡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馬頸子鎮甲谷村,也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掛職扶貧幹部宋剛奮鬥了兩年多的地方。  從首都北京到彝族村落,從機關幹部到駐村第一書記,宋剛一頭扎進大涼山深處的小山村,和當地幹部群眾一道攻堅克難,帶領甲谷村如期高質量脫貧。近日,宋剛被評為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
  • 一位國家部委掛職陝西扶貧幹部的臨別感言
    時光如梭,根據中央組織部和全國總工會的選派,2018年4月我到陝西掛職,擔任陝西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不知不覺已兩年,離別之際,感慨萬千。今年1月21日,省扶貧辦舉辦了一場心路歷程分享會,7位同志講述了自己的付出與堅守,我對此記憶猶新。有人說:「扶貧辦的辦公室裡消耗最多的東西,一是泡麵,二是幹饃片。陪伴大家最長的是人手一個的行軍床。」有人說:「扶貧辦有三個特點,一是到飯點手頭總有忙不完的活兒;二是到下班時間沒人走,加班加點成了習慣;三是不管大家加班熬夜到幾點,第二天早上一定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這難道是省扶貧辦的特殊待遇嗎?
  • 扶貧扶智 溫州掛職幹部助力四川南部 鞏固脫貧成果
    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啟動後,溫州市洞頭區接過「接力棒」,對口幫扶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兩地改變以往的「以獎代補」「輸血式」扶貧做法,結合南部特色和優勢,創新扶貧機制,不斷推進脫貧成果鞏固,帶動群眾致富奔康。日前,記者跟隨洞頭區赴南部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朱大志實地走訪南部縣部分扶貧項目,了解兩地三年來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情況。
  • 紅土地上的扶貧使者——國務院扶貧辦趙佳掛職石城工作掠影
    她出生在遼寧,工作在北京,卻主動申請前往離家千裡之外的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掛職幫扶;她是一位母親,面對孩子高燒住院,卻只能擦乾眼淚毅然奔赴扶貧一線;她走遍了石城11個鄉鎮,深入調研80多個村,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她掛點幫扶的珠坑鄉良溪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7年的3.9萬元提升到
  • 扶貧幹部楊明:不負好時光(1)
    新華社照片,洛南(陝西),2020年9月2日扶貧幹部楊明:不負好時光9月1日,在洛南縣城關街道陶嶺社區的農田裡,楊明(左)和辣椒種植戶陶世華查看線辣椒長勢。在位於秦嶺山區的陝西省洛南縣,有這樣一位扶貧幹部,參與組織了數十場推介洛南農副產品的網絡帶貨直播,銷售額達百萬餘元。他就是中國郵政扶貧幹部、洛南縣副縣長楊明。走下直播間,辣椒田、核桃林、豆腐坊和農民家的院落是這位扶貧幹部常出現的地方。
  • 惺惺相惜 湖北扶貧幹部千裡寄信點讚湖南「網紅」扶貧隊長
    這些惺惺相惜的故事,在當地一時傳為美談。1月12日,朱明星收到一封由桃江縣扶貧辦轉來的信。信來自湖北黃梅縣。打開一看,朱明星謙遜地對周圍人笑稱「這只是鄰省扶貧工作者寫來的一份書評」。原來,寫信人叫李志敏,是湖北省黃梅縣扶貧辦信息中心副主任。2012年,李志敏開始從事扶貧工作。
  • 扶貧幹部楊明:不負好時光
    在位於秦嶺山區的陝西省洛南縣,有這樣一位扶貧幹部,參與組織了數十場推介洛南農副產品的網絡帶貨直播,銷售額達百萬餘元。他就是中國郵政扶貧幹部、洛南縣副縣長楊明。走下直播間,辣椒田、核桃林、豆腐坊和農民家的院落是這位扶貧幹部常出現的地方。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每每遇到難題,徐貽都會這樣給自己打氣。為儘快熟悉沿河縣的整體情況,徐貽決定從調研入手,多次與沿河縣的領導和同志進行交流溝通,並召開座談會以及專題匯報,好在重慶和貴州方言相似,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語言上的交流困境。徐貽利用白天時間調研,下鄉入戶,晚上則認真研讀中央、省市的一些扶貧文件,掌握最新的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沿河縣板場鎮冉素釵:從貧困子女到扶貧幹部
    我叫冉素釵,是深度貧困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同時也是奮戰在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幹部,伴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脫貧摘帽的艱辛歷程,見證了貧困山鄉的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由表及裡的本質蛻變。
  • 一縷清風漫草原 ——北京掛職幹部助力呼倫貝爾市脫貧攻堅紀實
    今天,我們把目光聚焦呼倫貝爾市,講講京蒙扶貧協作那些掛職幹部的故事。    京蒙扶貧協作是落實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具體形式和重要載體。    為高效推動京蒙幫扶工作,呼倫貝爾組臨時黨支部督促市扶貧辦加快編制完成了2018-2020年分年度的《京蒙扶貧協作工作計劃》,明確京蒙扶貧協作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督促在市本級扶貧辦和鄂莫兩旗扶貧辦分別成立京蒙扶貧協作工作機構,建立了周調度、月通報和季監測機制。    「呼倫貝爾,是我的第二故鄉。」
  • 「我的扶貧故事」做新時代的「孺子牛」丨普定縣馬場鎮掛職黨委副...
    我叫宋生懿,是安順市農業科學院到普定縣馬場鎮掛職黨委副書記。自2017年10月到馬場掛職以來,我深入群眾中間、田間地頭,抓產業發展,落實惠民舉措。  韭黃產業起步階段,我成功在馬場實現冬季韭黃育苗,到了移栽環節,我下地辦培訓、搞示範,手把手地指導村民標準化栽培。在我的帶領下,村民學到了韭黃育苗和種植技術,建檔立卡戶收入得到提高。
  • 「扶貧故事」王慶多:用心用力用情,紮實開展扶貧工作
    2013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定點扶貧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八年來,礦大人情系都安,助力瑤山,幫助都安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020年6月9日,是第13個國際檔案日,我校以「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為主題,開展雲端扶貧故事展,凝聚礦大力量,助力都安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敢闖敢幹,致富不忘鄉裡鄉親
    當時,作為清鎮市就業局辦公室負責人,李柏松負責全市脫貧攻堅的就業扶貧工作,從此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最讓我難忘的是2017年初到清鎮市王莊鄉掛職分管王莊鄉林業、水利、電商和小坡村集團幫扶工作,特別是負責小坡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李柏松說,小坡村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當時全村有512戶1511人,共有貧困戶41戶149人,屬於國家貧困一類村。
  • 國投獲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年度扶貧獎」,扶貧故事受央媒...
    國投獲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年度扶貧獎」,扶貧故事受央媒關注!據統計,國投25年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14.6億元,累計向貧困地區派出扶貧掛職幹部121人次;公司管理的兩支中央級產業扶貧基金規模達347億元,投資項目覆蓋了全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撬動社會資本超過2800億元。今年,國投定點幫扶的貴州省平塘縣、羅甸縣和甘肅省合水縣、寧縣已於3月全部脫貧出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向黨和國家遞交了一份滿意的「扶貧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援黔,我人生的正確選擇丨鎮遠縣委常委、副...
    我叫孔利華,是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黨工委書記。  2018年初,杭州市擬選派一批幹部掛職援黔。聽到這個消息,我異常興奮,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夠投入到脫貧攻堅戰的前線,正是踐行「守初心、擔使命」的一次大好機會,於是我主動請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我叫龍施翼,是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幹部。2016年10月,根據鎮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成為沙子坡鎮邱家村結對幫扶幹部。唯一勞動力垮下了,讓這位昔日因無兒在村裡抬不起頭的女強人精神支柱也崩塌了。  了解到袁華家中的情況後,我展開了思考,我認為,要開展好幫扶工作,就要融入到這個家庭中去。
  • 【扶貧故事】陝西銅川市耀州區秦潔:搭橋梁做紐帶 「掛職」更「掛...
    作為中宣部掛職幫扶幹部,秦潔見證了耀州區點點滴滴的變化。11月9日,立冬剛過,帶著對幫扶村的牽掛,秦潔又來到了自己熟悉的廟灣鎮柳林村,詳細詢問村子的發展近況,和村上幹部群眾共商村子後續發展計劃。廟灣鎮柳林村離水源保護地很近,是朱䴉養殖基地。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促進農民增收,秦潔就建議村民把這片閒置土地利用起來,建立香菇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