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暴露了外賣行業觸目驚心的事實。
然後,餓了麼撞在槍口上,同時也暴露了自己在外賣競爭中觸目驚心的事實!
餓了麼的回應,隔空喊話消費者:你可以多等5分鐘/10分鐘嗎?
此舉馬上被網友批評聲浪淹沒了!網友質疑餓了麼甩鍋消費者。有人甚至說餓了麼遞給消費者一把刀:殺不殺?
網友說:我有選擇嗎?選擇殺就會被道德譴責;選擇不殺,那麼只能犧牲作為消費者的利益。
餓了麼看似很人性化。但是,有什麼公司能傻到讓消費者選擇是否犧牲自己的利益?
專業人士分析說,最後餓了麼消費者發現:越是點擊多等5分鐘,送餐會越來越慢。騎手送餐肯定會優先選擇時間緊迫的單子,時間充足的反而越來越往後安排,善意的人卻成了最倒黴的人,餓了麼如果不更改方案,肯定倒閉。
這是一針見血的見解!
反觀美團的回應,完全是另一種策略。
美團把選擇權給了騎手,騎手可以有8分鐘的彈性時間。
美團的意思是,騎手兄弟們,我們要提高效率和追求極致消費體驗,這樣我們才能一起賺到錢,你們跟不跟?
外賣行業就是苦力活,利潤非常微薄,只有效率上去了,才能有錢賺,這方面騎手和美團立場是一致的。
騎手安全與提高效率並不是完全對立的。
美團站在C端消費者的立場上,餓了麼讓消費者與騎手PK,這一局餓了麼又輸了。
餓了麼不是輸了這一局。作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業務衝鋒陷陣的軍團,餓了麼幾乎丟了整個前沿陣地。
2020年上半年,美團市場份額超過67%,餓了麼只有30%左右,差距在拉大。
面臨惡劣的競爭局面,阿里巴巴又祭起了「降維打擊」的戰略妙招,先是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緊接著,支付寶宣布「生活好支付寶」全面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親自上陣打群架。最後傳出阿里集團CEO張勇親自牽頭本地生活服務業務戰略。
競爭的根本其實不在於美團,而在於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是否把C端消費者放在第一位,並且唯有與美團正面對壘打敗美團,構建比美團更強大業務體系和超級App。
餓了麼與阿里巴巴,已經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