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縣南坪村地裡種上了中藥材 年輕人都回來上班了

2020-12-14 上遊新聞

6月3日早上6點半,65歲的重慶市城口縣南坪村5組村民李成端便出了門,他扛著鋤頭和村裡40多個村民一起,來到了南坪玄參示範基地,今天他們的工作是除草,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二次除草,80元一畝。

▲玄參種植基地

多了一份收入有保障

「二道草比較好鋤,頭道難拔些,100塊錢一畝。」李成端說,自打縣裡大力扶持的天寶藥業在這裡設立了玄參種植基地,他們家的收入直線上升,從栽種、除草到收割,都是由他們這些附近村民完成。「也算是有了份穩定的工作」

▲李成端

李成端說,現在村裡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留下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今天來鋤草的農民年紀都在50幾歲到70幾歲之間,以前這些人都是種自家的地,現在土地承包了出去,能收到一筆錢,給天寶藥業打工又能賺上一筆收入,年底的時候,村集體經濟還有分紅。

李成端家裡有10畝地,以前種玉米,一畝地玉米一年畝產400斤左右,差不多能賣1塊錢1斤,就是400元,一畝地幾次施肥差不多要用掉一整包80塊錢的肥料,還要種要收,兩口子忙活一年,也剩不下什麼收入,更別提還要期盼老天風調雨順。

「土地包出去之後,簡直太好了,400塊錢一畝,這就先有了4000塊錢的收入。」李成端掰著手指頭算到,再加上夫妻倆一年到尾給天寶藥業打工,兩個人加起來也能有個9000左右的收入,這一年下來就有了13000多塊錢。

李成端的兒子在城裡打工,家裡只剩他和妻子兩個人,他們在家餵了兩頭豬和一頭牛。「現在日子真的太好過了,關鍵這些都還是我們這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工作,讓我們感到生活有保障,特別幸福。」

荒地變「寶地」人人都分錢

把土地承包出去,農民拿到土地流轉資金,反過來再給承包土地的「老闆」打工,土地賺上一份錢,打工再賺上一份錢。「不僅如此,村裡的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利用扶貧資金,在這片被承包的土地上再參上一股,農戶們還能拿到年底分紅。」南坪村村支書餘國兵介紹,這一片玄參示範基地,還有村子另一邊的金多祥戶外拓展基地,村裡都有股份。

據介紹,南坪村這片玄參示範基地,今年預計村裡能拿到4萬多元分紅,戶外拓展基地預計能拿到18.9萬元分紅,加起來能有23萬多元,南坪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共計952股,平均分下來村裡每個人能得250塊錢左右,去年一個人分了153塊錢,分錢的時候都是重點傾斜於貧困戶。

餘國兵指著面前一塊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說:「這些村裡的土地以前都是荒地,沒人願意多看一眼,現在企業來了,荒地就變成了『寶地』,開墾出來,承包出去種上藥材,都能為村民增加收入。」

融合發展讓村民脫貧致富

▲藥材加工車間

企業進了村,不但老人又下了地,一部分年輕人也回到村裡,他們一邊在企業上班,一邊照顧家裡老人小孩。村民黎世豔有兩個孩子,老大8歲、老二6歲。過去,夫妻倆在外打工,老擔心留在家中的孩子們。天寶藥業落戶後,黎世豔回村一邊照顧老人小孩,一邊在天寶藥業上班。現在,她每月工資4000多元,並不比外面掙得少。

村有產業、能人創業、戶戶就業,南坪村「三業」融合發展,既帶動了群眾脫貧增收,又破解了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問題。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宋劍 攝影 李野

相關焦點

  • 棗莊:玉米地裡長出中藥材,種出致富「千金方」
    在一片玉米地旁,村民劉德福樂呵呵地說道。他種下的玄參長勢旺盛,很是喜人。是什麼樣的風水寶地既能長玉米也能培育中藥材?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棗莊市中區孟莊鎮劉嶺村一探究竟。孟莊鎮村民劉德福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介紹,這些碼放得整整齊齊的「疙瘩蛋」正是村民們的致富金疙瘩——具有重要營養及藥用價值的中藥材玄參。玉米地裡長玄參?說起種玄參的最初,作為提出這個想法的劉德福也是因一次安徽亳州考察後,與玄參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一直都是從事農業行業,幾年前就開始想著如何才能提高一下村民的收入。」
  • 種中藥材,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了低保政策,每月的低保金,解決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進檔之初,村幹部主動找到我,詳細了解我家實際和發展產業的想法。2016年,在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的引導下,我利用自己有林地適宜種植中藥材的條件,發展天麻種植。
  • 地裡出黃金 洛安村駛上脫貧致富快車道
    「吸引我回鄉的,一是村容村貌發生了太大變化,道路全部硬化,街道上有了路燈,修了水渠;二是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都在想辦法幫助發展花椒、中藥材產業。」楊博告訴記者。「今年11月初,陝西省標準化院院長支良生給合作社又贈送了一臺中藥材收穫機。僱一臺設備一畝地是180元,有了這臺設備只要80元,幫著省了很多費用。」
  •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市打造北方寒地中藥材品牌紀實
    收穫時節笑靨綻放深秋,隨著三臺中草藥採收機有序地向前挺進,一排排板藍根便「歡快」地「浮」出了壟臺,豐收的喜悅伴著泥土的芳香沁人肺腑……「我們這裡種了200多畝板藍根,相比於種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每畝增收2100元以上。」
  • 2021,我們的小康願景|把種植中藥材變成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去年是第一次種中藥材,收益不錯,還積累了經驗,今年我們還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增加品種,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用種植中藥材這把「金鑰匙」打開致富門,阿城區雙豐街道辦事處興隆村黨支部書記陸英信心十足。興隆村原來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農民收益不高,村黨支部書記陸英一直在調整種植結構上想辦法。2020年,興隆村嘗試種植了1300畝中藥材,其中,板藍根佔了一半以上,當年種當種收穫;鄉親們還種了防風、黃芪、黃芩和甘草等,需要兩三年才能收穫。陸英介紹,去年秋天收穫的板藍根在元旦前幾天已經全部賣完了,每畝地純收入在1500元以上,達到了預期目標。
  • 在日本,這一屆不喜歡上班的年輕人,都在幹些什麼?
    在日本,這一屆不喜歡上班的年輕人,都在幹些什麼?因此,在日本,這一屆的不喜歡工作的年輕人,也經常被稱為「廢柴一代」。他們比起前輩們,確實在工作方面的熱情減少了很多,比起每天按部就班,加班加點過著「社畜」的上班生活,他們更願意放棄這種所謂「有著正式工作」的體面,回歸到自己認為舒適的方式中,宅在家裡工作。
  • 韓媒探訪延邊南坪村:朝鮮居民脫北路線被封
    離開和龍市區不到10分鐘就能看見警察設置的路障,到南坪村附近還要通過兩次檢查。村裡20多家農戶中大部分家庭以火炕過冬,當天氣溫零下17度,但只有3家煙囪在冒煙。村裡人說,自殺害事件發生後,大部分居民都逃到外地。  軍隊和警察召集村民調查事件經過的那家村口的養老院已不見警察與巡邏車。這個地方看似寧靜,但當地居民對政府的不滿可不少。
  • 林口:林地套種中藥材 開啟脫貧「新路子」
    東北網5月12日訊(馮春濤 記者 王亮 付巍)林口縣加快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黃芪、平貝、蒼朮、月見草等近20種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用好產業為群眾脫貧攢後勁。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一直忙碌著。這幾天,林口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一直忙碌著,田間一片繁忙景象。記者在林口縣奎山鎮上三陽村中藥材種植基地看到,一排排松樹苗套種的中藥材特別引人注目。今年該合作社利用退耕還林地、山坡地進行嫁接紅松套種中藥材的新嘗試,形成了上面種樹、樹下種藥的發展新模式。
  • 城口縣人民政府關於擬關閉城口縣旺發煤業有限公司鵬飛煤礦的公告
    按照《國務院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2016〕39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關於做好2020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發改運行〔2020〕901號)等文件精神,城口縣旺發煤業有限公司鵬飛煤礦已自願申請關閉
  • 這兩座中藥材「大棚博物館」裡,藏著巴藥崛起的秘密丨農業多貢獻...
    8月25日10點多,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A組參會代表在巴中市巴州區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巴中地處米倉山南麓,北緯31度,素有「四川盆地北緣山區重要生物基因庫和天然藥庫」之稱,是名貴、道地中藥材適宜生長區。
  • 種中藥材也能致富增收 林口縣謀新脫貧路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到:「顛茄草是一年生的中藥材,它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由於見效快、投入少,許多農民都種起顛茄草。榮辰表示:「顛茄草曬乾後一斤的市場價26元,這片200畝地預計今年收入35萬,我們明年還會大力推廣顛茄草種植。」四五年前林口縣中藥材種植區域只有2000多畝,如今已經達到10萬多畝地。
  • 城口縣掛職副縣長李建成:看到城口的變化,我感到很驕傲、很自豪
    10月17日,在《牢記殷殷囑託 決戰脫貧攻堅——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來自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臨沂市的李建成開門見山提到重慶城口在脫貧攻堅中的「痛點」。
  • 中藥材:地菍
    點上面「中草藥大全」……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中醫中藥、有病不求人想要了解更多中醫、中藥材
  • 「上班式帶娃」流行,年輕人下班老人回家,沒婆媳矛盾大家都舒服
    不少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時間,都選擇把娃丟給家裡的老人帶,尤其是在農村,留守兒童是常見的事。雖然這不僅是一個幫忙分擔年輕人壓力的好方法,也能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但隨之而帶來的矛盾不容忽視。大家都知道帶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老人年事已高,照顧活蹦亂跳的孫兒真的是難上加難。萬一孩子有個三長兩短,第一個問罪的就是老人。
  • 為啥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上班?網友:討厭上班,很痛苦的一件事!
    現在的職場中,我們普遍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年輕人剛剛入職一個公司或者說剛剛找到一份工作,才沒幹多久,就直接離職了,有些甚至都做不到三個月,所以,現在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時候,也都有考慮,太年輕的,沒啥工作經歷的,一般都排除在外,除非是一些銷售崗位以外,一些大公司,都是很拒絕一些這樣懶散的人的。
  • 離開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小的時候對離別還充滿了些許的期待,認為離別可能會帶來想不到的驚喜,長大上班後對離別充滿了悲傷和恐懼,因為深知離別的無奈與不舍,所以在上班的前兩年選擇不回,因為我怕自己承受不了離別的悲傷,如今只是在每一次的離別中學會了安慰自己,想著有朝一日總是會回來了,心裡也就沒那麼難過,也在這每一次的離別中學會了成長,因為無論如何開始明白:離開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 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
    來合作社交花的貧困戶張玉勤笑呵呵地說:「我在自家4畝黃蜀葵地裡套種花生、知母、蘇敗醬,賣了6000多元,黃蜀葵花正採摘,估計一畝能賣3000多元,春花生個個飽滿,比單種小麥、玉米收入高兩倍多。」「虞城發展中藥材種植有政策優勢、地理優勢、環境優勢、交通優勢和技術優勢。」
  • 重慶城口縣2020年重點投資建設項目名單
    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縣農業農村委新建2020-20214463二、旅遊發展(18個)23939221城口縣亢谷景區客運索道建設項目城口縣巴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續建2019-20212055022城口縣獨立工礦區北屏鄉農旅融合產業孵化平臺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在網紅創意園區裡上班,到底爽不爽?
    在創意園區上班的年輕人 竟然真的都在搞創意? 所以在這些地方上班的,幾乎都是年輕人。就我和翠勇這種五顏六色非主流髮型,U37門口賣狼牙土豆的婆婆每天能見幾十個。
  • 不會吧,你上班都不「摸魚」的嗎?是誰讓上班「摸魚」成為常態?
    是誰讓上班「摸魚」變成常態的呢?答案是年輕人。你可能會想,不對啊,上班偷懶應該不論哪個年齡段都存在吧。但是不可否認,如今在工作中偷懶的大多數恰恰是年輕人。因為時代的變遷,讓年輕人擁有開闊的視野,同時也多了一份浮躁,體會不到生活的不易,人生的疾苦似乎都被老一輩的人吃得通透,年輕人無論被怎樣灌輸都無法體會老一輩們練就的沉穩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