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早上6點半,65歲的重慶市城口縣南坪村5組村民李成端便出了門,他扛著鋤頭和村裡40多個村民一起,來到了南坪玄參示範基地,今天他們的工作是除草,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二次除草,80元一畝。
▲玄參種植基地
多了一份收入有保障
「二道草比較好鋤,頭道難拔些,100塊錢一畝。」李成端說,自打縣裡大力扶持的天寶藥業在這裡設立了玄參種植基地,他們家的收入直線上升,從栽種、除草到收割,都是由他們這些附近村民完成。「也算是有了份穩定的工作」
▲李成端
李成端說,現在村裡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留下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今天來鋤草的農民年紀都在50幾歲到70幾歲之間,以前這些人都是種自家的地,現在土地承包了出去,能收到一筆錢,給天寶藥業打工又能賺上一筆收入,年底的時候,村集體經濟還有分紅。
李成端家裡有10畝地,以前種玉米,一畝地玉米一年畝產400斤左右,差不多能賣1塊錢1斤,就是400元,一畝地幾次施肥差不多要用掉一整包80塊錢的肥料,還要種要收,兩口子忙活一年,也剩不下什麼收入,更別提還要期盼老天風調雨順。
「土地包出去之後,簡直太好了,400塊錢一畝,這就先有了4000塊錢的收入。」李成端掰著手指頭算到,再加上夫妻倆一年到尾給天寶藥業打工,兩個人加起來也能有個9000左右的收入,這一年下來就有了13000多塊錢。
李成端的兒子在城裡打工,家裡只剩他和妻子兩個人,他們在家餵了兩頭豬和一頭牛。「現在日子真的太好過了,關鍵這些都還是我們這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工作,讓我們感到生活有保障,特別幸福。」
荒地變「寶地」人人都分錢
把土地承包出去,農民拿到土地流轉資金,反過來再給承包土地的「老闆」打工,土地賺上一份錢,打工再賺上一份錢。「不僅如此,村裡的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利用扶貧資金,在這片被承包的土地上再參上一股,農戶們還能拿到年底分紅。」南坪村村支書餘國兵介紹,這一片玄參示範基地,還有村子另一邊的金多祥戶外拓展基地,村裡都有股份。
據介紹,南坪村這片玄參示範基地,今年預計村裡能拿到4萬多元分紅,戶外拓展基地預計能拿到18.9萬元分紅,加起來能有23萬多元,南坪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共計952股,平均分下來村裡每個人能得250塊錢左右,去年一個人分了153塊錢,分錢的時候都是重點傾斜於貧困戶。
餘國兵指著面前一塊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說:「這些村裡的土地以前都是荒地,沒人願意多看一眼,現在企業來了,荒地就變成了『寶地』,開墾出來,承包出去種上藥材,都能為村民增加收入。」
融合發展讓村民脫貧致富
▲藥材加工車間
企業進了村,不但老人又下了地,一部分年輕人也回到村裡,他們一邊在企業上班,一邊照顧家裡老人小孩。村民黎世豔有兩個孩子,老大8歲、老二6歲。過去,夫妻倆在外打工,老擔心留在家中的孩子們。天寶藥業落戶後,黎世豔回村一邊照顧老人小孩,一邊在天寶藥業上班。現在,她每月工資4000多元,並不比外面掙得少。
村有產業、能人創業、戶戶就業,南坪村「三業」融合發展,既帶動了群眾脫貧增收,又破解了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問題。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宋劍 攝影 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