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委書記蔡萌芽接受東南網記者專訪。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近日,由省委文明辦主辦的「對話文明——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12月11日,石獅市委書記蔡萌芽接受了東南網的專訪,並就石獅建立了什麼樣的創城思路、實施了哪些創城舉措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走進石獅,清新的濱海氣息撲面而來,藍天白雲與綠樹繁花抬眼可見,鋪著瀝青的主幹道上,交通井然有序。漫步大街小巷,一面面繪著獅城美景的圍牆和一張張洋溢著幸福微笑的面容讓人如沐春風。文明,近在眼前。
11月10日,在獲悉石獅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後,石獅市委書記、市文明委主任蔡萌芽第一時間與市民朋友們分享這一喜訊。在蔡萌芽眼中,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屬於全體市民,值得大家珍惜,更值得石獅人為此自豪。
長達4公裡的峽谷旅遊路把沿途景點串聯成一條最美風景線。 石獅文明辦 供圖
精耕細作深挖內涵 繡出城市最美底色
石獅的文明城市創建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自1994年起,石獅連續九年被評為「福建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此後,「福建省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隨著創建工作的深化,一個個越來越響亮的榮譽隨之而來,從未間斷。近30年的努力為石獅積累了深厚的文明底蘊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蔡萌芽認為,文明不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榮譽,更應成為一座城市的底色。秉承著「常態長效、精耕細作」的思路,石獅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建之路。
文明創建,環境先行,不論是城市環境還是文化環境,都是文明之城的基礎。「環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城市建設與管理是重要的一環。」蔡萌芽說,石獅城市環境建設更側重於「細水長流」,用「繡花」功夫全面提升園林綠化、街景美化、夜景亮化、城市淨化、管理精細化水平,讓城市更加精緻美好。
細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溫度,而對於細節的執著,也是城市管理者應有的「繡花」之功。據介紹,目前,石獅全市上下都在做環境整治、綠化美化,計劃每年建設約30處微景觀。雖然這些細微的改變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卻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百姓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驅車在石獅的公路上,不但能看到「星辰大海」,還能欣賞田園風光,繁華都市與美麗鄉村共同繪製出這座城市的多彩畫卷。「我們既要打造公園綠地海岸等生活線、生態線、景觀線,不斷擴大生態連綿帶覆蓋面,也要常態化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提升城市風貌和環境品質。」蔡萌芽說,城市環境建設,應尊重規律,敬畏自然,著眼於未來。
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石獅先行先試、創新轉型,寶蓋山下的大片閒置土地經過改造成為萬畝城市公園就是見證之一。如今,長達4公裡的峽谷旅遊路把沿途景點串聯成一條最美風景線,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和外來遊客「打卡點」。
「我們還有64公裡的綿長海岸線,很漂亮,很珍貴,必須好好策劃規劃,再逐步實施。」對於大自然賦予的一切,石獅都十分珍惜,主動將山水林田湖草融入城市建設中,讓整座城市都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城市發展的同時,石獅還十分注重歷史傳承,很好地保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蔡萌芽介紹,當下,石獅正充分挖掘和運用好獅文化、海洋文化、服飾文化、對渡文化等獨具石獅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靈秀山金相院、海絲博物館、服裝博物館、八卦街、鳳裡庵、永寧古衛城、寶蓋山姑嫂塔……一系列文化項目的挖掘、繼承、弘揚,讓濃厚的文化氣息不斷完善,覆蓋城鄉,讓城市更富文化底蘊。
湖濱綜合農貿市場 石獅文明辦 供圖
以民為本全民參與 共繪文明城市藍圖
文明城市創建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需要改善城市環境、強化基礎建設、完善公共設施等「面子」上的工作,也需要強化市民道德、法制、文化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做實「裡子」上的工作。如果說,環境與文化是文明創建的枝葉,那麼成風化人、培育風尚,則是文明城市創建的根和魂。
人,是一座文明城市最美的風景。隨著創建工作的穩步推進,石獅市民的文明素養也在不斷提升。「我覺得創建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是牢牢抓住『人』這個主體,這個很關鍵。」蔡萌芽介紹,建市以來,石獅一直維持著「小政府大社會」的城市格局,上下一心,思想統一,有方有力、有聲有色、有為有位,紮實推進創建工作,其中最大的亮點便是極高的社會參與度。
創建文明城市不能光靠政府部門唱「獨角戲」,更需要全體市民來「大合唱」。每年,石獅都會對前一年度無交通違法記錄的車輛(車主)進行表彰,受表彰車輛從2013年第一屆的3349輛猛增至今年第八屆的25801輛,增幅高達670%,市民文明出行意識大幅提升;家園清潔行動中,眾多群眾自發拆除自家危房、搭蓋,美化庭院,形成了一道道微景觀;「五繡」專項整治中,沿街商鋪業主自覺配合清理工作,即使自掏腰包也沒有怨言;在移風易俗的倡導下,石獅每年都有四、五千萬元資金從紅白喜事中流向醫療、教育等公益慈善事業;石獅市陽光太太志願者協會常年開展「陽光暖老人」「陽光進校園」等六大陽光工程;石獅市青商會組織會員企業在全市範圍開展「文明出行」「莫炫嫁妝」「準時開席」等一系列新風行動……文明,已然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液中,成為城市發展的最美底色。
「這些文明之舉,除了政府的引導,更離不開民眾積極主動的參與、呼應。」蔡萌芽認為,無論做什麼,無論怎麼做,要建設一座讓人民幸福的文明之城必然要突出「為民、利民、惠民」這一導向,從最受市民歡迎的事情做起,從市民最不滿意的事情改起,讓市民最大限度地共享創建成果。
農貿市場、背街小巷、住宅小區……這些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整改提升被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如何落細落實去推進,成為石獅常態化創建工作的一部分。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石獅許多海外僑親都未能如期回鄉掃墓,心急如焚。對此,家鄉政府統一組織人員清理墓園雜草、擦拭墓碑、獻花代祭掃,讓在外僑胞安心。此舉在贏得海外僑親一致認可的同時,也彰顯了一座文明城市「以人為本」的城市氣度。「我們計劃在明年清明節前,把墓園前的道路及裡面的景觀設置也整理好。」蔡萌芽表示。
菜市場是百姓生活離不開的一個重要場所,不少菜市場存在「髒亂差」的現象,往小了看,是衛生環境不好;往大了看,事關百姓的生活品質,甚至食品安全。本著便民利民的原則,今年7月,集農貿市場、商超以及凍庫、兒童娛樂室、食品安全檢測室、垃圾轉運站、公廁等配套設施的石獅市湖濱綜合市場應運而生,整潔有序且人性化的「新菜市場」,最大限度滿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之後,石獅還將以此為標準在全市各地「複製」類似的綜合市場,讓全體市民共享文明成果。
市民在花海谷公園內的綠蔭之道散步。石獅文明辦 供圖
常態創建精益求精 城市遍開文明之花
回顧今年創建迎檢之路,石獅較以往多了一份淡定從容。其實,早在2017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後,石獅已完全告別集中攻堅式做法,逐步形成常態化創建文明城市體系。
這份底氣的背後是城市多年來的深耕細作。將石獅市創城辦確定為常設機構,建設「石獅市文明天氣圖」動態管理平臺,在鎮(街道)組建城管綜合執法隊伍,引進上市環衛企業實行PPP一體化運作,依託市民文明巡訪團、媒體暗訪團、市民「隨手拍」等平臺常態化開展督查……一系列改革讓石獅的創建工作告別「突擊」色彩,指揮協調更加順暢有力。
如今,石獅文明創建從關心「有沒有」「夠不夠」,到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更注重生活品質、文化供給,更期待優美風景、優質服務,更追求豐富精神生活、和諧人際關係,這是文明創建的題中之義,更是人民期盼的內心願景。
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後,如何重整行裝再出發是蔡萌芽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她認為,不能把腳步慢下來,反而要自我加壓,精益求精。
「在文明城市建設中,還存在很多難點、堵點,尤其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項,是我們黨委政府要主動考慮的。」一方主官對創建工作的認識至關重要,在蔡萌芽看來,不只是收到匯報和要求才提出整治,更要主動提出想法倒逼推行。她認為,創建文明城市是每個市民應盡的義務,每個群體也有屬於自己的「責任田」。「可以通過行業導則去引導大家習慣性地做好文明事項,讓文明的人文底色固化下來,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為了讓文明創建惠民暖心,接下來,石獅將持續開展「十大文明新風行動」「十個專項整治提升」「十大移風易俗工程」等項目,從與群眾生活最息息相關、最關切的問題著手,常態化推進創建工作。
「一招接著一招做,每一招都非常實,都是老百姓期待的,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我們有信心做好。」蔡萌芽相信,以石獅幹部的熱度、衝力和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一項項以民為本的文明工作將會越做越熱,「不貪大、不貪快,而是把標準定高一些,做一項,成一項,保持這個力度抓下去,三年後,石獅的城市整體環境、市民文明素質又將是一次質的飛躍。」(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林傑 文/圖)
【來源:泉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