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話六祖——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2021-03-05 大象頓悟
元宵佳節話六祖——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農曆正月十五,在全國人民歡度傳統元宵佳節之時,卻鮮有人知,此日正是中國禪宗六祖慧能(也稱惠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就在1340年前的今天,即唐代儀風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十五,慧能在廣州法性寺正式削髮為僧,從而禪行天下,一花五葉,結果自成。慧能獲後世贊為中國佛祖,並與老子、孔子一起並列為「東方三聖」。今日匆忙之中,借用網絡拼湊而成此文,介紹慧能從出生到在廣州法性寺正式削髮為僧的這段經歷,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先聖。

  六祖慧能(公元638年至713年),俗姓盧,原籍範陽(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

  慧能家境貧寒,三歲喪父,遷居南海。稍長,賣柴養母。一日,路過一旅店,聽聞有人誦讀《金剛經》,就放下肩上的柴草,靜心傾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有悟,上前對念經人說:「剛才所念什麼經?從哪裡得來?」客人說:「是《金剛經》,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那裡得來。」慧能便發心前往修學。當即有一客人施捨十兩銀子。他把老母親安頓好之後,就踏上尋法之路。

  到了韶陽,遇到同村之劉志略。劉志略有一個姑姑叫無盡藏,經常讀誦《涅槃經》。有一天,慧能又聽到無盡藏在讀《涅槃經》,隨即替她解說經中之義理。那無盡藏知道慧能並不識字,而聽他講義理時卻頭頭是道,就感到十分奇怪。不料,慧能卻對她說:「諸佛理論,不關文字,若取文字,則非佛意。」無盡藏深為嘆服,稱之為行者。有人就勸他到寶林古寺修道,慧能就暗地對自己說:「本來我是為求師才出來的,如果現在一改初衷住寺修道,有無異於像剛出門的人,沒走 幾步又回家去了。」後來,他又至樂昌西石窟從智遠禪師學禪。幾經接觸,智遠禪師發覺慧能乃非等閒之輩,就勸他到蘄州黃梅東山弘忍處受學。

  到了黃梅,便立刻去參見弘忍,弘忍問他:「你是那裡人,到這裡來做什麼?」他回答:「弟子是嶺南新州人,此來拜你為師,是為了要成佛,別無其他目的。」

  弘忍為他的質樸無邪所感動,但他畢竟是位非常有智慧的法師,故意用諷刺的話考驗慧能說:「你從新州來,是南蠻之人,如何能成佛」?

  這話引起了慧能尖銳的反擊說:「人雖有南北之分,而佛性豈有南北之別,我的形體雖與你不同,但我們的佛性又有什麼差別呢?」

  弘忍發現慧能是可造之材,本想和他多談一會,可是看到許多徒弟們圍在慧能旁邊,臉露不屑之色,因此便不多說,只吩咐慧能去做粗工。但慧能卻沒有敏感到弘忍的別有用心,又問:「報告師父,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要離開自心,便是福田,請問你要我做什麼呢?」

  弘忍只得打斷他的話說:「這個南蠻,根性倒也敏利,不必說了。」接著便派他到後院去做碓米的工作。

  有一天,弘忍去看慧能便問他說:「我知道你頗有見地,但深怕別人妒嫉,加害於你,所以沒有明言,你知道嗎?」

  慧能回答說:「弟子知道師父的意思,因此始終不敢到堂前參見吾師,深怕別人懷疑。」

  慧能在黃梅一晃就過了八個月。某一天,弘忍覺得傳法的時機已到,便召集徒弟們訓話說:「我要告訴你們,生死是件大事,你們整天只求幸福,而不去想想如何脫離生死的苦海。這樣你們的自性早已迷失,即使得到幸福,又有何用?你們應從自己的心中去發智慧。再把所證悟的寫成偈子,給我看看,如果誰真的已經悟道,我便把衣缽傳給他,做禪宗的六祖。你們快去寫偈子,不要拖延,猶疑和思考便是心無所悟,如果真能見性的人,當下便能見性,即使置身車輪刀斧之下,也能見性。」

  大家聽了弘忍的吩咐,回去後,便互相討論說:「我們無需絞盡腦汁去作偈,神秀上座現在已是我們的講師,一定是他得到衣缽。我們即使作了偈子,也只是浪費心血而已。」於是大家便不作偈,只是準備以後跟隨神秀。

  神秀是一位非常虔誠和謙虛的人。他心裡想:「徒弟們都不會作偈,因此我必須作偈,否則師父便不知我的見解如何。但我作偈的話,如果為了求法,當然用意很好;如果是為了想做祖師,那便與俗人爭奪虛名沒有什麼差別,唉!真是為難極了。」反覆思考過後,神秀於是趁夜晚在牆上寫下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朝朝勸拂拭,莫使惹塵埃。」

  當弘忍看到了這首偈子,知道是神秀寫的,知道他並未見性。便說這首偈子值得大家誦持,如能照著修行,便不致於墮入邪道。當天晚上三更時分,弘忍便單獨把神秀叫進房說:「你那首偈子並沒有見性,還只是到了門檻,未能登堂入室。一般人依照這首偈子去修行,雖不致於墮入邪道,但決不能得到最高的智慧。要想得到最高的智慧,必須當下認清自己的心,看清自己的本性,知道它是不生不死的。如果你的每個念頭都能明心見性,那麼世界上便沒有任何東西會阻礙你。你的存在是真實的,萬物的存在也是真實的。你將會發現萬象的變幻無常,都是法爾如此,都是真性實相。能夠有這種見地,就是最高的菩提自性了。」於是弘忍便叫神秀再寫一首,可是神秀的心情一直不寧,想了好幾天,總是寫不出。

  正在神秀苦思不出的當時,有一個小和尚口中念著神秀的偈子,經過慧能碓米的地方,慧能一聽到這首偈子,知道作者尚未悟道,便問那個小和尚是誰寫的,小和尚大叫道:「你真是個南蠻,連這個都不知道」!然後便把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慧能。慧能要求說:「老兄,我在這裡碓米已有八個月,未曾到過堂前,請你帶我去看看那首偈子好嗎?」

  於是他們便到了寫偈的地方,慧能又請求說:「我這個粗人不識字,請你念給我聽聽。」這時正好江州的一位通判官,名叫張日用的,也在場,他便高聲的念給慧能聽,慧能聽了就對張日用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你替我寫在牆上,好嗎?」 張日用奇怪的說:「什麼,你也會作偈子,真是怪事!」

  慧能便正色的說:「要學最高的菩提之道,可雖輕視那些初學的人,有時,極下等的人,有最高的智慧;而極上等的人,卻毫無見識可言」。這幾句話把張日用說得服服貼貼,便替慧能在牆上寫出了那首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敦煌本《壇經》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圍觀的和尚們看到了這首偈子,都大為驚訝,交頭接耳的說:「不能以貌取人啊,這樣一個活菩薩,我們居然要他做粗工呢!」弘忍看到大家的驚異之色,深怕有人妒害慧能,便用鞋把偈子擦掉說:「這首偈子也沒有悟道。」於是圍觀的和尚們便一鬨而散。

  第二天,弘忍悄悄的溜到碓米的地方,看到慧能腰上縛了一塊大石頭,正在碓米,便自言自語的說:「求道的人,該這樣忘形的工作吧」!接著便問慧能:「米熟了嗎」?

  慧能回答說:「早已熟了,只是等著人來篩呢」!弘忍不說話,用杖敲碓三下便走。這是暗示慧能於當晚三更去見他。

  慧能心領神會,到了半夜三更,他就恭敬虔誠地走到五祖的臥室跪了下來,弘忍便為他講解金剛經,當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突然大悟,才了解宇宙萬物都不離自性,便對弘忍說:「我何必去思考,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我何必去攀援,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我何必去追求,自性本來是一切具足的?我何必去猶疑,自性本來是沒有動搖的?我何必去貪戀,自性本來就能產生萬法。」

  弘忍聽了這話,知道慧能真已悟道,便說:「如果不能認清自心,向外求法是毫無益處的,相反的,如果能明自心,見自性,那便是大丈夫,便可為天人之師,也就是一個真正的佛。」

  也就在這個深夜,弘忍把衣缽及頓教的法門傳給了慧能,並叮囑他說:「現在你已是禪宗的六祖了,希望你好自為之,要承先啟後,傳法救人。請聽我的偈子:「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然後指示慧能立即離開寺廟,以免發生不測。

  弘忍連夜送慧能趕到九江,欲渡河時,慧能勸阻弘忍不要再送,他說:「迷時靠師渡,悟時要自度」。弘忍回到寺裡,過了三天,才普告全寺門人:「我的正法已經南傳了。」

  慧能離開黃梅後,先後有幾百人在後面追,其中有一位曾做過武將的僧人慧明最先追上慧能,討要衣缽。慧能便把衣缽放在石頭上,任他取走,他卻費盡力氣也拿不動。當下心生慚愧,對慧能說:「我為法而來,不為衣缽,望仁者為我說法。」

  慧能說:「你既為法來,坐下說話。」開示說:「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本來面目?」慧明若有所悟,問:「大師,除此密言密意之外,還有密否?」慧能說:「與你說者就不是密,密就在你身邊。」慧明大悟,拜慧能為師,慧明也就成了慧能的第一個大弟子。慧能於是回到嶺南,開始了15年的隱居生活。

象州六祖巖

  他先後在象州、永福、四會、懷集一帶藏匿修行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才公開露面。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當時,風吹起寺廟的旗幡,兩個和尚在爭論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慧能說:「既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耳。」慧能的說法,令眾僧大為驚嘆,引起了印宗法師的關注和尊敬。請教之後,得知慧能果然是禪宗五祖弘忍衣缽傳人。

  到了正月十五,印宗法師在法性寺召集眾多高僧大德,他親自為慧能削髮剃度,並反拜慧能為師,而且還把慧能的頭髮埋在那裡,後建塔以資紀念。至此,慧能從一行者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僧人。

六祖瘞發塔

  二月初八,在法性寺智光律師處受具足戒,受戒時所登戒壇,是南宋求那跋摩三藏所立。跋摩已登果位,他當初曾預言:「日後會有肉身菩薩於此壇受戒。」此外,梁朝末年之真諦三藏也曾於此壇之旁種菩提樹,並對徒眾說:「此後一百二十年,有大菩薩於此說無上乘,度無量眾。」到慧能時,果然於此地大弘東山法門,實應前讖。慧能的言行後被其弟子法海彙編成書,這就是被奉為禪宗宗經的《六祖 法寶壇經》。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行為記錄能被稱做 「經」,而一個宗派祖師言行錄也被稱做「經」的,慧能是絕無僅有的一個。

筆者在光孝寺前留影

  感言

  筆者緣份所至,去年發現並研究象州「六祖巖」,揭開了當年六祖慧能在落髮之前曾隱修於象州西山這個「千年之謎」。並於去年7月有機緣參訪了廣州光孝寺,在「六祖瘞發塔」前體悟六祖聖意。遙想當年印宗法師遇到六祖,言談之下,不但沒有嫉妒,而且特別讚揚,且印宗法師作為六祖的剃度師,在替六祖剃了頭之後,反過頭來拜六祖做老師,真正是謙虛明達的高人!而六祖到達光孝寺前,在象州、懷集、四會等地生活了15年之久,他隱藏獵人群之中,奔波崎嶇山道之上,住「六祖巖」,吃「鍋邊菜」,為肩負傳承佛法重任,忍受千辛萬苦,堅毅潛心修禪。這種「潛修禪道,堅忍負重」精神,豈不正是我輩人生所必需的精神力量!

  2016年元宵佳節,特為此記。

  主要參考文獻:《禪學的黃金時代》 作者:吳經熊



相關焦點

  • 農曆正月十五 六祖惠能大師出家紀念日
    2017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六祖惠能大師(638年-713年),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惠能大師俗家之時聞《金剛經》有悟於心,後參五祖弘忍大師,得法之後,隱居獵人隊中一十五載。高宗儀鳳元年正月八日,惠能大師至南海法性寺,於該寺開東山法門,大弘禪法,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大師的真身,至今供奉於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
    無盡藏比丘尼聽了,非常驚異,知道慧能禪師是個有道之人,心生敬意。這樣一來,慧能禪師的名聲很快傳遍鄉裡。雖然當時慧能禪師還沒有出家,但是當地的信眾都爭相前來瞻禮和供養,並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慧能建了一座道場。慧能禪師在這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慧能禪師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私自念言:「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於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向北行進。
  • 《千年菩提路》六祖慧能
    開掘了這口五眼井之後,達摩離開了廣州,踏上了他北上傳法之路。直到一百四十七年以後,就在同一個城市,就在離這口五眼井不遠的地方——光孝寺,一位菩提達摩的再傳弟子升座說法,折服了當時的僧俗信眾。從那時起,禪宗逐漸成為了中國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釋迦牟尼的金婆羅花終於在它的異鄉中國盛開了。  這位菩提達摩的再傳弟子,就是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慧能大師。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六祖壇經》傳世,中土唯此一人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慧能禪師出生在新州,入寂於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初三。慧能禪師為佛教禪宗三十三祖,中國禪宗第六祖。後人把慧能禪師的教言編成《壇經》流傳於世。慧能大師門下弟子很多,其中著名者,有青原行思禪師、南嶽懷讓禪師、荷澤神會禪師、南陽慧忠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得法後都各成一家。南嶽數傳後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數傳後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形成禪宗五派法流,稱「一花開五葉」。
  • 東方聖人----六祖慧能大師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朝廷迎請六祖袈裟入宮供養,至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代宗皇帝夢見六祖大師前來索還袈裟才令人護送袈裟回曹溪。唐憲宗皇帝於元和十一年賜諡慧能為「大鑑禪師」,安放六祖真身的龕塔為「靈照之塔」。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諡六祖大師為「大鑑真空禪師」,宋仁宗天聖十年(公元1032年),迎請六祖大師真身像以及衣缽入大內供養,加諡六祖大師為「大鑑真空普覺禪師」。
  • 六祖慧能的故事,山野樵夫成了禪宗一代祖師
    一般學佛者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的禪宗始祖是達摩祖師。但整個佛教創世以來的禪宗祖師是大迦葉。作為佛陀的首座弟子,由於他在靈山大會上在千百眾人還不明所以的時候,既與佛陀拈花一笑心領神會,由此一段公案開始,才有後來兩千五百多年的禪宗風起雲湧。而後在中國禪宗代代相傳,屢有高僧大德輩出。
  • 二月初九丨 六祖慧能大師聖誕日
    雖然當時慧能還沒有出家,但是當地的信眾都爭相前來瞻禮和供養。並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慧能建了一座道場。慧能在這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慧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私知念言:「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於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向北行進。經過樂昌縣西山石室間的時候,慧能遇見了智遠禪師,並向智遠禪師請教有關坐禪的一些事情。
  • 紀錄片:六祖惠能大師的傳奇一生
    從那時起,禪宗逐漸成為了中國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釋迦牟尼的金婆羅花終於在它的異鄉中國盛開了。這位菩提達摩的再傳弟子,就是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慧能大師。與當時一些出身高貴,學富五車的高僧們不同,這位漢地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出身微寒,不識文字。唐貞觀 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638年,慧能出生在廣東省新興縣夏盧村。
  • 六祖慧能大師的傳奇一生(內附視頻)
    今天是農曆八月三日,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圓寂紀念日!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恭逢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惠能大師,中國禪宗六祖。承襲五祖弘忍法脈,強調自性清淨、皈依自性、自修成佛。
  • 禪宗祖師 | 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生平:(公元638年一公元713年),俗姓盧,原籍範陽(河北省涿縣),中國禪宗的創始人,他與孔子、老子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歐洲則將他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國化、平民化,使禪宗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了唐宋以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藝術。
  • 六祖慧能與弘忍臨別時,隨口一句話,竟成禪宗傳世精髓
    六祖慧能與弘忍臨別時,隨口一句話,竟成禪宗傳世精髓 | 文 青衫文齋慧能在黃梅開悟自性本來清淨,根本不會染上「塵埃」後,被五祖弘忍選定為禪宗第六代衣缽繼承人。經過弘忍半夜傳法,慧能正式成為禪宗六祖。弘忍大師一直認為達摩袈裟的實物傳承,是禪門內部開啟爭端的引子,於是囑咐六祖慧能,袈裟傳到他手上就不要再傳了,「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正法的傳授是以心傳心的,要靠繼承者自己去體會和領悟。此時,繼承了禪宗衣缽的六祖慧能,已成為各方的焦點,不少人打算私下搶奪達摩袈裟,使自己成為禪門正宗。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5)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tao),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
  • 佛教:六祖的兩首悟道偈,有什麼不同?
    在中國的佛教史上,禪宗六祖慧能都是劃時代的人物,禪宗自六祖得以弘揚廣大,也改變了佛教在中國的格局,禪宗的興盛,也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六祖慧能大師,在接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之前,並沒有真正地剃度出家,卻能夠有大徹大悟的因緣,實乃天生的上根利智之人;六祖的奇特之處在於,一個大字不識,卻能講經說法,了達佛意,這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事,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學來的。關於六祖悟道的因緣,有一首偈子,曾被無數的人引用過,但真正能理解的,能體悟的又有幾個人呢?
  • 千年菩提路——六祖慧能禪師(上)
    慧能法師德相(圖片來源:資料圖) 六祖惠能大師(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今河北省涿州市),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諡大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六祖的法號,歷來志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印度佛學中國化第一人六祖惠能。(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大師,唐朝嶺南(廣東省)新州人,父名盧行□,原為唐朝官吏,本籍是範陽,被貶謫到嶺南,母親李氏。該寺是由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主持教化的道場,跟隨他參學的門人有一千多,我就是到該寺禮拜而聽受此經的。五祖大師經常勸出家眾及在家眾說:「只要持念金剛經,就自然能夠見到自己的自性,直下了悟成佛。」」 大師聽了之後,由於宿昔的因緣,又承蒙一位客人贈送他十兩銀子,足以安頓他母親的衣食問題,然後到黃梅縣去參拜五祖。 五祖問:「你是何方人?來此想求得什麼?」
  • 淺談對神秀和六祖慧能佛偈的理解
    禪宗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實踐性色彩很濃厚的派別。禪宗作為一個佛教宗派的創立雖遲,但是禪宗中人卻將它的起源追溯的十分久遠。傳統的說法即「拈花微笑」,是由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開始傳承佛心,直到菩提達摩,這一宗在印度共傳承了28代,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到中國傳法,於是中國有了禪宗。從達摩祖師開始,經過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相傳,也就是「東土六祖」,禪宗成為了在中國社會中影響深遠、流播範圍最廣的佛教宗派。
  • 禪鬥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成功之路
    ,唐朝鹹亨年間,佛教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年事已高,他要在弟子中選擇衣缽繼承人。經還是要讀的,否則拿《壇經》來做什麼;袈裟也還是要穿的,如若不出示袈裟,慧能怎能成為六祖;吃喝拉撒和化緣求供俸,更是一樣都能不少。四、權利禪鬥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在權利場中,不同的在於:是處權利場的核心還是邊緣,是處此權利場還是彼權利場。山那邊還是山,紅塵之外還是紅塵,佛與禪宗也不例外。
  • 六祖慧能說:真正的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六祖慧能與神秀,一南一北,雖然繼承的都是五祖的禪法,卻各有鮮明的禪風。慧能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提倡單刀直入,直了見性。而神秀提倡傳統的漸修方法,認為修行就要打坐觀心。人們根據他們不同的教法,稱之為「南頓北漸」或者「南宗北宗」。
  • 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中國特有的禪宗,確立過程很長,經歷了自達摩東來,開創全新的禪學派別,到五祖弘忍,建立禪師僧團,到六祖慧能,形成了中國佛教特有的南禪宗,經神會至馬祖道一,完成南禪宗對北宗的壓倒性勝利,最後到百丈懷海,確立禪師僧團的清規和生活方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個過程之中的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