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倡導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淨化居室、綠化庭院、美化家庭,促進廣大家庭提高環境意識,踴躍參與環境保護,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的汙染治理攻堅戰貢獻巾幗力量。四川新聞網聯合四川省婦聯開展「建幸福家庭·育家國情懷」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活動第四期與網友分享「綠色家庭」的先進事跡。
丁時勇,男,49歲,1986年10月參工,1995年調至開江縣國有林場(原飛機播種造林管理站)回龍工區從事森林管護工作,現任回龍工區主任。王定輝,女,49歲,丁時勇之妻,1997年被聘為護林防火臨時工,自此與丈夫在工區工作至今。夫妻二人,二十年如一日在紮根林區,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傾注在青山之間,用青春熱血揮灑盡染這塊如畫綠林,以愛與汗水築起了溫暖的森林之家。
一、夫唱婦隨,紮根綠水青山
丁時勇所管護的回龍工區位於開江縣回龍鎮保和寨村,距回龍鎮有6公裡。工區內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營林造林和管護工作任務重,白天完成工作任務後,半夜還要去巡查是否有人盜伐林木,全年基本無休。由於工區離家較遠且交通、通訊不便,丁時勇一般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兒子出生的時候,作為父親的他第二天才在工區收到孩子舅舅親自送來的喜訊。沒能長期陪伴在家人身邊,和父母妻兒分享珍惜的時刻,是丁時勇最大的遺憾,但家人卻給了他極大的的鼓勵與支持,為了丈夫的林業事業,照顧好丈夫生活起居,妻子王定輝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父母后,毅然決定搬到工區陪伴丈夫,並於1997年被聘為護林防火臨時工與丈夫同吃同住同勞動至今。
2006年5月,丁時勇在工區內突發急性腎結石,出現腹痛難忍、難以站立行走的症狀,當時工區內未通公路、未通電話,妻子王定輝一步一步將其從山上背到了山下,在山下煤廠處才借到電話與場部取得了聯繫,場部立即派車將其送到了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因為工區的工作任務重,丁時勇在第二天病情稍微好轉之後,堅持帶病回到工區繼續工作。青山為伴,樹木為鄰,夫妻二人同甘共苦,二十年如一日地紮根在林區,森林之家在夫妻二人的精心經營下越來越好。
二、加強學習,提升專業技能
在調到回龍工區工作後,丁時勇在巡護時發現,轄區內林木為馬尾松純林,森林病蟲害發生率較高。為此,他認真學習了《造林學》、《森林病蟲害防治學》等知識,並針對回龍工區的森林資源管護現狀,向領導提出了營造混交林的設想,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與支持。在妻子的幫助下,通過不懈的努力,在1995-1998年三年時間裡,累計育苗10餘畝,出合格苗35萬株。在工區內補植補造杉木3000餘畝,砍帶造林1000餘畝,管護區域內全部實現了馬尾松與杉木的混交造林,從而改變了林分結構,減少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率,取得了連續二十年無森林病蟲害的成績。
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丁時勇還深入到回龍鎮、天師鎮、騎龍鄉、長田鄉等周邊鄉鎮進行育苗造林指導。在1996-1999年的四年時間裡,累計育苗200畝,培育溼地松、杉木、柏木苗580萬株,指導荒山造林2000畝,補植補造5000畝,退耕還林6000畝。造林工作得到了上級林業部門的肯定,並於1998年被開江縣林業局評為造林先進個人。
三、辛勤守護,築牢生態防線
回龍工區管護的國有林面積有5199畝,主要分布在開江縣回龍鎮、天師鎮、騎龍鄉等鄉鎮,林區內山高坡陡、溝谷縱橫交錯,部分地區通達能力不高,管護難度大。為了能巡視到林區的每個山頭、每片溝谷,夫妻二人花了近十年時間,用柴刀在荊棘林叢中開闢出了全長7公裡的護林路和1800米的防火隔離帶,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巡山護林和防火交通網絡,為巡山護林、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監測及森林資源的調查提供了便捷條件,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維護林區生態安全。
二十年來,丁時勇夫婦累計巡山護林6500餘次,巡山路程達4.5萬多公裡,填寫巡山日記30餘本,制止盜伐林木、野外違規用火、非法開墾、亂挖野生植物、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破壞森林資源事件20餘起。同時,丁時勇每年都會到管護轄區內對護林公約、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進行宣傳,與群眾建立了和諧的魚水關係,為護林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