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覆滅:600萬人為何會被168個侵略者摧垮?

2021-02-15 國家人文歷史

經公眾號「饅頭說」(ID:mantoutalk)授權轉載。

本       文       約   6707  字

閱       讀       需       要

                                                                            

17 min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讓人感慨:一個人,在前半生默默無聞,但只要憑一件事,就可以在整個歷史上留下名字,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從任何角度來看,弗朗西斯科·皮薩羅,都不應該是一個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作為一個西班牙貴族和女傭的私生子,皮薩羅甚至沒留下準確的出生年月——一般認為,他出生在1475年前後。

當哥倫布代表西班牙第一次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時候,皮薩羅17歲。

前半生庸庸碌碌的皮薩羅,根本就沒留下什麼值得一書的事跡。唯一值得記下一筆的大概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他是不認字,是一個文盲。

第二件事,他非常崇拜和他同時代的西班牙冒險家、軍事家埃爾南·科爾特斯。

關於科爾特斯的事跡,當時在整個西班牙乃至歐洲世界流傳——他率領數千西班牙殖民者,遠徵中美洲,通過各種手段,居然徵服了擁有200萬平方公裡領土和300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

在那個充滿冒險與野心的大航海時代,能在為自己國家開疆拓土的同時,實現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可能是最吸引人的一件事。

所以,皮薩羅就沿著科爾特斯的足跡,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踏上了去美洲的徵途,希望能在那裡揚名立萬,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直到1522年,已經47歲的皮薩羅也只是在西班牙徵服巴拿馬的戰爭中立了點功勞,獲封了一個種植園。

但是,也就是在那一年,皮薩羅從另一個西班牙探險家的嘴裡,聽說了一個位於南美洲秘魯附近的神奇國家——那是一個據說滿地都是黃金和珠寶的神秘帝國。

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就好比迷茫的人生有了一盞指路明燈,皮薩羅從此有了追求的方向。

首先,他找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在經過幾番溝通和說服之後,他與同樣願意為尋找黃金付出生命的阿爾馬格羅以及神甫盧克組成了一個三人小團體。

其次,他要保證自己的權益。他找到了當時的巴拿馬督軍佩德裡亞斯,獲得了他的允許,得到了可以獲得大部分戰利品的許諾。

1524年,49歲的皮薩羅帶著他的兩個合伙人,外加112名西班牙冒險者以及少量的印第安俘虜,前往秘魯探尋那個神秘帝國,但是很快失敗,只獲得了少量的黃金。

1526年,51歲的皮薩羅重新組織了160人的探險隊伍,結果在厄瓜多登陸後,遭遇了大量的印第安人,發生激戰之後,只能固守等待巴拿馬援軍。

但是,此時的巴拿馬督軍已經換成了裡奧斯。這位新來的督軍根本就不相信皮薩羅「百人徵服大帝國」計劃,要求他立刻回來,放棄探險。

在那一刻,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的皮薩羅上演了讓很多西方冒險家為之心馳神往的一幕——他拔出腰中的佩劍,在海灘上畫了一條線,大聲對自己的同伴說:

「朋友們!在那邊是苦役、飢餓、赤身裸體、傾盆如注的暴雨、荒蕪和死亡,在這邊是安逸和歡樂!那邊是秘魯和它的財寶,在這邊是巴拿馬和它的窮困!

選擇吧!諸位!什麼是最適合一個勇敢的卡斯提爾人去做的!

至於我的選擇,我上南方去!」

隨後,皮薩羅用佩劍向南方的秘魯一指:「願意去秘魯發財的到這邊來!」又向北方的巴拿馬一指:「願意回巴拿馬受窮的到那邊去!」 

他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說,終於說服了13個願意追隨他的同伴一起去南方冒險。而在歷史上,這十三個人被稱為「加略島十三勇士」——當然,是殖民者給予的稱號。

巴拿馬的位置處於中美洲

但是,皮薩羅也沒有傻到只帶著這十三人就開始他的徵途。

他先是回到了西班牙,去說服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查爾斯五世授權。對這筆「無本萬利」的買賣,西班牙國王當然樂意表達自己的支持——反正皮薩羅如果死在美洲,對西班牙也毫無損失。

1529年,皮薩羅被封為「瓜亞基爾灣以南殖民地的督軍、行政長官和終身的先遣官「——那裡本來就不是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只要皮薩羅能獲得新的殖民地,就可以合法擁有該殖民地80% 的財富。而皮薩羅的兩個隊友,阿爾馬格羅為秘魯城市通貝斯城的司令,神甫盧克成為通貝斯城的主教。

聽上去名頭很響,但其實皮薩羅手底下幾乎沒有什麼人。唯一算得上主力的,是當初跟隨他的所謂「加略島十三勇士」,他們全部被授予世襲的騎士稱號,每人分到1000個印第安人奴隸和大量的莊園土地。

1531年,已經56歲的皮薩羅終於組織起了一支不到200人的隊伍。

他帶著這支不到200人的隊伍從巴拿馬起航,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去徵服那個讓他魂牽夢繞多年的黃金帝國。

此時的他,已經完全探明了情況:那是一個國土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到600萬的龐大帝國。

那就是當時南美洲的霸主: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

這個古老帝國源自10世紀一個叫「印加」的小部落,從15世紀開始快速崛起和擴張,最盛時國土面積涵蓋今天的厄瓜多和秘魯山區、玻利維亞高原、智利北半部和阿根廷部分。

然後,這個國家就展現出矛盾的兩面。

一方面,印加人很聰明,能製作精美的紡織品和陶藝,能在山上開出梯田,能修水渠和水道,能在全國那麼大的範圍內修築四通八達的道路,能測算精準的曆法(其中陽曆能精確到365天6小時),據說他們還能做包括開顱在內的複雜手術,普遍使用麻藥。

印加帝國遺址

但另一方面,印加人憑藉豐收的糧食和無數的財寶供養出一支多達數十萬人的軍隊,但他們的軍事科技卻只停留在了青銅器,在16世紀火器早在全世界流行時,他們軍隊用的武器還是弓箭,長矛,石錘,木棍……

他們在全國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道路,卻居然沒有發明輪子,導致行軍和運輸的效率非常低下。

他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馬」,作為整塊大陸最先進的文明,他們只是成功馴養了羊駝,用來進行效率極低的負重。

他們擁有數百萬人口和一套行政體系,卻居然沒有發明文字,而只是用一種打結的繩子來傳遞和記錄簡單的信息。

他們繁衍了那麼代,卻在王室嚴格遵守一條令人瞠目結舌的規定:國王只能娶自己的親姐姐或親妹妹,生下的孩子才能保證血統純正,繼承王位。

現在也有科學家提出,印加帝國的「結繩」,其實也是一種文字記錄的方式

在這片千百年來外來人不曾發現的大陸上,印加人默默攀爬著自己幾乎已經觸碰到天花板的科技樹,繁衍出了數百萬的人口,開拓了數百萬平方公裡的疆土,看上去盛極一時,卻猶如一個倒立的金字塔——稍微有人去捅一下他們薄弱的根基,就很容易引發一場大崩潰。

 

而對於這一切,印加人是渾然不知的,他們正熱衷於每一個龐大帝國都喜歡做的事:內戰。

在1520年代,印加帝國的皇帝瓦伊納卡帕克去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他和自己親姐妹生下的數十個兒子。

由於印加王室從來沒有什麼「嫡長子繼承」制度,全靠皇帝興之所至指派,所以每次父子更替,內戰是非常容易爆發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瓦伊納卡帕克指定的繼承人叫瓦斯卡爾,但問題是瓦斯卡爾的母親雖然也是老皇帝的親姐妹,卻沒有正式辦過儀式(為此,瓦斯卡爾還命令自己的母親和已經成為乾屍的父親補辦了一場「冥婚」)。這時候,一位原先被立為皇子後又廢黜的阿塔瓦爾帕站了出來,聲稱自己才是正統。

一場內戰無可避免地在這兩股勢力之間爆發,一打就是好幾年。

最終,阿塔瓦爾帕戰勝並俘虜了自己的兄弟瓦斯卡爾,當著他兄弟的面把他諸多妻子和親屬一一殺死,然後送自己的兄弟上路。

此時的阿塔瓦爾帕統一了整個印加帝國,成為了正式的皇帝,正準備一展宏圖,忽然屬下來報:

有一小群奇怪的人,說要見一見印加的皇帝。

那群人,當然就是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冒險隊。

那是1532年的11月,打聽到印加帝國正處於內戰消息的皮薩羅覺得機不可失,立刻帶著他的隊伍深入南美大陸腹地,第一次真正進入到了印加帝國。

皮薩羅的所有家當,是168個人,其中106個是步兵,還有62個是騎兵。

而他面對的,是一個擁有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但皮薩羅做出的決定是:以「合作」和「貿易」之名,邀請印加皇帝來見一面。

直到現在,依舊有不少歷史研究者沒有想明白一件事: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為什麼會答應以皇帝的身份,親自去見皮薩羅的那個殖民小分隊。

一個最有可能的原因,應該是皇帝的好奇心。

對於古老而封閉的印加帝國而言,任何外來的闖入者都是讓人覺得新鮮的。更何況,根據手下的稟報,那群闖入者騎著他們從沒見過的高大動物(馬),渾身包裹著不知是什麼材料做成的皮(盔甲),可以發出巨大聲響和煙霧的棍子(火槍),還有可以迅速切割一頭羊的武器(鋼製的劍),這一切都太讓人感到新奇了——阿塔瓦爾帕很可能也想驗證一下,他們是不是「神派來的使者」。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加皇帝並不覺得此行會有什麼風險。

作為印加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阿塔瓦爾帕此時擁有8萬精銳的戰士,而連綿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和數百萬的人口,怎麼可能被一支100多人的探險隊伍摧垮?

所以,阿塔瓦爾帕決定,將與西班牙人會面的地點定在一個叫「卡哈馬卡」的地方。

印加帝國的疆域拓展

而此時的皮薩羅,也處在一種興奮與惶恐之中。

從科技和軍事上來看,西班牙人與印加人簡直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真要打起來,屬於「降維打擊」;但從人數上來看,168個西班牙人將面臨整個印加帝國超過8萬的精銳部隊——如果要硬幹,即便最膽大的科幻小說家都不敢這樣編故事。皮薩羅騙自己的同伴說印加帝國只有4萬軍隊,但即便是這個數字,也足以把他們所有人嚇得心驚膽戰,夜不能寐。

但是,他們對財富、土地和名望的慾念,最終戰勝了他們的恐懼。

皮薩羅決定賭一把。

1532年11月16日,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都會留下印記的一天。

這一天的早上,前一天才抵達卡哈馬卡的皮薩羅託信使給印加皇帝帶去了一個口信:

「請轉告貴國君主,歡迎他大駕光臨。至於何時來和怎樣來,都可以按照他的意思辦。不管他以什麼方式來,我都會把他當朋友和兄弟接待。我求他快來,因為我渴望和他見面。他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侮辱。」

中午,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就真的來到了卡哈馬卡廣場。

任何一個在現場的西班牙人,都會被印加皇帝到來的場面所震撼:

走在最前面的,是2000名身穿五顏六色棋盤花紋衣服的印第安人,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撿起路上的石頭和小草,讓皇帝即將經過的道路變得整潔;

在這2000人身後,是三群身著不同顏色服裝、載歌載舞的印第安人,他們的任務,是讓皇帝的隊伍顯得歡歌載舞;

再往後,是大批的印加武士,他們雖然只拿著原始的棍棒武器,但雄武有力,毫無疑問,他們的責任是護衛。並且,他們還抬著巨大的金屬盤子和許多金銀製品,讓皇帝的隊伍顯得珠光寶氣;

最終,在眾人的簇擁下,坐在轎子上的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出現了。轎子的木支架用銀皮包裹,四周插滿五顏六色的鸚鵡羽毛,並用金銀飾品裝飾。這頂轎子由整整80名印加領主扛在肩上——能夠有資格抬轎子的,也必須是身份高貴的人。

阿塔瓦爾帕本人頭戴皇冠,身著錦繡,脖子上套著用綠寶石穿成的巨大項鍊,坐在轎子中裝飾華麗的鞍型小凳子上。同時,在主轎兩邊還有大量轎子和吊床,裡面坐著大批穿金戴銀的高級領主。他們的身後,又都是抬著金銀製品的印加武士。

阿塔瓦爾帕的畫像

在進入廣場時,數千名印加武士唱起了嘹亮的戰歌,這讓有些等候多時的西班牙人直接嚇尿了褲子。

接觸正式開始。

原本只是說要「貿易和合作」的皮薩羅派出了一名叫德巴爾維德的修士,手捧《聖經》走到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面前,宣稱以「以上帝和西班牙國王的名義」,要求阿塔瓦爾帕皈依基督教。

阿塔瓦爾帕很好奇地把《聖經》拿了過去,想看看這是一個什麼神奇的東西——印加人不會造紙,更不會印刷書籍。他翻開這本書後,發現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為了確保萬一,他還放到耳邊聽了聽,以為裡面會有什麼神靈在說話。

當發現這完全是一個普通的東西之後,阿塔瓦爾帕憤怒地將《聖經》丟到了一邊,喊道:

「我們只相信太陽,不相信上帝和基督!」

而這個舉動無疑成了一個導火索——或者說成為了皮薩羅的一個藉口——有人褻瀆了《聖經》。

德巴爾維德回到了皮薩羅身邊,開始高喊:

「出來吧!出來吧!基督徒們!向這些拒絕上帝福音的敵人衝過去吧!那個暴君竟敢把《聖經》扔在地上!……向他們衝過去,我會寬恕你們的罪孽的!」

與此同時,皮薩羅發出了「進攻」的信號。

一時之間,皮薩羅事先安排好的大炮響了起來,而那60多個騎兵也從四周埋伏好的位置衝了出來。為了震懾印加軍隊,皮薩羅專門埋伏了人吹喇叭,還把戰馬身上系了很多可以發出巨大聲響的東西。至於他們的那十幾支前膛槍,雖然殺傷力有限,但還是能發出巨大的聲響。

印加帝國的武士們確實是被這些從沒見過的東西驚呆了。

雖然他們反應了過來,開始用石斧和木製棍棒向西班牙人還擊,但這種孱弱的武器根本不能破壞西班牙人的全身盔甲。而西班牙人的鋼製佩劍可以輕而易舉把沒有任何盔甲防身的印加武士砍成兩段。

描繪當時場景的油畫

在混戰中,皮薩羅一馬當先,一手拿劍,一手拿匕首衝向了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他清楚地知道,在這種人數佔有極大劣勢的情況下,必須擒賊先擒王。

簇擁在印加皇帝身邊的印加領主開始反抗,但奇怪的是,他們拼死要做的事,是確保皇帝的轎子不能翻下來——被砍死幾個,就有幾個人從旁邊拼死衝過來,再抬住轎子。

最終,七八名西班牙騎兵衝了過來,直接撞翻了皇帝的轎子,而阿塔瓦爾帕基本沒有什麼反抗,束手就擒。

皇帝被俘,印加人的隊伍一下子就垮了,之後就演變成了一場殘忍的大屠殺。

在這場屠殺中,很多印加人是死於自相踐踏。在如同」天神「一般的西班牙人面前,他們四處逃散,最終靠推倒廣場旁的一段圍牆才逃了出去,而幾十名西班牙騎兵追了上去,肆意砍殺。

最後的戰況令人難以想像:印加人傷亡了數千人,而西班牙人的傷亡人數只是個位數。

而且,印加皇帝還被俘了。

另一張反映當時皇帝被俘場面的油畫

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故事還在繼續。

被俘虜的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並不覺得自己會有什麼性命危險,因為他完全無法想像,就憑眼前的這100多個西班牙人,就能接管他的印加帝國。

在牢房中,阿塔瓦爾帕依舊可以向他的臣民發號施令——這主要是西班牙人願意這麼做,因為可以借他的名義實現自己很多目標。

比如說黃金。

儘管黃金在歐洲讓每個人垂涎欲滴,但在印加皇帝眼裡,並非特別珍惜之物。

阿塔瓦爾帕向皮薩羅表示,他願意用黃金填滿自己被關押的房間——那個房間長約6.7米,寬約5.2米——以此來換回自己的自由。皮薩羅同意了。

於是,從1532年12月到1533年5月,在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的命令下,大量的黃金以及精美珠寶和工藝品,從印加帝國各處源源不斷運往卡哈馬卡。

印加文明

很快,那個關押皇帝房間就被黃金填滿,作為附送,阿塔瓦爾帕又裝了兩個同樣兩個房間大小體積的白銀。皮薩羅將這些都熔鑄成了金錠和銀錠,用船運回了西班牙。

皇帝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西班牙人非常感動,然後決定還是處死他。

事實上,阿塔瓦爾帕在被囚禁期間已經開始主動向西方文明靠攏,一個標誌就是他居然學會了西洋棋,並且主動皈依了基督教——在絞索套上他的脖子之前。

但他依舊還是被西班牙人毫不留情地處死了。

一個600萬人帝國的中樞核心,就這樣被一個160多人的小隊給摧毀了。

最後說下結局吧。

皮薩羅之後前後扶植了三個傀儡皇帝,但漸漸明白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印加人,開始學會了反抗。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近40年,直到1572年前後,西班牙人才完成了對印加帝國的完全徵服。在這期間,西班牙人憑藉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以及南美大陸人完全缺乏免疫力的天花等病毒,將整個印加帝國的人口直接消滅了近90%以上。

不過,皮薩羅自己並沒有得到一個好歸宿。

由於獲得了太多的金銀珠寶,皮薩羅和手下出現了分贓不均的問題,他原來忠實的追隨者阿爾馬格羅就是起兵反叛者之一,他在進攻皮薩羅失敗後被捕後處死。

但是,皮薩羅也沒有就此高枕無憂,1541年6月26日,一群原來阿爾馬格羅的追隨者再度起義,衝入了皮薩羅高高在上的宮殿,殺死了這位66歲的冒險家。

據說,在臨死之前,皮薩羅在地上劃了個十字。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1、《印加帝國覆滅記》(陶短房,搜狐網,2018年8月24日)

2、《皮薩羅是如何徵服印加帝國的?》(【美】查爾斯曼恩,胡亦南(譯),《看歷史》摘編自《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中信出版社)

3、《皮薩羅:徵服印加帝國的文盲殖民者》(蔣美晴,參考網,2017年7月8日)

4、《印加帝國的末日:古老的文明如何走向徹底的毀滅》(騰訊文化,摘自《印加帝國的末日》,[美]金•麥誇裡 著,馮璇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8月)

5、《人類簡史》(【以】尤瓦爾·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

6、《皮薩羅血洗秘魯——印加帝國的覆滅》(代彭康,《文化譯叢》,1989年3月2日)

7、《試論美洲印第安人淪為被奴役地位的歷史教訓》(朱世廣,《拉丁美洲研究》,1999年12月15日)

8、維基百科: 「西班牙徵服印加帝國」「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印加帝國」詞條



相關焦點

  • 致命衝擊:印加帝國真是被168個西班牙人給滅的嗎?
    人們為何要建造這座城市?它背後的那個龐大帝國,又是怎樣滅亡的?這是人們花了近百年時間嘗試解答的問題。1/7 曾經的南美頭號強國考古學家認為,印加文明的歷史,與歐亞大陸的古文明同樣悠久。2/7 168人如何擊敗八萬大軍1471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出生於西班牙特魯希裡奧,他是個文盲兼私生子,既沒文化,也無地位,在崇尚門第等級的西班牙社會,除了去當兵,沒有別的翻身機會。
  • 盛極一時的美洲印第安阿茲特克帝國覆滅竟是幾條毛毯?
    約50年後,他們遷居到位於特斯科科湖中央的島嶼定居,並以島為中心建立了都城——特諾奇提特蘭(現為墨西哥城中心地區),阿茲特克帝國初步建立。此後兩百年,帝國統治範圍不斷擴大,邊境一直從墨西哥推進到了如今的瓜地馬拉一帶,與瑪雅文明一道成為當時中美洲最輝煌的兩大文明,帝國人口一度達到1500萬。然而,輝煌的文明卻在5年間灰飛煙滅。而覆滅阿茲特克帝國的竟是數百西班牙甲士和幾條毛毯,令人悲憤和嘆息。
  • 軍事天才拿破崙如何造就了法蘭西帝國的輝煌?又因何使其覆滅?
    可是,法蘭西第一帝國只存在了十年就被消滅,拿破崙也在流放過程中死亡,這樣一位當時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軍事天才,是怎麼樣帶領法蘭西帝國成為歐洲霸主?又為何使其僅存在十年就此覆滅?04對俄戰爭失敗,帝國從此隕落連續的勝利也使拿破崙的野心不斷膨脹,即使半個歐洲大陸都處於自己的管轄之下,但似乎他並不滿足,無時無刻不想著統一整個歐洲。於是,在野心的驅使之下,拿破崙把目光鎖定到了俄國,因為他明白,只有將俄國徵服,才能佔領英國,從而實現自己的計劃。
  • 西班牙冒險家皮薩羅只帶168人,卻徵服了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1533年,西班牙人皮薩羅帶領168人,徵服了擁有600萬人口的龐大印加帝國。大家看到這裡會說,真粗心,把數字都打錯了。沒打錯,就是168:600萬!而且帶隊的這個皮薩羅還大字不識,你說讓人驚掉下巴不?
  • 拜佔庭帝國為何突然衰落?一場瘟疫死了近600萬人,國力迅速衰落
    雖然人類文明發展了數千年了,但是在這數千年中,出現過的超級大帝國也就那麼些個,比如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華夏帝國等,在這麼多帝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莫過於華夏帝國了,至少在外國人看來,帝國還是那個帝國,只是執政者換了而已。
  • 鏗鏘說史|400年前薩爾滸之戰:帝國覆滅,從此開端
    戰爭進程大體如下:截至二月中旬,明軍陸續集結到寬 甸、遼陽、瀋陽、開原鐵嶺間四個地方的部隊約為八萬八千五百九十餘人;此外,還有朝鮮軍隊一萬人左右,葉赫部一萬五千人,共計十一萬三千六百餘人;再加上其他土司、鎮道的遊兵散勇,明軍總體上有十四萬人上下
  • 西班牙如何用600多人徵服數百萬人口的大帝國?
    在當時的墨西哥,這個部族的勢力僅次於阿茲特克帝國。部落勇士們聚集起了超過4萬人的龐大軍團,全副武裝,誓要摧毀入侵者。殖民軍面對著數十倍敵人的強攻,一時竟陷入苦戰。但西班牙人的優勢在於,他們配備了先進的火器,這使他們的戰鬥力超越了印第安人整整一個時代。
  •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民法典,為什麼沒能拯救拿破崙的敗亡!
    趁此機會,英國、普魯士、瑞典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並在萊比錫與拿破崙決戰,雖然互有勝負,但由於拿破崙錯誤地將法軍兵分兩路以及反法聯盟的強大,最終,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個小島上。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海軍進攻中途島,不知不覺地駛入了美國圈套
    這時日軍空襲的指揮官友永向南雲發報,要求進行第二次空襲,以使日軍進攻艦隊到來時,摧垮該島的防衛力量。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
  • 為何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那麼第一第二指的是誰?實力怎麼樣?
    但在歷史上,德國的形象並不像今天這般具有文藝感與科技感,反而更接近於一個充滿攻擊性的「侵略者」,也難怪曾經會被叫做「第三帝國」。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覺得陌生了,因為其實我們很少會提到其「第三帝國」這個稱號,而且更不熟悉其前面的兩屆帝國從何而來。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這些名稱的由來。
  • 西班牙168人徵服印加帝國,能打進明朝嗎?
    最近看到一個搞笑的問題,問的「1532年西班牙人皮薩羅以不到200兵力橫掃美洲,摧毀印加帝國。如果他來到同時期的中國,會如何?」我覺得,1532年168個西班牙人進攻中國的話,大概率會在明朝沿海,被一些地方宗族武裝消滅,皮薩羅如果不死,也許會被某個村長抓起來當家丁。
  • 帝國的覆滅 王與何人共天下
    《屌絲的力量》:群眾軟弱不堪,毫無力量,充其量只是帝國的城磚,梟雄巨孽手中的廉價武器,其生來就是炮灰的料。一)大唐覆滅大唐領先於整個時代,當時的長安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擁有百萬人口。突然就由盛轉衰,後期也不乏有明君,但依舊走向衰落。
  • 兄妹通婚、顧命大臣謀反、兄弟相殘,歐洲人入侵前印加帝國也挺亂
    這段歷史,一定會永遠留在後人的記憶中,因為它至少能警醒人們,落後會被打得多麼慘。其實,就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印加帝國內部已經亂了。是不是很多人印象中,印加帝國歷史很久遠?託帕·印卡之後的印加統治者,全部都選擇和親姐妹通婚,一直延續到印加帝國覆滅。1493年,託帕·印卡去世之後,他的60多個兒子開始內亂了。最初,託帕·印卡是選定了「太子」的,而且一直培養著。但誰也沒想到,臨死前他又忽然選了另一個繼承人,名叫伊瓦納·卡帕克。
  • 帕爾米拉帝國經濟和文明都與匹敵羅馬,為何卻在三年後「猝死」?
    但是強大的帕爾米拉帝國卻沒能延續足夠長的時間,公元273年,國王澤諾比亞棄城逃亡,同年,帕爾米拉帝國覆滅。歷史上像帕爾米拉帝國這樣的情況並不算多,其在建立城都時實力相當強大,然而其在位時間卻極其短暫,像帕爾米拉帝國僅僅只有短暫的三年,就從一大帝國直接覆滅了,究竟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 覆滅一世紀:奧匈帝國百年餘暉
    帝國覆亡後留下若干個細小的民族國家,國界糾紛和民族仇恨燃燒了幾乎一百年,地緣真空成為其他列強爭相割據的地方。直到二十世紀末90年代,巴爾幹半島面臨的種族問題依然跟奧匈帝國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然而在整個十九世紀,奧地利帝國都在顛簸中走下坡路:先是被普魯士打敗,不得不改為二元制政體「奧匈帝國」;後有內部民族矛盾此起彼落,軍事力量比其他列強大大落後;最後更加不得不被德意志兄弟綁上戰車,在一戰後落得個土崩瓦解的結局。
  • 史上最成功的冒險,皮薩羅帶領180人徵服了有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即是印第安人噩夢的開始1519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率領600名士兵用了兩年的時間徵服了位於今天墨西哥的擁有600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他為後來的橫行搶掠的徵服者樹立了榜樣。印加帝國的疆域包括今天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哥倫比亞,阿根廷和智利的一部分。
  • 納粹德國為何自稱「第三帝國」,排在前的兩個帝國又是怎樣的存在
    希特勒上臺後,便立即廢除了《凡爾賽和約》,隨即開始重整軍備,收復失地,建立起了一個以日耳曼民族為主的「德意志第三帝國」。那麼,為何希特勒會把自己的帝國命名為「第三帝國」呢?其實在此之前,德國還有兩個強大的王朝,下面咱們就一起去了解下這兩個「帝國」。
  • 印加帝國覆滅記
    然而在南美的秘魯,當地人會憤憤不平地告訴您,這是個天大的謊言,西班牙人帶來的並非文明和福音,而是屠殺、疾病、奴役和毀滅,不但如此,這些西班牙人還摧毀了一個偉大的文明,這個本土文明的歷史淵源,甚至比它的毀滅者更悠久、更令人讚嘆。
  • 「戰鬥機器」阿瓦爾人覆滅,為何同樣「野蠻」的馬扎爾人卻「苟活...
    公元6世紀不斷崛起的突厥人,覆滅了強盛一時的柔然。殘餘的柔然部族只得西遷躲避追殺,致使多年後歐洲大陸迎來了噩夢般的柔然後裔阿瓦爾人。馬扎爾人不過阿瓦爾人生不逢時,面對的帝國都處於強盛時期,最終被武力肅清退出歷史舞臺。
  • 為何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那你是沒看過前兩個,那才是真帝國
    希特勒以他認為的驕傲的日耳曼民族為主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為何希特勒會將自家的帝國稱為第三帝國?按照希特勒的野心和狂妄的資本,他應當將自己親手打造的國家稱為第一帝國也不足為過的。其實呀,在納粹德國也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之前,德國還有兩大王朝,所以希特勒並沒有在當時稱之為第一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