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中得到的感悟
文/高登權
人的一生,總是在失意或者得意當中度過,不管失意或得意,我們都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面對,拿得起放得下,這樣才能在得意當中不驕不躁,在失意當中不氣不餒。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懷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贏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是中國古代繼屈原之後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儒家,道家,俠客的思想都對他產生過影響,他有很高的政治抱負。
天寶三年,供奉翰林的李白被唐明皇「賜金放還」,他的政治抱負遭到了重大的挫折。對於才能的充分自信以及兼濟天下的強烈願望與現實政治之間的深刻矛盾,自信,失望,悲憤如同火山一樣爆發,《將進酒》正是作者這種情緒的大宣洩。
詩中,李白以痛飲狂醉的酒仙姿態,毫不顧忌的否定聖賢、權貴和世俗的價值觀念,展示出「天生我才必用」的傲岸,感嘆人生短促進的悲哀,最終卻只能以縱情享樂來求得解脫。
全詩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起興,構成一個巨大的意象。這是力的象徵,是作者對偉大時代抱有巨大期望的象徵,與緊接著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兩句在情感上恰成巨大的落差。時光飛逝,年華老去,功業無成的嗟嘆,與奔騰不羈的黃河,像是樂章中兩個旋律在相互交織,集中表現出詩人的叛逆精神和豪邁的個性,詩人的狂放與酒密不可分,他企圖以酒澆愁,但正如他另一首詩當中寫的「舉杯澆愁愁更愁」。
其實,人生本不是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箇中就看你如何面對。
生命短暫,有失有得,如果對得失看得太重,那肯定會有許多痛苦。
如果真正懂得得失乃身外之物,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變得自在,愜意得多。
因此,痛苦是一天,快樂是一天,不如快樂過好每一天,比什麼都重要。
本文由高登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高登權,男,彝族,貴州水城人。發表小說、詩歌、散文、散文詩等各種文藝作品近千件,作品散見《綠風》詩刊、《當代小說》、《散文詩世界》、《散文詩》月刊等,出版散文詩集《民歌裡的鄉村》,現為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