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為什麼要阿克賽欽,而放棄藏南?

2020-12-22 騰訊網

阿克賽欽地區位於中國新藏兩自治區交界處,面積大約3萬平方公裡,對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交通要道。自古以來為新疆至印度次大陸以及從塔裡木盆地經克什米爾至中東各國的捷徑。南疆各地去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過去多取此道。新中國成立後,建成新藏公路,通阿盆地的線路約400公裡,至喀啦崑崙山口、空喀山口等邊防點也有公路。

2、盆地礦產資源豐富。北部已作初步查勘,從康西瓦至大紅柳灘間為偉晶巖密集區,已發現電氣性能良好的工業雲母,伴生鋰、鈹、鈮、 鉭、銣等稀有金屬。並發現近20條鋰輝石礦脈,大多可露天開採。  3、居於中亞的制高點,中國進可以制服中亞各國,退可低擋中亞各種勢力的滲入。也是中國控制中亞的橋頭堡和穩定新疆的屏障。阿區是懸在印度頭上的利劍。阿區緊鄰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一旦中印對戰。中國的重裝部隊從阿區衝下來,可以輕易而舉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裡,而孟買等印度的經濟中心地區就變得岌岌可危。中國如果從阿區攻打印度,很大程度上會使印度再次戰敗。阿區緊鄰印度和巴基斯坦爭議地區。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爆發時中國可以有力的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很大程度讓印度戰而不勝。陷入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因此阿區對印來說是一塊關鍵的地區。印度也清楚這點。所以印度多次要求中國把阿區給它。---由於中國擁有阿區,所以幾十年來不管印度怎麼發展軍事都處在被動防守。阿區牢牢控制著印度。保證了中國西南後方和新藏的幾十年的安全。同時牽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大大延緩了印度的發展。---中印邊界狀況在世界上公認是對中國是非常有利的。阿區問題牽制了印度幾十年,浪費了印度大量的國力,使中國能在安全的環境下發展了幾十年。---只要阿區由中國控制的這個狀況保持下去,在未來的幾十年印度還要被迫處於防守,被迫還要浪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在以後的幾十年內印度趕上中國都是被公認為幾乎不可能的。  目前中印邊界狀況對中國來說處於巨大的戰略優勢中,中國可以比較容易的制服印度。使印度在以後幾十年內對中國都不會形成真正的威脅。由於目前中印兩國在尊重彼此既得領土的意見上達到了一致,因此大大降低了這一地區再次發生領土爭端的可能性。但直到現在為止,關於阿主權問題印度仍然妄圖加入中印領土談判的爭論之中。 現在傳聞說中國欲以東斷換西段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中方一貫表示對位於中印邊境西段的阿區不存在領土爭端,因為阿克塞欽地區自古為中國領土。所以就不存在換的問題。

相關焦點

  • 1962年我們為何死守阿克賽欽,卻放棄了富饒的藏南?答案就在這裡
    從古至今,阿克賽欽一直是從新疆進藏的重要通道。無論是戰爭的軍隊,還是禮佛的僧俗,包括所有的行旅商人,但凡要從新疆進入西藏,必須要走阿克賽欽,別無它路。清朝雍正皇帝時期,這裡還曾專門設置拓管局管轄,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控。甚至是1951年西北解放軍進藏,走的是阿克賽欽。
  • 19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乾貨都在這裡
    1962年11月21日中印戰爭結束後,許多人對中國沒有提任何條件就退至戰前控制線,並放棄藏南很不理解,但沒有注意的是,有一個地方卻牢牢地控制在我們的手裡,那就是阿克賽欽地區。英國人劃分的邊界,我們自然不承認,而印度人獨立以後卻想按照英國人的劃線佔據這些地方,這樣,矛盾和衝突就來了,戰爭也就不可避免,這樣就有了1962年印度的慘敗。中印兩國邊界爭議範圍搞清楚了,我們繼續說說為什麼放棄了藏南。
  • 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獲全勝,東線參戰部隊已經推進至中印傳統邊境線附近,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平原,整個藏南地區的幾乎被我軍全部收復。我西線部隊也將印度突入我阿克賽欽地區的所有據點拔除殆盡,攻佔了印度北方軍事重地楚舒勒。可以說,東西戰場的形勢幾乎是一邊倒的。
  • 62年對印反擊戰後,獲勝的中國為何選擇放棄藏南,死守阿克賽欽?
    62年對印反擊戰,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殲滅印軍8000多人,軍事上取得完勝。不過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獲勝後的中國為何選擇在藏南地區主動後撤,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守阿克賽欽地區呢?按照常理,獲勝方不會後退,但這不能按照一般邏輯去理解,中國當年的對印戰略有著深遠的智慧和影響。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印邊界爭議領土超過12萬平方公裡,引子是英帝國強盛時期在亞洲製造的不合法邊界,印度對立後野心較大,企圖將上述邊界合法化並從英國那裡繼承下來,但新中國怎麼可能承認這種事情?於是演化成了後來的對印反擊戰,62年我軍痛列印軍。
  • 中印戰爭:藏南、阿克賽欽地區的歷、演變及現狀
    西面的拉達克地區(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被錫克帝國侵佔,中國歷代政府從未承認過拉達克屬於別國。      1865年,英國為和沙俄爭奪新疆的利益,由測量人員詹森在地圖上畫了一條非法的「詹森線」,將阿克賽欽劃給了克什米爾。事實上這條線僅僅存在於地圖上,因該地過於荒涼,英印當局並未派兵駐防。
  • 中印之爭,為什麼是阿克賽欽?
    攝影丨Nichapa Srimai實際上,1962年的中印之戰,已將印軍的困境做了真實的展現。駐防西線的印軍是第114旅,共計5600人,配屬在寬約300公裡的龐大正面。其中侵入阿克賽欽1300餘人,分布在紅山頭、天文點、河尾灘、加勒萬河谷等43個據點。當年開戰之前,印度剛剛修通列城的公路。實控線印方的據點,人員和物資幾乎全靠空投。
  • 阿克賽欽
    1963年,巴基斯坦與中國籤訂協議,確定該地區為中國領土,雖然印度不承認這個協議的合法性。-拉達克地區(克什米爾)問題的由來。拉達克地區歷史上歸屬於西藏(吐蕃),信奉藏傳佛教,後被伊斯蘭教徒佔領。阿克賽欽還不是阿克賽欽的問題,阿克賽欽背後是羌塘無人區,就是從崑崙山到雅魯藏布江,從三江源到阿克賽欽這一片都是無人區,假如讓出了阿克賽欽,那麼印度人一支裝甲集團軍可以直接開到蘭州城下,中間沒有任何防禦力量。假如印度軍隊從羌塘無人區直上新疆,那麼新疆也將不為我所有。最關鍵的是,你是一個國家,你總得巡邊吧,假如阿克賽欽劃歸印度,中國西藏與新疆將會首尾不能相顧,你讓國防軍人情何以堪。
  • 關於藏南的「棄」與「得」!
    首先要說藏南其實談不上放棄,如果一定要說放棄的話那就是毛澤東放棄的:1962年11月前線戰鬥大獲全勝,以至於到印度報導的西方記者都說「只要一兩個師的中國軍隊,就足以橫掃印度全境」之際,毛澤東卻斷然下令回師,甚至一直撤退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以北20公裡,留下了一場「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勝利」。在軍事層面,藏南早在1962年就已經被「放棄」了。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是如何爆發的?為何中國主動提議各自後撤20公裡?
    中國與印度西段邊界爭議區,外界通常稱之為阿克賽欽,事實上不僅包括阿克賽欽,還包括阿克賽欽以南的巴裡加斯爭議區,以及巴裡加斯西南、面積較小的楚馬要塞爭議區。進入20世紀後,英國「地圖開疆」的中印西段邊界雖隨著國際形勢發展多有變化,但1927年英國重新採納沿喀喇崑崙山直至喀喇崑崙山口的邊界即今中國巴基斯坦邊界,放棄了該線以北的中國領土,但喀喇崑崙山口以東邊界走向未被提及,1947年印度獨立後也基本遵循了這一提法。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麼被打斷了腿
    前兩天中印邊境突然爆發衝突,據外媒報導雙方互有傷亡,氣氛一下緊張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講下發生在1962年中印衝突這件事。  不過要說清楚這事,又說來話長,因為那件事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可以理解為一個結果,又可以理解為一個開始,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印之間的齟齬才剛剛開始。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從東線主動撤退,真是因為後勤補給不上?
    印度之所以經常在中印邊境碰瓷,就因為在1962年那場戰爭中輸得既徹底又不甘心;想找回尊嚴,又擔心邊境鬧大之後再次遭遇類似慘敗。其實中國在那場戰爭中也有巨大的遺憾:那場戰爭中國明明打勝了,但卻在東線撤軍,讓印度非法佔領藏南幾十年。
  • 阿克賽欽到底有多好?讓印度虎視眈眈,還曾大打出手爭奪此地
    阿克賽欽地區主要為阿克賽欽盆地,地勢平緩,有山口通往拉達克地區,多內流湖,例如著名的阿克賽欽湖等,實際上塔裡木河的重要支流喀拉喀什河也發源於該區域。提起阿克賽欽就不得不說說拉達克,要知道南亞的地區有一個火藥桶,那就是克什米爾。自印巴分治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為了爭奪這一地區多次大打出手。
  • 中印在阿克賽欽打仗?別開玩笑了!
    阿克賽欽不是什麼繁華地帶。即便沒有戰爭,沒有敵人炸毀道路,也要儲存五個月,因為冬季的五個月,道路可能被冰雪覆蓋,車輛開不進來,用飛機空投成本太高。更現實一點的是蘭州,沿著河西走廊一直走,就到了阿克賽欽。但是即便以蘭州的規模,也不足以支持戰爭,它只能算一個中轉站。所以有人認為阿克賽欽若是發生大規模戰爭,物資應該主要從成都運輸,中間隔著二千多公裡。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報紙,報紙的核心板塊是一條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政府宣布單方面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停火併後撤20公裡。由於當時新德裡已經亂作一團,印度外交部也幾乎癱瘓,他們沒有收到或者說忽略掉了中國政府的聲明,也無法核實這條消息的準確性,於是尼赫魯立即召見了中國駐印大使,在確認了消息屬實之後,尼赫魯只問了一句: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啊?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新中國對外戰爭中打得最輕鬆的一次,前後歷時一個月,斃俘印軍將近9000人。
  • 真實的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潰30萬印軍,讓世界輿論一片譁然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兩國有著高大的喜馬拉雅脈阻隔,所以兩國在古代沒有邊境領土糾紛。1947年印度建國,當時放棄印度這塊殖民地的英國統治者很不甘心,於是將印度半島分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於兩個國家的邊界也不劃分清楚,導致了這個國家到現在還有軍事衝突。
  • 中國如何永遠超越和掌控印度
    堅守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高明之處,阿克賽欽雖然非常荒涼但它的地勢非常重要,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了(見上圖),它居於中亞的制高點,緊臨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優勢遠甚於藏南和達旺。如果說藏南和達旺是兩塊肥肉,而阿克賽欽就是中亞的鎮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臟的利劍。
  • 1962年印軍潰敗之際,我軍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為何宣布停火
    著名學者馬克斯維爾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道:這在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的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馬克斯維爾所描述的就是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
  • 阿克賽欽主權歸屬中國的國際法依據
    阿克賽欽爭端是殖民主義的遺產∶19世紀中後期統治英屬印度的英國覬覦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為阿克賽欽爭端的產生埋下了歷史的禍根;獨立後的印度力圖繼承英國的"殖民遺產",並對中國的阿克賽欽地區提出主權聲索,是該爭端爆發的現實原因。為什麼說印度對阿克賽欽的主權聲索是非法的?阿克賽欽屬於中國的法律依據是什麼?中印西段邊界新疆段劃界問題不是我國學術界的"顯學",相關的研究成果還不多。
  • 克什米爾/拉達克/阿克賽欽,帶你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前世今生
    印度不管在蒙兀兒王朝(1526至1858年,大陸譯為「莫臥兒王朝」)或是後來的英屬東印度公司時期(1858至1947年),政治勢力都無法觸及藏文化區。同一時期,西藏地方當局與清朝政府的管轄範圍卻是含括整個西藏的「鹽線」,而且向在當地半農半牧的藏人、門巴人、珞巴人收稅。西藏在元朝之後即納入傳統中國的管轄範圍,並被後來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繼承。這是中印傳統邊界線的形成始末。
  • 中印在阿克賽欽打仗?別開玩笑了!丨硬核生存指南
    阿克賽欽不是什麼繁華地帶。阿克賽欽駐軍需要大量的物資儲存,比如糧食、燃料、保暖設施、各種生活消費品,至少都需要儲存六個月。即便沒有戰爭,沒有敵人炸毀道路,也要儲存五個月,因為冬季的五個月,道路可能被冰雪覆蓋,車輛開不進來,用飛機空投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