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的「西遊執念」,86版《西遊記》導演早有結論

2021-01-19 週遊世界電影

說到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這個石頭縫裡鑽出來的猴子,是許多人童年時的偶像。特別是19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播出後,這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形象更是用一種新的形式爆發出了不一樣的生命力,隨著這一版的電視劇熱播,六小齡童老師飾演的孫悟空形象更是深入觀眾的人心。由於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絕對主角,所以當《西遊記》這部劇成功後,六小齡童儼然成為了一個閃耀的明星。在這之後的將近10年裡,六小齡童幾乎在熒幕上代表了最完美的孫悟空形象。

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1995年《大話西遊》上映,突然有一個全新的《西遊記》故事結構,有了一個全新的孫悟空形象,使得觀眾重新用一種更現實的角度去看待西遊文化。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六小齡童便以西遊文化傳承人的姿態,對全新的西遊作品進行抨擊,其核心觀點便是新的西遊作品顛覆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違背了原著作者吳承恩賦予西遊文化的精神價值。而且就這個問題,六小齡童在多個場合發表過類似的觀點。

其實六小齡童這樣的觀點也容易被理解,畢竟作為猴戲世家的傳人,六小齡童家幾代人為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他們一脈相承的,也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價值觀。所以六小齡童的觀點是基於傳統而來的,這與他的身份也比較相符。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六小齡童就特別看不慣周星馳創作的《大話西遊》。其實在《大話西遊》剛剛上映時,票房成績並不好,觀眾緣也很差,這其中也離不開六小齡童版《西遊記》根深蒂固的藝術形象的影響,所以抱「西遊文化」的大腿,在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給《大話西遊》這部電影帶來什么正面的影響。

只是在電影上映幾年後,隨著網絡的傳播,這種現象才開始逐漸流行起來。《大話西遊》現象與其說是對傳統文化的顛覆,倒不如說是「無釐頭」文化的興起。這是一種反傳統的精神,並且帶著這種態度,在傳統的,固化的文化模型中,用不同以往的角度,用更加新穎的模式,去解讀出傳統文化中更符合當下的精神價值。所以《大話西遊》這個電影,如果單純地理解為是通過對《西遊記》惡搞,來譁眾取寵,自然就失去了其藝術的價值了。

所以《大話西遊》的價值,或者受它被觀眾所認可的地方,並不是六小齡童所說的對傳統文化的不敬。而將孫悟空演化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反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彰顯出了孫悟空捨身取義的偉大。這種看似反傳統的創作方式,在大銀幕上,讓西遊文化更具備了現實的意義。在傳統的藝術形象中,孫悟空被演化為了沒有情慾的石猴,也正因為這種無欲則剛的屬性,所以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具備反抗精神,不屈不撓。

這是吳承恩在歷經了現實的無奈之後,通過傳統神話故事,在小說中幻化出的自己想要的一個藝術形象,他是希望通過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實現自己對凡塵的超脫。所以孫悟空自己雖然沒有情慾的特徵,但是在吳承恩創作這個藝術形象時,絕對是有這方面的考量的,刻意的掩飾,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手法。所以六小齡童一直揪著孫悟空不能談戀愛,其實是一個過渡的執念,是對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以及吳承恩創作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目的的誤解。

孫悟空在傳統的文化中代表著的是一種絕對的,沒有牽絆的反抗精神,它來自於日月精華,沒有感情牽絆,天不怕,地不怕。這種純粹的反抗精神,是孫悟空極大的藝術魅力。不過六小齡童忽略了這種藝術魅力的基礎正是因為人們有七情六慾的牽絆,所以才更顯得孫悟空精神價值的可貴。

而《大話西遊》的詮釋方式則更進了一步,這個故事直接讓孫悟空經歷了一場人世間的情慾,並又讓孫悟空從這場情慾中超脫而出,再次堅定的走向西天取經之路。這反而更像是一場修行,當歷經愛恨情仇之後,依然斬斷情絲。這其中更能顯示出孫悟空的偉大,以及他身上所獨有的反叛精神的悲情成分。

所以如果從原著吳承恩的角度去分析《大話西遊》的話,這部電影未必會被認為脫離原著太遠。反倒是後來者六小齡童太過於執念於自己曾經塑造的孫悟空形象,畢竟六小齡童塑造的孫悟空是幾代人的努力,是一種傳統技藝的精細雕琢。在這點上周星馳是無法和六小齡童相媲美的,但是兩人的藝術路線不同,並不能直接說誰的更好誰的更壞。

其實在多年前86版《西遊記》的導演楊潔曾對這部經典的電視劇做過總結,她直言這部電視劇如果當年失敗了,肯定大眾會罵導演,而如果這部《西遊記》成功了,則六小齡童等師徒會成為明星,特別是六小齡童這位絕對的主角。他身上帶有太多的《西遊記》的光環,他用一種更加生動的形象,讓觀眾們在熒幕上感受到孫悟空的風採,這本身就是一種壯舉,但是這種壯舉是在全劇組的努力之下,是在吳承恩的原著光彩之下實現的。

其實同理周星馳版的《大話西遊》也是基於傳統文化創作而來的,這其中不僅僅是單純的加入愛情的元素,更是讓七情六慾和純理想狀態的一種碰撞。西天取經的重任和美好愛情故事之間的碰撞,平凡人生和傳奇英雄角色之間的碰撞,反抗和順從之間的碰撞。這一系列的對立關係,正是西遊文化的內核所在。究其原因只是歷經多年後,各自的表達方式不同罷了。所以六小齡童對西遊文化的執念太過於偏執己見。

而六小齡童的成功,也並非是他個人的成功,而是一整個團隊的成功,這其中少不了導演和整個劇組的功勞,更不能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多年後,六小齡童卻打著保護西遊文化的旗號,去限制西遊文化有更加廣闊的發展,這本身就是一種反西遊精神的表現。要知道孫悟空精神的核心點就是「不服」,反抗傳統,反抗權威,也只有這樣他們師徒四人才能81難重生,西天取得真經。何謂真?只有正面、直接的碰撞過,歷練過,才能成真。所以像六小齡童所謂的「西遊文化」保護,本身卻是偽西遊文化,偽悟空精神。

相關焦點

  • 楊潔導演拍攝《西遊記》時,曾和六小齡童發生過一段不愉快的過往
    《西遊記》的巨大成功,也讓整個劇組獲得了超高的榮譽,尤其是四大主演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和閆懷禮,更是因為成功扮演了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而紅遍全國,一時間各種商演活動紛至沓來,讓他們目不暇接。不過,由於《西遊記》是邊拍攝邊播出的,所以當時86版《西遊記》紅得發紫之時,其實後期作品還在緊鑼密鼓拍攝途中。
  • 「美猴王」六小齡童慶祝粉絲666萬反遭嘲諷:當自己國際巨星?
    01發微博被嘲諷,真相令人唏噓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看過西遊記吧?劇中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難取得真經的故事早已經耳熟能詳。說起六小齡童大家肯定也不陌生,這位86版《西遊記》的孫悟空扮演者在角色塑造上可以說是最經典的。不管是孫悟空的動作還是神情都被六小齡童完美演繹,美猴王的形象在全國觀眾心中早已是入木三分。
  • 六小齡童版《西遊記》,耗時6年才拍完,導演卻說:心中永遠的痛
    01,30年來的收視神話我們熟悉的這一版《西遊記》並非是第一版的《西遊記》。其實,早在1978年的時候,日本就曾經拍過一版《西遊記》,然而,因為對於中華文化的不甚了解,這一版的《西遊記》在中國只播了幾集,就遭遇到了「禁播」的尷尬。
  • 86版《西遊記》拍了6年,主演六小齡童的片酬只有2000元
    86《西遊記》是一部經典之作。拍攝花了六年時間。作為男主角六小齡童只拿了2000元!「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這首西遊記的主題曲已經被我們大家聽到了。它經久不衰,已經成為我們的一代人記憶!
  • 《吳承恩與〈西遊記〉》:不被理解的六小齡童,為圓夢執著而艱辛
    提到六小齡童老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作為熒幕上最經典的美猴王,六小齡童曾是無數人的童年偶像。六小齡童出身於「猴王」世家,1982年因主演央視版《西遊記》而名聲大噪,在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美猴王形神俱備,享譽中外,成為影視史上最經典的形象之一。
  • 86版《西遊記》師徒重聚,六小齡童新作跌到2.8究竟爛在哪?
    種子選手已經悄悄搶跑——財迷海報一句話,噱頭很響:「86版《西遊記》師徒四人30年後首聚大銀幕。」牛啊。伴隨《雲宮迅音》bgm,六小齡童又雙叒耍著金箍棒出場了。這裡Sir要為導演說一句:這一段是《財迷》為六小齡童特別研發的「開場彩蛋」,與電影內容無任何關聯。這就完了?
  • 86版西遊記,除了六小齡童,他也演過孫悟空,你能看出來嗎
    86版《西遊記》可以算是電視劇經典中的經典,歷經幾十年,依舊長播不衰。大家都知道,在這部電視劇中,有三個人扮演過唐僧,分別是遲重瑞、徐少華和汪粵。那麼有幾個人扮演過孫悟空呢?很多看官可能會說,當然只有六小齡童老師一個人了,畢竟扮演孫悟空需要猴戲的基礎,別人演不來。
  • 丹尼爾:「哈利波特」系列早晚會重啟,這心態值得六小齡童老師學習
    春節後,憑藉《哈利波特》一炮而紅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在接受IGN採訪時表示,《哈利·波特》早晚會重啟,自己不是唯一的哈利波特,他已做好光環褪去的準備。不得不說,這種心態,值得六小齡童老師學習。《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捧紅了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 為何說央視86版《西遊記》是少兒經典版?
    86版《西遊記》尊重原著,但只是尊重原著故事情節及內核的一部分,並不是完全尊重原著的內核。六小齡童確實會演猴,好到近乎以假亂真,但他卻未必像原著小說裡的孫悟空。六小齡童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創作出了當時人們心中的孫悟空,因此大獲成功。
  • 六小齡童人設崩塌卻何很少被圈中人斥責,因為他並不是「西霸」
    六小齡童被圈裡人懟過嗎?肯定有!提到六小齡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一部86版《西遊記》讓他紅遍大江南北,而他也成為美猴王的代言人。86版《西遊記》曾陪伴過幾代人成長,六小齡童曾經也是幾代人的童年偶像。而實際上六小齡童常常在節目上稱「《西遊記》不姓章,希望西遊影視能百花齊放」。六小齡童向來反對《西遊記》被惡搞,可隨著思想的解放,外來文化的侵蝕,《西遊記》被惡搞反而更能受到觀眾的關注。尤其是港臺版「西遊影視」,更是將《西遊記》顛覆到底。
  • 86版西遊記一直被翻拍,從未被超越,只因為楊潔導演的堅持!
    86版西遊記一直被翻拍,從未被超越,只因為楊潔導演的堅持!楊潔之前擔任戲曲節目導演,因而在考慮角色時她把眼光放到了戲曲演員的身上。孫悟空可以說是全劇的靈魂,因此她首先邀請了常年在京劇舞臺表演的李萬春,不過由於李萬春堅持電視劇拍攝也一定要像京劇版勾臉,因此兩人不歡而散。不過李萬春推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因為地位較高,輕易請不動。輾轉來去,所以最後選定到六小齡童的身上。
  • 六小齡童拍西遊記一集的片酬是多少?或許還抵不過範冰冰一餐飯錢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來都備受大眾青睞,特別在改革開放之後表現更為明顯,這裡面的原因和楊潔導演所拍攝的86版《西遊記》有著莫大的關係。說到86版《西遊記》,那是70-90後抹不掉的童年記憶,該劇可以堪稱為百年神劇,重播量超過3000次,累計觀看量高達130億次,這是個多麼恐怖的數據。自86版《西遊記》之後,後續所拍攝的所有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個能超越這恐怖的數據,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86版不可替代的神話呢?小易認為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一、趨勢所至。
  • 《西遊記》初登螢屏,導演楊潔不是第一人,卻是經典的最後一人
    多年來,「西遊」故事的題材有著各種各樣的改編,以及諸多的解構。但是,三十多年過去了,人們最懷念的依舊還是86版《西遊記》。 離2017年已經整整三個年頭了,楊潔導演也早已離我們遠去,而她所留給我們的又是怎樣的一份禮物呢?
  • 「美猴王」六小齡童:我和越南很有緣(組圖)
    他說,他和越南很有緣。 六小齡童趕到現場便對記者表示:「我一早就從哈爾濱趕回北京參加『2012同唱友誼歌賽』啟動儀式暨紀念越南胡志明主席誕辰122周年活動,我感到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自己也非常榮幸!」 談到六小齡童與越南的緣分還要從他的父輩說起。
  • 六小齡童投資7億再演孫悟空,邀請歐美巨星參演,傳播西遊文化
    而真正翻拍承載的並不是《鹿鼎記》,而是《西遊記》,近些年來有關於「西遊」題材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因為沒有版權的原因,誰都可以拍誰都可以演,最終呈現的效果有優秀有拙劣。但是《西遊記》最經典的角色「孫悟空」,相信很多觀眾的心中必定是六小齡童老師,六小齡童老師將孫悟空無論從動作,眼神甚至連猴性都表演得淋漓盡致,很多觀眾也希望六小齡童老師能夠再次出演孫悟空,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有聽說,但沒有如願。
  • 86版西遊記幕後故事:受日版西遊記刺激開拍,遲重瑞曾飾演沙僧
    提到西遊記,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86版西遊記,這部播放次數超過3000次的經典電視劇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猶記得每個寒暑假搬著小馬扎坐在電視機旁翹首以待的樣子。在大家的印象中,86版西遊記似乎是最早的一個版本,其實不然。早在1927年的民國時期,由杜宇和殷明珠夫婦拍攝的西遊記片段「盤絲洞」問世,這也是中國最早拍攝的西遊記片段,不過之後由於尺度問題,盤絲洞被禁播,隨後的拍攝計劃也被迫終止。
  • 86版《西遊記》珍貴老照片,六小齡童喝一毛錢汽水,最後一圖令人淚目
    86版《西遊記》珍貴老照片,六小齡童喝一毛錢汽水,最後一圖令人淚目 《西遊記》這部經典電視劇,相信每個人應該都看過 這部電視劇,當初拍攝條件很艱苦,並且拍攝技術也有限的情況下,如此成功,誰也想不到!
  • 六小齡童電影《財迷》定檔:經典版西遊記師徒四人重聚
    今日,@電影財迷官微 宣布,六小齡童電影《財迷》定檔,院網同映,7月25日愛奇藝電影頻道首播,會員免費看。《財迷》是由青年女導演董董執導,六小齡童領銜主演,馬德華、劉大剛、汪粵聯合主演的劇情喜劇 。據悉,該片也是師徒四人繼86版《西遊記》之後首次在大銀幕上相聚。該片主要通過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愛,折射當下社會人們不同的「求財觀」,並將人性中的貪婪,被拉低的道德底線以及被金錢綁架的愛情這些爭議性的話題囊括其中。
  • 楊潔十年不看《西遊記》,甚至去世前都不原諒六小齡童,看到這一幕...
    ,收視率更是史無前例,也因此讓「六小齡童」這個人物成為家喻戶曉,不過要說到這部劇最大的功臣其實並非六小齡童,而是此片的導演楊潔女士。 對於楊潔相信看過86版本《西遊記》的人應該都聽過,她就是這部作品的創始者,她出生於四川成都,是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和製片人,同時還是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榮譽會員。
  • 86版西遊記人物淺析(終)
    與87版紅樓夢不同,86版西遊記人物更加繁雜,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計其數,前面幾期只能稍微簡單地點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麼這期也是選取個人覺得有必要絮叨的幾個人物。當然,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所寫也只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