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國家是由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以及加拿大組成的同盟團體,早期又稱為G7會議,是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的簡稱,不過後來又稱為G7峰會,而所謂「G7」是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G7)的簡稱。另外,最初G7會議主要討論經濟領域的問題,不過後來逐漸延伸至兩性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利、世界和平與安全、未來工作機會、氣候變化及海洋等議題。當然,從G7國家的組成陣容來看,顯然均屬於發達國家,而且這7個國家的GDP總和幾乎佔全球經濟一半,同時各國人均GDP均較高,工業、製造業等主要產業發達,因此,綜合經濟實力處於領先水平,每年G7國家會晤均會引起不小的波動。
然而,在今年一季度,隨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各地區,促使大多數國家經濟均出現下降,對應GDP總量明顯縮減,主要經濟指標呈現下調,因此,經濟運行不及上年同期,當然,其中也包括G7國家,尤其義大利一季度GDP降幅較大,其他不少國家名義GDP增量也均呈現負增長。那麼,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在G7國家當中,一季度GDP總量超過5000億美元的分別有哪些?
首先,在G7國家中經濟實力最強的當屬美國,在今年一季度實現GDP總量為52516.9億美元,同比增長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調2.9個百分點,經濟下行壓力明顯較大,主要經濟指標也以下行為主,不過在G7國家中是唯一一個GDP呈現正增長的國家,再加上實現GDP本身較高,因此,美國GDP總量在7個國家中穩居榜首並且遠超5000億美元。另外,日本、德國作為G7國家中的主要成員,一季度分別實現GDP總量12517億美元和9344.39億美元,同比依次下降1.7%、1.9%,經濟運行不及上年同期,名義GDP增量呈現縮減,所以,兩國經濟表現均不容樂觀,但在G7國家中分別位居第二與第三。
其次,英國、法國一季度GDP分別同比下降1.6%和5.0%,較上年同期經濟降幅較大,名義GDP增量均以縮減為主,但由於兩國經濟實力較強,因此,實現GDP總量均超過5000億元,在G7國家中依次排名第四、第五。而最後剩下的義大利和加拿大一季度GDP總量均不足5000億元,因為兩國經濟實力原本不如英國和法國,再加上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兩國經濟均陷入衰退,尤其義大利一季度GDP同比下降5.4%,經濟降幅高於G7國家平均水平,對應名義GDP增量也大幅縮減,所以,經濟總體表現不及上年同期。
綜上所述,在G7國家當中,一季度GDP總量超過5000億美元的分別有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其中美國經濟表現最好,因為GDP實現正增長並領跑G7其他國家,而義大利經濟降幅最大,再加上國內生產總值(GDP)原本不如德國、英國,所以,一季度GDP總量低於5000億美元。當然,儘管加拿大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3%,但GDP總量僅為4049億美元,因此,距離突破5000億美元的關口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