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導致的心酸悲劇 北極熊殘殺幼仔(組圖)

2021-01-09 搜狐網

全球暖化導致北極熊飢不擇食 大熊吃小熊

  2011年12月,英國攝影師珍妮·羅絲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特群島拍攝到一組北極熊為填飽肚子,不惜同類相食的照片。該組照片顯示北極熊面對冬天食物減少,對年幼的熊仔「痛下殺手」。羅絲說,「當我們的船還未靠近時,我一開始還以為它在捕殺海豹,靠近一看,才震驚地發現是一隻幼小的北極熊幼崽。」對於北極熊而言,海冰的銳減,獵物的減少,捕食同類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為了生存,它們已經別無選擇。隨著全球溫度繼續上升,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加頻繁。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目前世界範圍內認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排放過多造成。

美攝影師航拍人類工業汙染 顏色可怖醜陋

  乍眼一看這些照片,仿佛讓人以為是什麼自然奇觀。照片中的顏色「鮮豔」卻十分詭異醜陋,其實,這是美國攝影師亨利·菲爾航拍的北美工業汙染照片。照片中的色彩來自工業汙水、露天採礦、原油和化學物質洩漏。菲爾稱,他想通過這些「美麗」的照片讓人們思考如此景象出現的原因。「我一直關注環保問題,也為機器大生產帶來的美感如痴如醉。但是工業汙染也會隨之出現。這一切綜合起來,"成就"了我們面前的場景。」菲爾說。菲爾表示,他拍攝這些照片,就是為了研究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全球變暖導致大批加拉帕戈斯海獅南漂秘魯

  2010年2月,秘魯一家監測海洋哺乳動物的組織稱,氣溫升高致使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特有的海獅成群地向南遊往1500公裡處的秘魯北部。秘魯的水生動物研究與保護組織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島氣溫升高是全球變暖引起的。專家稱此地海獅大批南遷是它們首次在該島以外的喬遷活動。該組織監測人員稱,秘魯北部皮烏拉島嶼上的氣溫在過去的十年中由17度上升至23度,現在的溫度非常接近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25度。他們預計更多的海獅和其他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海洋物種將會到達這裡。

美報告稱汙染和濫捕魚類導致水母大爆發

  2009年2月,美國科學基金會研究小組匯總的報告稱,嚴重危害漁業的水母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大量繁殖,而水質汙染、濫捕魚類等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是其罪魁禍首。報告稱,全球至少有14片海域常常發生水母大爆發,其中包括黑海、地中海、美國夏威夷沿岸及墨西哥灣等。在黑海海域,船舶壓艙水帶來的外來水母多次大量繁殖,高密度區內每立方米海水甚至聚集著千隻以上拳頭大小的水母,對旅遊業和漁業造成經濟損失達3.5億美元。此外,全球有1.5億海水浴愛好者和漁民深受水母困擾,美國福羅裡達州每年有20萬人被水母蟄傷。

全球變暖致北極熊遭滅絕厄運:雜交熊出現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發現,北冰洋的海冰融化導致了另一種危險後果,威脅著物種生存。那就是導致物種的維度間遷徙並引發「種間雜交」,這種雜交可能危及種群的生存。科學家們目前已經至少確認了22起海洋哺乳動物的雜交案例,其中就包括熊。2006年,人們首次捕獲並確認了北極熊和灰熊的雜交種,令人大吃一驚。圖片顯示是吉姆·馬特爾(Jim Martell)位於美國愛達荷州的家。房間裡擺放著一具北極熊-灰熊雜交種的標本。2006年,馬特爾在加拿大北部冰原上射殺了有記錄以來第一頭此種雜交種。

科學家研究發現汞汙染讓雄白䴉「斷背」

  汞汙染能讓雄鳥「斷背」。2011年4月,在對動物繁殖能力的研究中,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生態學家彼得·弗雷德裡克偶然發現,幼年美洲白䴉(huán)攝入甲基汞,長大後會有同性戀傾向。這很可能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環境汙染物改變性取向的科學證據,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弗雷德裡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研究結果不能簡單地推演到其他物種身上,尤其是人類,但汞會干擾內分泌,出於這一原因,應該避免吃鯊魚、金槍魚等汞含量高的魚類。

挪威冰蓋驚現「哭泣人臉」 氣候變暖惡化

  2009年9月,攝影師麥可·諾蘭(Michael Nolan)在挪威奧斯特芬那冰蓋(Austfonna ice cap)拍攝到處於融化狀態的冰川呈現出一副逼真的哭泣人臉形狀。猛得一看這與其他融化冰川並無太大差異,但仔細一看卻能夠看到它非常像正在哭泣的人臉,融化的海水就如同流出的眼淚。這副看上去悽涼的「自然母親」逐漸地將融化的冰塊和積雪融入海水之中。據悉,奧斯特芬那冰蓋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看上去非常像環境保護者對於全球氣候變化進行的嚴重抗議。

揭開巨型魷魚死亡之謎:海洋噪音汙染損害平衡

  在大約10年前於西班牙沿岸發現巨型魷魚屍體時,科學家便懷疑來自船隻的強大聲脈衝將這種動物推向死亡。2011年5月,科學家們發現了相關證據,證明這一推測。根據一項新研究,人類活動產生的低頻聲波不僅影響鯨魚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同時也會影響魷魚以及其他頭足類動物。長久以來,科學家便認為包括鯨魚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容易遭受聲脈衝影響。

歐洲化學汙染導致大量北極熊雌雄同體

  2006年1月,野生動植物研究人員發現新的證據,因全球變暖棲息地受到嚴重威脅的北極熊,又受到化學化合物的危害。這些化合物主要是歐洲用來降低沙發、衣服和地毯等家庭用品可燃性的有毒化學物質。來自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丹麥和挪威的一組科學家發出警告稱,他們發現一種叫做多溴聯苯(PBDEs)的阻燃劑開始出現在北極熊的脂肪組織中,尤其是生活在東格陵蘭島和挪威薩瓦爾伯特群島的北極熊。據悉,在薩瓦爾伯特群島,大約每50隻母熊中就有1隻長著兩種性器官,科學家們將此直接與汙染聯繫到了一起。

越南傳奇軟殼龜生病 湖面漂浮垃圾割破龜殼

  還劍湖是越南首都河內的第一風景區,那裡至今仍生活著一隻巨龜,它已經成為神聖與幸運的象徵。此前遊客們只能看到它偶爾將滿是褶皺的脖子探出水面。2011年3月,這隻軟殼龜卻頻繁地浮出水面,頭部、四肢和軟殼上的傷口和劃痕十分明顯,軟殼上還覆蓋著一處大面積的白色菌類物質。一名生物學家指出,巨龜的傷痕主要是被湖中垃圾裡較為鋒利的東西劃破的,另外越來越差的水質也使巨龜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阿根廷漁民釣到三眼怪魚 或是核汙染所致

  2011年11月,阿根廷的漁民在阿根廷中部科爾多瓦省(Crdoba)的一座核電站附近的一個水庫裡釣到一條三眼魚。該水庫被認為可能已被核物質汙染了,才會導致產生基因突變的怪魚。

全球變暖威脅企鵝生存:上萬新生小企鵝凍死

  全球變暖日益成為影響地球未來命運的災難。不僅人類感受到其所帶來的危害,而且許多物種的生存也因全球變暖受到威脅。而憨態可掬的企鵝也難逃全球變暖之害,其生存日益受到威脅。2008年7月,南極地區連續爆發反常暴風雨,導致成千上萬隻新生小企鵝活活凍死。據估計,經此一難,南極企鵝數目將銳減兩成。南極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給南極地區帶來的又一災難性影響。據悉,如果全球氣溫升高2攝氏度,企鵝主要棲息地面積將減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科學家稱氣候變化和汙染導致北極熊「變小」

  「憨厚敦實」的北極熊是龐然大物,但相對於百年前的祖先,今天的北極熊則屬「苗條型」。2009年8月,科學家在對比20世紀初期和末期的北極熊頭顱骨後說,由於汙染增多和海洋冰面減少,北極熊的體積變小,體態也發生了變化。科研人員通過研究頭骨尺寸來推算北極熊的體型。在對比近300個北極熊頭骨標本後,科研人員發現頭骨尺寸在過去百年裡縮小了2%至9%。參與研究的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佩託爾蒂說:「由於冰雪融化,北極熊不得不用更多的能量獵食,這樣就限制了它的生長。」

由於環境汙染導致澳大利亞出現雙頭怪魚

  2009年1月,澳大利亞專家稱,它們在澳大利亞北部發現成千上萬的雙頭仔稚魚,並認為它們極可能是受到化學品汙染而導致魚類基因突變所引發。澳大利亞獸醫學院科學家、水產動物專家馬特·蘭德斯(Matt Landos)表示,這種基因突變的仔稚魚在努薩河養魚場孵出後僅存活僅48小時,然後就大批量死去。這使他對這種現象感到震驚,他說:「我們對養魚場的水進行了採樣,並把仔稚魚帶回進行研究,發現仔稚魚已極可能已經被化學物品所汙染,這直接導致了魚類畸形的發生。」

環境汙染導致青蛙變性 1/3的蛙類面臨滅絕

  2007年3月,瑞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雄性蝌蚪在類似自然界中含雌性激素的汙染物環境下,最終會長成雌性青蛙。研究還表明,有些雄性青蛙經過變性後,完全具備了雌性青蛙的功能,但另一些雄性蛙雖然有卵巢,卻無輸卵管,變成了終身不孕的「陰陽蛙」。環境毒物學研究專家塞西莉亞·博格說:「這一結果讓人震驚。通過實驗可以看出,我們只是向青蛙生長的環境中加入了一種汙染物,就發生了如此明顯的性別變化。而在自然狀態下,青蛙面臨的很可能是多種汙染物混雜的環境。」

印度孟加拉爭奪30餘年小島沉沒 因全球變暖

  20世紀70年代,印度和孟加拉國都宣稱擁有孟加拉灣中部小島葛拉馬拉島(印稱,Ghoramaraisland)的主權。可是30多年後,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這座小島已經沉入水面以下,成了全球變暖的最新「受害者」。印孟兩國的爭端竟以這樣傳奇的方式化解。2010年3月,印度賈達普大學海洋研究學院宣稱,這座印度稱為葛拉馬拉島、而孟加拉國稱為南塔爾巴提島的小島,已經完全被淹沒。這座長3.5公裡、寬3公裡的小島已經難以從衛星圖片上找到。當地漁民和巡邏海軍證實,這座小島已經完全不見了。

英國河流1/3魚開始變性 避孕藥等汙染所致

  2006年7月,一項驚人的研究發現,受「兩性彎曲」汙染的影響,英國河流中1/3的魚正在變性。專家說,由避孕藥和相關藥物產生的女性荷爾蒙被衝到河流裡,結果導致雄魚也開始產卵了。這個在英國全國範圍內出現的問題已經引起英國人的高度緊張,他們擔心這種汙染物質很可能也正在汙染飲用水,甚至影響到人類的繁衍生殖問題。隨著人類食用汙染過的食物和水所造成的體內雌激素的增加,人類的健康也處於危險的邊緣。

珠峰受大氣汙染嚴重 積雪中查出禁用農藥

  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是氣候學的「蝴蝶效應」理論。2010年11月,科學家發現了這一連鎖理論的現實版:在常年積雪、海拔6000米之上的珠穆朗瑪峰上,竟能檢測出DDT、六六六等20年前就被禁用的農藥。常年監測珠峰環境的科研人員講述了高原敏感地帶令人沉痛的當下黑雪、高原 洪水……中科院珠峰站副站長王忠彥博士憂心地說:當地人對珠峰的影響畢竟有限,氣候是全球性的,大氣帶來的汙染任何人都無法控制。

北極新生兒呈陰盛陽衰 環境汙染是罪魁禍首

  2007年9月,科學家發現,由於來自工業國家的汙染劇增,北極地區新生兒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女孩的數量是男孩數量的兩倍還要多,格陵蘭島許多因紐特人家庭所生的甚至全部都是女孩。科學家還發現,在北極地區俄羅斯境內的某些地方,新生男孩普遍體弱多病,體重也與一般的兒童相去甚遠。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認為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極地區的某些地方也存在類似的現象,而這些都與化學物質有關。  

廣西水汙染致大批魚死亡

  2009年3月29日,一名為養殖戶龍鳳瓊養魚的農民在清理死魚。龍鳳瓊所養的魚已死亡近4萬公斤。之前,廣西永福縣廣福鄉廣福村附近的河水突然變黑,導致村裡11戶農民在河中網箱內養的魚接連出現大面積死亡,損失慘重。村民們反映河水變黑是上遊幾家工廠偷排汙水所致。

在海豚身上發現明顯石油汙染物痕跡 漏油餘毒未除 致20海豚死

  2011年2月,英國石油公司的清汙人員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海岸地帶總共發現20隻幼年死海豚。據悉,研究人員在死海豚身上發現明顯石油汙染物痕跡,可能與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存在關聯。

重慶發現貓長翅膀 或是環境汙染致生理缺陷

  「長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還可能是貓,你相信嗎?2009年5月,重慶沙坪垻區一學生在網上發帖稱,看到一隻長了翅膀的貓,全身白毛。真有長翅膀的貓嗎?為了核實該帖子的真實性,記者來到了位於玉清寺電機廠的家屬區,見到了「長翅膀的貓」。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侯江稱,貓長「翅膀」在俄羅斯、美國等國家都發生過,國內比較少見。「翅膀可能是多長出的器官,這是種非正常現象,可能是由於環境汙染的原因,導致貓的基因發生改變,出現生理缺陷。」

俄油輪洩漏汙染黑海致3萬隻海鳥死亡

  2007年11月11日,一艘俄羅斯油輪在連接黑海與亞速海的刻赤海峽中遭遇暴風斷為兩截,洩漏了2000噸燃料油。11月12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官員稱,刻赤海峽12公裡長的海岸已被汙染,3萬隻海鳥已死亡。

養殖場三噸烏龜因工地廢水汙染死亡 損失百萬

  每天眼睜睜看著養殖場陸續發生烏龜死亡,已損失了近三千公斤烏龜,養殖戶陳華痛在心裡。2009年4月,事發荊門市掇刀區響嶺村特種養殖場。受汙染的龜池養殖的是親龜(烏龜肉食品種中比較高檔的品種),死亡的烏龜全部為種龜,估計直接損失近百萬元。據養殖戶陳華稱,2009年3月,龜池出現死龜現象。開始時,每天三五隻,以後每天死龜數量增加,最嚴重時,每天死龜百餘公斤,而導致烏龜死亡的原因是附近一施工工地打樁廢水汙染了養殖池。

孟加拉灣近千隻海龜神秘死亡 當地汙染嚴重

  2007年2月5日,印度和孟加拉國官員稱,分別歸屬印孟兩國的孟加拉灣地區有近千隻大海龜曝屍海灘。除了海龜以外,當地還有一些海豚神秘死亡。當地海洋管理部門官員說,這些海龜死亡的原因有可能是當地汙染加重或其他不明自然原因。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時間:2020-07-21 14:42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 北極熊進入俄羅斯村莊覓食,被狗圍攻,幼崽躲在媽媽的身後!
    北極熊進入俄羅斯村莊覓食,被狗圍攻,幼崽躲在媽媽的身後!全球變暖愈演愈烈,一次又一次的報導直擊人心,北極圈和南極的溫度記錄不斷刷新,藻類植物泛濫,出現了紅色和綠色的雪,北極正在慢慢的被藻類植物佔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藻類植物不斷吸收熱量,讓北極的溫度再次升高,就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北極圈內的凍土層不斷融化,導致在地下深埋上萬年的古老生物重見天日,還有一些史前病毒,難以想像這些病毒的擴散又會給人來帶來怎樣的威脅。
  • 人類逼瘋了北極熊,它們被迫改變食物,母熊為生存吃掉幼崽
    大量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充斥著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而溫室氣候也使得地球開始大面積的持續下雨,而且,降下的還是可怕的「酸雨」,在這場持續了近百萬年的降雨中,有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物被滅絕,而可悲的是,如今的人類卻在主動重蹈覆轍,將地球的環境拖進地獄。
  • 北極熊居然吞食自己的幼崽
    北極熊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雖然可能沒見過,但絕對聽說過。我們經常會在卡通片中看到北極熊的形象,它們憨厚、溫順、可愛、忠誠,是人類的好夥伴,並且還是瀕危動物,這更是讓人同情。不過在現實中,北極熊可不像卡通片中的那麼友善。
  • 北極熊幼崽與耐心的母親進行「戰鬥」,網友:難以忍受的可愛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一對北極熊母子剛剛從冬眠中醒來,由於現在阿拉斯加的很多地區還處於冰天雪地的環境裡面,北極熊母子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夠回到冰面上去尋找食物。而在捕獵的季節來臨之前,這對北極熊母子也沒有閒著,它們找了一塊空曠地,來練習捕獵的技巧。
  • 結束冬眠的北極熊幼崽,對著鏡頭「揮爪」:嗨,第一個春天!
    北極熊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之一,和大部分熊科動物一樣,北極熊在冬季也要冬眠。在漫長而無趣的冬眠過程中,成年雌性北極熊會產下幼崽,等到春暖花開時,母熊會帶著幼崽一起出洞開始嶄新的生活。第一春季對北極熊幼崽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母熊必須在這時增加捕獵頻率,儘可能地滿足幼崽們對食物的巨大需求。進入三月份以來,加拿大馬尼託巴省的氣溫雖然還在零下40度左右,但在瓦普斯克國家公園生活著的北極熊,已經陸陸續續的從冬眠中醒來,它們感受到了來自春天的氣息。
  • 組圖:三隻大熊貓幼崽正式參與2016年野化培訓 (2/3)
    組圖:三隻大熊貓幼崽正式參與2016年野化培訓 (2/3)
  • 《小小的追球》:看看這些骨瘦如柴的北極熊,你還忍心破壞環境嗎
    《小小的追球》這個節目讓我們直面環境的惡化:冰川的融化、被餓死的北極熊,無處孵化的海豹,無處棲息的海象……而冰川的融化最直接導致的就是北極熊的數量急速下降。船長帶領四位追球團的成員下船,來到最有可能看到北極熊的地方,他們用望遠鏡尋覓著北極熊的蹤影,可是地面上連北極熊的腳印都沒有看到。追球團成員感到有些失望和遺憾。
  • 國際北極熊日|何以為家
    國際北極熊日每年的2月27日是「國際北極熊日」,旨在呼籲全球關注北極熊的生存現狀,以及北極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北極熊 圖片:National Geographic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生活在全球最寒冷的地區之一,厚厚的脂肪和皮毛成為它們的禦寒「神器」。北極熊透明的毛髮有助於在冰雪環境中更好的隱蔽,而黑色的皮膚則有助於吸收陽光的熱量。
  • 「最孤獨的北極熊」故事的背後
    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他有一個專注於科學和環境的迷你節目,並寫過關於狼和北極熊的文章。因此,當他看到俄勒岡州動物園的新聞稿宣布剛從俄亥俄州的一個動物園來到北極熊幼崽時,他注意到了。這隻幼崽已經被其母親遺棄,威廉士知道,這減少了它的生存機會。威廉士與卡奇斯會面,討論更大敘事的想法。但正如威廉士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採訪中所承認的那樣,「我沒有勇氣提出一個15,000字的故事。」
  • 海象自殺式跳崖、北極熊開始吃幼崽……這些照片讓人背脊發涼
    企鵝的家隨著冰川的融化而慢慢消失鱗蝦作為企鵝的主要食物一樣受到了氣候的影響磷蝦通常生活在溫度低酸度低、且溫差低的環境中這樣的環境有利於磷蝦產卵和孵化海象的集體墜崖,絕對不是偶然事件氣候的變化,對動物們來說根本無法改變北 極 熊你知道嗎,現在每年2月27日被定為「國際北極熊日」提醒人們關注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和生態問題
  • 北極熊被狠心拋棄,碰到探險家上前救援,怎料遭到猛烈攻擊!
    北極熊被狠心拋棄,碰到探險家上前救援,怎料遭到猛烈攻擊!生活在殘酷大自然中的動物,為了能夠保命時刻都要保持警惕。在它們的眼裡除了同類之外,只有天敵和獵物之分。一隻鬣狗不小心踩到了陷阱,疼痛難忍發出一陣慘叫。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原因並非全來自我們,更多源於它們自身
    最近有專家表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在80年之後也就是2100年滅絕。而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就有北極熊捕殺幼崽的圖片在網上流傳,這是北極熊的天性麼?環境汙染對北極熊的威脅環境汙染在北極地區影響甚至比其他地方更加嚴重,北極地區有部分世界上儲量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田,各個國家北極地區有領土的國家幾乎都有開採,對環境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 四川大熊貓幼仔「祿祿仔」因吊球繩纏繞頸部窒息死亡
    中新社成都4月11日電 (安源 王鵬)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10日晚通報,該中心神樹坪基地大熊貓幼仔「祿祿仔」(2019年8月10日出生,雌性)9日因吊球繩纏繞頸部窒息死亡。通報稱,9日凌晨兩點左右,「祿祿仔」在神樹坪基地幼兒園室外運動場獨自爬到有吊球玩具的木架上玩耍,隨後幼仔將系吊球的繩子纏繞在自己身體上,開始出現掙扎行為,數分鐘後停止掙扎,不幸死亡。由於事發深夜,且「祿祿仔」纏繞體位與木架休息體位不易分辨,夜班巡邏人員未能發現異常。
  • 南寧邕江釣獲奇怪魚種,有說是「江豚」幼仔,有說汙染畸變……
    江豚又有人表示,這魚看起來更像化學汙染後畸變物種,或者外來入侵物種!
  • 冰層融化迫使北極熊改變食物,熊媽媽吃掉幼崽充飢
    同類相殘在自然界中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就好比說一頭雄獅在被另一頭雄獅打敗後,贏得勝利的雄獅會將競爭者的幼崽吃掉或者殺死。而除了肉食動物以外,昆蟲中的世界也很殘酷,就比如說螳螂或者蜘蛛會在完成交配後吃掉自己的配偶。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北極熊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北極熊」這個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今日一則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的消息引起了小夥伴們的熱議,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
  • 北極熊生存環境堪憂,零下溫度僅僅只是溫暖,溫度高還不熱死?
    首先北極熊的寶寶可以說是比較大的,一些 北極熊在冰天雪地中出生,卻會遇到各種危機,所以一些好心人就會救助一些落單的小熊熊,然後再安置在動物園。其實在外邊的世界中,北極熊的群體是不會相互幫忙的,假如北極熊寶寶剛出生後,母親受到意外而不治身亡,就會導致寶寶無人照顧,如果不出手幫助只能是活活餓死。所以說不覺得是人捉去動物園,有時候這些救助我覺得是必要的。
  • 北極熊距離滅絕僅剩80年!人類在摧毀它的家園,北極熊經常餓肚子
    作為極地動物之一,它是北極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不過遺憾的是,伴隨著全球變暖的大環境,研究者表示,或許再過80年,北極熊就會從地球上滅絕了。北極熊滅絕倒計時已開始?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地球上的生物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人類活動對於地球氣候環境的改變。是什麼導致北極熊出現生存危機?
  • 克蘇魯神話生物——黑山羊幼仔
    黑山羊幼仔(Dark Young)是美國小說家霍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