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蓮說星語」,下次不失聯
點下方箭頭,在音樂中開始閱讀吧
原文: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長而敦敏——長,指青春期後的漫長 歲月。敦,厚重,厚也是道,厚道;敏,勤勉且規矩禮貌之意。
青春期前,人的身體是無漏之境,身體和思想都是本來面目,自足、自化。
青春期一至,女子月經,男子遺精,便開始有漏。有漏則傻。
原先無漏之時,氣血都奔腦子上走,有漏開始,最精華的東西每個月從下面走。漏就是意味著好東西流走了。傻是說底下一漏,腦子就有點不足。(此處無褒貶之意)
道家修煉,修的便是「無漏」。修沒修成,不是自己嘴上說我修沒修成,身體會有徵象。
做為一個土星元素比較重的人,那是相當理性和注重邏輯性的。所以,動不動就喜歡思考。記得以前老師跟我對話時,總是說我慢半拍,沒有跟上節奏,說我又開始「耍聰明」。當時不完全明白她的意思,但我知道自己在一邊聽的時候,腦子飛速轉動思考著再回應,所以慢半拍,因為總是考量權衡之後再回應,所以「耍聰明」。
聰明好嗎?我認為這是一種後天智力上的說法,心思活躍,想得多,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跟精明,狡猾是同義,一定會有著很強的分辨、比較與權衡。
比如見到一塊無人認領的寶玉,會思前想後,會在腦子裡設計無數套方案,如何我既得到又不被人發現,真的是好東西嗎?值多少錢?得到了有什麼好處?一念起便是心血耗散,首鼠兩端,過於算計,也蹉跎了人生。
「傻」的人是真的腦子壞了嗎?傻只是很單純,看到,喜歡,便直接拿走了。真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傻的人,一眼識別何為好東西,而且直接就拿走好東西。人生短暫,來此一世,經不起蹉跎啊。
所以,古人形容「傻」用了敦敏這個詞。過了青春期以後,人往寬裡長,這時候人積攢的是厚勁,這便是敦。
「敏」,象形文字的敏像一個女人坐在那,兩隻手搭著,三根毛代表頭髮,右邊「反文」代表手的動作。「敏」字不僅代表手腳勤快 ,而且代表懂規矩,懂禮貌。
女子在幹嘛呢?梳頭。中國人講禮貌,禮儀,首要看頭髮,蓬頭垢面,代表不羈的人生,或低級的人生。
幼而徇齊的時候,男孩女孩髮型一致,一律齊劉海,兩邊各有一髽鬏(zhua jiu)。女孩初潮來臨,從那一天起,女孩的髮型就得變,把劉海梳上去,把頭髮盤起來,頭上要插簪子,這就叫「及笄之年」。
女孩成熟了,就有媒人上門提親了。怎麼知道姑娘成熟幾年了呢?數頭上的簪子,第一年一根簪,第二年兩根簪子,第三年三根簪子,再多就用梳子。反正不能騙人,媒婆到家後「數齒」,就知道多大了。
女孩最好的年齡是「二十而嫁」,在21到28歲身體最健康 的時候生寶寶最好,而男子在32-40之間,身體強壯,意志力強,這時生的寶寶最好。
女孩的成熟是顯而易見的,但男孩的成熟卻不像女孩那樣容易被發現。
古代統一男子20歲行成年禮,叫「弱冠之年」。在20歲那天把頭髮盤起來以後,用一個簪子固定,就成了個「夫」字。何為「夫」?就是你已經頂天立地,要承擔社會責任了。
為啥頂天立地了還弱冠呢?此時告訴你,雖然你戴帽子了,懂規矩了,但還是要小心,因為你的身體是弱的,不要糟蹋自己。還要花10年時間來成長自己,所以,男子最好「三十而娶」。二十多歲的男子還是生瓜蛋子,過早「漏」,會影響壽數。
長而敦敏,長大後,雖然少了少年的單純靈透,但敦了,厚了,而且勤勞,懂規矩了。敦敏兩字,告訴我們勤能補拙。雖然說有漏了,但是我們可以靠敦厚的心,靠規矩的心,靠勤勞的工作使漏補給一些。
這一句即使對於中年時的我們亦有著很深的啟示,修身養性,就是努力培本固元,就是化繁化簡,讓有漏之身通過敦厚,規矩,往回收收。
最後一句,成而登天。當我們一切都明白的時候,我們就要死了。
《黃帝內經》開篇第一句,寫的就是人的一生。「昔在黃帝」,代指一切的生命,從出生到青春期,用了「生而神靈,幼而能言,弱而徇齊,長而敦敏」來表達,但從成年到死亡,卻只用了一句:成而登天,就概括了。
「昔在黃帝」,也代指元氣,「生而神靈」指元氣一開始雖然小但是特別靈,靈到一定程度,便「弱而能言」,再長大一點,開始陰陽和合了,就「幼而徇齊」,和合到一定程度,元氣就厚重且能創造,就「長而敦敏」,待元氣充足時,有陽和陰相配,即得大圓滿。其過程就是:神靈,能言,徇齊,敦敏,登天。
釋迦牟尼講世界的成、住、壞、空,《黃帝內經》講生命的成、住、壞、空。在所有的成、住、壞、空中,都隱藏著「輪迴」。
我們的生命就如眼前的桌子,慢慢地,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蟲子一點一點地啃噬它,最後,它成了灰,然後這灰,又被風吹散了。而這灰,在別處可能又聚集成桌子,不管是明代的桌子,還是清代的桌子,只要是具體的,都會壞掉,空掉。但那個關於「桌子」的理論是永存的,是「空」不掉的。
就如我們每個人的星盤,我們從上升點開始,開啟了我們的生命,開始「生而神靈」,沿著代表自我的命宮1宮開始,我們有來自父母的資糧,逐漸開始表達,與父母兄弟成為一個家族,再大一點,開始陰陽和合,我們有了懵懂的情愫開始愛情的憧憬,再大一點,我們靠勤勞的雙手工作,服務他人也被他人服務。
在自我不斷發展後,我們經歷成年人的婚姻,風險,榮譽,權利,圈子,在人群中穿梭,最終我們進入生死輪迴 的12宮,死與生的接壤,生與死的交替,我們投胎於這具肉體卻不是這具肉體,我們從「天真」到「不天真」,再回到「天真」,我們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最後到見山依然還是山。最後的最後,我們再從上升點成為另一個TA……
這一生我們經歷勞役,困苦,衰老與病痛,被親人綁架,被道德綁架,被死亡恐嚇……不僅有漏,還苦,幾乎沒有人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往往被埋葬,老了回憶的都是童年,少年的美好,而中年時的苦與累,怨氣與憎恨,都深深地被埋葬,不值一提。
但生命的成、住、壞、空後面的概念和延續性是永恆的,這種永恆 便 是「成而登天」,便是圓滿。
第一篇的開篇,24字真言讀懂就懂得了黃帝內經講什麼,就知道了生命之道——生成之道,成天之道,元氣之道。生命之道明白了,有大歡喜,大去處,生命自會綿綿不息。
歡迎留言討論,關注公眾號,持續更新
這裡是我成長的足跡
謝謝你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