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舊地圖,一組老照片
本文所有照片全部選自於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亞東印畫輯》以及《亞細亞大觀》中的內容。照片記錄下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大同古城及其周邊地區的風土人情,十分珍貴。
為了更加直觀深度地閱讀本文,下文中加入一張繪製於民國1937年12月的《大同街道要圖》,記錄了當時古城內主要街道的對應名稱。
此外所有原本為民國年間的黑白照片全部經過後期重新上色,還原照片中場景應有的模樣。
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如今的旅遊攻略中提及大同古城遊的線路有很多種,每一種都已經非常的成熟且商業化。但如果我們回到從前,回到那個90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同,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經過詳細的規劃,我們在民國的地圖上畫一條由大同的東城門進城,沿著古城東大街向四牌樓前進,再去往位於大西街附近的上華嚴寺,接著轉到鼓樓西街,最後登上大同的永泰門城樓登高遠望的線路。
至於出行前的準備,可參考當年拍攝《亞細亞大觀》照片一行人所寫下的大同遊記。
出發前的準備
此時大同通往北京的火車已經開通,當時從北京西站出發可乘坐14小時左右的火車到達大同。至於其他地方的遊客則可能較為辛苦,就連當時的省會太原都沒有直達大同的火車(北同蒲線此時並未開通)或者巴士,其他周邊的地方更多的是通過驢馬車等最原始的交通手段前往。
即使在古城內,因為當時城內的道路並沒有做印花,因此並不適合汽車的行進。人們交通方式也多以黃包車、騎馬、徒步為主。
而住宿則就不方便的多了,1933年梁思成夫婦二人第一次來大同進行考察時對此多有描述,下了火車後的一行人在城內竟然無法找到一家可以入住的旅店,最終還是在朋友的幫助之下才解決了住宿問題。所以如果在1930年遊大同,最好可以在一天內遊覽完成所有景點,或者提前聯繫好住宿的地方才能避免晚上城門關閉後無處可去的尷尬。
比起住宿和交通,吃飯的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一些。根據民國年間大同地方志的記載,大同以麵食為主,刀削麵等更是成為了一日三餐的主食。除此之外,各類其它的小吃在古城之內也多有售賣。
出發上路
1930年夏日的某一個清晨,從御河東側開始出發。站在一個高坡之上是大同的城外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
跨過位於城東側的御河,我們就可以來到大同古城的東側城門——和陽門外。
照片中的城樓為明初1372年在大將軍徐達的指揮下鑄造而成,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洗禮,古城內的北城樓已經消失不見,剩餘的三樓城樓也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尤其以照片中的和陽門最為嚴重。
在看過這座城樓之後,我們進入古城之中。沿著大東街走上一段距離,在道路的右側就能看到一座精美的龍壁。
明朝初年,隨著代王朱桂入住大同城內的代王府,九龍壁成為了王府前的照壁。幾百年後的明末清初,大順起義軍的一把大火將代王府燒了個精光,整座代王府蕩然無存,只有這座府前的照壁最終躲過了劫難,完整保存了下來。
離開代王府後,轉身在四牌樓處的街角可以看到一個寫有「泰山石敢當」的虎頭石。
這種「石敢當」在30年代初的大同古城內隨處可見,其實不單單是大同,在中國其它的古城中也可以看到這種石頭。關於其起源已不可考,但是這種石頭在民間也被叫做「闢邪石」,也是民間信仰的具體形象化。
繼續向西前進,便能看到古城內的重中之重——上華嚴寺。
站在院牆之外,上華嚴寺整體的規模並沒有想像中的大,並且在前方的街道上還開闢有一座旱廁。
繞過這座旱廁,就可以進入1930年華嚴寺院的內部。
大雄寶殿依然保持著近千年前建立之初時莊嚴樸素的樣子,當時的華嚴寺也是全國已知最早的單體木建築之一(此時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還未被發現)。
從結構上看,因為接近唐代,建築的許多細節之處都完整保留著唐風遺蘊。這也與大殿之下,清代重修時所建造的角樓,鐘鼓樓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寺院主持的允許下,打開大雄寶殿的正門,思緒也一起回到千年之前。
這座矗立在大雄寶殿內的觀音像華麗端莊,可見當年鑿刻此雕像工匠的水平之高。這些巧奪天工的塑像隨著這座寶殿,一起見證了大同古城幾百載的春去秋來。
結束了當日內最重要的參觀後,轉身走入位於鼓樓西街與院巷的交界處,在這裡可以選購一些銅器,當作特產帶回。
大同雖然不是產銅的地區,但是銅器的製作早在唐朝時就已經全國知名。這些銅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工藝基本上都是代代相傳,明朝以後逐漸在古城內的院巷形成了一條製作銅器為主的街道。繼續沿著鼓樓西街向前走,可以看到一座閣樓式的木建築——大同鼓樓。
這座閣樓最初建於明朝初年,幾百年中經歷過多抄襲的重修,但從建築的細節上看,依然完整保留著建造之初所應有的特點。有趣的是,畫面中一名身材魁梧的本地人正在向鏡頭前走過。
離開了這座古城內的閣樓之後,一路向南到達古城的最南端——永泰門城樓。
腳下所站的城牆已經很難再看到包磚,城樓也盡顯破敗之景。而城樓下金代所保留下的華嚴寺則保留在了古城內,靜靜地矗立了幾百年之久。
從永泰門離開古城,1930年大同城內的遊覽也就到此結束。繼續向西30裡,就可以達到位於大同西郊的雲岡了。
結語
一張老地圖,一組舊照片,就可以打開一段時光倒流的旅程。回到90年前,回到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同古城。體驗一場完全不同感覺的古城之旅。
歡迎關注「小郭曰」百家號,更多城市的舊照之旅將會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