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來自1930年大同古城之旅:全程依靠徒步,城內住宿難以解決

2020-12-22 小郭曰

一張舊地圖,一組老照片

本文所有照片全部選自於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亞東印畫輯》以及《亞細亞大觀》中的內容。照片記錄下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大同古城及其周邊地區的風土人情,十分珍貴。

為了更加直觀深度地閱讀本文,下文中加入一張繪製於民國1937年12月的《大同街道要圖》,記錄了當時古城內主要街道的對應名稱。

此外所有原本為民國年間的黑白照片全部經過後期重新上色,還原照片中場景應有的模樣。

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如今的旅遊攻略中提及大同古城遊的線路有很多種,每一種都已經非常的成熟且商業化。但如果我們回到從前,回到那個90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同,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經過詳細的規劃,我們在民國的地圖上畫一條由大同的東城門進城,沿著古城東大街向四牌樓前進,再去往位於大西街附近的上華嚴寺,接著轉到鼓樓西街,最後登上大同的永泰門城樓登高遠望的線路。

線路圖

至於出行前的準備,可參考當年拍攝《亞細亞大觀》照片一行人所寫下的大同遊記。

出發前的準備

此時大同通往北京的火車已經開通,當時從北京西站出發可乘坐14小時左右的火車到達大同。至於其他地方的遊客則可能較為辛苦,就連當時的省會太原都沒有直達大同的火車(北同蒲線此時並未開通)或者巴士,其他周邊的地方更多的是通過驢馬車等最原始的交通手段前往。

即使在古城內,因為當時城內的道路並沒有做印花,因此並不適合汽車的行進。人們交通方式也多以黃包車、騎馬、徒步為主。

30年代初大同城內的道路情況

而住宿則就不方便的多了,1933年梁思成夫婦二人第一次來大同進行考察時對此多有描述,下了火車後的一行人在城內竟然無法找到一家可以入住的旅店,最終還是在朋友的幫助之下才解決了住宿問題。所以如果在1930年遊大同,最好可以在一天內遊覽完成所有景點,或者提前聯繫好住宿的地方才能避免晚上城門關閉後無處可去的尷尬。

比起住宿和交通,吃飯的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一些。根據民國年間大同地方志的記載,大同以麵食為主,刀削麵等更是成為了一日三餐的主食。除此之外,各類其它的小吃在古城之內也多有售賣。

30年代初一家大同古城內的掛麵鋪

出發上路

1930年夏日的某一個清晨,從御河東側開始出發。站在一個高坡之上是大同的城外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

1930年的大同城外

跨過位於城東側的御河,我們就可以來到大同古城的東側城門——和陽門外

下圖和陽門所在位置
殘破不堪的和陽門城樓

照片中的城樓為明初1372年在大將軍徐達的指揮下鑄造而成,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洗禮,古城內的北城樓已經消失不見,剩餘的三樓城樓也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尤其以照片中的和陽門最為嚴重。

在看過這座城樓之後,我們進入古城之中。沿著大東街走上一段距離,在道路的右側就能看到一座精美的龍壁。

下圖九龍壁所在位置
擁有眾多石碑的九龍壁

明朝初年,隨著代王朱桂入住大同城內的代王府,九龍壁成為了王府前的照壁。幾百年後的明末清初,大順起義軍的一把大火將代王府燒了個精光,整座代王府蕩然無存,只有這座府前的照壁最終躲過了劫難,完整保存了下來

離開代王府後,轉身在四牌樓處的街角可以看到一個寫有「泰山石敢當」的虎頭石。

這種「石敢當」在30年代初的大同古城內隨處可見,其實不單單是大同,在中國其它的古城中也可以看到這種石頭。關於其起源已不可考,但是這種石頭在民間也被叫做「闢邪石」,也是民間信仰的具體形象化。

繼續向西前進,便能看到古城內的重中之重——上華嚴寺

下圖華嚴寺所在位置

站在院牆之外,上華嚴寺整體的規模並沒有想像中的大,並且在前方的街道上還開闢有一座旱廁。

繞過這座旱廁,就可以進入1930年華嚴寺院的內部。

大雄寶殿依然保持著近千年前建立之初時莊嚴樸素的樣子,當時的華嚴寺也是全國已知最早的單體木建築之一(此時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還未被發現)。

從結構上看,因為接近唐代,建築的許多細節之處都完整保留著唐風遺蘊。這也與大殿之下,清代重修時所建造的角樓,鐘鼓樓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寺院主持的允許下,打開大雄寶殿的正門,思緒也一起回到千年之前。

這座矗立在大雄寶殿內的觀音像華麗端莊,可見當年鑿刻此雕像工匠的水平之高。這些巧奪天工的塑像隨著這座寶殿,一起見證了大同古城幾百載的春去秋來。

結束了當日內最重要的參觀後,轉身走入位於鼓樓西街與院巷的交界處,在這裡可以選購一些銅器,當作特產帶回。

下圖院巷所在位置
位於院巷的一家銅器鋪

大同雖然不是產銅的地區,但是銅器的製作早在唐朝時就已經全國知名。這些銅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工藝基本上都是代代相傳,明朝以後逐漸在古城內的院巷形成了一條製作銅器為主的街道。繼續沿著鼓樓西街向前走,可以看到一座閣樓式的木建築——大同鼓樓。

下圖鼓樓所在位置

這座閣樓最初建於明朝初年,幾百年中經歷過多抄襲的重修,但從建築的細節上看,依然完整保留著建造之初所應有的特點。有趣的是,畫面中一名身材魁梧的本地人正在向鏡頭前走過。

離開了這座古城內的閣樓之後,一路向南到達古城的最南端——永泰門城樓

下圖永泰門所在位置

腳下所站的城牆已經很難再看到包磚,城樓也盡顯破敗之景。而城樓下金代所保留下的華嚴寺則保留在了古城內,靜靜地矗立了幾百年之久。

從永泰門離開古城,1930年大同城內的遊覽也就到此結束。繼續向西30裡,就可以達到位於大同西郊的雲岡了。

30年代前往雲岡的道路

結語

一張老地圖,一組舊照片,就可以打開一段時光倒流的旅程。回到90年前,回到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同古城。體驗一場完全不同感覺的古城之旅。

歡迎關注「小郭曰」百家號,更多城市的舊照之旅將會陸續推出。

相關焦點

  • 一場來自1930年大同古城之旅:破損不堪的和陽門,古樸的華嚴寺
    即使在古城內,因為當時城內的道路並沒有做硬化,因此並不適合汽車的行進。人們交通方式也多以黃包車、騎馬、徒步為主。 ,最終還是在朋友的幫助之下才解決了住宿問題。
  • 大同古城與瑤光星
    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北鬥七星一、瑤光星瑤光(搖光)星是北鬥第一(七)星,又稱作破軍星,是軍隊中的敢死隊、先鋒隊,衝鋒陷陣,以爭鋒破壞為目的,但自身之危險性亦大,損兵折將,在所不免,且孤軍深入,有接濟不及之慮。
  • 清明3日【山西經典】我在平遙等你の大同-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喬家大院-平遙古城
    ▌ 活動亮點1)山西全境經典遊:暢遊山西極具代表性的懸空寺、恆山、雲岡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城;2)登北嶽恆山:徒步穿越五嶽之一的恆山,感受恆山的險峰峻石之美,站在恆山之頂俯瞰群山;|大同-雲岡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宿)D3|平遙古城-北京出團通知:出團前1天客服通知時間地點車牌號等信息,並提醒隊員所需裝備,請保持手機暢通。
  • 自然冬令營 徒步、扎染、騎馬、觀鳥......全新的雲南探索之旅![寒假出發]
    一起到彩雲之南尋桃源秘境,開啟雲南七天冬令營吧~前半部分是大理體驗文化,後半部分是麗江深入自然。蒼山徒步、扎染體驗、林間騎馬、木屋營地、捕魚耕種.這絕對是全新的雲南體驗之旅,你要錯過嗎?、觀鳥等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思考與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 自組派全陪導遊【山西五大平】 山西五臺山/雲岡石窟/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 大同城牆/山西博物院雙飛六天
    是味道……【特色景點】:輕鬆玩轉山西精華景區: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大古城之-【平遙古城】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臺山】,重要寺廟群一個不落參觀遊覽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電視劇《喬家大院》的實景拍攝地【喬家大院】
  • 遊覽山西大同:城牆上走一圈是什麼體驗,看完就知道了
    隨著大同城市環境不斷改善,旅遊服務業逐漸完善,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均是紛至沓來,作為大同市最顯眼的地標——大同古城牆景區自然成為遊客的首選之地。城牆雖是後來修復,但建造風格也非憑空捏造,都是根據資料記載以及古城牆殘存為基礎修建的,它與眾多平地而起的仿古建築還是有本質區別。
  • 徒步預告|泉州府古城徒步第34期 —— 「泉州府同安縣」.
    年3月31日(周日)▫︎徒步主題:探古道,尋牌坊,邂逅不一樣的同安▫︎徒步人數:暫定150人▫︎徒步範圍:廈門市同安區2.線上徒步完成基數為10公裡。3.挑戰時間2018年4月1日-4月10日。4.參與者可根據自己生活環境和身體情況,自行選擇徒步地點和路線,自由安排時間進行參與。
  • 【泉州府古城徒步】到安溪湖頭,識家風家訓
    一月一期泉州府古城徒步三年之約倒計時中這是李光地於康熙二十四年命其長子李鍾倫建造的李光地曾在此「講授性理之學,誦讀聖賢之書」>泉州府古城徒步泉州府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支持單位泉州古城新門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泉州通捷新能源汽車體驗站昌湖石材工藝閬山大酒店贊助單位依稼原生茶飲、Vlife-Style
  • 【泉州府古城徒步第35期】徒步永春吾峰,每一步都很堅定!
    終於完成了本期徒步所有路程這是繼24期以來最艱辛的1次徒步之行難度係數5顆星這一期我們在淳樸的自然風光中度過與世無爭的一天累並充實著越艱辛越記憶猶新希望倒數第2期徒步過程中的團結互助以及吾峰的美麗風光能深深地印刻在你的心中
  • 【春節自駕】2021.2.10平遙古城過中國年、西北濃情民俗全程自駕7日遊
    千年平遙古城裡的紅火熱鬧年味,應該是最能體現北方年味的地方,從臘月初一開始,平遙人就開始為春節忙活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老老少少剪窗花貼窗花,夜晚燈籠亮起,城內一片通紅,和晉商大院相得益彰,仿佛穿越回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年代。你可以漫步欣賞古城風貌七大街大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漫步其中,尋找舌尖上的年味。
  • 5月29日,陽光戶外組團參加雲南梅裡雪山雨崩徒步大會,全程8天
    這是一場朝聖之旅,一場心靈的旅途。當你決定開啟這次徒步的大門時,就註定了你已經蹐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旅行。全國最大規模的雨崩徒步大會,強大的保障團隊,優秀領隊與志願者竭誠為您提供徒步過程中的一切幫助。來自五湖四海的徒步愛好者齊聚雨崩,留住美好的瞬間,成為永恆的回憶!摒棄了普遍存在的走馬觀花拉人頭,洗腦宣傳購物為主的模式,注重返樸歸真,完全無購物,和諧自然的戶外理念,低碳環保,健康生態,尊重敬畏自然,做空間和季節徒步的探知者和推廣者。
  • 【海納百川戶外】2021年徒步朝聖 雲南梅裡雪山雨崩徒步大會(春季版)
    這是一場朝聖之旅,一場心靈的旅途。當你決定開啟這次徒步的大門時,就註定了你已經蹐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旅行。5早7正(正餐八菜一湯,不含酒水);正餐餐標30元/人/餐、特色餐70元/人/餐;(10人1桌,人數增減時,菜量相應增減,餐標不變)2、車輛:行程中6天旅行用車,一人一正座;3、住宿:5晚住宿+贈送1晚麗江集合住宿;4、門票:梅裡雪山景區套票、雨崩村管理費;5、領隊:全程專業領隊陪同;6、保險:多重旅遊組合保險;7、
  •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梅裡內轉雨崩徒步
    徒步雨崩,可以觀看梅裡雪山的壯麗,也能前往神瀑神湖洗滌心靈,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修行。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至今仍是未被登頂的處女峰,更是在1996年被政府明令永久禁止攀登。而在另一處,還有一個神奇的瀑布,這裡是朝聖轉山的必到之處,相傳此處是神山卡瓦格博從天上取下的聖水,繞著瀑布轉三圈可以消災除病。雨崩徒步雨崩徒步路線整體難度不大,全程53公裡左右,每天行程結束便可返回村內,可輕裝前行。在四天的行程裡,你將看到梅裡雪山腹地的美景。
  • 山西太原、佛教聖地五臺山、大同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常家莊園五日遊
    獨家贈送贈送價值50元/人的平遙古城電瓶車贈送精美剪紙一份贈送每人每天一瓶礦泉水贈送每個家庭合影照一張我們的優勢五臺山佛國素齋、大同火鍋、平遙特色餐,天天有驚喜,日日享美食,體驗一場不同於以往的美食之旅。全程入住四星級酒店,大同升級一晚五星級酒店。
  • 【映畫山西】雲岡石窟、五臺山、平遙古城、喬家大院雙飛7日遊
    餐食:早餐含、中餐含、晚餐含             住宿:五臺山民宿第四天:五臺山—渾源—大同(車程3+1.5個小時,170+80公裡)早餐後,回到臺懷鎮中心區域,到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五爺廟】上香祈福(遊覽時間20分),隨後前往大同渾源縣【懸空寺】(遊覽時間1.5小時),這裡自古被譽為北嶽恆山十八景之首,以「險、奇、巧、俏」的建築特點名揚海內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稱讚其為
  • 【3月自組】晉善晉美,觸摸千年,邂逅古中國 ——太原晉祠、平遙古城、喬家大院、聖地五臺山、懸空寺、大同雲岡石窟山西全景雙飛六日遊
    體驗一場不同於以往的美食之旅!第三天 五臺山——懸空寺——大同古城牆用餐:含早/中     住宿:大同早餐後朝拜【五爺廟】(萬佛閣),五臺山香火最旺參觀結束後返回大同,晚間可欣賞【大同古城牆】的壯觀景象,大同古城牆為明洪武五年(1372年)修建。牆體「三合土」夯填,牆表包磚,高約14米,比西安古城牆高2米,最寬處16.6米,比南京古城牆最寬處還寬6.6米。城牆上有62座門摟、角樓、望樓。城門樓四座,其中南門城樓最雄壯,為三層重樓。晚上入住大同酒店。
  • 1937年大同,廣靈戰役
    但由於對敵情,任務估計不足,在倉促部署中作出消極防禦部署:以第200旅第400團佔據盤山制高點,固守尚未竣工的國防工事;以第101師佔領盤山以北羅家山,李家寨,鐵路西側迄北山瓦窯口一線陣地;第399團駐守天鎮城。由李俊功率第201旅及第401團駐於天鎮城內,負責指揮全線作戰。李服膺本人則率軍司令部,坐鎮陽高城內,統一指揮。
  • 1930年鏡頭下的呼倫貝爾:寒風掠過的海拉爾,熱情善良的當地百姓
    前言1930年位於黑龍江省境內的呼倫貝爾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本文9幅來自於《亞細亞大觀》的民國老照片,詳細地記錄了90年前,一個民國30年代初期深秋下的呼倫貝爾。進入民國來到1930年,在被偽滿洲國吞併前夕,鏡頭記錄下了當地民眾的風土人情。
  • 奧德賽之旅——阿巴拉契亞山徑徒步
    他的阿帕拉契亞小徑不僅僅是一條漫步通道,更是東海岸城市居民回歸大自然的目的地——一個能休閒娛樂、調整身心的好去處,而且麥凱超乎尋常地推崇它為「走走看看,感悟所見」的小徑。 阿帕拉契亞小徑開拓者他是第一個走過整個小徑的人。從1920年到1936年,他用16年的漫長時間分段走完了整個小徑。 首位一次性走過小徑的人
  • 一座邊防要塞、貿易重鎮是怎麼淪為衰敗古城的?
    根據西漢末年的統計,雁北地區共設18縣,為歷代之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即使到了今天,大同、朔州二市一共也只管轄二市八縣,連漢朝的一半都比不上。截止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雁門與代郡的人口總數超過了57萬,當時全國人口約在6000萬上下,雁北地區人口大致為全國總人口的1%,這一比例遠遠超過了今天大同、朔州二市在全國人口版圖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