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電影《烈日灼心》說,世界上不能直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人心。其實,想製造一起錯案很容易,斷案者,只要按照預想的結果去做就行,但受害者想要平反,往往,就要付出比較沉重的代價。救人者,反被釘上害人的標籤,造謠者犧牲自己,是為家庭兒女不會因此受牽連,不難想像,這個18歲的少年,當初究竟有多麼絕望。
文/金葉哥哥
如今,看到老人摔倒,路人往往會糾結「扶不扶」的問題,他們怕被冤枉,因其自身經濟實力不夠,被賴上了,便會帶上家庭,陷入萬丈深淵。
這是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現實中,見義勇為的人少了,茫茫人海中,竟早已不見了情誼,雖然,想伸出援手,卻又欲罷不能。
更何況,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剛成年,或許還在讀書,母親拿著孩子的照片,反覆摸著它,就像是從前,撫摸著在襁褓中的嬰兒一般。
26年過去了,家人們,一直在為他討回公道。
漸漸地,母親的手變得蒼老,臉上皺紋逐漸加深,只嘆:
「歲月不饒人」。
無時無刻,都想孩兒能回到身邊,照片變得老舊,記憶裡的面孔逐漸模糊,她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
借用《相見歡》中的詩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她盼著兒歸,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獨自望著窗前,成了空巢老人。
人不在了,公道,有用嗎?
至少他,再也不會遭世人唾罵了。
近年來,隨著真正浮出水面,越來越多的冤案,終於得到平反。
諸如張志超、張玉環等人。
他們尚且活著,還有家人,在等待著他回家、還有自由,伴隨著他的餘生。
那些沒出獄的呢?
要麼含冤而死,要麼待在那個小地方,盼望著,自己有一天,能證明清白。
說「呼格案」只是滄海一粟,一點兒都不為過。
這個年紀,什麼概念?
他才18歲,剛剛脫離父母而獨自生活,等到退休之時,至少還有47年;
他才18歲,可以參加高考,進入大學讀書,從鄉村土地中走出去;
他才18歲,將來還會成家立業、娶妻生子,讓一家人其樂融融;
他才18歲,或許,將來還能通過努力,讓家人過上好生活。
這一切,在26年前那個清晨,破滅了。
後來真兇落網,少年已經沒了命。
他的母親,被人戳脊梁骨的時候,誰又能夠為她討回公道呢?
那個警長,在昨年去世了。
帶上所有秘密,悄悄地離開了……
只是這樣,也換不回那個少年,永遠失去的人生。
如果他還活著,大概,現在已經娶妻生子了。
贖罪的方式有很多,選擇自縊,既不能自我救贖,也不能幫到受害者家屬,死去的人無處申冤,沒能活著出獄。
26年前,伴隨少年的去世,讓這個原本幸福美好的家庭,變得有些支離破碎,我們不知道呼格吉勒圖,是否是家中獨子、不知他的母親,現狀究竟是怎樣。
從「呼格案」看當今社會現象,或許,我們應該多些真誠,少些猜疑。
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當人與人之間,都建立起信譽的時候、不再單單盯著利益的時候。
畢竟,多愁善感也是一種情。
本期話題:
從「呼格案」,看當今社會現象,對於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你認為,這能得到解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系「金葉哥哥」原創發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