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材料科技領域,我們比較落後,我們生產的許多產品,都需要進口外國的先進材料,這讓我們十分被動。比如說,像美日這樣的材料科技大國,僅僅通過出口材料,就把有限的利潤空間,給佔據了一大半,我們費力八經的製造產品,結果就只能賺個辛苦加工費,這種情況的出現,確實讓人非常難受。
所以我們要想擺脫材料領域的窘境,就必須得加大對材料科技的投資,加大對新材料的研發力度。據國內媒體1月6日報導,日前上海石化便啟動了「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準備填補我國在大絲束碳纖維領域的空白。而這個項目的總投資就達到了35億元,預計在2024年的時候,能夠全部完成。
據了解,這個大絲束碳纖維,其實就是每束碳纖維根數大於4.8萬根的碳纖維,它具有極佳的力學性能,它的重量不到鋼的四分之一,但是它的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大絲束碳纖維一般被用於紡織、能源和機電等領域,所以大絲束碳纖維,也被稱為工業級碳纖維。而我國現在所使用的大絲束碳纖維,主要就是從外國進口的,由於大絲束碳纖維的產量一直不高,所以我國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就遇到了不少阻力。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碳纖維的需求量約為10.37萬噸,其中大絲束碳纖維的需求量就為4.22萬噸。目前,在大絲束碳纖維市場中,就是美國和日本的天下,美日幾乎壟斷了全球76%的市場份額。而我國現在使用的大絲束碳纖維,就有70%是進口的。在上海石化的項目完工後,我國就能逐漸將大絲束碳纖維給國產化,這對我國碳纖維產業發展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絲束碳纖維,我國在鎳資源的事情上,也傳來了好消息。據悉,中國能源材料企業——格林美,宣布:該公司加大了對印尼鎳礦項目的投資,這讓該公司成為了最大股東,其所持股份從原來的36%,增加到了現在的72%。要知道,我國的鎳資源非常緊缺,其儲量只佔了全球的3%,對我國而言,鎳資源比晶片還緊缺。這次格林美拿下印尼鎳礦項目,無疑是讓我國又掌握了一戰略礦產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