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超級阿嬤》寫的是作者島田洋七在外婆家淚中帶笑的童年生活。
這是一本充滿了生活痕跡、好玩的、彪悍的、帶給人溫暖和力量的書。
在這裡也放了我對這本書的視頻分享,和孩子一起看看吧,他可能會因此而捧起書,愛上閱讀!
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書中阿嬤的超級育兒觀。
面對困境的態度
家裡沒有晚飯下肚了,聞到鄰居家飄來的飯菜香,外婆把窗戶一關 「睡覺吧」。「啊?晚飯呢?」「晚飯?晚飯哪能天天吃啊?」第二天早上,昭廣肚子癟癟地又問外婆:「早飯呢?」「早飯?昨天不是吃過了嗎?」最後他只好餓著肚子撐到了學校的營養午餐。
這個外婆狠心嗎?
如果當時的外婆淚眼婆娑地跟孩子說:「今天家裡什麼吃的都沒有,對不起,我們太窮了。」然後婆孫倆相擁而泣。
那才是跌倒人生谷底了,孩子會跟著你怨恨命運:「我真不幸,可恨,全是貧窮的錯!」他可能會自暴自棄,從此學壞,「貧窮可恥」的心理陰影也會影響著他一生。
肚子雖餓,可外婆樂觀的心態,從不曾讓他覺得自己很不幸。
面對現實的無奈,「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你會選擇哪個呢?
教孩子做事
昭廣到外婆家的第一天,外婆就開始教他做飯,因為外婆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要起床做清潔工作,從此昭廣早飯一做就是八年,從河裡提水也成了每日的必修課。母親工資增多,昭廣也有了零用錢。他問外婆,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外婆立刻反問:「禮物?那你願意幫我嗎?」從此後,每次外婆生日時、身體不舒服時,昭廣都會代替外婆打掃佐賀的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職員辦公室和廁所。看到外婆的笑容,昭廣覺得這比送什麼生日禮物都好。
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吧,孩子需要你給他一起做事的機會。
這不僅能讓他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還能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記住,孩子不需要額外物質獎勵,你的肯定和滿意的神情就會給他無窮的動力。
關於學習
昭廣哭訴自己學不好歷史,外婆豪情萬丈地說:「你就寫,我不拘泥於過去。」面對一分兩分的成績單時(最高分五分),外婆安慰他說:「不要緊,不要緊,一分兩分加起來,就有五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
學習成績好不代表一切,這個社會本來就是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有人用頭腦,有人靠技能,究竟哪個更好,誰能說得準呢?
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強壯的孩子作威作福,弱小的孩子受人欺負,會讀書的孩子得意揚揚。
如果讀書真的不是孩子的專長,根據孩子的特質,給孩子更多的選項呀。
如果大人們能理解這點,因為讀書而自卑的孩子會少很多。
讓孩子對學習保持興趣,永遠比成績高低更重要。
關於夢想
關於夢想外婆也有很多的金玉良言:
「到死以前人都要有夢想!沒實現也沒關係,畢竟只是夢想嘛。」「如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論是什麼結果,都不算失敗。」「人生不能盡如人意,失敗總是難免的。」「遊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
給孩子心中種一顆夢想的種子吧。
夢想不停地變換、有沒有實現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有主動做事的內在動力了。
那種通過自己努力,越來越接近夢想的感覺,遠超過夢想本身的價值。
怎麼樣聽完這些,有沒有被這位精神抖擻、豁達睿智的阿嬤觸動到?
這只是摘取了書中的一小部分內容,阿嬤的超級之處遠不止這些。
每天抽一會時間,跟孩子一起讀書吧,你也會成為孩子心中的「超級爹媽」的。
我是會子,我們一起學習做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