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ID:faxianji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於2001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在日本的銷量超過了700萬冊,持續三年位居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故事講述了小主人公德永昭廣在8歲那年,離開家鄉廣島,來到佐賀的鄉下老家。這裡沒有玩具,沒有朋友,甚至連送他來的姨媽也轉身離開,迎接昭廣的只有低矮破舊的房屋,以及獨立撫養了七個兒女的超級阿嬤。剛來阿嬤家的昭廣無法適應這裡的寒酸生活,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昭廣漸漸體味到了與阿嬤在一起生活的幸福 。
2001年,島田洋七將童年與外婆相依為命的故事寫成《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因真摯感人的內容,引起極大反響,經《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專訪推薦後,更造成轟動。
2005年,深受感動的讀者自動發起「一人一萬日元」活動,募集到一億日元的拍攝資金,把《佐賀的超級阿嬤》搬上銀幕,成為電影史上最感人的事件之一。電影公演後,被譽為近來年「最感動人心的電影」。
生不易,活著更不易,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相信每個有過困苦的童年經歷的人,都會明白這個道理。
島田洋七將自己童年與外婆相依為命的故事寫成書,拍成電影,因為這是他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經歷。
姥姥的生活哲學:河流是我們家的超級市場。
姥姥家門前的小河,會飄來很多別人不要的蔬菜水果。這種撿拾別人遺棄的食物的生活方式,被姥姥描述成自動配送到家的超級市場,她讓8歲的德永昭廣並沒有因為貧窮的生活而感到沮喪,反而開心的找到一個酸甜的西紅柿。姥姥身體力行的教育,讓德永昭廣得以健康的成長。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生活哲學。
看一下我們現在家庭教育,是不是過於注重孩子物質的享受,而忽略掉讓孩子體會生活的本質。因為終有一天孩子需要真正面對自己的人生,是絕望,還是依舊滿懷希望地前行,內心的動力來自於童年對生存世界的感受。
生活給你什麼,就開心地接受什麼。
豁達,需要智慧和幽默。隨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們的很多煩惱來自於對於生活要求的太多,而對於生活了解的不深。姥姥是一個具有高度生活智慧的人,她將這種智慧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長。姥姥編織的謊言有很多,我們也是長大後才能理解大人們善意的欺騙。一雙舊鞋,一件別人穿過的衣服,只要你開心,生活就沒有悲苦。姥姥是懂得生活的人,她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我們的長輩也大多如此。
節約,不是小氣。
赤貧的姥姥要養活一個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窮人家的孩子也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沒錢學習劍道和柔術,可以光著腳練習跑步。這是姥姥恪守的生存底線,因為吃飯是活著的第一要素。8歲的德永昭廣從此要赤腳奔跑在一無所有的世界裡,他要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人生。好在世上自有溫情在,一塊破碎的豆腐,一個我不需要的便當,都蘊含著沉甸甸的關愛,這種關愛,是不需要以尊嚴為代價的。這部電影的感人之處我覺得正在於此。每個人都看見了德永昭廣的貧窮,每個人都在默默幫助他。姥姥的節約,不是小氣。世界不欠我們什麼,只有擁有人格的獨立,才有真正的尊嚴。
天下有兩種窮人,一種是消沉的窮人,一種是開朗的窮人。
相對於富有,貧窮才是人生的常態。富人有富人不斷追求的煩惱,窮人也可以有開心的自信。姥姥向孩子灌輸的窮人理論,包含了多少無奈。姥姥知道,消沉只會給生活再加上一抹灰色。如果說姥姥的生活觀是:竹密無妨溪水過,那麼德永昭廣的人生就是:天高不礙邊雲飛。德永昭廣用自己的不花一分錢的奔跑,終於贏來成長中最有價值的收穫。誰也不能阻擋一個開朗的窮人奔向幸福的彼岸。
這部笑中帶淚的電影,戳中了無數人的心,片中滿滿的正能量與無處不在的愛,讓人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在逆境中成長,才是成長的真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