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秦王族是嬴姓趙氏,趙王族也是嬴姓趙氏,二者有關係嗎?

2020-12-17 風景大世界

(空前慘烈的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相爭的最高峰)感謝歷史迷的好問題。秦王族和趙王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只是後來分出了不同的支系。後來也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最後兩國演變為相愛相殺的關係。

秦與趙同根同祖同源

關於秦王族和趙氏的祖先,載於《史記》卷43《趙世家》:「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根據史記,相傳秦的先祖為三皇五帝時期的伯益,最早為夏朝諸候,後歸順商湯,滅夏。在殷商大戊時,中衍成為重要的諸侯。其子蜚廉,其孫惡來、季勝。武王克殷時,惡來被周武王所殺。蜚廉一系在此時分為兩支,惡來之子孫為秦國之祖,其弟季勝為趙氏之祖。

具體而言,季勝後人造父在周穆王時為周王御者,受封趙城,遂為趙氏。惡來一系居於犬丘,在周孝王時受封秦邑。其後為大駱,居犬丘,以畜牧為生。大駱生成與非子,並與周朝申侯通婚。周孝王封非子,成為秦國先祖。

(作於秦景公時代的秦公簋上的金文「秦」)秦和趙不僅同祖,而且在周時都是做著同樣的工作,都是給周天子養馬和駕車。在秦景公一號大墓中發現過一片石罄,銘文如下: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大意為天子舉行宴饗,(作罄者是)(秦)共公、(秦)桓公的繼承者,先祖高陽在天有靈,國內得以四方生平。高陽氏,即顓頊,黃帝之孫,位列「五帝」。由此看來秦人源自華夏人群,早期秦文化源自中原商周文化,與西戎差異甚大,但由於長期闢居西隅,亦吸收了不少戎狄文化,在長期與戎狄的戰爭中,秦人養成了粗獷好戰的性格。

相比較而言,季勝後人很長時間內默默無聞,至今還沒發現更多、更詳實的記載。

分處兩地走出了不同的崛起道路

秦最初領地在當時屬於周朝的邊緣地區,西接西戎。相當長的時間,秦承擔著為周天子守護西境的使命。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封非子於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為天子之附庸,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國伊始。非子死後,其子秦侯即位,秦侯元年(前855年),秦國始有確切紀年。

秦襄公七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攻打周王室,殺死周幽王,秦襄公率軍救周,屢立戰功,隨後秦襄公審時度勢,支持周平王,並護送周室東遷洛邑。秦襄公因此被周平王封為秦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成為諸侯國。到了秦穆公時代,降服西戎八國,亦同時參與中原爭霸,成為與晉國、楚國的霸主級別強國。

(秦公鼎(西周晚期,一說春秋早期))經歷過了幾代人的努力,秦國終於從一個為周天子養馬的部落發展成為霸主級強國。秦國跨越幾代人的持續奮爭,為子孫後代注入了強悍的基因。

相比而言,受封趙城的季勝的後人,默默無聞,一直到晉文公時才開始顯露頭角。西周末年,叔帶入晉國,侍晉文侯。驪姬之亂時,太子申生被害,叔帶的後裔趙衰跟隨公子重耳流亡,後來重耳成為晉文公,治國有方,稱霸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趙衰於是權重位高,其後代趙盾、趙武、趙鞅、趙無恤都成為股肱之臣。

晉國在晉出公時期公室卑弱,主要權力被知伯瑤和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驅逐晉出公而立晉哀公。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晉幽公繼位,晉國君主對趙、魏、韓已毫無權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晉烈公17年),趙烈侯、韓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天子立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認為戰國時代由此開始:「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國剩餘的土地瓜分完畢。趙襄子執政後,趙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強盛期。《呂氏春秋·孝行覽二》這樣描述襄子的功績:「...北取代,東迫齊,令張孟談逾城潛行,與魏桓、韓康期而擊智伯,斷其頭以為觴,遂定三家...」。滅智之後的趙國,其疆域北起燕、代,南臨河、漳,為三晉中勢力最強大者。《史記·趙世家》記載,「趙北有代,南並知氏,彊於韓、魏」。整理了晉國的內務後,趙國開始了爭霸中原的歷程。

(趙國的國土和勢力範圍。趙國一直是多極化的政治格局,有三大政治中心,分別是晉陽、邯鄲和代。)趙國的國力高峰期在趙武靈王趙雍時代。他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令趙國軍隊仿效胡服,採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長褲服式,挽弓騎馬練習射箭。趙國軍力自趙成侯之後再次強大,消滅中山國,擊敗林胡和樓煩二族,成為天下僅次於秦、齊的強國。

秦與趙的相愛相殺

趙國中後期,關東六國尚有實力與秦交鋒和抗衡的也就是趙國了,於是,同根同祖的兩國上演了相爭相殺的戲碼。

趙武靈王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建立了戰鬥力強悍的騎兵部隊。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趙國在東方挫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國,加之先前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損失極為慘重,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名將名相輩出,數敗秦軍。於澠池與秦盟會後,趁秦攻楚的機會出擊關東,奪取齊的高唐,又遍擊關東諸國,奪取土地。一時在關東聲威無兩,直至因上黨郡歸屬問題導致的長平之戰,結果趙國元氣大傷。

(胡服騎射。趙國在武靈王以前曾擁有強大的軍隊,而胡服騎射的作用在於將其進一步強化。)前229年,秦攻趙國,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趙幽繆王。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2年代王降秦,趙國亡。

秦終於在滅趙之後已無國可抗秦,遂統一中原。

相關焦點

  • 秦國和趙國是親戚關係嗎?為何他們都是嬴姓趙氏?戰國多是親戚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秦國是嬴姓趙氏,而趙國也是嬴姓趙氏了。因為他們不僅擁有同一個父系祖宗,也擁有同一個母系祖宗,是後來分化出來的。一、秦趙的祖先是同一個人。我們看歐洲近代史,就會發現,這些個歐洲國家的國王見了面,一個個都要稱兄道弟。
  • 秦王是嬴姓秦氏還是嬴姓趙氏,姓和氏是什麼關係?平民無姓氏?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姓和氏:姓來自始祖,永遠不變;氏是姓的分支,隨時能改;平民沒有姓氏在戰國以前,姓和氏分得很清楚。遠古時期,同一個母親生的後輩聚居在一起,組成母系氏族。每一個母系氏族都有一個名稱,這就是姓。姓,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傳給她的女兒。每個姓都有一個始祖母,比如殷商的始祖母是簡狄,大周的始祖母是姜嫄。
  • 嬴姓趙氏?秦趙兩國王室之間有什麼關係?五百年前是一家人
    不過審視一下當事雙方,發現一個尷尬現象,秦趙兩國王室其實都是嬴姓趙氏。那麼秦趙王室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五百年前是一家。一、共同的祖先據《史記》記載,黃帝的孫子顓頊有個叫女修的孫女。某日一隻鳥從女修頭頂飛過,正好落下了一顆蛋。女修把蛋吃下去,結果居然懷孕了。對於這種違背生物學常識的事情,不必當真。
  • 嬴姓趙氏家族!輝煌5000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溯嬴姓淵源,顓頊高陽氏之孫皋陶(八愷之庭堅),皋陶生於山西洪洞(一說曲阜),舜因而賜以嬴姓。嬴姓趙氏始於西周造父,造父為皋陶的十世孫。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 嬴姓趙氏!輝煌5000年,氣勢磅礴!播遷遍天下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溯嬴姓淵源,顓頊高陽氏之孫皋陶(八愷之庭堅),皋陶生於山西洪洞(一說曲阜),舜因而賜以嬴姓。嬴姓趙氏始於西周造父,造父為皋陶的十世孫。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 《大秦賦》中秦國國君都是嬴姓趙氏?事實遠比想像的複雜!
    一、秦趙源流史秦、趙同為嬴姓,乃同為伯益贏姓之後。伯益裔孫蜚廉生惡來、季勝,惡來為秦之祖,季勝為趙之祖,故秦、趙同祖,都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秦、趙歷代君主都因善於馴馬、御馬而著名於世。特別是有 44 氏東遷日本,成為日本大族,對日本的開發和建設作了重大的貢獻。2、趙國源流史趙氏自造父受封趙城,成為周穆王的大夫,發展雖然緩慢,傳到趙盾時,成為晉國卿,開始執政,但不久因故被誅滅。其孫趙武又復為卿,復興趙氏,自此趙氏逐漸上升為強族。
  • 泱泱趙氏,將才輩出!趙氏八大名將你可知?
    >關注」,即可加入中華趙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代表作:創建南越國。趙武帝乘秦之亂,奄有嶺表,都於番禺,與漢高祖各帝一方,有愛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懾乎蠶叢(安陽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結人心,教民耕種,國富兵強。。。。。。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 春秋戰國之下宮之難與趙氏孤兒
    趙氏,他們是紂王大將飛廉的後代。據說飛廉有二子,一、惡來,秦國國君是其後人,二、季勝,趙國國君是其後人,所以說,秦趙是一家。
  • 寶應趙氏,相傳是宋代宗室之後
    寶應射陽湖地區有一支趙氏, 相傳是宋代宗室之後, 祖先為鼎鼎大名的「八賢王」趙德芳。 日前, 如今已定居珠海的趙氏後人趙靜 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家族的來龍去脈。
  • 【尋根問祖 百家姓】 352:衣姓、嬴姓、原姓、苑姓、惲姓
    秦非子,嬴姓,名非子,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秦侯,嬴姓,秦氏,秦國國君,秦非子之子。秦公伯,贏姓、秦氏,名已佚,秦國國君。秦侯之子。
  • 秦和趙皆嬴姓趙氏,商紂王時,原來皆出自同一個祖先——蜚廉
    戰國中期時,秦國孝公在法家商鞅的變法下由弱變強
  • 【研討】伯益·《嬴姓·嬴秦淵源》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嬴」姓為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之一,屬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姓氏)之始。
  • 看《大秦賦》必須知道的一個問題:統一中國的嬴姓部族從哪裡來?
    那麼建立秦國、統一華夏的這個嬴姓部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春秋戰國之前,他們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歷程? 一、發源於今山東地區 春秋初建立秦國的這個嬴姓部族,究竟發源於何處?或許很多讀者朋友會感覺不可思議:嬴姓部族不是居住在渭河流域嗎?春秋前,他們在此起源、繁衍、發展,至春秋初建國。司馬遷的《史記》不是記載的很清楚嗎?
  • 看《大秦賦》必須知道一個問題:統一中國的嬴姓部族從哪來?
    那麼建立秦國、統一華夏的這個嬴姓部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春秋戰國之前,他們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歷程?一、發源於今山東地區春秋初建立秦國的這個嬴姓部族,究竟發源於何處?或許很多讀者朋友會感覺不可思議:嬴姓部族不是居住在渭河流域嗎?春秋前,他們在此起源、繁衍、發展,至春秋初建國。司馬遷的《史記》不是記載的很清楚嗎?
  • 【趙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源流二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
  • 不光大秦的根在甘肅天水,唐朝李氏、宋朝趙氏都出自這裡
    通過天水的簡歷我們可以發現兩點:第一,天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孕育皇室大姓的先決條件;第二,天水跟秦朝的關係最為密切。 嬴姓家族與商朝是親密的政治夥伴,早在商湯時就參與攻打夏桀,是商王的政治聯盟,並不斷有家族聯姻。到商朝末期,紂王最信賴的大臣,就是嬴姓的蜚廉和嬴姓費氏的費仲。還真是沒想到,《封神榜》裡鼎鼎大名的奸臣費仲竟然是嬴氏子孫。 商朝被周朝所滅後,秦人背井離鄉,來到了遍布戎人部落的西陲之地。
  • 五臺槐蔭村趙氏始祖伯英公
    《趙氏宗譜》序言古人云:「譜牒,身之本也。」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江水萬裡,必有源頭。趙氏宗譜趙姓,是中華民族歷史最為悠久、地位最為顯赫的姓氏之一。據考,趙姓本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伯益,始祖為造父。伯益乃顓頊帝裔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之九世孫。
  • 秦國歷代國君關係圖(時間軸圖)
    —公元前609年),嬴姓,趙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夫人穆姬是晉文公的姐妹,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康公送晉公子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曰到渭陽」,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係。秦共公 享國五年秦共公(?—前605年),華夏族,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貑,《左傳》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記》誤作五年),前605年卒。
  • 嬴姓家族發展史:從馴獸駕車到統一六國
    大廉的玄孫中衍給商朝太戊帝駕車,之後的每代都有功勞,輔佐殷商。所以嬴姓子孫大多顯貴,最後成了諸侯。夏桀:桀,夏朝末代君主,有名的暴君。商湯:湯,商朝開國君主,滅夏建商。有一次造父給周繆王駕車,日行千裡,平定了叛亂,周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族人從此姓趙。其他嬴姓子孫也沾造父的光,都住在趙城,姓趙,其中就有春秋晉國大夫越衰。商紂王:帝辛,商朝末代君主,與夏桀並稱「桀紂」的典型暴君。周武王:姬發,西周開國君主,滅商建周。
  • 趙氏「天水堂」由來,趙姓人必看
    趙姓出自嬴姓,血緣始祖為炎黃之後,少昊、顓頊的苗裔孫女修。相傳,女修吞玄鳥卵而生嬴氏初祖。玄鳥為鳳凰,實為女媧的化身,女媧有一名為「鳳裡棲」。嬴氏得姓始祖為伯益,又名大費,皋陶(又名大業)和女華之子,輔佐堯舜,立下大功,被舜賜封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