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慘烈的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相爭的最高峰)感謝歷史迷的好問題。秦王族和趙王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只是後來分出了不同的支系。後來也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最後兩國演變為相愛相殺的關係。
秦與趙同根同祖同源
關於秦王族和趙氏的祖先,載於《史記》卷43《趙世家》:「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根據史記,相傳秦的先祖為三皇五帝時期的伯益,最早為夏朝諸候,後歸順商湯,滅夏。在殷商大戊時,中衍成為重要的諸侯。其子蜚廉,其孫惡來、季勝。武王克殷時,惡來被周武王所殺。蜚廉一系在此時分為兩支,惡來之子孫為秦國之祖,其弟季勝為趙氏之祖。
具體而言,季勝後人造父在周穆王時為周王御者,受封趙城,遂為趙氏。惡來一系居於犬丘,在周孝王時受封秦邑。其後為大駱,居犬丘,以畜牧為生。大駱生成與非子,並與周朝申侯通婚。周孝王封非子,成為秦國先祖。
(作於秦景公時代的秦公簋上的金文「秦」)秦和趙不僅同祖,而且在周時都是做著同樣的工作,都是給周天子養馬和駕車。在秦景公一號大墓中發現過一片石罄,銘文如下: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大意為天子舉行宴饗,(作罄者是)(秦)共公、(秦)桓公的繼承者,先祖高陽在天有靈,國內得以四方生平。高陽氏,即顓頊,黃帝之孫,位列「五帝」。由此看來秦人源自華夏人群,早期秦文化源自中原商周文化,與西戎差異甚大,但由於長期闢居西隅,亦吸收了不少戎狄文化,在長期與戎狄的戰爭中,秦人養成了粗獷好戰的性格。
相比較而言,季勝後人很長時間內默默無聞,至今還沒發現更多、更詳實的記載。
分處兩地走出了不同的崛起道路
秦最初領地在當時屬於周朝的邊緣地區,西接西戎。相當長的時間,秦承擔著為周天子守護西境的使命。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封非子於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為天子之附庸,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國伊始。非子死後,其子秦侯即位,秦侯元年(前855年),秦國始有確切紀年。
秦襄公七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攻打周王室,殺死周幽王,秦襄公率軍救周,屢立戰功,隨後秦襄公審時度勢,支持周平王,並護送周室東遷洛邑。秦襄公因此被周平王封為秦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成為諸侯國。到了秦穆公時代,降服西戎八國,亦同時參與中原爭霸,成為與晉國、楚國的霸主級別強國。
(秦公鼎(西周晚期,一說春秋早期))經歷過了幾代人的努力,秦國終於從一個為周天子養馬的部落發展成為霸主級強國。秦國跨越幾代人的持續奮爭,為子孫後代注入了強悍的基因。
相比而言,受封趙城的季勝的後人,默默無聞,一直到晉文公時才開始顯露頭角。西周末年,叔帶入晉國,侍晉文侯。驪姬之亂時,太子申生被害,叔帶的後裔趙衰跟隨公子重耳流亡,後來重耳成為晉文公,治國有方,稱霸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趙衰於是權重位高,其後代趙盾、趙武、趙鞅、趙無恤都成為股肱之臣。
晉國在晉出公時期公室卑弱,主要權力被知伯瑤和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驅逐晉出公而立晉哀公。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晉幽公繼位,晉國君主對趙、魏、韓已毫無權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晉烈公17年),趙烈侯、韓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天子立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認為戰國時代由此開始:「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國剩餘的土地瓜分完畢。趙襄子執政後,趙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強盛期。《呂氏春秋·孝行覽二》這樣描述襄子的功績:「...北取代,東迫齊,令張孟談逾城潛行,與魏桓、韓康期而擊智伯,斷其頭以為觴,遂定三家...」。滅智之後的趙國,其疆域北起燕、代,南臨河、漳,為三晉中勢力最強大者。《史記·趙世家》記載,「趙北有代,南並知氏,彊於韓、魏」。整理了晉國的內務後,趙國開始了爭霸中原的歷程。
(趙國的國土和勢力範圍。趙國一直是多極化的政治格局,有三大政治中心,分別是晉陽、邯鄲和代。)趙國的國力高峰期在趙武靈王趙雍時代。他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令趙國軍隊仿效胡服,採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長褲服式,挽弓騎馬練習射箭。趙國軍力自趙成侯之後再次強大,消滅中山國,擊敗林胡和樓煩二族,成為天下僅次於秦、齊的強國。
秦與趙的相愛相殺
趙國中後期,關東六國尚有實力與秦交鋒和抗衡的也就是趙國了,於是,同根同祖的兩國上演了相爭相殺的戲碼。
趙武靈王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建立了戰鬥力強悍的騎兵部隊。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趙國在東方挫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國,加之先前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損失極為慘重,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名將名相輩出,數敗秦軍。於澠池與秦盟會後,趁秦攻楚的機會出擊關東,奪取齊的高唐,又遍擊關東諸國,奪取土地。一時在關東聲威無兩,直至因上黨郡歸屬問題導致的長平之戰,結果趙國元氣大傷。
(胡服騎射。趙國在武靈王以前曾擁有強大的軍隊,而胡服騎射的作用在於將其進一步強化。)前229年,秦攻趙國,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趙幽繆王。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2年代王降秦,趙國亡。
秦終於在滅趙之後已無國可抗秦,遂統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