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太極拳|四代立家規……(連載)

2020-12-22 澎湃新聞

四代立家規

第八回

(接上期)巧妞的公爹說到做到,真的承攬了所有罪名,蹲了大牢。陳恂如得知事情前後經過,非常痛心地說:巧妞是個女孩家,拿握不住輕重,害得公爹替罪。以後,陳家拳術傳男不傳女。

陳敬柏,男,字長青,生活於乾隆年間,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二世,是太極拳的第四代宗師。

陳敬柏自幼學習家傳太極拳法,拳藝高超,擅長用靠。靠是太極拳獨有的打法,主要是利用軀幹的力量,威力極大,氣勢恢宏。陳敬柏曾在山東巡撫衙門當差,身經百戰,無往不勝,人送雅號「蓋山東」。年紀大了,陳敬柏就告老還鄉,平時也教些弟子,安享晚年。

有一年農曆三月二十三,適逢陳家溝村有集會,60多歲的陳敬柏也到集市上走動,看看熱鬧。大街上有一處圍了一大群人,不時有叫好之聲。在一個草帽攤前,陳敬柏買了一頂草帽,戴上遮擋陽光,然後隨著人群也向熱鬧場上走去。

只見人群當中的空地上,一個肥頭大耳、面目猙獰的人正在信口吆喝:「人們都說陳家溝臥虎藏龍,高手如雲,我看未必見得!今天我王定國在此獻藝,如果誰能在我舞刀之時,將一碗水潑在我的頭上,我就給他磕三個響頭,稱他為師!」

說罷之後,王定國操起一把單刀,纏頭裹腦地舞了起來,倏倏倏,刀光閃閃形成光環,罩在王定國頭上,真箇是風雨不透,圍觀者不時叫好。

陳敬柏雖說年過花甲,但他見王定國自吹自擂,還貶低陳家溝,心中也有些不高興,就想跟王定國開個玩笑,讓他知道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老頭就湊到王定國身邊,伸手擱下自己的草帽,瞅準機會,一下給王定國扣在了頭上。

嗷——好!見陳敬柏將草帽戴在了王定國頭上,圍觀的人一陣叫好。剛吹過大話的王定國一下子傻了眼,別說一碗水潑頭上了,人家把草帽都給自己戴上了,這比當場扇耳光都難受。

磕頭!拜師!磕頭!拜師!人們開始起鬨。

王定國赤紅著臉,走到陳敬柏跟前,跪下來,咚咚咚連磕三個響頭,向陳敬柏說:「敢問師父大名?」陳敬柏也見得多了,順口道:「陳家溝人陳敬柏。」王定國記在心頭,說:「我王定國今天算是栽在陳家溝了,20年後一定再來請教!」說罷起身,憤憤而去。

陳敬柏把這事就當一陣風,刮過了什麼也就沒有了,卻不料,20年之後,王定國還真的來陳家溝尋仇了。

王定國直接找到陳敬柏家,家人不認識王定國,只說是進城去了。

王定國順著青峰嶺向縣城走,沒走多遠就看見一位老頭騎著毛驢迎面過來,老頭正是陳敬柏。王定國上前一把拽住毛驢,向陳敬柏道:「在下王定國前來討教!」

80多歲的陳敬柏早已忘了此人此事,見王定國果真前來,知道來者不善,就問王定國想怎麼辦。王定國說你跟我來。他將陳敬柏領到陳家溝玉皇廟內的一間屋子裡,進門就搬起一根條石,將玉皇廟大門堵上,然後說:「咱們今天只能有一個人活著出去!陳敬柏,我已經等你20年了!」

陳敬柏一聽,知道今天不出手是不行了,王定國已起了殺心,於是說:「你動手吧!」

王定國也不客氣,招招毒手直逼陳敬柏。

陳敬柏讓過三招之後,瞅個破綻,貼了上去。陳敬柏一個迎門靠,將王定國騰空擊起。王定國從空中跌下來,正好頭下腳上撞在自個兒搬來的擋門條石上,頓時腦漿迸濺,一命嗚呼!

王定國不服陳家溝臥虎藏龍,命喪八旬老人之手。其實,陳家溝太極高手何止一人?太極拳第四代宗師陳繼夏不僅武藝超群,而且還是丹青妙手。

太極拳第四代宗師還有陳繼夏,字炳南,男,其生卒年月不詳,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二世。

陳繼夏為人和善,平日裡將太極拳的內勁練習融入勞作之中。陳繼夏家裡以磨麵為生,他便借推磨來練習內功。開始之時,陳繼夏也是雙手推磨,慢慢地用單手推磨,後來用四指、三指,直至最後單指推磨,眾人見了無不稱奇,陳繼夏卻不以為然,只道是推磨小技,不足稱道。

借推磨練就了太極內功,陳繼夏更將太極拳藝練得爐火純青,尤其以用肘而聞名武林,江湖上便有了「陳敬柏靠,陳繼夏肘」的美稱。

陳繼夏除了習練太極拳之外,還研修山水畫法,經常被人請去為廳堂樓閣作壁畫,既是創作,又能謀生,陳繼夏樂此不疲,怡然自得。

這一天,陳繼夏正在一座寺中大殿裡作畫,急聽身後有輕微的腳步聲響,他以為是鄉親們來看自己作畫,也不在意,只顧自己作畫。

突然間,陳繼夏感覺腦後一陣疾風襲來,驚悉有人偷襲。剎那間,對方兩隻大手已按住了自己的雙肩,勁力直透骨肉。陳繼夏當即明白,來人乃武林高手。他暗運內力,一抖雙肩,只聽見來人一聲驚呼,已從陳繼夏的頭頂飛過,跌落在陳繼夏的面前。

偷襲之人也是武林高手,一個空中轉體,落在地上,早已震碎了幾塊鋪地的方磚。

你道來人是誰?那也是著名武術家,黃河南岸汜水縣人芪乃周,也就是後來芪家拳的創始人。

芪乃周多年習武,潛心研究周易陰陽變化之理,終覺獲益不深,素聞陳家溝太極拳博大精深,陰陽互換,剛柔相濟,總是沒有親眼目睹。這次渡河而來,就是專門前來拜訪太極拳大師陳繼夏。此番偷襲,原是為證實人們傳說的陳繼夏功夫真假。領教之後,急忙施禮拜上,自報家門,請陳繼夏原諒自己的魯莽。

陳繼夏對芪乃周也早就有所耳聞,今日一見,分外高興。從此以後,陳繼夏與芪乃周兩人成為至交,經常在一起談文論武,切磋技藝。

話說有一天,陳繼夏從芪乃周那裡訪友交流歸來,正遇見兩頭公牛在街頭牴架,鬥得那是互不相讓,頭破血流。一群圍觀者怕有牛鬥敗受傷而死,但又無法阻止,急得亂吆喝,可兩頭公牛正鬥在一起,絲毫不理。

陳繼夏見狀,一個箭步,躍到街中,伸雙手扭住兩隻牛頭上的犄角,將兩頭牛生生掰開。公牛急得亂踢亂叫,卻掙扎不脫。陳繼夏雙手一抖,將兩頭牛掀出三四步開外,嚇得兩頭牛顧不上爭鬥,各自逃竄。眾鄉親見陳繼夏此舉,也個個伸出大拇指稱讚。

未完待續……

總監製:李建陽

監 制:劉晞暄 王 言

統 籌:楊 傑 張乙晨

主 編:王 言 責 編:王 鵬

校 審:王盈燕 編 輯:皇甫勝彬

原標題:《話說太極拳|四代立家規……(連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話說太極拳|細說太極拳理到四代立家規……(連載)
    陳王廷與蔣發名為主僕,實為師友,故蔣發能得陳王廷所創編太極拳之真傳。因蔣發與陳王廷為莫逆之交,所以陳王廷晚年畫像時,特地讓蔣發持刀立其背後一起畫進軸中,並存於陳氏宗祠。清聖祖康熙十三年,即公元1674年,蔣發去世,陳氏族人將其葬於陳家溝村西北小五叉口一個叫「楊海窪」的地方,並豎墓碑,當地人稱之為「蔣把式墓」。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兩位老人奉旨進京參加「千叟宴」,皇上御賜鎏金匾額「龍章寵賜」,同時賞賜有龍頭杖、花荷包、黃馬褂、鼻煙壺等,榮耀之至。太極拳大架的傳承脈絡:一代陳王廷——二代陳汝信——三代陳大鵬、陳大鵾——四代陳善志、陳善通——五代陳秉旺、陳秉壬、陳秉奇——六代陳長興——七代陳耕耘、楊露禪——八代陳延熙、陳延年、陳五典、陳五常——九代陳發科、陳登科、陳田科、陳連科、陳省三、陳寶璩、王雁——十代陳照池、陳照丕、陳照奎、顧留馨、田秀臣、雷慕尼、洪均生、馮志強、李經梧、陳守禮——十一代等。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臺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面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 話說太極拳|你絕對不知道!太極拳到了中國臺灣後變成了……(連載)
    一是王延年傳承的太極拳。王延年,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國臺灣楊式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欽霖弟子。自幼喜好武術,1933 年,經形意拳老師穆修易介紹,拜山西省政府秘書王新午學習太極拳。1944 年,又承丹道名師張茂林介紹,拜於楊澄甫之徒張欽霖門下。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鄭天熊拳術因專注實用,以陰陽24 段太極內功及肚腩功著名, 發展成一體系,稱為「鄭家吳式太極拳」。20世紀 90 年代,鄭天熊退隱歸鄉,自建太極山莊。2005年 5 月7 日在中山辭世,享年 75歲。冼孟豪是第一個探訪陳家溝及趙堡鎮的香港人。冼孟豪是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師從鄭榮光,並於 1984 年邀請馬嶽梁來香港傳授吳式太極拳。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因張峻峰在臺灣形意拳和八卦掌聲名過重,掩過了其所練太極拳,弟子們大多衝著形意拳和八卦掌而來學習,故其武式太極拳的傳播範圍並不是很廣。三是吳式太極拳。衛笑堂,山東省棲霞人。臺灣吳式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吳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吳鑑泉弟子。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從始祖陳王廷到陳王廷創拳……(連載)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臺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面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 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廣府太和堂第十三回 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廣府鎮古城東門陽和門入城不遠處,有一塊木製店牌立於路邊,上書「豫覃懷太和堂藥店」。 「豫覃懷太和堂」不但在醫藥界赫赫有名,在太極拳界也久負盛名,而且和楊式太極拳有著極深的淵源,可以說「豫覃懷太和堂」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產生和發展的主要起因和契合點。當年「豫覃懷太和堂」藥店掌柜、夥計都是從懷慶府溫縣過來的,均練陳家溝太極拳,即現今人們所稱陳式太極拳。
  • 話說太極拳|和、李學拳還有這樣一段故事!98%的人都不了解!(連載)
    和式太極拳的推手講究上、中、下三盤二十八法,分單人推和雙人推。單人推手主要是在意念引導下推手,可單手推,也可雙手推。單人定步練習有左右裡合圈、外開圈、左右前後平圓、立圓圈、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的斜圈等,圈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在圈中體會一圓、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落、迎抵,使意、氣、勁渾圓一體。
  • 楊露禪曾孫、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嫡傳人楊振鐸逝世
    楊露禪曾孫、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嫡傳人楊振鐸逝世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1-07 20:05 來源:澎湃新聞
  • ​話說太極拳(18)|太極拳竟還有這麼多道道……(連載)
    話說太極拳(17)|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太極拳先輩門規戒律》共分五部分,即「門尊十二嚴」「規守廿備」「戒章十二禁」「律則二格」「學拳須知」,都對演練太極拳者的言行、道德情操進行了規範,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貫穿始終。
  • 話說太極拳(15)|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因張峻峰在臺灣形意拳和八卦掌聲名過重,掩過了其所練太極拳,弟子們大多衝著形意拳和八卦掌而來學習,故其武式太極拳的傳播範圍並不是很廣。三是吳式太極拳。衛笑堂,山東省棲霞人。臺灣吳式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吳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吳鑑泉弟子。約在1930年至1936年間,衛笑堂在上海山東旅滬體育會傳授八步螳螂拳,結識上海精武體育會吳鑑泉,學習了吳鑑泉傳授的108式吳式太極拳。
  • 淺論太極拳中的「立如平準」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中說:「立如平準,活似車輪。」閱查眾多太極拳書、論文和有些太極拳名家的註解、注評、注釋等,均將王宗嶽《太極拳論》以如此說。實際此說欠妥,應以「立如秤準」為對的。此錯在歷史上抄寫之誤,致使「立如平準」廣為流傳。根據鄭悟清老師所傳抄的王宗嶽《太極拳論》,雍正六年王柏青著《太極拳秘術》,以及趙堡歷代傳遞抄寫的拳譜,均是「立如秤準」。
  • 楊澄甫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收徒儀式,場面簡單溫馨
    2020年8月9日,農曆六月二十,楊氏太極拳第六代,楊澄莆第四代傳承人劉邯靜喜收新徒。
  • 太極拳的故事 | 一個家族和一門絕藝(連載一)
    太極拳的故事 | 一個家族和一門絕藝(連載一) 萬物發生總有源頭。
  • 【文明實踐在行動】旗婦聯舉行「傳家訓 立家規 揚家風」宣講活動
    【文明實踐在行動】旗婦聯舉行「傳家訓 立家規 揚家風」宣講活動 2020-11-0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烏鴉塘劉氏族譜》:傳承好家訓 培育好家規
    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時刻以一種無言的教育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在我縣,傳承了千百年的《烏鴉塘劉氏族譜》家訓家規,便為每個家庭樹立了榜樣
  • 汶上縣舉辦「學法規立家規、傳新風育家風」原創作品徵集活動
    關於舉辦「學法規立家規、傳新風育家風」原創作品徵集活動的通知家風是家庭建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風尚的具體詮釋。為賡續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文聯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舉辦「學法規立家規、傳新風育家風」原創作品徵集活動,以此激勵感召汶上籍和在汶上縣工作的廣大官兵、官兵家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涵養崇清尚廉價值觀,進一步強化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做事的內在自覺,不斷匯聚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而不懈奮鬥的強大正能量。
  • 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修佔與吳式太極拳
    【名家簡介】修佔,萊州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萊州市振武館館長,是中國傳統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
  • 王陽明家規:一介書生立赫赫軍功
    專家認為,王陽明一介書生,卻能立下赫赫軍功,令後人稱奇。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帶您一起回顧王陽明的家規。王陽明簡介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