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為全面貫徹中央精神,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理論氛圍、輿論氛圍、文化氛圍、社會氛圍,推出《喜迎十九大助力鐵三角》欄目,報導溫州在「再造新優勢、再創新輝煌、打造『鐵三角』」的徵程中只爭朝夕攻堅奮進的精神風貌,展示溫州在系統構建五大發展生態、加快建設國際時尚智城的徵程中取得的矚目成績。
《新聞聯播》截圖
溫州網訊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昨晚播出《砥礪奮進的五年·智慧醫療提高患者滿意度》主題報導,介紹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依託網際網路技術、顛覆傳統就醫流程的創新舉措。
近來,溫醫大附一院的信息化建設引起廣泛關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媒體也紛紛報導了該院「看病不用等」的典型經驗。
《新聞聯播》昨晚報導介紹,溫醫大附一院利用立體預約掛號體系和覆蓋全院的多功能自助機,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縮短一些不必要的中間排隊環節,讓信息多跑路,讓病人少走路。據統計,患者排隊次數從過去的平均7次減少到零次,單次門診時間從平均4個多小時下降到約30分鐘。
溫醫大附一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現代化醫院不斷改革和發展的浪潮中,溫醫大附一院率全國之先實現信息化條件下的流程再造,藉助信息化手段改善醫療服務流程,取消掛號、收費環節,實現就診流程的「零排隊」,探索出預約、預存等就醫新模式,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其以信息化引領的智慧醫院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該院服務流程的顛覆性創舉,對國內外醫療行業都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
2015年9月4日在緬甸仰光舉行的「2015亞洲醫院管理獎」頒獎典禮上,溫醫大附一院「零排隊醫療服務新體驗」項目獲得「客戶服務」類別金獎。「亞洲醫院管理獎」是亞洲醫院管理創新與領先水平的標誌,是亞洲醫院管理最高品牌。
至今已有包括北京301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超過700家單位來該院學習借鑑醫療服務流程再造的經驗。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夏忠信
新華社報導:溫小娟就診記——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見聞
9月2日,溫小娟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做糖耐量測試。新華社記者 黃筱/攝
溫州網訊 最高日門急診量1.9萬人次,掛號、就診、繳費卻能做到「0排隊」。這是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智慧醫療」取得的顯著成效。9月2日,記者跟隨二胎準媽媽溫小娟體驗了這家醫院的就診全流程。
多種掛號預約方式,總有一款適合您
剛忙完大寶開學的二胎準媽溫小娟,周六早上七點從蒼南靈溪出發前往溫州做產檢。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溫醫大附一院。當記者與溫小娟一起站在溫醫大附一院的大廳裡時,並沒有感受到一般三甲醫院的擁擠和焦慮。可供2000人同時排隊的近三千平方米大廳,甚至顯得有些空蕩蕩。
拿著提前一周預約的門診號和上次產檢醫生開具的檢驗單,溫小娟直接到抽血窗口做糖耐量測試。她拿出手機操作給記者看,「每次產檢前我都會在支付寶的服務號中,登錄溫醫大附一院的帳號掛號,你看時間非常精確,完全可以按照我的需求選擇。」
據悉,醫院的所有號源全部對外開放,病人可通過「114」「12580」公共電話平臺,或通過現場及網絡、微信、手機APP、支付寶、「趣醫院」等多種形式進行預約。2016年,該院門診預約率達71%,專家預約率為98%。
在溫醫大附一院的服務號上,記者看到,溫小娟的就診時間是上午10點13分,如何能做到如此精確?
溫醫大附一院黨委副書記金嶸介紹,他們按科室對每位醫生的接診時間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平均值為周期推出預約時間,數字越精確,病人的等待時間就越少。「如果個別病人就診時間稍長,醫生會適當調整並且和病人做好溝通。」
「我基本上都是看溫醫大附一院的服務提醒,平時在家遇到問題也可以在APP上和產科醫生聯絡諮詢。」溫小娟說。
記者了解,每一個來這裡看病的患者,平均會收到7條預約提醒簡訊。醫院還設立了疑難病預約,如有疑難病可提出申請,醫院會發起會診預約,滿足患者的需求。
看病只需半小時,取藥不到1分鐘
空腹抽完第一管血,喝完葡萄糖水抽出第二管血……在等待下一次抽血的間隙,溫小娟在醫院一樓的文化長廊參觀醫護人員孩子的書畫展。
溫小娟抽好最後一次血,拿好化驗單到診間外,前面只有一個產婦,大概等了五分鐘便順利就診。接診醫生李瑩在讀卡器上插入她的就診卡,所有的個人健康信息都一目了然,做完常規檢查、開完藥到一鍵診間結算,整個過程只花了幾分鐘。
由於就診卡上儲值餘額不夠,溫小娟走出診間來到隨處可見的自助終端服務機旁,充值100元完成費用結算。
這些自助終端服務機分布在醫院各樓層,集掛號、預存、繳費、化驗單列印、查詢、籤到等多功能於一體。溫醫大附一院院長周蒙滔說,立體預約掛號體系和覆蓋全院的多功能自助機,創新了服務模式,大大縮短了不必要的排隊環節。據統計,患者排隊次數從過去的平均7次減少到零次,單次門診時間從平均4個多小時下降到約30分鐘。
溫小娟在自助終端充值時,她的藥物清單也同步傳導到了藥房。「過去是人等藥,現在是藥等人。患者到達藥房取藥窗口刷卡後,20秒左右時間即可領取藥品。」溫醫大附一院藥劑科副主任張南生說。
溫小娟來到位於一樓藥房,看著藥品從全自動取藥機的傳送帶上送下來,整個取藥過程不到一分鐘。
2016年,溫醫大附一院預存繳費病人數量佔到總就診人數的82.5%,患者費用預存、就診籤到、收費結算等就醫以外的相關流程在5分鐘內完成率達50%以上,大大節約了患者在繳費結算方面的等候時間。
讓「看病」成為人性化體驗
院長周蒙滔表示,引入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時,如何對就診流程中的等待環節進行信息化改造、讓病人少走路是關鍵所在。同時,必須注重人性化服務,注重患者就醫體驗,規範醫療行為。
在提升人性化服務中,本院職工、在校學生和社會義工組成的3400名志願者服務團隊起到了很大作用。
溫小娟說,醫院的很多細節讓她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被體貼的感覺。比如提供免費停車場,在各個角落設了問路機,就連一般醫院很難做到的現金繳費也可以退回卡裡。
記者了解,該院專門開發使用了「院外關懷系統」。該系統包括醫患溝通、醫療諮詢、滿意度評價等功能,為患者提供近乎「私人醫生」的服務。醫院在病區還安裝了平板電腦,患者可隨時通過電腦與醫生互動。
就這樣,醫院由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以現代化網絡管理搭建起醫患溝通橋梁,實現了醫患溝通「零距離」。
溫小娟順利完成產檢,離開醫院時說:「這種不用排隊、從病人便利出發的各種服務,讓我感到放鬆。」
新華社記者 俞菀 黃筱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