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在國做客中國文字博物館專家大講堂

2021-02-13 中國文字博物館

2018年8月20日上午,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在國做客中國文字博物館專家大講堂。

徐在國教授以出土實物資料為例為大家講授古文字臨摹與書寫的要領。

200餘名聽眾現場聆聽了徐教授的講座。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安陽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劉顏濤主持了講座。

徐在國教授與觀眾現場交流互動。

2018年8月20日上午,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在國做客中國文字博物館專家大講堂,為聽眾作了題為《中國古文字臨摹與創作》的精彩報告。

講座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安陽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劉顏濤主持。恭達先生創辦的抱雲堂書院第一期(安陽)書法訪學班的學員專程來到現場學習,我市200餘名古文字書法愛好者現場聆聽了徐教授的精彩講座。

徐在國教授詳細介紹古文字書寫工具和古文字載體的特點,分析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的不同文字特徵,並以出土實物資料為依據詳細介紹了五裡牌楚簡、楊家灣楚簡、信陽楚簡、望山楚簡等戰國古文字的各個方面。他強調從事古文字書法創作的人員在創作過程中選字用字一定要注意古文字的地域性、時代性和載體的差異。授課結束後,徐在國教授還與現場觀眾展開互動,為古文字愛好者答疑解惑,解決了大家在古文字臨摹創作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

徐在國教授是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省二級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安徽大學徽學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特聘研究員。

徐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古文字學,側重於戰國文字和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已經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古委會項目2項。現主持2016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託項目1項;出版專著8部,合著7部,發表本專業論文100餘篇;多次獲教育部、安徽省獎勵。主要著作有《隸定「古文」疏證》、《傳抄古文字編》、《楚帛書詁林》、《上博楚簡文字聲系》、《新出古陶文圖錄》等。

(圖片提供|楊焱,圖文編輯|王凡)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字博物館湖北(三峽大學)體驗基地正式成立
    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委員、副館長段豔琴在開幕式上致辭。她說,此次中國文字博物館與三峽大學聯合舉辦《漢字》巡展,讓大家近距離地了解漢字歷史,欣賞漢字藝術,品味漢字妙趣,感受漢字生命力和凝聚力,希望通過此次展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文化服務功能,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2020)在我校開幕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大學、安徽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中華書局、語文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以及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相關媒體等約一百家單位近二百位代表和嘉賓現場參會。
  • 中國文字博物館:從一片甲骨讀中國文字綿延起伏
    走在安陽,走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的土地上。腳下就是古代,隨處都是歲月留下的風雨煙塵,中國文字博物館,以其獨有的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矗立在這座古城。
  • 「中國舉重博物館」如何建?中國舉重界專家學者來支招
    落戶於東莞市石龍鎮的「中國舉重博物館」,籌建工作備受關注。自7月中旬舉行該館的建築設計方案匯報會後,11月18日,來自中國舉重界的領導、專家與相關設計、籌建、展陳單位親臨石龍鎮,考察中國舉重博物館籌建工作,並在鎮政府召開籌建工作匯報會。會議就建築設計、陳列大綱、概念設計等方面,展開思維碰撞,共同把脈中國舉重博物館的設計籌建方案。
  • 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揭牌
    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深圳市南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廖子彬與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共同為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揭牌。劉洪一、李清泉先後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成員、管理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共同為首批捐贈藝術作品的藝術家頒授捐贈證書。
  • 資訊|嘉定博物館參加「第十九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
    ◆12月12日至13日,由江西省吉水縣委縣政府、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吉水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承辦的「第十九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在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順利召開。
  • 人大傑出學者特聘教授何豔玲做客光谷大講堂:超大型城市社區治理的...
    8月3日,東湖高新區舉行黨工委中心組(擴大)學習報告會,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何豔玲做客「光谷大講堂」,以《超大型城市社區治理:重要性和專業性》為題作主題報告。何豔玲是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政府戰略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控制性詳細規劃委員會學術委員。目前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改革開放的治理經驗及政府理論提升」首席專家和負責人。
  • 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會成立,清史專家戴逸擔任主任
    王京清向戴逸頒發聘書 上觀新聞 圖今年1月正式揭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現已成立學術諮詢委員會,41位來自全國史學界的委員會成員正式公開亮相。9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19版刊發公告稱,「根據中央批准的組建方案,中國歷史研究院從全國史學界遴選41位專家學者,成立學術諮詢委員會。現將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予以公告。」
  • 安徽博物院文博大講堂開講 淮師大張秉政教授受邀 主講運河與中國...
    安徽博物院文博大講堂開講 淮師大張秉政教授受邀 主講運河與中國文化 2020-11-04 14:37:38   來源:淮北新聞網
  • 四川大學新聘兩位傑出教授,總人數增加至8人,與院士享同待遇!
    四川大學傑出教授(文科)是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其崗位職責是帶領本學科方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建設一支國內外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團隊。從全國各個高校來看,由於人文社會科學基本沒有院士頭銜,許多高校紛紛設立資深教授制度,在學校享受和院士一樣的待遇,目的就是為了增強人文學科的實力。
  • 歷史學家徐國琦教授做客【曼享智匯】「中國與世界」大講堂
    12月6日下午,【曼享智匯】「中國與世界」大講堂精彩繼續,曼徹斯特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曼享匯發起人傅瀟霄女士致開場歡迎詞,邀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香港大學首席教授徐國琦先生做客曼大中國中心,帶來『Sports and the Idea of China』《體育運動與「中國性」》這一非常具有思辨性的話題,回顧百年滄桑巨變 -- 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三種不同政體尋夢奧運之旅
  • 「國際博協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
    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全國部分文博機構、開設文博專業高等院校以及東道主上海大學近二百位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成立大會由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主持。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勝致歡迎辭。
  • 郝保乾院長當選河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大會聘請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河北醫科大學李恩教授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為省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北京協和醫院郭樹彬教授為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河北廣播電視臺播音指導白嵐主任為專委會形象大使;大會選舉疑難病雜誌社社長、河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協會理事長馬智當選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著作網總編輯崔志軍當選專委會常務副主委兼秘書長,我院郝保乾院長等
  •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成立大會在...
    她表示,以上海大學和國際博協的專業實力和專家資源為依託,ICOM-IMREC作為國際博物館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將為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人提供專業支撐,促進博物館人能力建設和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陸建松教授代表復旦大學以及兄弟高校對ICOM-IMREC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希望通過ICOM-IMREC的成立和運作,不斷擴大中國與國際博物館界的多邊業務交流與技術合作,不斷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博物館界的雙邊交流和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發起的有關博物館的國際行動,發出中國博物館聲音。
  • 國際博協與上海大學合作成立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
    12月10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上海市文旅局、全國部分文博機構、開設文博專業高等院校以及東道主上海大學近二百位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
  • 「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傳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指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
  • 「國際博協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
    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全國部分文博機構、開設文博專業高等院校以及東道主上海大學近二百位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
  • 山西省博物館協會管理專業委員會在運城成立
    山西省博物館協會管理專業委員會由運城博物館牽頭組建,是繼社會教育專委會、文創產品與市場推廣專委會、陳列藝術與展覽交流專委會、紀念館與革命文物工作專委會之後,省博協成立的第五個專委會,是由山西博物館管理者與專家學者組成的非營利性學術團體。
  • 今天,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落戶上海大學
    當天,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上海市文旅局、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博物館機構、開設文博專業的高校參加了成立大會。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大學了解到,ICOM-IMREC是上海大學與國際博協合作建設的博物館相關領域的國際博物館學術研究和業務交流平臺,旨在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智庫和學術網絡,開展博物館領域共同議題的跨地域、跨學科研究,推動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發布行業分析數據和戰略研究報告。
  • 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舉辦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12月18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協會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首屆「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暨非國有博物館文創聯盟成立儀式」在廣東省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