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跨越部落形態形成獨立的王國,比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皇帝出現還要早1000年,是遠古時期強大的文明古國;
公元7世紀中期,唐朝無論在軍事、文化、工業甚至民族問題同時達到鼎盛,以致於現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聚集第一依然保留了唐人街的稱號;
公元19世紀中期,大英帝國達到鼎盛時期,統治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之一…… 縱觀歷史各個時期,世界上出現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民族的強盛國家,帝國崛起,帝國滅亡,「風水輪流轉」。
從古至今,世界秩序都是人類歷史和全球進程中經久不息的話題。世界秩序經歷幾千年變化而從不曾停歇,世界的領頭羊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這亙久不變的流轉中,究竟有沒有規律可以一探究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何崛起的是某幾個強國?看向未來,又有哪些國家能夠把握住世界更替的秩序,成為強者呢?
關於這些問題,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也給未來,提供了另一種思考的角度。
亞洲國際最廣泛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認為自己是「新興的」或「後殖民時代的」國家,都努力通過突出自己的國家特點來克服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後果。這些國家都堅信,經歷幾個世紀西方超乎常規的異軍突起,現在世界秩序正再次趨向平衡。
歐洲因四分五裂而興盛……異彩紛呈、相互角逐的王朝和民族沒有被看成是需要消除的一種「混亂」,而被理想化的歐洲政治家有意無意地視為一種趨向均勢的內在機制。 「三十年戰爭」徹底打碎了天下一統或同一信仰的人團結一致的假象。
基辛格是享譽世界的戰略家、外交家和歷史學家, 1973年因結束了越南戰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擔任過美國多任總統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
以經歷之豐富,和思考之活躍,他早就是國際上公認的外交大師。令人欽佩的是,他在91歲高齡,仍然筆耕不輟,推出了第21本著作《世界秩序》。
顧名思義,這是一本觀察和思考世界秩序面臨的挑戰和未來走向的書。這本書既是基辛格60年外交生涯的經驗總結,又是對400年來國際秩序變遷的歷史思考。 人類曾被隔絕在一塊塊孤立的大陸上,但經過幾千年的交織融合,人類聯繫日漸密切,世界秩序的變化發展與此同時趨向複雜和多變。
人類彼此間的交融和鬥爭正是本書探討研究的中心。
基辛格通過每個看似獨立的章節的講述慢慢將各個大陸的人類編織在同一張網上,最後收緊大網,把世界秩序生動形象地呈現給人們。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未來見於歷史,如果你對未來什麼樣的國家能成為強者,什麼樣的國家能在世界秩序中享有更多的主動權,那就回頭看看歷史吧,尋找世界秩序演變的來龍去脈,這也是基辛格的獨門秘訣。
「 歐洲不是世界本身,美國也不是,中國也不是,所有國家存在在一個地球上,在握手言歡與扳手腕較勁的切合下,在時刻面臨混亂的恐懼下,小心翼翼地構建世界秩序。 」 –––張舒
經過長時間的籌備,我們聚集了多位金牌主持人,我們從心理,眼界,溝通,認知,財商等等十個方面,精選全球100本好書,助你全方位提升自己。讓你輕輕鬆鬆讀透每一本書,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別人20年的閱讀量。
閱讀本身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不僅可以拓寬你的見識,豐富內涵同時也是減壓,感受內心寧靜的一個絕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