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 居住在舟曲縣城的人們突然興起了晨起提水鍛鍊的熱潮。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通往三眼峪溝的人行路上都會陸陸續續見到三三兩兩提水的人們。他們幾乎每天早上5:30就起床,然後拿著塑料壺向三眼峪溝泉邊走去,提泉水已經成了他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習慣。提水的人們大都用10斤或20斤裝的塑料壺提水,50斤以上的一般用手推車拉或背篼背,名為提水,實際上他們以晨練健體為目的,提水只是順路捎帶。其實他們家裡都拉有自來水,提水只是一種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更是一種對大自然的熱愛。
提水人群頗為繁雜,有老人小孩,有姑娘小夥兒,有農民幹部,有單獨出發的,有全家行動的,有閨蜜結伴的,有同事相約的,形形色色,應有盡有。其中有用扁擔挑的,有用雙手提的,有用背篼背的,有用小推車拉的,盡顯運水樣式之特色。清晨,提水隊伍一路連綿不絕,甚是好看,走成了三眼峪晨練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雙手提水走路的人佔大多數,他們每隻手裡提一壺十斤重的水,感覺不重不輕恰到好處,身體也達到了左右協調平衡,一路健步向前,顯得輕鬆自如,讓人看後非常羨慕。有的提水人在胯下別一個播放器,裡面正播放年才讓的成名歌曲《花開舟曲》,歌聲宛轉悠揚,深情感人,飄蕩在三眼峪水泉上空,使舟曲清新的早晨顯得既熱鬧又美好,提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鍛鍊,更是一種幸福生活的享受。提水人當中讓我最佩服的是一個叫和尚的中年小夥子,和尚是我給他臨時取的名字,其實我也不認識他,他長得虎背熊腰,很壯實,理了個毛寸,走起路來虎虎生風,他提著兩塑料壺水兩臂平伸與壺面成90度,像極了少林寺提水練功的和尚,氣不喘,面不紅,精氣神十足,他每天堅持提水鍛鍊,我每次晨練的時候幾乎都能遇到他。
縣城用扁擔挑水的人就稀少了,有一天在晨練返回途中我偶爾遇到過一個,他長得高大魁梧,鼻直口闊,臉色黑裡透紅,年齡大概五十歲左右,一看就是個健康開朗的攢勁男人。他上身穿一件黑色蝙蝠衫,下身穿一條淺藍色的休閒褲,肩挑一根軟溜溜的黃楊木扁擔,擔著兩桶水悠悠哉哉的在前面走著,嘴裡還不停的哼著民間小調,吸引了很多路人的眼球。
用手推車拉水的大多數是老年人或退休人員,他們家裡走得稍遲一些,一般情況下他們直接拉水回家省掉了去爬山的鍛鍊。拉水手推車我大概統計了一下,見過基本上有三種樣式:繩捆手推車,筐放手推車,袋裝手推車。繩捆手推車顧名思義在手推車上系幾條繩子或帶子,盛好水後用繩帶把塑料壺結實的捆綁在手推車上,在拉運過程中水壺不會移位傾斜。筐放水推車,在手推車上直接安置一個背簍形的筐子,拉水的時候,把塑料水壺直接放到筺裡,簡單直接,省時又省工,但它的不足之處,如果筐大塑料壺小,在拉運過程中會前後晃蕩,拉水的時候筐裡就得鋪墊些東西。袋裝手推車是把一個背包縫製在手推車上,車袋一體,拉運方便,我想它的原本用途可能是火車站拉運行李用,它的主人卻讓它改行拉水。袋裝手推車拉水的時候直接打開背包,把裝好水的塑料壺放進背包系住袋口就行,省去了用帶綁繩系的繁瑣。
背水人的花樣頗多,他們各投所好,各具情態。有的直接用寬帶子拴在塑料壺上背著就走,我稱之為裸背。有的把塑料水壺放到背篼裡背起,就像我們農村莊戶人家地裡用背篼背東西一樣,讓人不由引起對小時候鄉村生活的懷念。有的背一個背包,把水壺裝在背包中背,背水如背物,給人有一種背著行囊遠行的瀟灑。有的乾脆自己用尼龍袋子縫製一個背布袋,做好背帶,背起來即可身又舒服,也顯得古補大方,返璞歸真,獨具農家風格。百人有百性,背水各不同。
三眼峪溝的泉水來自古老的大山深處,水中富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質和山裡的草藥香味,泉水清澈,清涼香甜,喝一口清爽宜人,讓人十分愜意。8.8泥石流以前,舟曲縣全城人都靠吃三眼峪的山泉水生活。甘南人一直公認全州七縣一市裡屬舟曲人膚色最好,一是得益於舟曲藏鄉江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二是主要靠三眼峪山泉水長年累月的滋養,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尤其自小生活在三眼峪村的姑娘們大都清純漂亮,靈秀聰慧,小夥子更是玉樹臨風,一表人才,這些都歸功於三眼峪泉水的養護。舟曲的山水賦予了舟曲人的靈氣和俊美。遭受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災害後,三眼峪水庫徹底被摧毀,恢復重建後,縣政府規劃在沙川修建了大型水庫,居住在舟曲縣城的人們開始吃起了河底的地下水。後經縣城居民和三眼峪村民的奔走呼籲,終於在三眼峪峪口右側重建了一個水庫,引來了深山清泉,但水庫存水量不大,只能供半城人飲用,一半人仍然吃的是沙川水庫的地下水。
三眼峪山泉水從洩洪溝牆縫的中段涓涓流出,它吸引著居住在舟曲縣城的人們前來取飲。人們從水源處引出了五六根七八米長的白色塑料管子拉到溝旁寬闊平整的地方,方便人們取水。走到泉水邊,當遇上提水人多的時候,還得尾隨其後排隊等候,等輪到自己盛水時,首先揭開塑料壺蓋子,然後壺嘴兒正對著淌水的塑料管口,先接少許泉水漱漱塑料壺倒掉後繼續往壺裡接水,裝滿一個壺上緊蓋子接著灌第二個壺。當所帶的塑料壺都灌滿泉水後就提到溝岸的護欄處一字整齊的排放好,然後向翠峰山挺進。走到半山腰後,爬山的小夥子們一般會選個平順的高地站穩身子手插腰間放開嗓子開始大聲吼叫幾聲,底氣十足,回音繚繞,震蕩山谷,喊完後頓時全身都感到輕鬆舒暢。接著彎腰壓腿,甩頸伸臂,鍛鍊一陣子,然後原路返回,提水回家。
在提水路上,人們一路說說笑笑,相談甚歡,尤為和諧。男人們談論最多的是誰最近又被提拔為某局局長,聽說某副縣長要調走了又調進來一個掛職副書記,舟曲峰迭新區的房價一平方米已經漲到3800元了,某某領導的兒子某月某日要結婚等等。女人一般談論的是誰家媳婦買了一件品牌衣服非常漂亮,某某女人做微商賺了多少錢,誰家媳婦跟老公離婚了,誰五.一短假到三亞旅遊去了,某某地方新開了一家飯館味道不錯,自己昨天晚上睡覺被蚊子叮了三個疙瘩,舟曲縣一天的早間新聞就在三眼峪提水路上播放開來。真是: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買房買車做微商,樣樣精通。
清晨,在舟曲縣城三眼峪提水路上,人們提的何止是水,他們提的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種對現實社會簡單樸素的了解,是一種對人生夢想的不懈追求。
圖/文 張萬春
責任編輯:泉城清音
投稿郵箱:11497999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