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3年上海託育服務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如何加強對家庭科學...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今後3年上海託育服務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麼?如何加強對家庭科學育兒的指導和支持?……政策解讀來啦!

  今後3年,上海託育服務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麼?上海將如何加強對家庭科學育兒的指導和支持?……

  《上海市託育服務行動計劃(2020-2022年)》正式發布了,市民所關心的有關託育的問題,這份文件裡都有涉及,來看看文件解讀吧。

  一、制定《上海市託育服務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背景是什麼?

  3歲以下嬰幼兒是全社會最柔軟的人群,託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託育服務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將託育服務工作作為解決「老、小、舊、遠」民生問題的重要抓手,作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舉措。

  上海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在有條件的幼兒園逐步推進託幼一體工作。2017年以來,託育點建設納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每年新增50個普惠性託育點。2018年4月,上海發布了託育服務工作的「1+2」文件,提出了「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基本思路,鼓勵多方參與,積極擴大資源供給,指導家庭科學育兒。全市已建立起「1+16+N」的0-3歲早期教養指導服務體系,16個區900多個早教指導站覆蓋所有街鎮,為本市適齡家庭提供免費、就近的科學育兒指導,公益性的線上科學育兒指導資源逐步精準推送到每個有需求的家長。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託育服務工作基本格局。

  近年來,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推行,廣大市民需要更加多元的家庭育兒指導、更加豐富的普惠託育服務、更加專業的託育從業人員、更加優質的託育服務資源。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2019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開託幼工作現場工作會議,要求構建託育服務體系。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上海市相關部門制定了《上海市託育服務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上海首輪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也是全國首個託育服務領域的行動計劃。

  二、今後3年,上海託育服務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普惠、安全、優質是今後一個時期上海託育服務的關鍵詞,是上海託育服務的總目標。普惠,是指要努力為本市有需求的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適齡幼兒提供公益普惠的託育服務。安全,是指要充分保障幼兒在接受託育服務時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優質,是指要滿足適齡幼兒家庭多元的託育需求,不斷提高教養醫結合的託育服務質量。

  以普惠、安全、優質的目標為指引,《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項目導向,直面民生痛點,體現上海特色,提出建設託育資源供給、託育服務管理、託育隊伍建設和託育質量保障等四大體系。

  託育資源供給體系的目標,是擴大託幼一體規模,提供以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普惠為主導的資源供給;託育服務管理體系的目標,是完善規範有序、行業自律、合力共治的管理體制,確保幼兒的安全健康和行業健康發展;託育隊伍建設體系的目標,是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託育服務隊伍;託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目標,是建立託育服務質量標準和監測制度,構建教養醫結合的專業化服務模式,提供多種形式的高質量科學育兒指導。

  圍繞總目標和四大體系的建設,《行動計劃》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標和主要舉措。

  三、在增加託育資源供給、豐富託育服務類型方面,上海制定了哪些發展目標和要求?將通過哪些具體舉措來實現?

  託育服務資源少、離家遠、收費高是年輕父母的育兒痛點。《行動計劃》提出,以託幼一體為主,繼續推進每年新增50個普惠性託育點,並鼓勵各區政府、街鎮通過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政府補貼措施,支持社區、企事業單位、園區、商務樓宇等多元主體開設公益普惠的託育點。到2020年底,中心城區實現「一街鎮一普惠」;到2022年,全市街鎮普惠性託育點覆蓋率不低於85%。

  託幼一體是具有上海特色、廣受家長歡迎的託育服務形式。《行動計劃》要求,到2022年,託幼一體園所在公民辦幼兒園總量中佔比不低於50%。加大對開設託班的公辦園所生均經費、編制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原則上都要開設託班,尚未開設託班的公辦幼兒園要積極創造條件增設託班。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託班。

  城市發展的多樣化決定了託育服務需求的多元化。《行動計劃》將進一步落實綜合獎補制度和稅收優惠制度,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個人單獨或聯合舉辦一批連鎖化、專業化、高品質的託育服務機構,按需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等多元化服務。全市每年至少建成50個具有示範效應的兒童友好社區示範點,在街鎮設立兒童服務中心,在社區內普遍設立獨立兒童之家,打造環境安全、設施齊全、服務專業的15分鐘社區託育服務圈,提供嵌入式、菜單式、分齡式的多元託育服務。

  四、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養育者。上海將如何加強對家庭科學育兒的指導和支持?

  家庭是3歲以下嬰幼兒成長的主要場所,家庭養育是低齡幼兒的主要養育方式。《行動計劃》首次提出「教養醫結合」的育兒指導模式,未來3年,教育、衛生等部門將協同合作,進一步為全市嬰幼兒家庭提供全方位、公益性的科學育兒指導。

  1。 每年為每個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新生兒家庭提供至少1次上門指導。

  2。 每個街鎮配備1個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配送科學育兒指導資源包,為有需求的適齡嬰幼兒家庭提供每年不少於6次的線下指導服務。

  3。 每年舉辦2場市級、16場區級線下科學育兒指導活動,線上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對有需求的適齡嬰幼兒家庭全覆蓋。

  4。 全面開展「健康家庭-優生優育社區行」宣傳指導服務,提供齊全、連續、規範的醫療保健服務,實現各區至少1個、全市不少於18個兒童早期發展基地的建設目標。

  5。 全面落實產假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積極措施,為家庭養育創造條件。支持脫產居家養育嬰幼兒的父母重返工作崗位並為其提供信息服務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

  五、對於加強託育服務隊伍建設,《行動計劃》有哪些具體要求?

  富有愛心、專業過硬的從業人員隊伍是託育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行動計劃》明確要求:

  1。 所有從業人員均需持證上崗,建立從業人員資格審查機制和過程考核機制。

  2。 開展託育從業人員職前職後一體化培養培訓,在各高校和職業院校試點建設3-5個託育服務相關專業(方向),對已從業人員落實每年不少於72課時的綜合技能培訓,不少於40課時的職業道德教育。

  3。 保障從業人員的專業發展,聯合行業協會建立託育從業人員崗位分級發展制度,鼓勵相關社會團體發布託育機構從業人員市場工資指導價,確保託育機構從業人員依法納入社保體系。每年為託育服務培訓人員、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培訓人員提供至少1次專業培訓。

  4。 託育服務從業人員參加保育員、育嬰員等項目培訓並鑑定合格的,可按照緊缺培訓補貼項目規定標準給予培訓費補貼。

  同時不可忽視,家庭帶養人是嬰幼兒託育的主力。未來3年,上海將為嬰幼兒家庭開展新生兒訪視、膳食營養、生長發育、預防接種、安全防護、疾病防控等服務,提供各類公益性科學育兒資源,開發隔代養育課程,提供各種公益性的科學育兒指導,助力祖輩和父母成為會照料、會撫愛、會陪玩、會傾聽、會溝通、會放手、會等待的「7會」合格家長。

  六、嬰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很弱,對於接受託育服務的幼兒,如何保障他們的安全健康?

  幼兒的安全和健康是開展託育服務的基礎和前提。為確保幼兒安全、家長安心,《行動計劃》提出以下要求:

  1。 制定《上海市託育服務機構日常管理指南》和《上海市託育機構一日活動方案》,指導各託育機構實現從入園到離園全過程操作與管理的規範化,制定公共衛生、消防安全、急症救治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演練,確保嬰幼兒健康安全。

  2。 各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視頻監控系統與轄區內託育機構對接,升級改造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完成教育、衛生、消防、公安等多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技術支撐下的有效監管。

  3。 各區、街鎮每月對轄區內託育機構開展安全防控和衛生保健等「雙隨機」檢查指導,每年對每個機構至少實地巡查指導1次。

  4。 進一步嚴格規範從業人員的管理。研製託育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標準與行為規範,對虐童等行為零容忍,對相關個人和直接管理人員實行終身禁入。

  5。 完善各區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依託各級託幼與學前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實施聯合執法的機制,各相關部門形成對託育機構設點布局精準排摸的常態工作制度,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協同治理託育服務市場。

  七、如何保障《行動計劃》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得以落實?

  《行動計劃》將工作目標細化分解為25個主要項目,並制定了各部門的任務分工方案,確定每項任務的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婦聯、市婦兒工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總隊、市總工會等17個相關委辦局和部門根據分工協同合作,確保各項目標落地實施。

  此外,上海將健全市、區兩級託幼與學前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跨部門合作的協調機制,並將《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納入對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優化經費投入,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託育服務工作的氛圍。

(文章來源:周到上海)

(責任編輯:DF532)

相關焦點

  • ...託育服務行動計劃:到2022年,力爭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都開設託班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堅持把做好託育服務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了託育服務工作「1+2」文件,構建形成了以「兩個堅持」為基本特徵的託育服務工作格局。各級早教中心常年為幼兒家庭提供6次以上免費線下育兒指導服務,並負責把線上科學育兒指導資源推送到每位幼兒家長手中。
  • 從幼兒園下沉0-3託育,融臺灣託育體系,提供科學服務為行業賦能
    2019年9月,一直走在全國教育前列的上海,率先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託班,完善0-6歲託幼服務體系。可以說,幼兒園做託育、開託班是行業一大趨勢。在託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眾多幼兒園開始摩拳擦掌之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已經做了下沉的幼兒園,卻做得很不專業;躍躍欲試、想儘快進入託育賽道的幼兒園,對如何做感到迷茫。在江城武漢,有一家託育中心,還沒有正式開業就已經接待了一批批參觀學習的託育從業者。是什麼吸引了眾多投資人、園長慕名前來?
  • 騰訊教育專訪EarlyBird愛彼寶辛靜女士:從家庭需求出發,踐行託育使命
    EarlyBird愛彼寶作為託育行業先驅者從社會需求出發,不斷優化產品、打磨服務,為更多家庭提供託育服務。"在建立規則意識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才是對孩子成長真正有幫助的。"EarlyBird愛彼寶聯合創始人辛靜女士懷揣著對教育的虔誠與熱愛,從企業、家庭、社會多方角度了詮釋她的育兒灼見。
  • 新託育,新希望|北京師範大學·第二屆託育服務發展論壇順利舉行
    2020年10月31日,第二屆託育服務發展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順利舉行,會議為期兩天,愛樂祺受邀參與此次論壇會議。幼有所育,讓每一個孩子健康茁壯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心願。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啟了我國嬰幼兒照護事業的新篇章。本次會議也是在指導意見的帶領下,旨在推動嬰幼兒照護事業持續專業化、規範化、高質量發展,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 託育機構如何借東風,拔頭籌?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此外官方也陸續出臺了《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託育機構保育指導大綱(試行)》等一系列標準規範市場發展。
  • 國辦印發意見就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23項舉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家庭養老育幼的擔子輕了12月30日,在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西門裡街道辦事處順德北社區康寧養老服務中心託老所,老人們在享用營養午餐。張 馳攝(新華社發)老人誰來照護?3歲以下的幼兒去哪裡託管?
  • 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
    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有利於改善民生福祉,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更好發揮各級政府作用,更充分激發社會力量活力,更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一、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一)分層次加強科學規劃布局。
  • 3歲以下寶寶也可託育 東陽市三家託育機構成功備案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此前處於政策空白期的0-3歲託育服務行業,首次提供了國家級的發展指導意見。最重要的是,好的託育機構能為家長分擔育兒壓力、能讓孩子有集體生活的體驗、有專業的保育工作人員照顧,孩子的情緒和飲食都會得到好的管理等等,這些都是家庭無法擁有的優勢。」杜曉芳說,為此幼兒園已開啟2021年春季招生工作,讓更多的幼兒可以入園託管,解決社會需求。
  • 2022年上海一半幼兒園都有託班了!
    為了滿足百姓「幼有善育」的期盼,教育、衛生健康、財政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今天下午正式發布。這是本市實施的第一輪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也是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計劃》提到,未來3年,上海將每年新增至少50個普惠性託育點,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街鎮普惠性託育點覆蓋率不低於85%的目標,2022年,カ爭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都開設託班。
  • 「託舉明天育見未來」 知識賦能照護服務和家庭教育
    2020年12月16-17日,第二屆「託舉明天,育見未來——託育機構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能力提升研修班」暨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在中國兒童中心成功舉辦。趙東花副會長在致辭中提出三點工作要求:第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增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第二,要堅持學會工作的正確方向和學術研究的正確導向,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的質量和水平;第三,要繼續加強對學會所屬專委會的指導和管理,進一步發揮專委會作為學會工作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的重要支柱作用
  • 紅黃藍張帆:「早幼教+託育+家庭教育」的一體化實踐
    2018年,經過三年多的醞釀,紅黃藍教育戰略投資的稚夢嬰幼學苑正式推出,由專家團隊傾力打造,針對0-3歲嬰幼兒提供全日託、半日託及親子教育等服務。 2019年是全國託育服務逐步落地實踐的一年,也是早幼教和託育融合創新的一年。而2020年的突發疫情,對於託育早教行業造成很大的衝擊,這場疫情也讓處於萌芽狀態的託育機構拋棄泡沫紅利,而是潛心下來思考,什麼才是家庭所需要的立體化託育服務,如何才能建構抗風險的運營體系。
  •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託育機構管理分會首屆全國託育論壇在...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 竇熙照 發表講話會議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由曉柳處長表示,國家高度重視託育服務體系建設,2019年《國務 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指導意見》對外發布,不久前勝利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
  • 2020年全球科學育兒風尚盛典 愛多紛榮獲「中國智慧託育領航品牌」
    大會充分聚焦學前教育的偉大事業,通過廣泛分享與互動,交流世界各地兒童早期教育的科學理念和前沿方法,為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家庭及早期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具有國際性和前瞻性的學習交流平臺,並為企業與全行業創造了多樣化、全產業鏈條的產品、服務及資源交換的契機。
  •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託育機構管理分會在北京成立
    ,2020年5月17日"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託育機構管理分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國家層面作出戰略部署,一個《意見》(《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正式下發和一個《標準》一個《規範》(託育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範)的試行,預示著中國加速構建世界最龐大的託育體系已經快速起步。據悉,該分會成立當天,就吸納了全國各地30餘名來自託育行業的企業家會員。會議投票選舉吳偉江同志擔任首屆會長。
  • 合肥市託育行業協會成立,全市註冊登記託育機構達87家
    1月16日下午,記者從合肥市託育行業協會成立大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底,合肥市創建託育服務試點機構99家,依法註冊登記託育機構87家,完成備案20家。  據了解,去年,合肥市政府及12個縣(市)區、開發區相繼出臺了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
  • 託育排行榜:2020年最新託育品牌排行
    2019年被譽為我國託育行業的「元年」,國家首次從政策層面下發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國多地也隨之跟進出臺相關政策。2020年,託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才剛起步,卻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企業在自救的同時,中央、地方層面高度重視,不斷釋放積極信號,促進這一項新興事業的發展。此外,財政、教育等多部門在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稅費減免、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提供了諸多政策支持。目前我國託育服務供給嚴重不足,託育市場的需求巨大主要還是來源於家庭的需求。以往,0-3歲孩子多由祖輩參與日間看護。
  • KASCA卡思佳打造託育產業,服務世界寶寶
    0~3歲是孩子一生的起點,也是最需要認真對待的黃金階段,腦科學對0~3歲嬰兒腦部發育狀況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的時候腦重量約為370克,是成年人智力水平的25%,6個月以後迅速發展為50%,3歲以前就已經達到了80%的水平。正如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普洛夫所說:「孩子從出生後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已經晚了兩天。」
  • 託育中心一日流程大概怎麼收費
    託育中心一日流程大概怎麼收費,(belover的意義是什麼。託育中心一日流程大概怎麼收費,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研究員蔣永萍也表示,相比起上海提出的幼兒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8平方米、戶外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6平方米來說,此次《標準》中給出的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戶外人均面積不低於2平方米顯然更接地氣,「如果門檻過高,將會導致很大一部分潛在供給被擋在門外,託育需求沒辦法得到有效滿足。
  • 北師大第二屆託育服務發展論壇圓滿收官,稚夢領跑託育新賽道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終身榮譽會長張文康,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領導,高校和醫療衛生領域的專家學者,託育行業機構負責人等400餘人參加現場論壇。來自30個省、市、自治區的700餘人參加線上論壇直播,十餘家媒體對主論壇進行同步直播,直播播放量達3萬餘人次。
  • 積極開辦幼兒普惠性託育中心
    原標題:積極開辦幼兒普惠性託育中心昆明市五華區政協委員、金寶寶教育董事長鄧茂金說,二孩政策放開後,現有家庭很多不願意生育,主要原因是經濟負擔重、家裡沒人照看孩子、養育孩子太費心、缺少託幼機構。她認為,除經濟因素外,如果有完善的託幼政策,超過50%的人群願意生育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