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駐美國特約記者 遲罕 本報記者 李司坤】福克斯(FOX)是美國的一家大型全國性廣播網。近些年,設有多個電視頻道的福克斯逐漸成為美國右翼保守派的代言機器,成為川普政府在傳媒領域的「鐵桿盟友」。涉及中美經貿摩擦報導時,無論是「老白男」(年老的白人保守男性)主持人還是像日前與中國同行劉欣「跨洋對話」的「70後」女主播翠西·裡根,大多對華持偏激、強硬的立場。為什麼共和黨政府和福克斯兩者之間有如此高的契合度?其最初的開辦者羅傑·艾爾斯就是「共和黨幕後操盤手」,現在的名主持肖恩·漢尼提更是可以直接同總統通話。儘管一些和總統私交不錯的「福克斯人」沒什麼高見,但還是擔任了政府要職。值得警惕的是,福克斯與「反川普」的媒體對立,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又代表著美國民眾在政治問題上的整體傾向。
「共和黨幕後操盤手」與福克斯
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傳媒大亨默多克尋求擴大自己在美國電視市場的影響力,請電視製片人、前共和黨政治顧問羅傑·艾爾斯創辦了新聞集團所屬的福克斯有線新聞頻道。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市場的觀眾爭奪戰中,藉助對「9·11」襲擊事件的報導,福克斯的收視率2002年1月首次超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2018年聯合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福克斯的觀眾中,白人佔74%、非洲裔佔10%、拉美裔佔9%。就經濟社會狀況而言,8%為窮人、25%為工人階層、44%為中產階層、19%為中上階層、3%為富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35%為高中及以下,35%為職業技術學校、專科學校畢業生或曾在4年制大學學習過,17%為大學畢業生,12%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在意識形態方面,共和黨支持者為53%,民主黨支持者為23%,獨立派選民為18%。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沈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福克斯是美國白人保守主義力量比較偏好的一個臺,其內容偏向於體現美國傳統價值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中西部、白人保守男性、盎格魯—薩克遜清教徒的價值觀。沈逸記得有一次他看福克斯臺,當時一部紀錄片或廣告片節目正播放有關軍火的內容,反映其擁槍派的價值觀:一個身材熱辣的金髮女郎穿著緊身的作戰服,戴著護目鏡,從手槍到步槍再到霰彈槍,把各式武器都打了一遍,並介紹各種槍的性能、價錢以及適合哪些人使用等。
儘管福克斯宣稱「公正與平衡」,但它與共和黨和保守派政治機構的許多領導人建立了牢固的聯繫。羅傑·艾爾斯就有「共和黨幕後操盤手」之稱。該電視臺的知名共和黨評論員名單令人印象深刻,包括2008年總統選舉中與約翰·麥凱恩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薩拉·佩林、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裡奇、2008年和2016年總統競選人邁克·赫卡比等。2009年風靡美國的保守派茶黨運動中,福克斯也大力支持。2010年,福克斯向共和黨州長協會捐贈100萬美元。福克斯不少的主持人和政治評論員被認為偏向保守派,如塔克·卡森、格瑞格·古特菲德、肖恩·漢尼提、蘿拉·英格拉漢姆等。
對關心美國政治的人來說,福克斯和川普的親密關係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早在2016年總統選舉之時,美國主流媒體一邊倒地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而福克斯是少數幾個支持川普的主流媒體之一。入主白宮以後,川普常在多個公開場合表達對福克斯新聞的讚揚,不斷攻擊其他媒體是「人民公敵」,卻不斷誇獎福克斯的「公正」報導。看「福克斯與朋友們」節目是川普每天早上的「功課」,他推特的內容常與節目內容保持同步,以至於有美國媒體聲稱,福克斯已不像一家媒體,更像是白宮的宣傳機器。美國國家公共電臺3日稱,川普訪問英國,他抵達倫敦後就抱怨「看不到福克斯新聞,不得不看CNN的節目」。
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就今年1月政府停擺一事進行的統計顯示,「福克斯已42次採訪川普,其中福克斯主持人肖恩·漢尼提採訪過7次,但CNN則從未有過這種機會」。媒體還透露說,川普當選後,曾想讓福克斯的蘿拉·英格拉漢姆當白宮新聞發言人。今年3月宣布辭職的白宮副幕僚長、通信聯絡辦公室主任比爾·夏因曾擔任福克斯新聞的高管。
作為川普的代言人,福克斯在對華報導上也同共和黨政府立場保持高度一致。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經常收看漢尼提的電視評論節目,二人私交甚密,經常通電話。漢尼提曾表示,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都是美國的對手。去年6月川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加坡首次會晤時,漢尼提特意購買一部手機用於與川普通話,原因是「擔心中國間諜竊聽」。
福克斯的老牌明星主持人魯·道博也是川普的私交好友,他多次表示要「控制移民與制裁中國」,總是渲染「中國盜竊美國智慧財產權」「中國軍事擴張」等。除了這些年長一些的白人保守男性,福克斯相對年輕一些、現年46歲的商業頻道女主播翠西·裡根同樣也在自己的節目中鼓吹「川普在貿易問題上就應對華強硬」等觀點。
想了解保守勢力那就看福克斯
美國查普曼大學傳播學終身教授賈文山告訴《環球時報》,福克斯自我標榜的座右銘是「公正與平衡」,但它並沒有把「客觀性」作為新聞報導的最高準則。所謂「公正與平衡」就是主持人採訪專家時,把專家作為反方,讓自己扮演正方,以主持人的平臺優勢,儼然以超級專家的口吻抨擊反方觀點,這等於預設了一個不平等的議程設置平臺。說直白一點,如果受邀嘉賓的觀點與福克斯主持人的觀點相左,他們就會淪為被主持人猛擊的「沙包」或「獵物」。賈文山說,「9·11」事件發生後,福克斯乾脆將這種貌似「公正與平衡」的模式也放棄了,更多時候是徑直邀請與主持人觀點高度一致的嘉賓,公開露骨地鼓譟其極右的意識形態,這兩年更是不遺餘力地為川普政府進行宣傳,福克斯或明或暗地充當著現政府的傳聲筒。
在美國民眾看來,CNN是偏向於民主黨的自由派媒體,福克斯為右翼保守派的代言機器,體現的是共和黨的社會價值觀。福克斯近年還做過多起辱華報導,引起華裔的強烈不滿。就讀於拉斯維加斯州立大學的一名大二華裔女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雖然是理工科學生,但自高中以來就對女性和少數族裔維權活動感興趣。2017年初,川普宣誓就任總統期間,我專程前往首都華盛頓參加抗議其歧視少數族裔的婦女遊行。我經常看福克斯的新聞,就是為了解美國保守勢力、共和黨的『代言人』在說些什麼。」她表示:「雖然福克斯的節目一直標榜『公正與平衡』,但它在實際報導中並不夠客觀,有幾個節目主持人一言不合就打斷嘉賓的發言。自川普上臺後,福克斯的言論越來越偏激,好像快成了總統家開的媒體,只有這個電視臺會整場直播川普到各地的演講活動。」
這名女生還舉了一個福克斯片面報導的例子:今年初,美國國會否決川普的邊界牆預算,總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希望藉此得到經費。福克斯電視臺就播放墨西哥難民「入侵美國」的畫面:一群正在激流中掙扎渡河的婦女兒童,以及幾個墨西哥青年向荷槍實彈的美國軍警投擲石塊。福克斯的節目渲染說:「看看,難道這還不是緊急狀態嗎?難道美國不是正在被入侵嗎?」在這個華裔女生看來:「這很是滑稽可笑。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怎麼一下子變得這麼弱不禁風? 而且,福克斯的一些主持人在節目中經常說,『是中國而非俄羅斯,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作為華裔,我認為這樣的言論極不負責任。」
陳女士就職於美國一家醫保公司,她認為,福克斯在2016年之前比較低調,川普競選總統成功後,福克斯像押中寶一樣,因為總統成了後台老板而一步登天,越來越傲慢和偏激。她提到福克斯的老牌主持人漢尼提說:「他多年前就是川普的老朋友,也擁有豪華公寓等地產。川普的前私人律師在被捕後供述,漢尼提也是他的客人。」陳女士表示:「這位主播上節目,總是一副趾高氣揚、咄咄逼人的樣子。我現在很少看福克斯,因為其颱風不正,價值觀和政治理念與自己相背。」
非洲裔美籍人士卡特是拉斯維加斯一家兒童醫院的護士,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很少看福克斯新聞,因為他們的主播以白人為主,年紀也偏大,沒有什麼吸引力。更何況他們的節目白人至上主義傾向明顯。比如,在報導刑事犯罪新聞時,如果嫌疑人是白人,他們就輕描淡寫,如果嫌疑人是非洲裔,他們就會非常詳細地報導整個案件過程,曝光嫌犯的信息資料、相貌特徵等。總之,福克斯就是一家充滿種族偏見的媒體。」
「抹黑中國的報導極具煽動性」
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縣公立學校教師阿曼特·法哈多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現在幾乎不看美國主流新聞頻道的節目,不論是CNN還是福克斯。打開電視,裡面充斥著對立、衝突和謾罵。CNN在一個勁兒地揭川普的醜,福克斯就在一個勁兒地罵自由派的媒體,為川普辯護。這樣的新聞報導早已喪失客觀公正性,成為美國不同利益團體的代言人。」法哈多說,他本人不認同福克斯對中國的報導。在他的印象裡,「中國製造」因價廉物美享譽全球,像他這樣的美國民眾都受益於中美經貿,但在福克斯的報導中,「中國總是被無限抹黑,這極具煽動性」。
談到福克斯的偏激、保守,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福克斯在美國整體電視網絡角色中表現的是一種比較民粹的電視風格,相比CNN之類的電視臺,福克斯更接地氣。如有時候會用一些俚語、髒話,會用比較激烈的帶有情感色彩的表達方式,跟一般的新聞報導及傳統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儘管這樣的播報方式在美國新聞界引起過爭論,但在今天這種民意或者說民粹傾向相對明顯上升的背景下,它是受到市場歡迎的。美國其他一些電視臺也在部分借鑑和學習福克斯的表達方式,增加所謂的情感色彩。」
「很明顯,川普的政策更討喜歡看福克斯的那批美國人的歡心,川普的基層支持者看福克斯的比例更高。」沈逸認為,最近幾年福克斯的收視率上升,受眾群體也在增多,這跟美國整個社會的保守化傾向是一致的,這個現象體現了美國保守勢力的抬頭,而這種勢力的抬頭和社會的焦慮又讓川普政府把握到,為獲得政治上的收益加強了與保守勢力的互動,從而達到向選民「喊話」的目的。喻國明認為,福克斯對美國大眾的影響力很大,同時反映出美國總體社會,或者說一般民眾在政治問題上的現有認識水平。
喻國明說:「以我所知,美國普羅大眾對中國的了解有限。從劉欣跟翠西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翠西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對中國的了解竟如此之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大眾對中國的了解。從本世紀初開始,美國精英階層就對中國崛起進行防範,只是當時他們還沒有說服美國的普羅大眾。但最近五六年的情況變得突出,即美國精英階層跟普羅大眾在對中國的態度上已接近於形成所謂的共識,這很可怕。所以我們必須要用有效的傳播和公共外交滲透,讓美國公眾更多了解中國,而不是在刻板的、狹隘的、歪曲的背景下來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