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雪草
結婚不僅僅是一紙婚書那麼簡單,更是日常生活角色的巨大變換。對於夫妻雙方而言,都要及時應對這種角色的轉換,並做出相應的行為。――沃爾特斯
男婚女嫁意味著一對相愛的男女各自離開原生家庭,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家庭,夫妻倆從此在生活中又多了一個丈夫或者妻子的角色。
人們常說,夫妻之間相處唯有互相理解彼此關心,努力付出,以滿足對方的需求為首位,才能確保婚姻幸福。
可是,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每個人的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對伴侶的要求有時候難免會力不從心。其中原因也許是對方要求有點過分,也許是自己能力真的有限。
楊昊的婚姻就是因為妻子提出了一個堪稱蠻橫無理的過分要求,讓他實在無法接受,最終導致夫妻離婚。對於他們那段8年的感情來說,實在有點可惜。
保羅在《以弗所書》裡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意思就是說當男女結婚後,要離開父母,從原生家庭分離出來,夫妻二人結合在一起共創美好未來。
楊昊和妻子是通過相親認識,相戀兩年後奉子成婚。結婚後,夫妻倆就搬離了父母家單獨住。小日子還算過得安穩的楊昊心裡經常感慨,此生能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攜手到老,值了。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婚後不久,楊昊就發現妻子總是大包小包往娘家提,娘家要是缺什麼,一個電話過來,妻子就馬上照辦了。
剛開始時,楊昊覺得妻子很善良,是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好女人,也就沒有刻意去阻止妻子盡孝。
塗磊曾說:有求必應,總有一天會變成理所當然;百般縱容,總有一天會變成本該如此。
楊昊夫妻倆都是普通工薪族,領到的薪水維持了自己的小家庭後也所剩無幾,根本就經不起妻子毫無節制地往娘家搬東西。
於是,他開始側面提醒妻子,讓她要懂得量力而行。而妻子卻不以為意,反而說父母養大她不容易,她不幫襯著點就沒人能幫了。
為了不影響夫妻感情,楊昊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過日子。
後來,妻子的弟弟找了個女朋友。在談婚論嫁時,要求男方購買婚房才同意結婚。
嶽父母家裡的情況本來就不樂觀,再加上這個弟弟整天遊手好閒,沒有一份正式穩定的工作,他們一如既往地找上了女兒,希望能幫他們湊足首付款。
楊昊夫妻倆也沒有積蓄,所以楊昊表示無能為力。妻子卻提出一個過分的要求,她讓楊昊把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貸一筆錢幫弟弟付首付款。
楊昊一聽傻眼了,這個房子可是他父母親把棺材本都掏出來了,才湊足錢買了一個全款房,目的就是不想他背著一輩子的房貸過日子。可如今妻子卻要為了娘家弟弟讓自己背上房貸,楊昊的心頓時涼了一大截。
他強忍住怒火對妻子說:「別傻了,你就算幫他們付了首付款,他們以後哪有錢還房貸?
不用想都知道,往後我們不光得背著自己的債務,還得背著他們的房貸,那日子還怎麼過?
再說以後還不光是房貸,肯定還會有很多你現在想都想不到的事情等著你去應付。
說白了,你娘家就是一個無底洞。我勸你,還是別摻和了,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吧!」
一心只想著怎麼樣幫父母湊錢,如何幫弟弟把老婆娶回家的妻子鑽進了牛角尖,任憑楊昊怎麼說都聽不進,反而怨怪楊昊不但不願意幫忙,還看不起她的娘家人。
楊昊受不了妻子的固執,乾脆不搭理她了。事情傳到了楊昊父母耳朵裡後,他們二老跑過來表示,就算拼了老命也不允許兒子媳婦抵押房子。
每個人都背負著多種感情,重情重義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結婚後的人,雖然脫離了原生家庭,但是對父母有孝敬之心、對兄弟姐妹有幫襯之意,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不管是盡孝還是幫襯都得以自己家庭條件為基準,不能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而動搖自己家的根本。否則,後果只怕會讓自己都難以承受,那種所謂的不顧一切的幫助也會變得毫無價值。
楊昊的妻子顯然沒有意識到以上這些,她見老公不答應也不理她了,就憤憤然地提出了離婚。理由竟然是,她要把離婚所得的補償款以及夫妻平分的財產拿去給弟弟付首付款。
妻子的話驚呆了楊昊,他覺得妻子已經走火入魔了,既心疼又無奈。
在多次與妻子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楊昊也覺得很疲憊,對妻子說:「你一心替娘家著想,可他們有沒有想過你呢?如果你從此以後沒家了,他們的新房裡會有你的位置嗎?」
妻子聽了後,眼淚直流地說:「我真的沒辦法了,我真的做不到不管他們。」
楊昊無奈,為了守住自己的底線,他最終忍痛對妻子說:「我很心疼你,但是,我能力有限,滿足不了你,也只能離婚了。」
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裡寫到: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忍受不了別人陷入困境,在自己已經無能為力的情況下還要伸出援手時,那你的軟弱和愚蠢,只會讓自己的人生陷入到比別人更加艱難的處境。
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也是被全家人當成了搖錢樹,雖然她沒有結婚,但是因為父母過於偏愛哥哥,導致她的人生也被弄得孤單又落魄。
不管是劇中的樊勝美還是現實中楊昊的妻子,以及其他各個角落類似於她們的這種女人,真的是既值得憐憫又覺得不值得同情。
作為一名成年女性,就算以前受原生家庭的偏執教育影響,被灌輸了必須以娘家人為重的不良思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知識的增長,自己也應該明白,什麼情況下能幫什麼情況下不能幫。
結婚成立小家庭後,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會帶著原生家庭的一些痕跡,所以我們首先應該以維護自己的小家庭作為前提,建立起邊界線。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雖然以情為本,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被單方面索取。尤其是婚姻,它是一種必須雙贏的合作關係。如果一方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而不停索取伴侶的成果,總有一天,會透支伴侶對你的愛意。
父母條件確實不好,可以適當地幫襯;兄弟姐妹遇到困難時,在不影響自己家庭和諧和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可以給予適當的支持。
如果父母貪得無厭,兄弟姐妹又不上進,有事就找你應付,那就要及時止損。雖然說起來好像有點狠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逼著他們成長。因為你不可能保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平安無事。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代替他們承擔責任,還不如引導他們學會如何自力更生的本領,鼓勵他們去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贏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才算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同時也不用犧牲掉自己的小家庭。
感謝你的閱讀!你身邊有這種為了幫襯原生家庭而不惜毀了自己家庭的人嗎?
――END
聲明:本文根據網友的經歷改編,人物姓名皆為化名。如有雷同,實屬巧合。配圖與故事無關,侵權聯繫必刪除。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讀故事,悟人生。歡迎關注【紫雪草情感小窩】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