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寶元 / 在瀘州,那些端坐時光裡的事物(組詩)
朱永富 / 國窖簡史(組詩)
北 地 / 詩酒,瀘州以及其它(組詩)
何兆輪 / 我想去瀘州打一壺鄉愁(組詩)
何凱倫 / 父親和酒
陳天然 / 溫 氿
馬睿奇 / 瀘州倒影
王億恆 / 老酒匠心
舊體詩
社會組:
朱軍東 / 鷓鴣天
伊 凡 / 八節長歡•約酒
王麟公 / 觀酒
孟勝煒 / 箬下春歌行
李芃辰 / 詩中行
周行zx / 賀新郎 分韻得「老」
李光裕 / 初到瀘州(新韻)
南山豚首 / 庚子雜詩
備註:
①先秦兩漢,江陽清酒已釀成。據《華陽國志》記載,秦昭襄王與巴人刻石為盟:「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巴人用清酒作為外交信物,酒的社會功能充分展現。
②1984年出土的「巫術祈禱圖」證明了瀘州酒和天地祭祀的聯繫。《瀘縣誌.食貨志》中還有瀘州人用酒來祭祀、禱告的文字記載。漢代陶角杯、漢代飲酒陶俑等都證明瀘州在漢代已經成為了酒業發達的城市……
③隋唐五代以來,瀘州以南地區民族大融合帶來的文化碰撞,少數民族的黃酒釀造技術和當地漢族的傳統釀酒技術相互交流,使瀘州的釀酒業迅速的成熟並興盛起來。唐代瀘州,盛行地方豪酋以莊園釀酒作坊的生產方式,標誌了當時瀘州釀酒生產力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唐代大詩聖杜甫在《瀘州紀行》一詩中寫道:「自昔瀘以負盛名,歸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靈氣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來系纜結詩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
④宋代的瀘州,糧食的豐盛,使酒業較為興盛,據《宋史》載瀘州等地釀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謂之小酒。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題目出自黃庭堅「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蘇軾《浣溪沙·夜飲》一詞讚譽瀘州美酒:「佳釀飄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間,三杯未盡興尤酣,夜露清涼攙樂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戀玉壺間。」
⑤元代時期,瀘州出現大麯酒。據清《閱微堂雜記》記載,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瀘州釀製出了第一代瀘州老窖大麯酒。「揭至元帝泰定年間,瀘州始有脫穎而出者,曰郭懷玉是也。十四歲學藝,四十八歲則創製釀酒新曲藥,名曰甘醇……」
⑥明代濃香大曲進入大成階段天啟年間,瀘州專釀大麯酒的規模生產作坊——「舒聚源」的傳人舒承宗,又總結探索出了從窖藏儲酒到「賠糟入窖、固態發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的一整套大麯酒工藝技術,使濃香型大麯酒的釀造進入「大成」階段。
⑦《瀘縣誌》卷第三記載:清末白燒糟戶六百餘家,出品運銷永寧及黔邊各地。民國以來,減至三百餘家。大曲糟戶十餘家,窖老者尤清冽,以溫永盛、天成生為有名。
題目出自「真金不怕紅爐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張之洞語。
⑧1916年,朱德作為護國軍旅長駐守瀘州城時寫道:「護國軍興事變遷,風煙交警振滇滇;酒城幸保身無恙,檢點機韜又一年」,從此瀘州「酒城」的美名傳遍全國。
打磨出發酵過的月光,猶如中美洲月光下發燙的讚美辭③註:①瀘州老窖釀造用水,歷史上取用龍泉井水。②《閱微堂雜記》是清朝記載瀘州老窖大麯酒起源時期的一部史料性書籍。③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④古江陽為瀘州老窖酒釀造技藝的發源地。⑤制曲之父郭懷玉1324年在瀘州發明了「甘醇曲」,並通過技藝的改良製成大曲,距今已有693年歷史。題記:王兄抗洪餘未及相送,特備國窖1573以待凱旋暴雨兼旬濁浪嘶,農田萬頃欲吞時。應徵堤上行何速,欲餞樽前到已遲。
無晝夜,忘安危,湖邊不倒是紅旗。泥衣蓬鬢歸來日,旨酒相迎醉莫辭。
春滿人間。臘梅爭豔,妙境安然。新桃辭舊歲,飛雪賀新年。觀江山玉宇瓊樓,翠竹幽、松柏凌寒。且伴清音雅樂,把酒言歡。
含情脈脈無邊。通訊少、時常憶聚當年。思不負韶華,逢時運、幸而捷報頻傳。追塵慮、品杜康,舞步翩躚。邀詩友、填詞吟嘯、閒觀日月移遷。
自愧詩才少。也學人,疏狂使酒,厭修辭藻。營覓難得珠璣句,囊內惟多廢稿。皆散盡,憑由風掃。何處新凋疏木葉,繞秋松、凝碧粘衰草。即入暮,竟難曉。
醉來忽怒人間小。便神遊,軒然自顧,世俗休擾。回也單瓢當堪效,痛飲何須犀角?解劍鞘,擊風長嘯。抽刃昂然直南指,誓登臨、毋問閶闔緲。歌已罷,盡一舀。
徵稿進行中,歡迎投稿!
總獎金246萬 | 第五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徵文啟事
愛酒不愧天|第五屆詩酒文化大會 · 參賽作品選輯之一
讓詩酒溫暖每個人|參賽作品選輯之二
▼參賽作品選輯之三▼
醉憶瀘州|詩酒文化大會·參賽作品選之三